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的来历_火把节是如何由来的?火把节的由来和意义

wanfu 百科 73 0

火把节的来历_火把节是如何由来的?

   火把节 是我国云南、四川地区少数民族非常重视的节日。每到这个节日来临的时候,族人们会特别认真的准备。那么关于火把节是如何由来的,火把节具体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你都知道吗?   关于火把节的来临也是有各种各样的,版本非常多,基本上每个过火把节的少数民族都有一个火把节的来历传说。有的是人间打败了天神,有的是说火把节能够祈福,说法都是各异不同。   火把节的来历一:当时天神与地裂薯神斗争的时候,人们帮助地神,用火把将天神的虫军消灭后,战胜了天神。   火把节的来历二:远古时期,天上有着奇怪的现象,白天同时有6个太阳,晚上有7个月亮存在。这一现象使得白日里烈阳暴晒,夜晚中强光照耀,使得天下农作物无法生长,土地荒芜   人们经常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而且天下妖魔乱行,世间常常受到生命的威胁。   火把节的时间和来历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这时候,彝族出现了一个民族英雄,利用弓箭将多余的太阳跟月亮都射了下来。并铲除了在世间为恶的妖魔,将洪水肆虐的现象治理好了。从此之后,彝族过上了幸福美满、繁荣兴盛的生活。   但因为他们的生活过于美满,遭到了天神的嫉妒,于是年年都派下神子到人间征收苛捐杂税。人们为了反抗神子,就设计将其杀害,引起了天神震怒,排除了大量的天虫到人间毁灭庄稼。   为了将他们杀死,从古籍中翻出了火把能把天虫烧死的 *** 。于是彝族人民经过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的战斗,利用火把终将天虫杀害,保护了大量的庄稼。正好这一天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彝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一天,就特此将其作为自己的节日。每到这一天,都会举着火把来到田野,举办火把节,用以祈求上天这一年的庄稼能够风调雨顺,年年丰收。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火把节起初是彝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开始,持续整整三天。在这三天里,彝族人民都会举行隆重拆轮的祭祀活动,这体现了人民尊重自然规律的肆御者美好愿望。

  彝族过这个节日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这节日延续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节日了。每年到这个时候都是属于民族狂欢的时候,每年火把节火举行三到四天的时间,这个节日每年度特别的热闹。

  小结:每年火把节把火把节过的最隆重的就是彝族,每年彝族都是会特别认真的准备这个节日。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也是彝族的传说最悠久,这个民间传说流传的最广泛,但是具体都无法直接考证。

火把节的由来和意义

起源于纳西族神话故事,从而客观上起到了促进农业生产的作用。
纳西族的传说是天神子劳阿普嫉妒人间的幸福生活,派人将人间烧成火海,老天被人类之间的感性所感动,于是将天神的恶行告诉了人们,并教导他们每年六月二十五这天在家门口点燃火把就可以避免灾难,于是火把节就诞生了。这就是火把节的来历。火把节对于每一个彝人来说,是一个集祈丰、祭祖以及娱乐为一体的传统节日。其中,农业祈丰是其最为重要的核心内涵。它主观上采用敬天祭祖、转田、照岁、送火把等仪式,在客观上起到促进农业生产的作用。首先,火把节通过以一年为周期生产时序象征,来强化人们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时间观念。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火把节,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二三天。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如今人们还利用 *** 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火把节之歌中十个成语

火把节之歌中十个成语
火把节的由来:相传天上的恩梯古兹(彝族神话中的天神)派喽罗到凡间危害众生和庄稼,人们在支格阿鲁(彝族神话中的英雄)率领下毫不畏惧,在农历6月24日这天用火把焚烧了害虫,战胜了天神,于是彝族人民把这天定为火把节,代代相传。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印度的神话传说中,有一种不死鸟,汉语翻译一般翻译成“凤凰”,但是未必是中国传统神话之中的非梧桐不栖的那个凤凰了。这种凤凰寿命结束的时候会跳入烈火之中化为灰烬并从灰烬之中重生。所以称之为浴火重生。

凤凰涅槃的传说,传说中,凤凰是人世间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负着积累于人世间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取人世的祥和和幸福。同样在肉体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轮回后它们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躯体得以重生。

火把节与凤凰涅槃都与火有关,火在他们之间起到了纽带作用,同样有一种引申义,象征着彝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美满和谐的无限向往。

谁知道关于火把节的故事!!!快告诉我!!!

