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女儿国在那里
女儿国指的是全是女性的国家(只见于小说或神话传说中)。女儿国景区位于中国湖北省随州市洪山镇,是西游神话经过世界景区之一。景区占地三千六百亩,包括女王温泉区、西游记公园、省委大院和蟠桃园养生区四个部分,分为体验区和观光游览区。以《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场景、人物原型为背景,结合自身的地理环境,打造出具有西域风情的神秘国度旅游景区。云南女儿国在哪里?
问题一:请问云南是不是有一个女儿国? 女儿国---一个以女性神圣权威统治的部落,鲜明地屹立在男权至上的世界范畴里显得那么耀眼,那么生动,那么风味十足,让人流连忘返在这片土地上,人类发展的历史进入母系氏族社会以后,不为人知的产生了一个断层,没能再进一步跨入父系氏族时代就停止了它的脚步,完整地保留下母系社会的典型特征,女耕女织,男人守猎。随着猎物的减少,禁猎,男人退到家里无所事事,退化了男人的雄性。
这里的男人没有固定的老婆,没有嫁娶,至今部落里依然实行走婚制。女人有权根据自己的爱慕与需要选择男人,变换男人。
男人只能一切服从,依赖,从属于女人。男人没有实在的社会地位。
在女儿国里,子女只知有母,不知有父,这里没有父亲这个称谓,家庭的组织中父亲缺失了,养育小孩的责任是母亲与舅舅。舅舅完全地代替了父亲角色。
这里女人是部落的中坚,民族的中坚,是生活的主宰。社会的自然的秩序都在女人的双手与衣裙下那么从容,那么平静,就像小溪,像深林,像湖泊一样悄悄地散落着,生长着,欣喜着。
这就是---女儿国。一个母系统治的社会,一个深山里的民族,一个神秘的,鲜为人知的部落。
这是一个真实,美丽的童话世界。一个原始的,自然的,未加雕琢的,女人至上的世界。
男人走进这个世界,是君的必须臣服,是臣的必须俯首,是伟丈夫的必须顺从。
一切在这里颠倒了个。这里的月亮比太阳美,比太阳亮。
这是一个女人让男人痴迷的世界,这是一个女人让男人敬畏的世界,这也是一个女人绝对权威的世界!
问题二:女儿国是在哪里拍的 云南昆明、瑞丽、泰国――《天竺收玉兔》、《波生极乐天》 四川灌县、九寨沟――《错坠盘丝洞》、《误入小雷音》中的“荆棘岭”、《波生极乐天》中的无底船渡口。 山东烟台――《四探无底洞》 云南大理、石林――《困囚五行山》、《猴王保唐僧》的五行山、《智激美猴王》 四川青城山、峨眉山――《猴王初问世》、《偷吃人参果》 江苏扬州大明寺――《除妖乌鸡国》(试集) 绍兴禹王殿――《困囚五行山》的唐王大殿 苏州网师园――《除妖乌鸡国》(重拍) 大同云岗石窟、太原晋祠――《扫塔辨奇冤》 新疆吐鲁番高昌古城遗址、火焰山――《三借芭蕉扇》的火焰山 桂林芦笛岩――《三借芭蕉扇》的铁扇公主妖洞 北京戒台寺――《官封弼马温》、《大战红孩儿》、《斗法降三怪》 北京七王坟――《大圣闹天宫》中与二郎神打斗的戏 苏州狮子林――《取经女儿国》 四川都江堰岷江――《错坠盘丝洞》 湖南冷水江波月洞――水帘洞、《三打白骨精》 长白山――《大战红孩儿》 安徽九华山――《误入小雷音》 北京育英小学的一个旧体育馆――蟠桃会 内蒙锡林浩特大草原――《官封弼马温》的弼马温天河牧马 杭州――《计收猪八戒》的火烧云栈洞 福建鼓山――《祸起观音院》 河北北戴河――《猴王初问世》 其他:杭州西湖、大庸县张家界自然风景区、闵东南的古涌泉寺、天河、武夷山、黄岩山、崂山、贵州黄果树瀑布等。 后补15集 浙江绍兴吼山、河南岈山――《泪洒隐雾山》、《收伏青牛怪》 浙江绍兴舜王庙――《祈雨凤仙郡》 云南民族村、湖南张家界、浙江绍兴――《真假美猴王》、《险渡通天河》、《缉盗菩提域》、《救难小儿城》、《情断黑 水河》、《观灯金平府》 北京怀柔、涿州影视城、河南岈山的薄山湖――《险渡通天河》 北京密云――《情断黑水河》 湖南武陵源――《真假美猴王》 四川绵阳梓潼九曲山――《如来收大鹏》 四川江油佛爷洞――《收伏青牛怪》 其他:李白故里、罗浮山、青城山等。
问题三:女儿国在哪里? 女儿国指的是全是女性的国家(只见于小说或神话传说中)。女儿国景区位于中国湖北省随州市洪山镇,是西游神话经过世界景区之一。景区占地三千六百亩,包括女王温泉区、西游记公园、省委大院和蟠桃园养生区四个部分,分为体验区和观光游览区。以《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场景、人物原型为背景,结合自身的地理环境,打造出具有西域风情的神秘国度旅游景区。
问题四:西游记里面的女儿国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西游记》中的描述并非完全虚构―――
一位美丽痴情的女王、一条喝了其中的水就能生孩子的子母河,《西游记》中描写的“女儿国”曾经留给人无数的幻想。“女儿国”究竟是吴承恩全凭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虚构出来的理想乐园,还是历史上果真有过这样一个“女儿国”呢?
史书中记载的东女国是否就是传说中的“女儿国”呢?
