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和贾家什么关系,还有那个甑老爷
读〈红楼梦〉,我们对贾府的人物如贾敬、贾赦、贾珍、贾琏、贾蓉之流充满着鄙视和厌恶之情,对贾政、贾环、贾蔷等辈也决无几多好感。这些人,有的虚伪、庸俗、假道学,面目可憎;有的玩弄权势、狐假虎威、鱼肉百姓,罪不容诛;有的卑劣、龌龊、沉溺于荒淫、享乐,纨裤气十足;的确是除了门前那对石狮子外,几乎没有一个干净的,很少是善良之辈。这正是贾府这个赫赫扬扬,世代簪缨之家败落的根本。至于和贾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亲朋之中,王之腾、史鼎之类官僚,面目模糊,可能属于赦、政之侪;薛蟠、王仁、贾雨村则明显属于丑恶之辈。尤其这个贾雨村,对贾府之败落甚有关系,是产生引爆作用的重要外因之一。 贾雨村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登台表演的次数并不多,但这一奸雄的形象,却被曹雪芹这位大手笔描绘得有声有色,至今读来犹觉得如见其人。在〈红楼梦〉开卷之一回中,贾雨村就露面了。他是"胡州人氏,原系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这时的贾雨村,不过是个二十多岁的寒素的读书人。自与甄士隐相识,常常来往,甄士隐助他白银五十两,作为大比之年赴京赶考的川资,他才踏上了腾达之路,中了进士做起官来。他做官的政绩如何呢?之一次出仕,"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持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做成一本,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义,且估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因此革职。
封建社会的官员,虽然大都是敲骨吸髓、把人民视为俎上鱼肉的;但表面上却是以"清、勤、慎"来作为衡量、铨察的标准。(见〈世说新语〉)贾雨村"持才侮上"(这可能是真正被参的原因。)作威作福,"擅纂礼义",而且"暗结虎狼之属",有"贪酷之弊",在"清"字、"慎"字方面都成了问题,当然"地方多事,民命不堪"了。虽然,也许他并不比别的官更坏,但也决不会是"爱民如子"的好官。 被参后,他遍游各地,曾做过甄宝玉的教席,又当过林黛玉的蒙师,这对他的"起复"和谋个好差事起了重要作用,果然,他带着林如海的荐书随黛玉入京后,"彼时贾政已看了妹夫之书,即忙入厢会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且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父遗风,况且系妹夫致意,因此优待雨村更又不同。便竭力从中协助,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这在贾府是从此引狼入室,惹鬼上门,为后来的败落埋下火种;在林之海是不善识人,误把匪类作良朋,将祸水引向了二内兄。这在生活中虽是难以避免之事,但却是为轻易写荐书、轻信亲戚朋友之言者戒。重作冯妇后的贾雨村已非吴下阿蒙了,他再也不"持才侮上"使周围"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经验使他懂得并学会巴结讨好上级,攀高枝向上爬。请看,出任应天府的之一件大事,便是了结贾府亲戚薛蟠殴伤人命的案件。当门子劝他:"小的闻得老爷补升此任,亦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老亲,老爷何不顺手行舟,作个整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见贾王二公的。"雨村却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实是重生再造。正当殚心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而废法,我实不能忍为者!"说得多么冠冕堂皇!似乎真的要当个为民父母的清天大老爷了。而其结果,却是"见冯家人口稀疏……殉情罔法,胡乱判断了此案。"然后,"急忙作书信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为了灭口,还把为他出谋画策的门子、过去寄住在葫芦庙时的"故人",找个借口,远远的发配了。这就是贾雨村起复之后,"殚心极力图报""皇上隆恩"的政绩!无怪乎脂砚在甲戌本批语中一再指出:"可发一长叹,这一句(指'你说的何尝不是')已见奸雄,全是假。""奸雄"(批在"起复委用"之侧),"奸雄"(批在"正当殚心"之侧),"奸雄"(批在"岂可因私而废法"之侧),"全是假"(批在"我实不能忍为者"之侧)了。
