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全食什么时候出现呢?
月球被地影全部或部分遮掩的现象。月食一般都发生在望日,即夏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日,这时地球运动至太阳和月球之间,但并不是每个望日都可能发生月食,因为黄道和白道之间有交角存在,所以只有在望月夜,月球又走月食的连续照片,可见到地球影到黄道和白道交点附近时,地球上的观测者才能观看到月食。每年发生月食数一般为2次。太阳的直径比地球的直径大得多,地球的影子可以分为本影和半影。地球的直径大约是月球的4倍,在月球轨道处,地球的本影的直径仍相当于月球的2.5倍。当月球始终只有部分为地球本影遮住时,就发生月偏食。而当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时就可以看到月全食。如果月球进入半影区域,太阳的光也可以被遮掩掉一些,这种现象在天文上称为半影月食,但由于在半影区阳光仍十分强烈,多数情况下半影月食不容易用肉眼分辨,然而事实上半影月食是经常发生的,据观测资料统计,每世纪中半影月食,月偏食、月全食所发生的百分比约为36.60%,34.46%和28.94%。血色月全食、辛丑年天文异象,2021年不能错过的太空奇观
2021年,农历金牛年也称辛丑年。伴随河北,辽宁等地新一轮新冠疫情的爆发,让人们的生活无形中又增加了诸多麻烦。与此同时,经科学家的长期观测和推算,2021年太空中将上演众多的天文异象。如金木相交,血色月全食,四星相汇等等,难道这是冥冥中的预示着什么吗?话不多说,让我们来细数一下庚子年相关的天文异象。2月11日:金星与木星相汇
在我们的头顶,最明亮的两个行星金星和木星将在2021年2月11日近距离相遇。天文学家说,它们之间如此近的相遇,以致人们可以用肉眼轻易就能观察到。更令时诧异的是,同时土星也会在两星相汇的右上方出现。
因为这种天象将发生在冉冉升起的太阳附近,要观看到它们,这一切也将取决于时间。观看者可以在黎明褪去之前,面向东南的空旷地带,对其进行观察。即更佳时间是在日出前20到30分钟左右。
3月9日至10日:水星,木星,土星、月球,4星相遇
2021年3月9日至10日早晨,在东南方向的天空,水星,木星和土星将与附近的新月以接近完美的状态相遇。每个行星都将显示为一个亮点,水星是最微弱的,木星最亮,这些都可以用肉眼轻易看到。同时,通过双筒望远镜,也将能够发现木星的四个较大的卫星。由于地球相对于水星和太阳的位置,因此最里面的水星只有一半会被照亮。通过望远镜,水星看起来像是四分之一月的缩影。
5月26日“血色”月全食
2021年5月26日,在北美西部,南美西部,澳大利亚和东南亚,人们将能够看到月亮在整个月食时都呈红色。当太阳,地球和月亮精确对准时,就会发生这种惊异的天象。整个月食期间,太阳光的红色光谱在穿过满是尘埃的地球环时会部分弯曲或折射,投射到月球表面。结果,月亮将在月食的部分阶段从深灰色变为红橙色。月亮的具体颜色也会根据地球大气层中的尘埃量而变化。
6月10日:“火环”日食
2021年6月10日,从加拿大向北,进入格陵兰的部分地区以及俄罗斯靠近北极圈附近的地区,这些地区的人们都会在太阳升起时看到“火环”日食。也称为环形日食,这种异象发生在月亮,太阳和地球对齐时,因为月球小无法遮盖整个太阳,黑暗的月球轮廓周围就会留下一束光。
7月12日:金星与火星相遇
2021年7月12日,日落之后,金星和火星相遇。类似于2020年12月木星与土星之间的相会,火星和金星之间的距离是如此之近,以至于用望远镜同时可以观测到。金星很明亮,很容易被观测到。相比之下,红润的火星看起来会暗淡些。它们之间的间隔差不多有满月的宽度。
8月12日至13日:英仙座流星雨
每年的8月中旬,地球都会有流星雨飘洒,随着高空上小流星的燃烧,在天空中产生一连串流雨。这是英仙座流星雨,同样,2021年8月13日,地球上空每小时可以出现多达60个流星。今年对英仙座来说比较特别,因为流星雨的洒落时正好是无月黑暗的夜里。
8月18日:火星与水星相交
