“硕郡主”是什么意思?
格格”和“公主”根本就是两码事儿。《清史稿》中明明白白地写着:“公主之等二:曰固伦公主,曰和硕公主。”满语“固伦”为天下的意思,皇帝是九五之尊,所生的女儿自然得配“固伦”二字,也并非所有的公主都能有“固伦”的名号,只有皇后所生的女儿才能受封为固伦公主,其余的嫔妃们所生的女儿自然应该列入第二等,受封为和硕公主。至于“格格”,则是亲王以下的宗室成员的女儿的封号,“格格之等五:曰郡主,曰县主,曰郡君,曰县君,曰乡君。”亲王之女称和硕格格,即郡主。郡王之女称多罗格格,即县主。贝勒(全称多罗贝勒,位低于郡王)之女称多罗格格,即郡君。贝子(全称为固山贝子,位低于贝勒)之女称固山格格,即县君。位低于贝子的镇国公、辅国公之女,亦称格格,即乡君。从所谓固伦公主到格格,表示的是等级,不是具体的名称,比如说“多罗格格”不能代表具体某一人。
公主这一称号由来已久,战国时代公主的称呼很普遍,天子和诸侯的女儿,都可以称公主。关于公主有个典故,据说春秋时,天子嫁女于诸侯,不自己主婚,命同姓诸侯来主持婚事,诸侯为“公”,故称作公主。明代亲王的女儿称郡主,郡王以下的女儿,称郡君、县君。清代大体上沿袭了明朝的制度,只是郡主以下有满汉两种称呼。
那么照这些看来,皇上的闺女不管是亲的干的,都是“公主”,皇上再怎么册封,也不能自贬身价称公主为“格格”。比如《还珠格格》中,不论是紫薇还是小燕子,就算被皇上册封也应该称作“明珠公主”、“还珠公主”;倒是《大宅门》里詹王府家的大女儿称作“大格格”倒还贴切。不过,“格格”这个词儿按照老音应该读(gege轻声),而不是我们在电视剧中听到的发音。
册封公主也是一件大事,要举行隆重的仪式,不是像张铁林那样扯着脖子御口皇封就能立即生效的,《清史稿》上说:“册封公主,封使至,公主率侍女迎仪门右,使者奉制册入,陈门前黄案上,移置堂前幄内。公主升西阶,六肃三跪三叩,宣讫,授侍女,公主跪受,行礼如初。使者复命,仍送仪门外。是日帝升殿,公主至御前,次入后宫,并六肃三跪三叩。又次诣诸妃前,各四肃二跪二叩,还府,府属庆贺,馀如封亲王仪。”
同时参考下面资料:
“格格”原为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就是 *** ,姐姐之意。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即妇人之爵名。
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例如,皇太极的次女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伦长公主,后改为“永宁长公主”,复改为“温庄长公主”。由此可见,现在影视剧中把皇帝之女称作“格格”是不准确的(如,“还珠格格”、“十八格格”……)。顺治十七年(一六六0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即:
一、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
【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三、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
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五、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
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格格”之称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际,才渐渐终止。例如清高宗(乾隆帝弘历)一生共生了十个女儿,其中有五人因早殁没有加封,另外五个女儿,加封为公主。即第三女(孝贤纯皇后生),封固伦和敬公主;第四女(纯惠皇贵妃苏氏生)封和硕嘉公主;第七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固伦和静公主;第九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和硕和恪公主;第十女(妃汪氏生),封固伦和孝公主。她是个例外,因为她是在乾隆六十五岁时生的,是乾隆帝最钟爱的女儿,后下嫁给和的长子丰绅殷德。她本应封为和硕公主。但乾隆破例把他封为“固伦公主”。此外,乾隆帝还收养了其弟弘昼的一个女儿,后来加封为和硕和婉公主。
从以上事例来看,清朝从皇太极开始就已经不把皇帝的女儿称作“格格”了,一般均称为“公主”。
郡主称谓是什么意思
郡主称谓
原指君主的女儿。帝王、诸侯之女的称号(周称王姬,战国始称公主)。现在中国,夜总会的房间服务员也称之为公主,单纯的职业称呼 。公主的封号有三种,彼此等级相同:
1.以国名:如宁国公主,霍国公主。
2.以郡名:称XX郡公主,如新城公主、长乐公主。但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郡公主简称为公主,而不是“郡主”。
3.以美名:以各种褒义词命名,比如安乐公主、太平公主。
4.而清代,皇后的女儿被称为固伦公主,满语为“国、至尊”。
拓展
小说名
郡主:红袅,容婷,容婕,文月,月兮,羽梦,水嫣,丽华,香湘,海括,漓宣,云彩,婉菲,流霜,凌素,依梦。
宁国郡主,建国郡主,皇固伦郡主、皇孝惠郡主,尚和颐郡主、尚明轩郡主,容惠郡主,多罗郡主。
尊弦郡主,尊嫣郡主,媛馨郡主,媛洛郡主,媛安郡主,悯丞郡主,和玥郡主。
和茉郡主,和茉郡主,韶德郡主,冷涵郡主,冷嫣郡主,纤叶郡主,纤雪郡主。
王爷:恭,宁镇,静安,冽,洛,陵,赤霄,傲君,晓,恒安。
公主:苿香,长妤,天妤,静萱,琳云,诗妍,崇文,清雅,朝颜,御瑛,舒凌,玄阳,玄霜,瑞妍,云珍,莞暮,夜茗,
华硕,晋宜,灵鸳,雪烟,水怡,青玉,雅轩,景瑾,奥婷,隆玲,月瑶,傅筝,陌花,暗香,墨兰,紫御,绮影,君珂,容华,阑珊,惜华,碧云,缨羽。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郡王,王爷,亲王 的区别 还有郡主是什么?
