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中醉翁亭在哪儿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
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山琅琊寺主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记》。从此,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更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醉翁亭记的醉翁亭在哪个省
醉翁亭坐落于安徽省滁州市市区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专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出自于哪首诗?解释是什么?
很急哦,拜托拜托.欧阳修 安徽滁州醉翁亭 位于琅琊山麓,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为我国名亭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记的就是此亭。 醉翁亭建于北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作太守,感于时愤,寄情山水,常与宾朋来琅琊山游玩,在琅琊寺饮酒抒怀。琅琊山和尚智仙很同情和敬爱欧阳修,为了给欧阳修歇脚和饮酒,就在半山腰造了这座亭子。欧阳修自号“醉翁”,便为这亭子题名为“醉翁亭”。 醉翁亭落成后,吸引了不少游人。当时的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来,观赏之余,创作了琴曲《醉翁吟》(一曰《太守操》),欧阳修亲为配词。现在冯公祠前面的一副对联“泉声如听太守操,海日已照琅琊山”,便是说的这件事。事隔数年之后,欧阳修和沈遵重逢,“夜阑酒半”,沈遵操琴弹《醉翁吟》,“宫声三迭”,“有如凤轻日暖好鸟语,夜静山响春泉鸣”。琴声勾起了欧公对当年在亭间游饮往事的追忆,即作诗以赠。 醉翁亭初建时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未年,知州唐俗在其旁建同醉亭。到了明代,开始兴盛起来。相传当时房屋已建到“数百柱”,可惜后来多次遭到破坏。清代咸丰年间,整个庭园成为一片瓦砾。直到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全椒观察使薛时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复了原样。醉翁亭在层林溅谷之中,是包括以醉翁亭为主的一大群亭台楼阁的建筑群,依山临水,有花棂粉墙环绕,飞檐立柱,雕梁画栋,亭台错落。 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独特,具有江南园林特色,总面积虽不到1000平方米,却有九处互不雷同的建筑、景致。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怕亭、古梅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让泉,泉旁是小溪,终年水声潺潺,清澈见底。亭中有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轶手书的《醉翁亭记》碑刻,称为“欧文苏字”。亭后更高处有一高台,曰“玄帝宫”,登台环视,但见亭前群山涌翠,横呈眼底,亭后林涛起伏,飞传耳际,犹如置身画中。 醉翁亭因欧阳修及其《醉翁亭记》而闻名遐迩,数百年来虽然多次遭劫,但终不为人所忘,曾有人撰写了一副对联:“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解放后,人民 *** 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如今,这处千载胜境,更加壮观诱人。 ■醉翁亭楹联选 饮既不多,缘何能醉; 年犹未迈,奚自称翁。 ——佚名题滁州醉翁亭 联语从《醉翁亭记》生发出来,“饮少辄醉,而年又更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佚名题滁州醉翁亭 “翁去八百年”,欧阳修卒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至清同治末年,约历八百年。全联18字,不但嵌入了“醉翁亭”三个字,而且把写联时间、亭的位置,历史与现状,以及亭主人生前活动及其身后对社会的影响概括无遗,“醉翁犹在”、“亭影不孤”,既写景,又饱含对前哲不可磨灭的影响的追怀与感念,十分巧妙,且字字精炼,耐人回味。 一门五大家,千秋盛事; 终老双百卷,文苑名儒。 ——蓝佐国题滁州醉翁亭 并未成翁,到处也须杖履; 不能一醉,此来辜负山林。 ——佚名题滁州醉翁亭 妙笔生花,可见可闻秋色赋; 倾心治邑,同忧同乐醉翁亭。 ——蓝佐国题滁州醉翁亭 人生百年,把几多风光琴樽,等闲抛却; 是翁千古,问尔许英雄豪杰,那个醒来。 ——佚名题滁州醉翁亭 琴樽:琴和酒樽。常指文人宴集。 寒流疏影; 翠积清香。 ——佚名题滁州醉翁亭古梅亭 传说欧阳修在影香亭旁亲手栽种了一棵梅花。古人为赏梅,在古梅北建有一亭,称古梅亭。据说在亭子的不同位置能够看到古梅的各种姿态,尤其是到了冬季,雪映梅花,疏影寒淡,梅花凌寒而放的品格尽显。 品节追欧苏,千载芳梅撑铁骨; 冰姿宜水月,一天香雪荡春风。 ——佚名题滁州醉翁亭古梅亭 醒来欲少胸无累; 醉后心闲梦亦清。 ——佚名题滁州醉翁亭让泉亭 《醉翁亭记》:“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让泉也。”到醉翁亭不能不看让泉,泉水“甘如醍醐,莹如玻璃”,故又有“玻璃泉”的美称。据说用让泉酿制的酒醇美无比,“少饮辄醉”。 酒冽泉香招客饮; 山光水色入樽来。 ——佚名题滁州醉翁亭意在亭 意在亭:在宝宋斋西,一看这名就知道它是取自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句意而来的。传说当年欧阳修常在这里与友人共饮,有一次,他忽生奇想,用杯盛酒浮于水上,任其潭流,流至某人脚下,即将杯中之酒饮尽,称为“九曲流觞”,为后世引为趣谈。后人在“九曲流觞”处建意在亭,并仿欧阳修戏水饮酒作乐,亭似苏州园林建筑,十分古雅。 同洛社遗风,杯渡轻便增酒趣; 仿山阴雅集,波纹曲折象文心。 ——薛时雨题滁州醉翁亭意在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佚名摘林逋句题滁州醉翁亭影香亭 联出自宋·林逋(967--1028)《梅花》诗中的两句,上句写梅的姿态。梅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加上傍以清浅的水边,相映成趣,就更显得其清新婀娜。下句写梅的清香。香气飘浮于幽暗之中,沁人心脾,月光之下,倍加醉人。 踞石而饮,扣盘而歌,最难得梅边清风; 环山不孤,酿泉不冷,何须恋湖上风光。 ——薛时雨题滁州醉翁亭影香亭 扣盘:敲盘。盘通“盘”、“磐”,乐也。酿泉:在醉翁亭旁。“酿泉秋月”为滁州十二景之一。 泉声如听太守操; 海日已照琅琊山。 ——佚名题滁州醉翁亭冯公祠 醉翁亭落成后,吸引了不少游人。当时的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来,观赏之余,创作了琴曲《醉翁吟》(一曰《太守操》),欧阳修亲为配词。醉翁亭往西有一小室,名曰宝宋斋,是专门收藏宋代珍宝的地方,斋内的石碑上就镌刻着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全文,字为苏东坡手书,欧文苏字,相得益彰。此斋为明代南京太仆寺少卿冯若愚所建。后人为纪念他的善行又在宝宋斋附近建了一座冯公祠。 驻节淮南,关心民癀; 留芳江表,济世文章。 ——佚名题滁州醉翁亭二贤堂 二贤堂,初建于北宋绍圣二年(1095),二贤者,欧阳修和王元之是也。王元之,即王禹偁,宋初文学家,一生刚直敢言。滁州历史上曾属淮南国,欧王二人都曾在滁州做过太守,故有是句。癀:疾苦之意。 谪往黄冈,执周易焚香默坐,岂消遣乎; 贬来滁上,辟丰山酌酒述文,非独乐也。 ——佚名题滁州醉翁亭二贤堂
满意请采纳
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在什么地方任太守?是庐陵吗??~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真的是岳州吗
是啊
醉翁亭记夕阳在山人影散乱与上文哪句话对应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wnw678@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