“‘女儿国’在历史上的的确确存在过,而且现在有一些村寨一直将‘女儿国’的古 *** 俗留存至今。”任新建说。任新建是四川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四川康藏研究中心副主任,他经过长期研究和实地考察发现,今天四川甘孜州的丹巴县至道孚县一带就是《旧唐书》中记载的东女国的中心。
东女国是否就是传说中的“女儿国”呢?据《旧唐书》之一百九十七卷《南蛮西南蛮传》记载:“东女国,西羌之别称,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百狼夷。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22行。有大小八十余城。”
据任新建解释,按照《旧唐书》的记载,东女国南北长22天的行程,东西长9天的行程,如果按照过去一天骑马40公里或者步行20公里,那么东女国应该南北覆盖400公里到800公里,东西覆盖180公里到360公里。
据史书记载,东女国建筑都是碉楼,女王住在九层的碉楼上,一般老百姓住四五层的碉楼。女王穿的是青布毛领的绸缎长裙,裙摆拖地,贴上金花。东女国更大的特点是重妇女、轻男人,国王和官吏都是女人,男人不能在朝廷做官,只能在外面服兵役。宫中女王的旨意,通过女官传达到外面。东女国设有女王和副女王,在族群内部推举有才能的人担当,女王去世后,由副女王继位。一般家庭中也是以女性为主导,不存在夫妻关系,家庭中以母亲为尊,掌管家庭财产的分配,主导一切家中事务。
历史上的东女国后来难道已经消失了?
《旧唐书》关于东女国的记载是十分详细的,但是到了唐代以后,史书关于东女国的记载几乎就中断了。难道东女国的出现只是昙花一现吗?
任新建说,唐玄宗时期,唐朝和土藩关系较好,土藩从雅鲁藏布江东扩到大渡河一带。可是到了唐代中期的时候,唐朝和土藩关系变得紧张,打了一百多年仗,唐朝逐步招降一部分土藩统治区的少数民族到内地,当时唐朝把8个少数民族部落从岷山峡谷迁移到大渡河边定居,这8个部落里面就有东女国的女王所率领的部落。
当时东女国女王到朝廷朝见,被册封为“银青光禄大夫”,虽然是虚衔,但是品级很高,相当于现在的省级官员。后来到了唐晚期,土藩势力逐渐强大,多次入侵到大渡河东边,唐朝组织兵力反击,在犬牙交错的战争中,东女国的这些遗留部落,为了自保就采取两面讨好的态度。
后来,唐逐渐衰落直至分裂,土藩也渐渐灭亡。土藩崩溃后,曾经被他们统治的青藏高原重新回到了原来的部落时代,唐代分裂后,也没有力量统一管理,到了后来的宋元明三代,对于青藏高原地区的统治很薄弱,因此基本没有史料记载,一直到清代才把土司制度健全。而东女国的遗留部落有些由于靠近交通要枢,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女王死后没有保留传统习俗,逐渐演变成父系社会,而有一些部落依旧生活在深山峡谷,保留了母系社会的痕迹。
为什么东女国的习俗能够保留到今天呢?
任新建认为,随着社会进程的发展,这个地区至今仍旧保留着母系社会的痕迹,是适应当地生产环境的需要,这个地区处于高山峡谷之中,生产条件差,土地、物产稀少,如果实行一夫一妻制,儿子娶妻结婚后要分家,重新建立一个小家庭,以当地的经济能力根本无法承受,生产资料分配不过来。而且地处封闭的深山峡谷,和外界交流几乎隔绝,不容易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
问题五:西游记的女儿国在哪个国家? 女儿国 西天取经路上,唐僧师徒经受的苦难大多来自妖魔鬼怪,但有一处却是美女的诱惑,这个地方就是让唐僧备受考验的女儿国。 《西游记》中对西梁女国的描述是“阴世少阳,农士工商皆女辈,渔樵耕牧尽红妆”。女儿国就是古代母系社会,在四川丹巴、云南泸沽湖等地现仍有遗存。不过《西游记》中的女儿国指的不是这两处,因为唐僧的取经线路是从陕西出发,经甘肃进入新疆境内。 据考证,书中所提到的西梁女国位于现在的新疆库车。库车古代被称为龟兹,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这里水土好,是出美女的地方。传说中的子母河就是现在的库车河,当然喝河水就能怀孕只能是小说中的情节。
――摘自《发现之旅》报道
问题六:云南有个女儿国吗? 1.摩梭母系氏族社会
被誉为“神秘的东方女儿国”、“人类母系氏族领地的活化石” 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泸沽湖,不仅湖光山色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旖旎静谧,更因当地古老原始的社会形态,和至今保留着全球唯一、亘古独存、淳朴独特的种种奇风异俗而著称于世。世居湖畔的数万摩梭人至今生活在以女性为轴心的母系氏族大家庭里,过着男不娶、女不嫁的阿肖走婚生活,这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外部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着实让人感到扑朔迷离,充满了神秘的诱惑。
摩梭人的走婚,是世界种种婚俗中,绝无仅有一朵奇葩。
走婚情侣 以情为重
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盛行走婚,至今,百分之几十以上的摩梭男女仍然实行走婚。仅有不到百分之十的男女或因走婚情侣双方需要同居,或因家中有男无女,视女为“根”,以女为现的摩梭人,只好娶一个媳妇,以续香火,其他男子仍然走婚。