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稿》本,第四回有回前诗云:捐躯报国恩,未报身犹在;眼底物多情,君恩或可待。对贾雨村这类奸雄嘴上仁义道德、心里男盗女娼,口蜜腹剑,两面三刀的讽刺可谓谑而虐矣!冯渊案件,只是贾雨村夤缘巴结权门的开始,后来当贾赦看中石呆子的二十把古玩书画扇时,贾雨村竟将石呆子收监,强夺古扇,送给贾赦。正如平儿咬牙说的"都是那贾雨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而这一切都是后来贾府被抄时的罪状!有的论著认为贾雨村巴结贾府是知恩图报。错了!这种奸佞邪恶之徒根本不会懂得什么叫"恩"、什么叫"报"的。谓予不信,对待甄士隐就是一例。士隐对雨村恩德可谓大矣,萍水相逢,识之于风尘飘泊之际,慷慨解囊,助之于艰难困顿之时,可以说无士隐之赠,贾雨村就不可能发迹。而雨村一旦为官,之一次是在士隐出走家迹衰落时,用"二封银子,四匹锦缎"买了甄家的丫头娇杏作妾;第二次是在明知被拐子所卖、冯薛二家争抢的女孩子即是士隐之女英莲时,也不出手相援,而胡乱将她判给呆霸王薛蟠,让她落入火坑去作婢作妾。这就是贾雨村对甄士隐恩德的报答!这种人是唯炎是趋、唯势是奉,奔走权门,吮痈捧臀,无所不为;一旦见冰山将倒,立即改换门庭,重行投靠,甚至落井下石,出卖旧主,以作献身之贽,亦为常见。
后四十回写贾府败时,雨村曾反踢一脚,虽系续者所为,不尽合雪芹原意,倒也是参透世情的笔墨。在现实生活中,贾雨村式的人物虽不能说多,但也决不只是个别。十年动乱中,一些"知情人"、风派人物,"反戈一击",信口雌黄,使不少以前曾重用过他们的负责同志大吃其亏。其伎俩,也许就是从贾雨村那里学来的。
贾雨村和贾母什么关系
贾雨村和贾母什么关系贾家的一个远方亲戚,原先是一个大家族的,到他们这一代的时候,只能说是远方表侄了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赵全和贾雨村是一个人吗
看到“新红楼”抄家的时候,和西平王一起来的有个叫赵全的,怎么和贾雨村是一个扮演者?难道是一个人?并不是一个人啊,赵全不代表贾家的利益,而贾雨村不但是受贾家恩典的人,而且也是贾家的亲戚。
这是封建豪门势力之间的斗争。
贾家在朝内的靠山是元妃以及有过世交的北静王及西平王,这几力量拧成一股势力。而与之对立的则是朝内的其他重臣及王侯,在书中表现为“东边的那位王爷”。
见原文:红楼梦之一百五回 锦衣军查抄宁国府 骢马使弹劾平安州
贾政等知事不好,连忙跪接。西平郡王用两手扶起,笑嘻嘻的说道:“无事不敢轻造,有奉旨交办事件,要赦老接旨。如今满堂中筵席未散,想有亲友在此未便,且请众位府上亲友各散,独留本宅的人听候。”赵堂官回说:“王爷虽是恩典,但东边的事,这位王爷办事认真,想是早已封门。”
这里提到的东X王 就是在政治上与贾家对立的另一大封建势力集团,而赵全则是东边王爷的人,代表另一集团的利益,并非中立。书中对赵全细微表现的描写可以看出确实对贾家有成见,并及其反感北静王及西平王对其行为的阻扰。
所以,赵全并不一定与贾家有直接仇恨,但却是政治上的敌人。故在查抄家产的时候丝毫不留情面。
需要提醒的是,在当时,按照赵全的方式进行全府上下全查全抄,并且关押男女人等入下房的行为时完全合乎法律的。所以可以说如果西平王和北静王不从中阻挠,贾家会被抄的一干二净,且不会顾及府上大小人等的颜面,各类暴力事件亦会降临。
由此可见,无论是原著还是后人的翻版,贾雨村这个蒙受贾家恩惠的角色都不可能和与贾家站在对立面的赵全重合,至于新版红楼梦里的演员安排,你得去问李少红了~
贾家获罪时贾雨村干了什么?为何说他忘恩负义?
贾雨村为什么害贾家是不少人都觉得特别奇怪的一件事,因为在这部小说里面,他本来就是个贾家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人,他们一起干的坏事特别多,所以贾雨村为什么害贾家令人想不通,他难道不害怕最后贾家对他反咬一口吗?而且要是这一家人最后有翻身的机会他可不就死定了。
红楼梦里宁荣国府是因为什么被抄家的,贾雨村是帮凶么?
《红楼梦》中宁荣国府被抄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贾珍、贾蓉父子涉嫌谋逆。他们与北静王等四王八公老臣针对皇帝的“谋逆”行径有关,导致宁国府被查封。
2. 贾家被揭发犯有“借荣府名义违法犯纪、卖官鬻爵、逼死人命、强占良民妻女为妾、恃强凌弱、横行霸道”等罪行。
3. 焦大醉骂“红刀子进白刀子出”的反话,证明宁国府确有谋逆事实。
4. 贾雨村被视为帮凶,他与贾府有旧仇,在皇帝面前告发了贾府的罪行。此外,贾雨村还涉嫌卖官鬻爵、勾结反叛势力等罪行。
总之,宁荣国府的衰落和被抄家的原因复杂多样,既包括宁国府自身的政治问题,也与贾家的家族关系、人物性格和行为有关。同时,贾雨村的角色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wnw678@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