要两个或以上的!!!!!!!!
  彝族:火把节

  --------------------------------------------------------------------------------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一年一度最隆重最欢乐的节目。“火把节”在凉山彝族地区流传的历史悠久,传说较多,因地区的不同而内容多异。相传天上的恩梯古兹(彝族神话故事中的天神)派喽罗到凡间收苛捐杂税被杀后,为了报复,放出害虫到凡间祸害人们,而凡间的人们毫不妥协,在农历6月24日这天相邀用火把焚烧害虫,战胜了天神,于是彝族人民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今天的凉山彝族“火把节”,随着凉山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除保留了节日的传统形式和内容外,已和凉山对外开放、加强横向联系、促进物资交流紧密联系在一起,为“火把节”这一传统节日增添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意。

  凉山彝族“火把节”的活动绚丽多彩,反映出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在节日里,人们将从方圆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地方赶来,云集在一片绿茸茸的草坪上举行斗牛、赛马、斗鸡、斗羊、赛歌、选美、摔跤、达体舞比赛等庆祝活动。“火 节”的夜晚要进行火把 *** 和篝火晚会。节日期间,在西昌等地还要举办大型的物资交流活动。

  斗牛,是节日的之一大赛事。斗牛 *** 是胜者斗胜者,败者被淘汰。有的公牛不愿进场子,人们便会牵进一头正值 *** 期的母牛引诱,于是两头将要对陈的公牛就会因“争风吃醋”而引起博斗。大的“火把节”活动斗牛多达几百头,可以斗几天,使人大饱眼福。火把节的赛马独具特色。赛马 *** 是在草坪上修一个圆圆的大跑圈,让参赛的骑手翻上各自的马背,同时策马直追,最后以追上对手者为胜。火把节的摔跤手只限于男性,且不同方言区的摔跤 *** 也有所不同,有的地方以被对手摔倒在地者为败,有的地方则以肩背首先触地者为胜。

  火把节的歌被统称为“朵洛荷”,而“朵洛荷”又是“火把节”歌其中的一首,因为它富有感召力,姑娘们常把“朵洛荷”作为要唱一天的歌中序曲。“火把节”的歌,只能由青春女性唱。自“火把节”庆祝活动一开始,就会有几位年过6旬的老人交头接耳,评评点点穿梭在唱歌的姑娘们中间,他们是自发组织的美女评选小组。由于老人们的公正合理,德高望重,深受年轻人尊敬。老人们的选美标准是什么呢?

  与全国各兄弟民族一样,爱美多情的彝家自有他的审美观,这种美,悄悄藏在痴情小伙子的深深蛑子里,隐隐响在黄伞下面的甜甜情语中……。火把节的夜晚是迷人的夜晚,绚丽的空中焰火和大地上的火把交相辉映,构成一幅以红色为主的缤纷画图。各族人民载歌载舞水 *** 融的欢乐场面,正如柳亚子先后的诗句:“火树银花不夜天,兄弟姊妹舞蹁跹,歌声唱彻月儿圆”。
  火把节是织金彝族隆重的传统节日,分为“大火把节”和“小火把节”两个。小火把节为每年农历的4月24日,大火把节为每年农历6月24日。大小火把节日,活动内容相同。
  节日那天,彝族村寨里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前竖立若干火把,准备活动使用。同时在村寨附近选择一块开阔地,在地中央竖立一根长10~20米的青松,青松顶端横放一根挂满红色纸花的木棒,缘青松四周用易燃柴草堆砌成一个宝塔形大火炬,作为活动场所。傍晚,节日活动的主持人率领锣鼓队敲锣打鼓,寨中各家闻听锣鼓声即出门点燃火把,男女老少举着火把向活动场所汇集。人们到齐之后,主持人一声号令,大家举火把向宝塔形火炬奔去,将其点燃。一时火光冲天,欢声四起,大家各举小火把围着大火炬,跳起“丰收舞”,唱起丰收歌,载歌载舞,热情奔放。歌舞结束,各家各户的人们举着火把向自己的田土走去,分散举行火把 *** ,一直要游遍各自的田边地角,以此表达消灭害虫,祝祈风调雨顺,确保五谷丰收,人丁平安,六畜兴旺的心愿。织金彝族的火把节,以三塘镇松树坪的节日活动场面为大,每年均有上千人参加。活动场所还立有序碑,记述这里火把节的形成与延续。随着彝族同胞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火把节的气氛也一年比一年隆重,县民族文工队以火把节丰收舞为素材编练的彝族舞蹈《铜 *** 声庆丰收》参加省、地汇演获得好评。
  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起,纳西人按古规一连要过三天的火把节,点三个晚上的火把。每天门前要点一支柱子般又粗又大的大火把,寨子里的青年们个个拿着又细又长的小火把,沿着田埂、山路,边走边唱,直到深夜。火把燃得越旺,就越吉利,人们越高兴。

