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远古生物的书
最近对远古生物很感兴趣,有没有朋友可以推荐一下这方面的书籍,就是关于什么前寒武纪,白垩纪那些生物的书书没有,视频行吗?远古生物大灭绝系列挺好看的。
科学家复活灭绝的远古生物?
事实上这种被“复活”的,来自于2.4万年前的生物是一种“轮虫”,它由俄罗斯科学家于冻土层中获得,利用某种科技手段得以复生。
它首次被大众所知,是因为2021年6月7日时,顶级学术期刊《细胞》上刊登了有关论文。据悉,这种它来自远东西伯利亚雅库特地区阿拉泽亚河中部的永久冻土层中。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盘点已经消失的12种史前生物,令人闻风丧胆的远古顶级掠食者
地球在46亿年的 历史 长河中,已经经历了5次生物大灭绝,每次灭绝都会有80%到90%的生物消失,我们通常把那些生活在38亿年前到大约公元前3500年人类开始保留文字记录时期之间的生物体称为史前生物。史前生物中几乎有99%已经灭绝,只留下遗骸、脚印或者化石。
4.7亿年前——房角石
4.7亿年前的奥陶纪,海洋里生活着一种叫做房角石的生物,它是鹦鹉螺的一种,体长可达9米,是我们目前已知的更大的软体动物,也是当时生活在深海当中的顶级掠食者,主要以吃一些贝类为生,比如说三叶虫。这种生物在4.5亿年前的之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中消失。
4亿年前——盾皮鱼
到了4亿年前,地球的海洋中出现了浑身上下被“铠甲”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盾皮鱼,其中恐鱼是盾皮鱼类中的佼佼者,它最早出现在志留纪晚期,在泥盆纪繁盛一时,统治着远古海洋,它的身长可以达到12米以上,嘴张开时有1米多宽,大且凶狠。不光是体型吓人,恐鱼的咬合力也很可怕,能达到612千克,在0.02秒之内就能咬碎食物。在当时的海洋中,恐鱼也是处于食物链顶端的。
2.52亿年前——丽齿兽
又过了几亿年,两栖动物从水中爬向陆地,进化出最早的爬行动物,在2.52亿年前,出现了丽齿兽,这是之一种长出犬齿的动物,体型更大的超过2.5米,是恐龙出现之前,陆地上最强大的掠食者之一,主要生活在沙漠和针叶林中,奔跑的速度也很快,时速能超过100千米。在2.5亿年前的第三次生物大灭绝中灭绝。
2.35亿年前——恐龙
接着就是我们熟悉的恐龙,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更大恐龙是雷龙,科学家推测这种恐龙高约20米,身长超过40米,体重可以达到77吨,相当于14头大象,不过雷龙是一种草食性恐龙,体型更大的肉食类恐龙当然是霸王龙了,霸王龙身长能达到13米。肩高约5米,平均体重约9吨,综合咬合力超过8163千克。
8400万年前——风神翼龙
而天上飞的,是8400万年前出现的更大飞行动物——风神翼龙,它的翼展在11米左右,平均体重达到了250公斤,风神翼龙主要捕食小型恐龙,还有一些哺乳动物,据推测,它的食物包括大家很熟悉的霸王龙,当然这肯定不是已经成年的大型霸王龙。
6000万年前——泰坦巨蟒
到了60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更大的蟒蛇,这种蛇叫做泰坦巨蟒,没有毒,2009年在哥伦比亚的煤矿中,人们意外发现了28条泰坦巨蟒的化石,其中最长的长到了15米,身体直径能达到1米,它们在5800万年前就灭绝了。
2500万年前——桑氏伪齿鸟
到了25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更大的鸟类,叫做桑氏伪齿鸟,翼展在6.1米到7.4米之间,是一种海鸟,可以在天空中翱翔数公里都不用扇动一下翅膀。
2300万年前——巨齿鲨
在2300万年前,巨齿鲨出现了,它的体长可以达到14米,最长甚至有20米,体重超过了70吨,是世界上咬合力更大的动物,可以轻松将鲸鱼的头骨咬碎。一些生物学家认为它还没有灭绝,因为在海洋里能不断地发现巨齿鲨的新化石,有些化石可以推测出形成于1万年前,而且人们还发现一些海洋动物身上的咬痕很像是巨齿鲨留下的。
300万~1万年前——剑齿虎
300万年到1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更大的虎,剑齿虎,它们长有两颗特别长的犬齿,犬齿能长到36厘米,体长有2.7米,体重在200到400公斤之间,是目前地球上已知更大的猫科动物,主要捕食大型哺乳动物,比如猛犸象,短面熊、还有大地獭。
150万年前——远古巨蜥
150万年前,出现更大的陆地蜥蜴,叫做远古巨蜥,这种蜥蜴生活在澳大利亚,大概在4万年前灭绝的,目前没有发现完整骨架,主要都是头骨,按照现在蜥蜴的比例来推算,它的体长可能能达到9米以上,体重在2吨以上,四肢非常强壮,满嘴都是锋利的牙齿。
180万~1.1万年前——短面熊
到了180万年前至1.1万年前,也就是冰川时期,地球上出现了更大的熊,短面熊,它的身高能达到3.7米以上,体重也在1吨以上,可以说是美洲大陆上最强大的食肉动物了。
100万年前——巨猿
100万年前,在中国、印度以及越南等地区出现了巨猿,它们身高3米,体重能达到550公斤,是 历史 上最强壮、战斗力最强的猿类之一,如果想要了解它们的战斗力,不妨参考金刚,巨猿是在30多万年前灭绝的。