走婚的形式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终身都在自己的母系家庭里,是由男子的“走”而实现的婚姻。男方晚上到女方偶居,次晨归回自己家中,双方都不是对方家庭的成员。有走婚关系的男女彼此称“阿肖”或称“肖波”。“阿肖”,就是有夫妻意义的情侣。有的书上称为“阿夏”。其实一样,只是音译上的差别。
建立男女阿肖的走婚关系,不受某种法律的约束,也不注重门第。阿肖走婚并非杂乱无章,更不是群婚制。姨表、叔伯、弟兄、姊妹间严禁结交阿肖。一个女子不能同时结交多个正式阿肖。一个男子也不能同时与多个女子结交正式阿肖。虽然在摩梭男女走婚群当中。有个别男女或因彼此相距遥远,或因情感因素等原因,私下结交非正式的秘密的阿肖,即所谓“临时阿肖”,但这种现象不是主流。
男女结交阿肖以双方情感来取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女方的情感。金钱和地位未必能够得到姑娘芳心。在情感的基础上,她们更注重选择俊美、高大的外在和智慧。一旦男女双方彼此有意,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拦他们建立阿肖关系,正如当地情歌所唱的那样,“好阿哥(妹)哟,人心更比金子贵,只要情谊深如海,黄鸭就会成双对,……”结交阿肖没有家人包办,也无媒妁之言。男女相互在一起生产劳动、节庆活动、跳舞交谊等交往过程中产生爱慕之情时,只要双方情投意合,便可自主决定,建立阿肖关系。
互换礼物 结交阿肖
结交阿肖,建立阿肖关系比较自由,手续也很简便,通常经过双方私下或托人交换礼物(即摩梭人称的“佐佐嘎”)便可确定关系。有的双方交换一样随身首饰和手镯、戒指等皆可,有的则由女子给男子赠送一样自己亲手 *** 的鞋垫或麻布腰带,男子则加赠一条围巾或首饰之类的便可。一旦交换了礼物,男女便成了阿肖情侣,到了夜间,男子就可以到女方走婚了。以这种方式结交的阿肖,一般都有一段相当隐秘的走婚过程,到了一定的时间才逐步公开。
另有相当一部分男女互换礼物的方式要庄重些。当一个男子看中一个女子,或双方有情有意时,通常由男方请一位自己可信的人,带上衣服、裙子、茶、糖之类的礼物到妇方家互换礼物。携礼者到女方家要向女方的母亲说明来意,而母亲则通常要征求女儿的意见,如果不同意则以很委婉的方式退回对方的礼物。以这种方式结交的阿肖,在男子走婚时,往往以较为公开的形式出现。
夜访阿肖 暗号多多
摩梭妇女到结交阿肖的年龄,通常都在花楼上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花房,一旦结交了阿肖,这间花房便成了谈情说爱的小天地。
最初的约会多是避人耳目,悄悄进行。男子常在夜深人静时,或徒步,或骑马到女阿肖家按相约的暗号或抛石子到花楼房顶,或以吹笛弹弦,或以马 *** ,或用烟斗敲门等,有多种多样的暗号,等候中的女子闻声开门,将男阿肖引入卧室。到拂晓前,男子便匆匆离去返回自己家。经过一段时......>>
问题七:求女儿国具 *** 置? 神秘的泸沽湖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去探秘者需要付出一定的辛苦。那蜿蜒起伏的山路,蛰伏在大山深处,如一条条丝带系在山腰上,一层层,一道道绵延而去。放眼望去,右边是雄伟的山峰此起彼伏,左边就是一眼望不到底的峡谷,窄窄的小路绕山而上,车在喘息着向上爬去。路虽然艰险,但好在陈师傅的驾驶技术超好,所以也没有耽误我们那贪婪的眼光在搜寻着美景。
晨雾迷蒙,在漫山遍野的翠松掩映下,一块块规整的梯田簇拥着一栋栋黑瓦的木棱房,袅袅炊烟随风而散与云相接,好一幅写实的水墨画,不禁让我们驻足观望。
拍完照,继续我们的旅程,哇,山路十八弯,我们曾经不止一次的听到《山路十八弯》,只是字面上的感觉,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才是真正的“山路十八弯”。陈师傅将车停在了观景台,我们顺着山势向下看,一条灰色如同大蛇的柏油路弯弯曲曲的趴在山腰,成“之”字形,如同蛇在我们面前行走,进山和出山的人都要学会蛇的方式这样迂回缠绕才能达到彼此的目的。 过了十八弯,突然在路的右边一棵红彤彤的高原杜鹃正以灿烂的笑容迎接我们这些外来客,还有那一树的洁白,让人不舍离开。看着那热烈的红、一尘不染的白杜鹃,心生感慨:它们生长在这远离人群的高原上,无人观赏它们怒放时的 *** ,但是它们没有因为孤独、无人赏识而自灭,而是一如故我地让自己的美丽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悄无声息地装扮着大山,点缀着自然。
路随着山势盘旋,时而上,时而下,一会在山谷,一会在巅峰,犹如坐上了游乐园里的过山车。6--7个小时的车程就在欣赏美景和过山车的享受中度过了,突然,刘姐指着右边说:看那就是泸沽湖。我们转过头,透过路边的树丛看到了传说中的丽江泸沽湖。车一停,我们都迫不及待地跑上了观景台,在群山的环抱中,一泓蓝蓝的湖水静静地躺在山脚下,七颗珍珠般的小岛散落其中,格姆女神安详地睡卧湖中央,沐浴着蓝天、白云、阳光地洗礼,越发显得端庄、朴实、美丽。相传泸沽湖原来是一片大森林,那里居住着一户人家,家里有个美丽的女儿叫格姆,聪明伶俐,林中的飞鸟走兽都是她的好朋友,她酿出的苏利玛酒香飘十里之外。
在森林的另一头住着一个年轻人叫后龙,他和格姆一见钟情,他们每天晚上等妈妈睡着了以后都在森林里燃起篝火,唱着情歌,倾诉爱意。但是每天天不亮就要恋恋不舍地赶回家,因为听老人说:天神见不得年轻人在山野林间谈情说爱,如果发现就会严惩。一天后龙和格姆不知有什么高兴的事情一直说啊,唱啊,跳啊,忘了时间的流逝,月亮回了月宫,星星藏到云后,天开始变白,一下子惊醒了蜜意中的年轻人,后龙拉起马就跑,慌乱中马失前踢,后龙摔在了马蹄印里,他挣扎着想爬起来,但是天亮了,他开始变得僵硬,在最后时刻,后龙把自己的心和妈妈给的一串珍珠项链抛向格姆,不想拴项链的羊毛线断了,珍珠撒满遍野,只有七颗落在了他和格姆之间的马蹄印里,扔完项链,他就变成了一座山,深情地望着他心爱的格姆,格姆一看伤心地大哭起来,泪水积满了马蹄子印,变成了海子,格姆也化作山与后龙隔海相望,那七颗珍珠就是现在的七个小岛。