王爷包括郡王和亲王,所以就是郡王和亲王的区别。
一、等级不同。
亲王是中国爵位制度中王爵的之一等,是中国古代皇室贵族中地位仅次于皇帝的高级爵位,而郡王是亲王低一等的爵号。
二、受封人等级不同。
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三、郡主,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皇族女性的封号。
郡主是由郡公主这个词演化而来的,郡公主始于东汉,一般皇女级别为县公主,但也有少数为郡公主。经过时代的变化,郡主有帝女、皇太子之女、王女、皇帝庶女、亲王女等身份的不同。直到唐朝,郡主才成为特定的封号,为皇太子之女。
扩展资料:
王爷的权利范围:
王爷相当于一个大地主,可以从自己的封地上收田租,生活条件很好。但没有离开自己封地自由活动的权力。除非皇帝召唤他进京。
明代早期的亲王既管军政,又管经济,手下都配有一个文相,一个武相,文相管地方,武相管军队。王府的亲兵多达一万五六,同时亲王还可以指挥当地的驻军。
朱元璋还规定,所有他的“龙子龙孙”,都要由国家全包起来:亲王的儿子封郡王,郡王的儿子封镇国将军,镇国将军的儿子、孙子、曾孙等依次封为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奉国中尉的儿孙世代都是奉国中尉。
亲王的俸禄是米万石,郡王至奉国中尉的俸禄依次为米2000石、1000石、800石、600石、400石、300石、200石。也就是说,凡是朱元璋的后代,一生下来,就可以吃喝不愁。
朱元璋的这种“包养”政策后来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到明代后期,朱家后代繁衍到了几十万之多。
这几十万人都不从事生产,完全靠国家发放的俸禄过日子。这给国家财政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最严重的时候,有些地区全年财政收入甚至只够这些“龙子龙孙”俸禄的一半。于是,拖欠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到了后期,有些“龙子龙孙”无以为生,只好沿街乞讨。
永乐以亲王的身份夺得天下,他深知亲王拥有重兵必将威胁中央政权。于是,他发布了一系列命令,剥夺亲王的军政权力。在永乐之后,历代皇帝继续执行这一政策,亲王们不但军政权力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连人身自由也受到极大限制。
“明代中后期的亲王,在某些方面连个普通老百姓也不如。王府所在的城市就是亲王的一个大监狱。没有朝廷的许可,亲王连出城扫墓都不行。”
“亲王虽然在政治上没有了权力,但经济上的待遇非常丰厚。在亲王之国就藩时,皇帝经常会赏赐大片的土地。”王爷不是官职,他们是超品的职务,不在正常的国家官僚体制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王爷
百度百科_郡王
百度百科_亲王
百度百科_郡主
古装剧中经常出现公主、郡主、县主,这些都是什么人?