这一天,水星因离太阳最近,它会比火星更亮。通过望远镜发现该天象,这两个行星将被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由于它们的出现与夕阳非常接近,因此这种特殊的相遇很难捕捉,这需要在空旷的地方向西方观测。
10月8日:德拉康尼德流星雨
2021年10月8日,夜幕降临后,德拉康尼德将在西北高空闪闪发光,每小时约有10到15个流星。这一系列流星来自沿着21P-贾科比尼·辛纳彗星轨道传播的沙粒大小的颗粒流。像大多数其他流星雨一样,从傍晚到午夜,流星将出现在天空的更高处。
11月19日:月食
2021年11月19日,本年度最后一次月食, 这次是部分月食,但高达95%的满月将投射在地球的暗影内。在更大阶段,它应该短暂地显示为日全食,此时月球可能显示橙色或红色。
12月4日:日全食
2021年12月4日,届时整个南极上空将出现日全食。同时,在智利,阿根廷,南非,纳米比亚和澳大利亚的部分地区,可以看到部分日食。该天象发生时,月球的部分遮挡住太阳,几分钟内周围的环境将急剧变暗。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月全食大概多少年发生一次
月全食的时间不一定,一般1~2年会有一次。近几次月全食是(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2011年12月10~11日20:45:43~0:17:58,中国全国可见。 2014年4月15日13:58:19~17:33:02,中国不可见。 2014年10月8日17:14:48~20:34:19,东北可见全过程,其他地区带食月出。 2015年4月4日18:15:45~21:44:46,东北、东部沿海、台湾可见全过程,其他地区带食月出。 2015年9月28日9:07:11~12:27:03,中国不可见。 2018年1月31日19:48:27~23:11:11,全国大部分地区可见全过程,新疆、 *** 极西部带食月出。 2018年7月28日2:24:27~6:19:00,东部带食月落,西部可见全过程。 2019年1月21日11:33:54~14:50:39,中国不可见。 2021年5月26日17:44:57~20:52:22,除新疆和青海、 *** 西部外,全国带食月出。 2022年3月16日10:27:53~13:55:07,中国不可见。 2022年11月8日17:09:12~20:49:03,东北和华北、华东东部可见全过程,其他地区带食月出。 2025年3月14日13:09:33~16:47:48,中国不可见。 2025年9月8日0:27:02~3:56:26,全国可见。 2026年3月3日17:50:00~21:17:10,东北、山东半岛、东部沿海可见全过程,其他地区带食月出。 2028年12月31日~2029年1月1日23:07:35~2:36:24,全国可见。 2029年6月26日9:32:18~13:11:50,中国不可见。 2029年12月21日4:55:17~8:28:34,西部可见全过程,东部带食月落。月全食的形成原理图示
以下是月全食的形成原理图示
月全食是月食的一种,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昏暗,形成月全食。一次月全食有初亏、食既、生光、复圆等重要时间点。
利用月全食,哈勃望远镜发现:哪里有臭氧,或许哪里就有生命
利用月全食难得的机会,天文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在地球大气中探测到了地球自己品牌的防晒霜-臭氧。这种 *** 模拟了天文学家和天体生物学家如何通过观察系外行星(其他恒星周围的行星)上潜在的“生物特征”来搜索地球以外的生命证据。哈勃望远镜没有直视地球,取而代之的是,天文学家利用月球作为镜子,反射穿过地球大气层的阳光,然后反射回哈勃。使用太空望远镜观测日食重现了未来望远镜测量凌日系外行星大气的条件。这些大气中可能含有天体生物学感兴趣的化学物质(也就是研究和寻找生命的学科)。虽然之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这种地面观测,但这是之一次用紫外波长和太空望远镜捕捉到月全食。哈勃探测到臭氧的强烈光谱指纹,它吸收了一些阳光。臭氧对生命很重要,因为它是地球大气层中保护罩的来源。