泸沽湖海拔2690米,湖域面积50.3平方公里,更大水深93米,平均水深45米,湖水清澈甘冽,透明如镜,更大能见度12米,素有“中国西南一片净水”之美誉。
泸沽湖的水清的让人不舍触碰,象一块温润的宝玉晶莹剔透地镶嵌在群山中
看完了湖的全景,我们就到了里格岛的客栈,我放下行李,沿着湖边慢慢地走着。湖水清澈透底,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倒映在湖面上,远处的群山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苍茫而庄严。一个个小岛在湖水的滋润下郁郁葱葱,湖边的居民闲适而安静,他们会友好地询问是否坐船观光,或......>>
问题八:西游记中女儿国是不是在西双版纳 西游记里面的地点很多是虚构的,不过古代 *** 地区确实有女儿国,属于母系社会
问题九:西游记里面的女儿国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提起“女儿国”,人们可能会记起《西游记》中那个“女儿国”,那里的女人喝了泉水就可以怀孕。那是在新疆。 谁也想不到青海最早还有一个“女儿国”。这个“女儿国”比《西游记》中的“女儿国”更加真实一些。 一千三百年前青海的部分领地:青海果洛附近(黄河发源地一带)就是女儿国的辖地。 而黄河上游的青海贵南拉乙亥乡又发现了距今六七千万年前的文化。拉乙亥文化属中石器时代,当时的社会形态大约处在母系氏族公社早期阶段。黄河上游的甘青地区出土的彩陶最多,从甘青古文化可窥探这样一幅母系社会的生活情景:女酋长带领女人们点燃篝火,迎接打猎归来的男人们。 传说,周穆王在青海昆仑山不仅游览了黄帝的殿堂,而且还到西海――青海湖边石室与西王母――母系社会的女酋长幽会。在云雾缭绕的瑶池之上,周穆王许诺,三年后会有期!不知这会不会是“女儿国”的前身。但另有说法是“女儿国”是由古青唐(西宁)迁徙过去的。 这个女国名苏毗,女王达甲瓦,丈夫号金聚,过去是羌族的部落,现已融进藏族等民族。更先居住在青海河源地一带,迁徙到 *** 后以逻些( *** )一带为中心逐步扩大领地,成为一个大国。她们的疆地北接于阗(新疆西南的于田),南*吐蕃( *** 山南一带),西境天竺(印度),东北与多弥(青海通天河一带)为邻。真是一个大国伫立于许多小国和部落的割据风雨烟云中。 不知苏毗女国是不是母系社会的最后的定格。 公元五八六年,“女儿国”遣使向隋文帝朝贡,《隋书》称为“女国”。 在这个国家中,国政由女王和小女王各一人共同执掌,男人只管打仗,不参与政事。 苏毗有两个都城,女王达甲瓦驻年卡宁波(今日喀则一带),小女王弃邦孙驻儒那堡寨( *** 河源地区),这个地方离现在的 *** 还有百多里,今天的 *** 地区当时名卧马塘,只是女王属民放牧的地方。公元七世纪初,苏毗小女王吞食了女王的领地,一些贵族不服,他们暗通南邻的吐蕃赞普密谋叛反,这就为较先进的吐蕃灭掉苏毗提供了机会。 吐蕃是中国古代藏族政权,是现在藏族的祖先。公元七世纪到公元九世纪在青藏高原建立,是由位于 *** 山南地区的雅隆农业部落为首的部落联盟发展而成的奴隶制政权。雅隆农业部落之所以发展强大起来,可能与青海羌人无弋爱剑的后裔带去了河湟先进的技术有关。吐蕃过去也是羌族的部落,迁到 *** 较早,民住条件自然好些,今天的南琼一带。从约五世纪末吐蕃第八世创普(吐蕃的首领)起,冶炼矿石取得银、铜、铁;又制造木犁用牛力开垦河谷平原作田,引湖水灌溉,开始有了农业。到第二十八世赞普时,改进农业,兴修水利,牧地与农田相接,国力日渐兴盛。到第三十世赞普时,杂养牛与骡,定物价蓄积干草,牧业开始发达。 就在这时苏毗发生了内乱。吐蕃的第三十一世赞普论赞弄襄与苏毗谋反的贵族盟誓,亲提一万精兵渡雅鲁藏布江,攻破儒那堡寨,从此苏毗领土被吐蕃占有,因为这一胜利,他受尊号为朗日论赞,意思是“政与天比高,盔与山比坚”。苏毗的一些叛臣有功,都得到朗日论赞赏赐的大批奴隶和土地,成为吐蕃的重要大臣。 朗日论赞重用这些新臣引起旧臣的不满。到朗日论赞晚年时内有旧臣离叛,外有羊同(又称香雄在今阿里一带)、达布、工布、娘波等国和苏毗的残部孙波从四面起兵攻击。朗日论赞后来被叛臣毒死。 就在这决定吐蕃兴亡生死攸关的时候,出现了 *** 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松赞干布(弃宗弄赞)。就是松赞干布完成了统一 *** 的大业,并娶了唐文成公主。 关于苏毗“女儿国”也与《西游记》中的“女儿国”一般有许多的美丽的传说。 在《西游记》中的“女儿国”里没有男人,女人只需喝一个泉中的泉水就可怀孕。而青海的“女儿国”故事比这个还要美好:相传刚开始的“女儿国”也跟那......>>
问题十:如今女儿国在什么地方 女儿国是有的。就是不知道你指的是哪种?有纯碎是只有女性的城市,在国外瑞典就有一个城市只有女性,25000名居民全是女的,人称女儿国。如果是指女性社会国家的话,现在似乎是没有了,不过还有一个母系氏族的村落,在中国广西云南一带。如果是指母系氏族这样类型的女儿国的话,历史上是存在很多这样的国家的,准确说是部落,尧舜禹之前的大部分部落实行的都是母校部落,都算是一个个小小的女儿国了。传说中有名的西王母就是一个相当有名的女儿国国王。纯手打无复制,麻烦采纳,不满意请追问~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西游记》中提到的西梁女王,她所在的国家在哪儿?