古装剧中出现的这些称谓都是有源可寻的,例如公主就是皇室宗族生的女儿,郡主则一般是亲王生的女儿,而县主的身份其实更郡主差不多,只不过因为朝代的不听,所以称谓出现了一些变化而已。总的来说能有以上称谓的基本上都是与皇室沾亲带故的,平常老百姓家的孩子不可能无缘无故被叫做公主之类。
西周及西周公主还不叫公主,被称之为姬或者西姬。相传当时的西周王给自己的女儿举行婚礼时因不能出场就命令大臣们代替自己给女儿送嫁,这次送嫁由私演变成看公,于是就将西姬改称公主,这就是公主二字的由来。随后很多朝代都沿用了这个称谓,后来发展到不仅是皇帝的女儿被叫做公主,而皇帝的姐姐也可以称之为公主,如有封号就会在前面加上封号,比如太平公主等,也就是说一旦成为公主,即使老皇帝去世也可以沿用公主这个称谓。
郡主的出现则是在宋朝及以后,无论是什么级别的亲王,他的正妻生下来的女儿都可获得郡主的称谓,这个在清朝的时候也非常盛行。比如说现在寒暑假必看的《还珠格格》里面,虽然这部剧叫做还珠格格,但是乾隆实际上是将小燕子封为了还珠郡主的,所以在清楚郡主的称谓应该跟格格等级差不多,但是比格格稍微不正规那么一点,而紫薇是乾隆的亲生女儿就被封为明珠格格,小燕子毕竟是民间来的,能得到个郡主的称谓都都算是祖上烧高香了。
县主和乡主的意思差不多,都是皇室宗族里的女子才能有的封号,此称谓最常使用的时候是东汉时期,比如说曹操的养女德阳县主等人就是完全遵照了东汉的礼制才获得县主的称号。
琅琊榜里的郡主和皇帝是什么关系?公主?只是和皇帝外甥定过婚……为什么一切要听从皇帝安排?
霓凰郡主的父亲是镇守云南藩王,因此郡主与梁帝并无直接的血缘关系。
梁帝忌惮霓凰势力变强,就想把霓凰嫁在京城,牵制霓凰回到云南。为了消除皇上的顾虑,皇上之命不敢不从,所以郡主一切听从皇上的安排。
霓凰的未婚夫林殊,也就是梅长苏,梅长苏的母亲是梁帝的一个妹妹,而梅长苏的父亲是将军,梅长苏的姑姑是梁帝的宸妃。如果林家不出事,郡主就是皇帝的外甥媳妇。
梁帝和云南王是异性王,霓凰手下的将士不是朝廷的将士,而是自己的人马,类似于明朝时期的土司,兵可以自己养,朝廷也有补助,但是内部制度是由王府规定,打仗时需要出人,所以皇帝对他们才会感到忌惮。
扩展资料来源:
(小说)霓凰郡主角色经历:
1、十三年前
先云南王穆深带着女儿(霓凰郡主)进京,认识了林殊,太皇太后见两人两小无猜,便做主为他们订下了亲事。
2、十二年前
林燮(林殊的父亲)大将军被诬陷,卷入一场逆案,父子俱亡,因儿女亲家的原因,梁皇对云南往王穆深有了疑虑之心。
3、十年前
大梁南边的强敌楚国入侵大梁的国土,云南王穆深战死沙场,霓凰临危受命,全军缟素迎敌,血战楚骑于青冥关,歼敌三万。
这一战之后,朝廷颁下旨意,命霓凰郡主代幼弟镇守南方,南境全军皆归于其麾下。郡主指天盟誓,幼弟一日不能承担云南王重责,便以一介女流之身,执掌南境十万边防铁骑。
4、两年前
郡主遇到过了一次几乎已无力挽回的危局。
郡主的麾下,虽然善野战、善攻防,但却有一个至弱之处,那便是水战。在危难关头,聂铎奉少帅林殊之命协助郡主,以最擅水战为名入营供职。经过半月筹谋,他亲自上阵,破了危局。在郡主与聂铎的相处中两人互生情愫。
后来,聂铎不辞而别,只留下一封简函给郡主,上面写着“盟内见召,奉命返程”。郡主气恼他这般绝决而去,撕了书函,令人不许追赶。
5、文中之一年(郡主二十七岁)
适逢郡主的幼弟成年,入京袭爵。朝廷有意公开为郡主择婿,便事先征求她的意见。大家都以为依郡主高傲的性情,不大会接受这种公开挑选的方式,谁料她只略加了几个附加条件之后,便应允了。
郡主请求梅长苏为其排列选婿文试的求婚者座次,后来便认出梅长苏便是林殊。
6、文中第二年
四月十日的清晨,郡主启程离开金陵,皇帝派内阁中书亲自送于城门以示恩宠。
7、文中第三年
郡主与聂铎成亲,随同聂铎叩别林氏宗祠,一起去了东境驻守海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霓凰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