  这个隆重的节日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皇大帝怕地上的晦气冲上来,下令把天门长闭不开。可是不久,十八层天游腻了,仙境看烦了。一天他实在憋不住了,下旨打开天门,想看看人间的景致到底如何。天门一开,春风习习,只见人间绿水青山,百花争奇斗艳,玉皇大帝看得心驰神往,烦恼顿消。

  玉皇大帝把人间看了个够,又转身看看天宫,顿时气得吹胡子瞪眼睛:“怎么我的天宫竟然比不上凡间了,这还得了?”边说便下旨,叫红面天神把人间统统烧光。

  掌火的红面天神领旨后,腾云驾雾来到凡间。他并没有马上放火,先巡视一番,看到凡间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和天宫的生活没法比。掌火天神爱上了凡间,他不忍心烧毁这美丽的人间,不忍心摧残善良的百姓。虽然,他知道违反玉皇大帝的旨意定有杀身之祸,但他要避恶行善,宁可牺牲自己,也不能执行玉皇大帝的旨意。主意一定,他便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撒谎道:“人间已经烧成灰烬。”玉皇大帝听了非常高兴:“哈哈,现在我的天宫远胜人间了。”

  隔了好久,玉皇大帝又觉得厌烦起来,他想看看被烧毁的人间。他又在仙姬们的陪伴下来到天门前,可是一看,他几乎要发疯了。人间不但没有被烧毁,反而更加繁荣昌盛,幸福美满了。他知道红面天神违背了旨意,一怒之下,叫左右诸神把掌火天神捆了起来,推出去处死他。

  掌火天神被杀时,一滴血溅出天门,落到大地上,滴在雪山脚下村寨旁边的一座庙里。有个和尚看见了这滴血,就小心地用红布把它包了起来,搁在殿里。

  六月二十四日那天傍晚,人们刚从田里收工回来,突然从庙里跑出一个小娃娃,拦住人们哭诉道:“专横残暴的玉皇大帝嫉妒人间的美好,今晚要派天兵天将下来烧毁凡间。你们赶快在门前点起火把,一连点三个晚上,点得越旺越好。这样用假火瞒过玉皇大帝,他和天兵天将们看见人间已经在烧了,就不会在下凡来捣乱了。”

  这个小娃娃就是掌火天神的心血变成的。善良的人们相信了他的话,就按照他的 *** ,纷纷点起火把,男女老少都舞起火把,一连三天三夜,火光冲天。玉皇大帝看了三个晚上,看到人间一片火海,才放心的回天宫去了。

  人们终于躲过了一场劫难。人们为了纪念这件事,表示对掌火天神的敬意,每到六月二十四日就要扎火把,点火把。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的火把节。
  火把节在古代被称为"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火把节的由来传说不一:一说天神与地神斗争,人们用火把助地神灭虫战胜天神;一说出自《南诏野史》及师范《滇系》,这两书载:南诏首领皮罗阁企图并吞另五诏,将会五诏于松明楼而焚杀,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而被杀,慈善闭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二三天。

  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节庆期间,各族男女青年或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或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现在,人们还利用 *** 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火把节"也是白族的一个盛大节日,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白族人民就会举行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活动。当晚,每家门前都竖有火把一柱,村口全村公立的大火把上插红绿纸旗,书写一些吉祥语句,村民们则高举火把在田间 *** 一周,捕灭虫害。此外还有"绕三灵"、"耍海会"、划船、放生等一系列的文艺活动。

火把节有哪些风俗写一写的过程

下面是火把节的风俗:

1、大本钟:火把节通常在晚上举行,当晚除了节日的各项活动外,每个庙宇都会敲响大本钟,以迎接新的一年。

2、点火把:火把节最重要的活动就是点火把,人们手持着鲜红的火把,袅袅升起的火苗像雨点一样点亮了整个夜空。在很多地方,人们还会在街头、广场上点燃焰火,热闹非凡。

3、赛火龙:在云南和贵州等地,火把节上的经典活动之一就是赛火龙。人们身着鲜艳的传统服装,手持一米多长的火龙,跑遍小巷、街道,将火龙舞动地灵动婀娜,把火龙摇摆成型,竞技场上火龙比拼更是异常激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