如果史前生物真的出现了,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它们能不能在现在的环境中生存下去。现在的地球和史前的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区别,而其中大部分都是人类造成的,比如说全球变暖,不仅导致海平面上升,还直接导致了海水升温,史前的海洋生物可能会无法适应现在的海洋环境。
其实是海洋的含氧量的问题,我们之前说过,一些史前生物能够长得如此巨大,其中一部分的原因是它们生活在富氧的环境中,史前地球大气层中的含氧量更高能达到35%,而现在地球的含氧量只有21%,如果史前生物不能克服这样的差异,最终结果只能走向灭亡。
最后是它们会不会对地球现在的生态系统造成威胁,包括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尽管我们前面举例的史前生物大多都没有蓝鲸大,但不要忽视它们的凶猛程度,如果在地球上没有天敌能够制约它们的话,随着它们慢慢适应了地球的环境,相信很快就会繁殖开来,最终给地球其他生物、甚至是人类构成毁灭性打击。
远古时期的生物大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当时地球上是怎样的环境?
远古时期的生物大灭绝的原因是什么?是自然灾害!如冰河期陕西铜川发现罕见2.5亿年前远古生物陆地活动遗迹是真的吗?
4月25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二叠纪-三叠纪研究团队25日在陕西铜川透露,科研人员在当地石川河一带的地层剖面中,罕见发现二叠纪-三叠纪远古生物陆地活动形成的十分粗大的遗迹化石,并有较强生物扰动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对揭示远古生物大灭绝的过程和原因将起到积极作用。据介绍,2.5亿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地球上发生了生物大灭绝事件,超过90%的海洋物种和70%的陆地物种惨遭灭绝。这次灭绝事件规模大,原因复杂,远超白垩纪末恐龙灭绝等其他灭绝事件,一直是古生物学界研究的热点科学问题。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童金南教授领衔的二叠纪-三叠纪研究团队,围绕“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海-陆生态系的演变”主题,利用古生物学、地层学和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研究手段,寻找合适的地层剖面开展相关研究。目前,该团队已四次来到陕西境内开展研究,在当地的铜川、宝鸡和榆林等市都发现了出露良好的地层剖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二叠纪-三叠纪研究团队成员田力博士说,远古生物在沉积物表层活动留下的痕迹会形成岩石中的化石,被称为遗迹化石。通过遗迹化石在地层中分布状况的研究,能够间接反映出当时生物的生态面貌。田力介绍,此前他一直在进行海相地层的研究,现在的研究方向正在转向陆相地层。当前,二叠纪-三叠纪的海洋生态系统研究已较为详细,但陆相地层和化石研究相对还十分薄弱。特别是遗迹化石的研究,目前在陆相二叠纪-三叠纪还尚未见到有系统研究报道,此次在陕西铜川石川河剖面发现的遗迹化石十分宝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据了解,此前有研究显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地球上发生了强烈的温室效应,海水温度上升了5-8摄氏度,海水升温和缺氧被认为是造成生物灭绝的主要环境因素。理论上,温度的升高和海水缺氧不仅会造成生物的灭绝,而且还会造成残存生物个体变小,生物扰动强度降低等一系列效应。海相实体化石和遗迹化石的研究结果也反映出了相同的结果。
就目前在陕西铜川石川河剖面发现的遗迹化石来看,陆地上出现了完全相反的现象。科研人员在当地的主要地层单元发现,里面发育有十分粗大的遗迹化石,并有较为强烈的生物扰动指数。负责此次遗迹化石研究的博士研究生郭文伟解释说,有些动物可能会通过掘穴到更大深度来躲避地表的高温,这可能是灭绝后扰动强烈的原因之一。但遗迹化石变粗大的现象,目前还无法解释,可能蕴藏着某种重要的科学涵义,还需要继续收集更多的材料和数据进行深入研究。温室效应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威胁,通过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和生物变化,能够为预测气候变化的后果和选择应对策略提供重要的地质历史参考依据。“过去一百多年的升温速率已经超过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水平。虽然关于现代是否处于新的生物灭绝期还存在争议,但气候变化之快是值得警惕的问题,希望我们能够从2.5亿年前的大灭绝事件中寻找到足够的启示,这也是相关研究的现实意义所在。”田力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