应该在四川和云南附近。在四川和云南附近的山沟里曾经发现过一些遗址,这些遗址与记录中女儿国的建筑风格十分的相像。不过在历史上并不存在真正的女儿国,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只不过是一种夸张化的棉鞋。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其实是描述的一种以女人为主体的国家,也就是现代人们口中的“母系社会”。
不要认为“母系社会”在上万年前就没有了,实际上在唐朝时期,周边有很多的小国家,这些小国家甚至都没有唐朝内部的一个县城大,但是这些小国家内部的文化与外界基本上都不同,母系社会在其中也是有不少的。也就是说,《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实际上是在写唐朝时期周边国家的一种类型,是那个时候母系社会国家的代表。这也就可以解释得通,为和在《西游记》中堂堂女儿国的国王,直接就要“下嫁”给唐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因为唐僧在身份上是大唐唐王李世民的弟弟,大唐的实力远远不是一个女儿国能够比拼的,按照身份来比较,唐僧如果真的娶了女儿国的国王,实际上是委屈了他,女儿国的国王那是叫高攀。至于决定把国王的宝座都让给唐僧,那更是正常的事情,因为那个时候唐朝周边的这些国家,名义上是国家,实际上都紧紧地抱着大唐的大腿,他们巴不得让唐朝来管理自己。
女儿国也并不像影视剧中表现得那么美好,至少如果这个国家真的存在世界上的话,对于男人来说那是一个地狱,而不是天堂。看看猪八戒就知道了,西行中从头到尾的一个色鬼,到了女儿国的时候竟然只是“眼花花”,从头到尾都没有动手动脚的表现。
“女儿国”原来真的存在,就在中国四川境内,是什么样子的呢?
说起女儿国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女儿国又名西梁女国,是一个只有女人没有男人的纯阴之国,女人在那里有着至高的权力,女人们只要喝了子母河的水就能怀孕。但很多人也都在心里就觉得,“女儿国”是作者吴承恩的想象世界。
唐贞观年间,《西游记》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师,将自己西行路上的游历见闻,编写成了一部《大唐西域记》。书中写道:“西南海岛有西女国,皆是女人,略无男子”。书中另外还记录了一个叫“东女国”的地方,称此国:“世以女为王,因以女称国”。
01
《三国志》中有关于女儿国的记载:“有一国亦在海中,纯女无男”。《北史女国传》中亦描述:“在葱岭南,其国世以女为王”。“女儿国”是存在的,就在中国四川甘孜州内,这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古籍中记载,这个地方就在四川省甘孜州境内,不过这里居住的并不只有女子,只是说女性的权利地位要远高于男子,朝中大臣都是女子之身,就和母系社会有点相似。还有一点让大家比较失望,那就是大家想看见的女儿河还是不存在的。
02
“女儿国”中的建筑形态以典型的南方少数民族建筑为主,高高的方柱体的碉楼,四角、六角的都比较常见,但是十三角的就少有了。这些碉楼的原材料更让人惊奇,就只是泥土和石块,但是墙体却十分坚固。
居住的碉楼越高的女人,就代表身份越高,更高身份是九层碉楼,居住的人地位等同于女王,而普通的堡垒则给男人居住。除此之外,男女在服装上也有明显的区分,男人只能使用普通的布料,而女人则可以穿着上好的衣料。
03
当然“女儿国”中男女之间也可以缔结婚姻关系,只是这种关系基于女性的权力之上,男人要进入到女方家生活,适应女方的家族习惯,孩子生下来随母姓,也无法担任任何官职,不能参与到社会生产中去,家中的经济权和话语权都默认为女方所有。至于喝神水而怀孕的说法,只是缥缈无疑的传说罢了。
在一般人的眼光看来,所谓的女儿国,主要指女性地位较高,国度内主要是女性,就算有男性也是处于被统治地位的。而我国古代大部分都是处于一种男权社会形态,女性作为掌权人比较罕见。因此有人在了解到这个所谓的”女儿国“之后,都十分好奇。
《西游记》中的“女儿国”,是猪八戒的人间天堂,是唐僧九九八十一难中的情关,是被压迫女性心中的反抗男权社会的象征。但无论是女权的社会还是男权的社会,都意味着男女双方,会有一方的权利会受到损害。好在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每个人之间地位都是平等的。
女儿国究竟在什么地方,唐僧孙悟空对话中有没有暗示?
百回本《西游记》从第五十三回至第五十五回用两万多文字叙述了唐僧师徒在“女儿国”中的经历。
也正是《西游记》,将一个由纯粹的、由女性组成的“国家”搬上了文学舞台之上;也由此在广大男性群体们的灵魂深处激起了层层波澜,想象力也如脱缰的烈马在旷野中驰骋开来……
尽管每位读者完全懂得“女儿国”只是文人的虚构,但还要查阅资料在浩瀚的史海中一探究竟,“女儿国”真的存在吗?也就是《西游记》中描述的“西梁女国”有原型吗?