在地球上,几十亿年的光合作用,造成了地球上的高氧气水平和厚厚的臭氧层。这就是为什么科学家认为臭氧或氧气可能是另一个星球上生命的迹象,并将其称为生物特征的原因之一。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大气和空间物理实验室的首席研究员、哈勃望远镜首席研究员艾莉森·杨布拉德解释说:发现臭氧意义重大,因为它是分子氧的光化学副产品,而分子氧本身就是生命的副产品。
尽管之前在月食期间的地面观测中,已经检测到地球大气中的臭氧,但哈勃望远镜的观测研究,代表了迄今为止对这种分子的最强探测,因为臭氧(从太空测量,没有受到地球大气中其他化学物质的干扰)如此强烈地吸收紫外光。哈勃望远镜记录到臭氧吸收了2019年1月20日至21日月食期间穿过地球大气层边缘太阳紫外线辐射的一部分。
在日食期间,其他几台地面望远镜也在其他波长进行了光谱观测,寻找更多地球大气成分,如氧气和甲烷。美国宇航局(NASA)主要目标之一是确定可能支持生命的行星。但是,如果我们看到一颗宜居或有生命居住的行星,我们怎么知道它是可居住的还是生命居住的呢?用天文学家掌握描述系外行星大气层的技术,它们会是什么样子呢?
这就是为什么开发地球光谱模型,作为太阳系外行星大气分类的模板是很重要的原因。如果外星世界穿过其母恒星的表面,就可以探测到一些太阳系外行星的大气层,这一事件被称为凌日。在凌日期间,星光穿过背光系外行星的大气层(如果近距离观察,这颗行星的轮廓看起来就像是被照亮的大气层造成薄而发光的“光环”,就像从太空看地球一样)。
大气中的化学物质会过滤掉某些颜色(波长)的星光,从而留下明显的特征。使用哈勃望远镜的天文学家,首创了这项探测系外行星的技术。这一点特别值得注意,因为1990年哈勃望远镜发射时还没有发现太阳系外行星,空间天文台最初也不是为这样的实验而设计。在系外行星的天空中发现臭氧并不能保证其表面存在生命,除了臭氧之外,还需要其他光谱特征才能得出该星球上有生命的结论,而这些特征不一定能在紫外光中看到。
在地球上,当地球大气中的氧气暴露在强紫外光下时,臭氧就会自然形成。臭氧在地球周围形成一层“毯子”,保护地球免受强烈紫外线的伤害。研究的合著者、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吉亚达·阿尼(Giada Arney)说:光合作用可能是任何星球上能进化出的更高效新陈代谢,因为它是由太阳光能量驱动的,使用了大量的元素,比如水和二氧化碳。
这些必要成分在宜居星球上应该是常见的,臭氧信号中的季节变化也可能表明氧气的季节性生物生产,就像它对地球上植物的生长季节那样。但是,当氮气和氧气暴露在阳光下时,也可以在没有生命存在的情况下产生臭氧。为了增加对给定生物特征确实是由生命产生的信心,天文学家必须寻找生物特征的组合。多波长结合是必要的,因为许多生物签名中的每一个,在特定于这些签名的波长上更容易被检测到。
天文学家在观察具有年轻行星的年轻恒星时,还必须考虑到行星的发展阶段。如果想从一个类似于早期地球的行星上探测氧气或臭氧,当行星大气中氧气较少的时候,光学和红外光的光谱特征不够强。研究认为地球在中元古代地质时期(大约在20亿到7亿年前)之前臭氧浓度很低,当时光合作用促进了大气中氧气和臭氧的积累,达到了现今的水平。
但由于臭氧特征的紫外光特征非常强,将有希望检测到少量臭氧。因此,紫外线可能是探测低氧系外行星上光合作用生命的更佳波长。美国宇航局(NASA)未来将发射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它可以在红外线下进行类似的测量,有可能探测系外行星大气中的甲烷和氧气,韦伯太空望远镜目前计划在2021年发射,让我们期待未来的天文学大发现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wnw678@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