笔者认为《西游记》中的“西梁女国”不但有原型,而且或是今天的青海省湟水北岸土族人居住之地!笔者能够断言,是因为找到了很多依据,其中最为醒目的依据是:女儿国中的女子都是“长裙短袄……、三绺梳头……、两截穿衣之类。”在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居住地,要分辨女性群体的族别,首先就要观察其服饰和头饰。至少在明朝,但凡见到一两个女子,通过服饰和发饰足以能断定她们的族别,当地人甚至能确定她们所居住的村庄!在解放前,河湟谷地生活着的少数民族也只是大概分为藏族先民、 *** 先民和土族先民(当时叫土人,不叫土族)等。在少数民族地区,服饰、头饰和方言代表着不同村寨的民俗文化符号。如将《西游记》第五十四回法性西来逢女国 心猿定计脱烟花中出现的、对女儿国中人物的外部特征描述的词语摘出来问青海省当地人:着“长裙短袄……、两截穿衣”者是什么民族?并“三绺梳头”者是什么人?答案只能是“土族女人”!除了这些,小说内容中的场景、时间,人物故事都是在影射“西梁女国”的原型是青海省湟水北岸土族人居住之地。具体分析如下。
西梁之地在哪里?“西梁女国”之“梁”字与古代西北地区用来表示一个政权的“西凉”之“凉”字,在此暂用通假字理解,“西梁”即“西凉”。西凉作为政权名,有如下简介:
西凉,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自西汉建武威郡以来名字换了多次,匈奴族统治河西走廊时称姑臧,西汉占领后建武威郡,东汉称西凉,其疆域也时大时小,大时把大半甘肃都占了,还扩延周围几省……。
今天的青海省互助县所在地,在古代一直是西凉、西夏的管辖范围之内。
“西凉女国”存在于青海省湟水北岸是历史之真实。
翻开历史,被史学界所公认的“女国”,当属“苏毗女国”。从网络摘录并引用以下有关对“苏毗女国”的词条,以证明“女国”的存在:(《新疆人文地理(汉)》2012年第6期 10-19页,作者:亲近自然)
古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遗址出土了一些木简,解读它们发现,精绝国长期受到强大部落“SUPIS”人侵略,在公元四世纪末五世纪初突然消失了。种种迹象表明,“SUPIS”就是女国,也就是苏毗国。关于记载苏毗的文献,目前所知至少有佉卢文、藏文和汉文三种。汉文文献最早记载苏毗的是《新唐书》和《旧唐书》。
当时唐朝人对苏毗的了解主要有以下几点:苏毗族属于西羌,在当时西部诸羌部中最为强大。《隋书》苏毗“尤多盐,恒将盐向天竺兴贩,其利数倍……”,成为富庶之地。苏毗国国土以藏地的羌塘为中心,包括整个藏北高原,但这个“神秘”的国家,却有很多大家意想不到的制度和生活方式。根据苏毗国的风俗来看,苏毗人保留着相当原始的生活方式。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卷四中记载了这个奇特的国家,称之为东女国或苏伐刺拿瞿咀罗国,并说这个国家“世以女为王,因以女称国”。
隋唐时代,苏毗也称孙波国,这是一个以猴为号的女国。他们盛行殉葬。有以猴为主的习俗。《隋书·女国传》记载:苏毗国是一个母权国家,更高统治者为两个女王。大女王主要负责治理朝政,小女王则协助管理,当大女王去世后,小女王会直接继位当大女王,接着会选出下一位小女王。
当地的孩子生下来后,皆从母姓。男人地位低下,只能从事农业生产、打猎等体力劳动。国王的丈夫被称为金聚,社会地位远不如女性。女国向中原王朝所遣使者虽然都是男性,但他们的职责只是执行命令,不能决断国事。苏毗国重女轻男的风俗在婚姻问题上最突出,《新唐书》称:“苏毗国俗轻男子,女贵者咸有侍男。”就是说,苏毗国的贵族女子都有多个丈夫。据《唐会要》记载,在苏毗国,不仅是贵族女子,就算是没钱没权的女子,也是家中的家长,有多个丈夫。
大约5000年前的尧舜开始,以宗日人为主的原始部落群体进入迁徙扩张时期,这些向东、向南方向发展的部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通过部落兼并形成了叱咤风云的苏毗、多弥、党项、白兰等西羌部落集团,并在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与华夏族联系。若羌就是最早发生联系的母系部落,而苏毗就是母系部落集团的核心。在此后的时间里,随着苏毗国势强盛,令他人不敢小视,终为中原王朝所重视和利用,她们还参与了武王伐纣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苏毗国是一个非常让人感兴趣的国度,曾经拥有辉煌的文明。很遗憾的是,这个曾经以原始制度称霸一方的民族没有延续下来,最终被吐蕃吞并。但苏毗国的文化,已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在建筑、医学等领域取得辉煌成就,而后人从吐蕃文化中也可以看到苏毗文化的痕迹。至于今天的青海互助哈拉直沟乡有“苏毗村”,贵德县东与黄南尖扎县交界有“苏毗峡”“苏毗人”,则是苏毗文化不甘完全被历史堙没的见证。
以上资料中的最后一段,很明显是作者(作者:亲近自然)的个人推断。他认为苏毗民族没有延续下来,青海互助哈拉直沟乡等处的“苏毗村”等是苏毗文化不甘完全被历史湮没的见证。笔者要对“亲近自然”先生要说:别那么悲观,苏毗民族及其后裔们生活得很好,笔者正是哈拉直沟“苏毗村”人。在青藏高原,但凡地名、族名、人名一般是从少数民族语言中音译而来。苏毗村现在叫做“松布村”,从“苏毗”到“松布”有个演变过程:“苏毗”是“素和鲜卑”的简称。青海方言中汉字“卑”读“皮”字之音,“素和鲜卑”的谐音简称为“素卑”,即音译成:“苏毗”。“松布村”至今被土族人称作“素和”。该村落是个土族村,“素和”二字的谐音是土族方言,用汉字也可以写成“索诃”、“斯呼”等。在《大唐西域记》中,法师口语中的“索诃”和《新唐史》中的“素和”基本无两样。笔者认为,《唐史》中的“素和”和《大唐西域记》中的“索诃”,与今天的青海省互助县境内的“松布”村表达着相同的意思。
在当地被称作“湟北诸寺之母”的佑宁寺活佛系统中,一世“松布”活佛诞生于“松布”村,因而得名“松布”活佛;但在清朝文书中被写为“松巴”活佛。“松巴”二字的谐音很明显是“索诃巴”(或素和巴)的简称,意思皆为“素和人”之意。对这些词汇的辨识,笔者是有发言权的,因为笔者所在的家族是一世松布活佛家人的后裔,听族中老人说,我们这一族是活佛姐姐一家的后裔。素和村人是清一色的“白”姓人家,一世松布活佛应该姓“白”,他的姐姐也应该姓“白”,笔者所属的这一族群都姓“白”。单独从姓氏流传的角度看,笔者所在的白氏家族有“女国”风范,即传承了女性的姓氏。一般地,姓氏很容易变成地名或村名,反之亦然。
“素和”(或索诃、斯呼)一词的谐音作为村名,在青海省境内好像是独此一家,特指互助县哈拉直沟乡的“松布”村,也指其邻村——丹麻乡的“松布滩”村。“素和”作为姓氏,是为罕见的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也能在其它史料中可以查到:
《魏书》有素和国,或以国为氏。后赵有素和明,唐代有素和贵。
素和姓名人还有:素和跋,北魏时尚书。素和颜,唐时太子左学士。后改为和氏。
《新唐书·吐谷浑传》等记载唐高宗龙朔三年吐谷浑大臣“素和贵”勾结吐蕃灭吐谷浑事。按《魏书·官氏志》:“素和氏后改为和氏”;《姓纂》十一素和氏下易云:“以本白部,故号素和”。《通鉴》卷一О四,晋孝武帝太元元年(376年)胡注:“鲜卑有白部。后汉时鲜卑居白山者,最为强盛,后因曰白部”。
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记载:“后魏有素和氏,改为和氏。”素和氏,本为代北鲜卑族复姓,东汉桓帝刘志时期北方鲜卑部落联盟大人檀石槐的支裔,以其本为白部,故号素和氏。
在《大唐西域记》中也有描述:“黑岭已来莫非胡俗。虽戎人同贯。而族类群分。画界封疆。大率土著。建城廓务殖田畜。性重财贿。俗轻仁义。嫁娶无礼尊卑无次。妇言是用男位居下。死则焚骸丧期无数。厘面截耳断发裂裳。屠杀群畜祀祭幽魂。吉乃素服凶则皂衣。同风类俗略举条贯。异政殊制随地别叙。”当然,唐僧对这里胡人的习俗是按大唐人的价值观进行审视的,这里的胡人很明显是指“素和鲜卑”人和吐谷浑等人。因为这些习俗仍保留在青海土族群体当中。
综上所述,史籍中记载的“女国”,也就是“苏毗国”,原是“素和鲜卑”部落在青藏高原建立的王国。因历代国王为女性,因而称其为“女国”。词汇“素和”是其族姓,也就是“素白”之意。今天的“松布”村人都姓白,松布活佛系统自公元1604年起一直是佑宁寺寺主,这些都能成为“苏毗女国”及其后裔存世的证据。在藏语系统中,汉字“白”所表示的颜色发“嘎”之音,在青藏高原也就有“嘎尔”氏家族。唐朝时期迎娶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就是嘎尔氏中人。
“女国”存在的历史、地理条件在史书中记载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另有一个女国。《旧唐书》、《新唐书》等别称为“东女国”,但记叙颇有混淆。大致说其族原来源于西羌,国俗重女轻男,女王号“宾就”,女官号“高霸”,都是世袭。户口4万余,大小80余个部落,有汤、董等大姓,国人居层楼重屋,散在山谷间,有文字。隋大业中(605~618)蜀王杨秀曾遣使招抚。唐武德到天宝初(618~742)数次派使节来唐朝。其女王还受唐官职。天宝以后转尊男子为王,受吐蕃役属。唐贞元九年(793)又请求归附唐朝(618~907),此后其王虽然受封为刺史,但又结好吐蕃。
其实,就名称“高霸”(今人多写为噶波),用藏语解读就是“噶尔人”,也就是“素和人”。
在古代的青藏高原能够形成女国,这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青藏高原之地本不适合人类居住,严酷自然环境的成因是高寒缺氧,无奈历史原因在这里生活着一大批高原人,其中多为羌人,很难考证他们何时、何地迁徙而来,或是原住民。但苏毗人进驻青藏高原是在汉代,是鲜卑檀石槐的一支。苏毗人在吐蕃政权之前大率土著建立了王国。在永嘉之乱时,在青藏高原陆续进驻了几支东胡鲜卑部落。这些民族的加入,势必彻底打破原住民的“伊甸园”式的游牧生活方式。随着人员的迅速发展,会带来很多的生存危机,草场之争、与中原民族的战争纠纷等,迫使这里的人们只有“抱团”才有活路,即形成以村落为单位的部落组织形式,部落与部落之间通过联盟形成王国。
通过对近代青海河湟地区的各村寨村民一年中的生活状况进行分析,不难还原“女儿国”形成的原因。在春夏季节,随便进入河湟地区的农村就会发现,村子里的男性青壮年都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多数家庭由女人、老人、孩子留守;也出现了些词汇,诸如“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近代男人们外出打工,古代呢?除了战争就是到草原腹地去牧马,以部落或王国等方式进行战争和游牧,很容易将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分离开来。
吐谷浑时期,青海河湟农业区由女性组成的群体,她们所属的成年男性群体肯定是在各草场游牧。《西游记》中描绘的“喝水成胎”只是文人的虚构和夸张。在吐谷浑内部,男人们外出打拼,家里只剩女人孩子,知情人谁也不会说这里是“女儿国”。但换作从外地来的文人,那么就会激发起编造故事的灵感。高原游牧生活迫使成年男女群体要长期分离,使得在青藏高原形成像中原地区一样的“小家庭”或是“大家族”很不现实。但还要面对需求大量人口的难题,在这里形成的婚姻制度也与中原有很大的区别。“走婚”、“戴天头”等婚姻制度大行其道,这种婚姻制度的形成,也从侧面反映了事实上的“女儿国”已经形成。
宋代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猴行者(《西游记》孙悟空的艺术前身)与法师(唐僧)的对话恰好是对当地社会状况的真实写照:“休言荒国无人住,荒县荒州谁肯耕?人力种田师不识,此君住处是西城。早来此地权耕作,夜宿天宫歇洞庭”。
也有一段对女国的残缺的描述,其地理位置就在湟水谷底,今天的西宁市附近:
(经过女人国处,第十)僧行前去,沐浴殷勤。店舍稀疏,荒郊止宿,虽有虎狼虫兽,见人全不伤残。
次入一国,都无一人,只见荒屋漏落,【草园】离破碎。前行渐有数人耕山,布种五谷。法师曰:“此中似有州县,又少人民,且得见三五农夫之面。”耕夫一见,个个眉开。法师乃成诗曰:
荒州荒县无人住,僧行朝朝宿野盘。
今日农夫逢见面,师僧方得少开颜。
猴行者诗曰:
休言荒国无人住,荒县荒州谁肯耕?
人力种田师不识,此君住处是西城。
早来此地权耕作,夜宿天宫歇洞庭。
举步登途休眷恋,免烦东土望回程。
举步如飞,前遇一溪,洪水茫茫。法师烦恼。猴行者曰:“但请前行,自有方便。”行者大叫“天王”一声,溪水断流,洪浪乾绝。师行过了,合掌擎拳。此是宿缘,天宫助力。
次行又过一荒州,行数十里,憩歇一村。法师曰:“前去都无人烟,不知是何处所?”行者曰:“前去借问,休劳叹息。”
又行百里之外,见有一国,人烟济楚,买卖骈口。入到国内,见门上一牌云:“女人之国”。僧行遂谒见女王。女王问曰:“和尚因何到此国?”法师答言:“奉唐帝敕命,为东土众生,往西天取经,作大福田。”女王合掌,遂设斋供。僧行赴斋,都吃不得。女王曰:“何不吃斋?”僧行起身唱喏曰:“蒙王赐斋,盖为砂多,不通吃食。”女王曰:“启和尚知悉:此国之中,全无五谷。只是东土佛寺人家,及国内设斋之时出生,尽于地上等处收得,所以砂多。和尚回归东土之日,望垂方便。”法师起身,乃留诗曰:
女王专意设清斋,盖为砂多不纳怀。
竺国取经归到日,教令东士置生台。
女王见诗,遂诏法师一行,入内宫着赏。僧行入内,见香花满座,七宝层层:两行尽是女人,年方二八,美貌轻盈,星眼柳眉,朱唇榴齿,桃脸蝉发,衣服光鲜,语话柔和,世间无此。一见僧行入来,满面含笑,低眉促黛,近前相揖:“起咨和尚,此是女人之国,都无丈夫。今日得覩僧行一来,奉为此中,起造寺院,请师七人,就此住持。且缘合国女人,早起晚来,入寺烧香,闻经听法,种植善根;又且得见丈夫,夙世因缘。不知和尚意旨如何?”法师曰:“我为东土众生,又怎得此中住院?”女王曰:“和尚师兄,岂不闻古人说:“人过一生,不过两世。”便只住此中,为我作个国主,也甚好一段风流事!”
和尚再三不肯,遂乃辞行。两伴女人,泪珠流脸,眉黛愁生,乃相谓言:“此去何时再覩丈夫之面?”女王遂取夜明珠五颗、白马一疋,赠与和尚前去使用。僧行合掌称谢,乃留诗曰:
愿王存善好修持,幻化浮生得几时?
一念凡心如不悟,千生万劫落阿鼻。
休喏绿口桃红脸,莫恋轻盈与翠眉。
大限到来无处避,髑髅何处问因衣。
女王与女众,香花送师行出城,诗曰:
此中别是一家仙,送汝前程往竺天。
要识女王姓名字,便是文殊及普贤。
登途行数百里,法师嗟叹。猴行者曰:“我师且行,前去五十里地,乃是西王母池。”
从西宁市到今天的青海湖就是数百里路程。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有一细节:女王送法师“白马一疋”,这也映射到了“女人之国”所从事的主业是牧马。在青藏高原,也只有牧马者群体中才会出现男女群体分离的情景。
历史上,吐谷浑王国要养活一个国家的人民,在粮食产量低下的高原气候条件下必须要承袭原在辽东的产业,仍将牧马作为主业。
牧马不同于牧牛羊,牧牛羊一人可牧成百头没问题。吐谷浑养马除了自己军需外,多数马匹要作为商品出口到中原。养马而不驯成野马,野马是废物。小马不驯,长大成野马。驯马要在规定的时间进行,马驹太小不可驯,年岁过大驯不了。在与中原互市时,驯就的战马才有市场,驯不好的、没驯的马难以控制,没有使用价值。雄马 *** 叫做骟马,用来耕地拉车;雄马不 *** 叫儿马,可留作种马,也可作军马(其实雄马大部分都要 *** ),母马一般要留下繁殖。一年四季要操心的岂止成千上万匹马?吐谷浑国度的男性得全员参与还顾不过来。土族老人讲,那时侯男孩长到十二岁就被征去放马。女性与十二岁以下男童还有不能放马的老人、病人守家务农。牧马、驯马、良种马培育,有时还得争地盘战斗、对外贸易,还得防盗马贼。一系列活做下来,男人们几乎没有时间回家了,战事吃紧时几年回不了家。
现实中形成的“女人之国”是在特殊的历史、地理条件下形成的,临时的社会组织形式。史书载,唐朝兴盛时,“东女国”不复存在。原因是吐谷浑政权瓦解,男人们回家了!
在《西游记》第五十三至第五十五回中的,对女儿国中人的服装、饮食风格等细节的描述可以窥见,“西梁女国”的原型直指青海湟北土族群体居住地。“琵琶女”招待唐僧时,端出了一荤一素两样包子,在土族人的婚礼上,这两样食品也最能代表土族的婚宴。在古代,也只有这两盘包子才是土族婚宴美食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