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的养殖 *** 和技术 如何养殖牛蛙(无抗牛蛙养殖技术?)

wanfu 星座 73 0

牛蛙的养殖 *** 和技术 如何养殖牛蛙

1、蝌蚪时期,刚孵化出的蝌蚪,体小、黑色、游泳能力差,随着个体长大,游泳能力增强,因此在孵化池中饲养10天左右才能转入蝌蚪池中。在蝌蚪下池之前,水池要清洗干净,并用200PPM的漂白粉消毒,如果是泥土池,则要用生石灰(每亩75KG)消毒,过7天生石灰药效消失(并经试水),再放入蝌蚪。

2、幼蛙时期,蝌蚪变态后应及时转入幼蛙池饲养。一般刚变态的幼蛙每平方米可放80-100只。变态30天后,体重达25—50g的幼蛙每平方米可放30—50只。为防止残食,根据大小及时分级饲养。

3、成蛙时期,成蛙池一般以300平方米为宜,池水深度保持1—1.2m。池内陆地杂草丛生(也可种农植物),有进出水口,要建立防逃墙,高度1.5m左右。每平方米可养殖10—20只。成蛙的饵料和幼蛙一样,但投喂量较大,5—6月投5%,7—8月投20%。

无抗牛蛙养殖技术?

01养殖模式

野外型粗养:

可分为全天然放养和半粗放饲养两类,常见的养殖方式有水库养殖,沼泽养殖,湖泊养殖,河道养殖,稻田养殖。充分利用天然饵料及其他自然条件,圈定养殖范围,投放牛蛙种苗,适当增喂饵料,定期采收捕捉。其特点为饲养场地较大,投资小、收益大,人为干预少,但单位面积产量低。

集约化精养:

利用人工饵料和非农耕地,采取人工 *** 建造池塘,进行集约化精细管理的养殖方式。根据饲养场地差别,可分为池塘养殖,场区养殖,庭院养殖,室内养殖,大棚养殖等几种方式。其特点为养殖密度大,单位面积产量高,高投入高产出,经济效益显著。

02建造蛙池

养殖场应冬暖夏凉,远离嘈杂,交通便利,供电充足,以方便养殖生产。其中水源条件的好坏是养蛙成败的关键,一般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要求无污染,达到渔业水质标准。蛙池的面积大小以20~30平方米为宜,池边用40目的筛绢网围好,筛绢要高出池底1米,筛绢底部应有20~30厘米埋进土里;池埂高40厘米,坡度为1∶3,水位保持在30~40厘米,水层深度不能低于20厘米,否则蓄水量太少,水易浑浊,牛蛙易得病。宜采用长方形池子,便于操作。可用口径为10~12厘米的塑料管作为给排水管,进、溢水孔设置的地点应在每个大池的对角。每个小池子里放若干块80×40厘米具有浮性的白色泡沫塑料板作为牛蛙的休息台,同时在池子上方用黑色太阳网遮荫,以防夏季太阳暴晒。

03幼苗放养

放苗前,干池每亩用生石灰50~75公斤或漂白粉10~15公斤(有效氯含量在30%左右)进行消毒,一般清池消毒10天即可放苗。刚孵出的蝌蚪可适当密养,便于管理,每平方米可放养蝌蚪2000只~3000只。10天后随着个体长大,摄食能力增强,密度应逐步降低,一般每平方米放养500只~1000只,30天后至变态前每平方米放养100只~300只。放养前幼蛙可用20ppm(气体或溶液浓度单位,表示百万分之几)的高锰酸钾液浸洗10~20分钟。浸洗时要有人员在场观察,发现异常情况马上将蛙苗取出。幼蛙期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0~120只,随着个体差异的变化,再进行分级分池放养,成蛙期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0~40只。

04巡池查看

每天早、中、晚各巡池一次,检查筛绢网是否出现破洞,如果有破损必须马上修复,防止牛蛙外逃,保证24小时不间断地流水,每天至少达到300%的换水率。溢水口处可用塑料插管的升降来控制水位的高低,一般水深保持在30~40厘米,且保持水质清新。还应注意观察,若牛蛙摄食与活动情况有异常现象,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05饲料投喂

通常以牛蛙专用膨化饲料为主,饲料的投喂方式遵循“四定”原则,即定点、定时、定量、定质。投喂前半个小时先将配合饲料用清洁的水泡湿,更好可以用发酵好的北京桑普“乳酸菌”菌剂进行浸泡,使饲料稍微软化膨胀,这样可以预防饲料吸收池中的污水,避免牛蛙食后肠胃发生疾病,更可以提高饲料的诱食效果和促进机体对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同时,定期使用北京桑普公司“鱼虾4号”+“肝胆康二代”+“水产专用VC”拌料投喂,保肝护胆,增强牛蛙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促进蛙体的健康和生长。日投饵量保持在蛙体重的0.5~8%,分早、晚两次投喂,具体日投饵量除按蛙体重计算外,还应根据牛蛙健康状况、气候、水质及残饵等情况酌量调整,做到少量多次,投喂量以半小时内吃完为宜,避免投料过多造成浪费,污染水体。饲料产品应保持在阴凉,通风,干燥处,不能与其它有毒有异味的物品一起存放,开包后尽快使用完。

06分级饲养

在牛蛙饲养过程中,为防止发生互相残食的现象,每隔一段时间要及时将规格相差较大的个体进行筛选分级,把规格相同的牛蛙调整到同一口池进行饲养,防止大蛙吃小蛙,同时注意控制养殖密度。当个体相差两倍时,如果食物摄入不足,就会出现进食过少的现象,影响成活率,并及时进食,小蛙苗每月分级一次。

07疾病防治

在牛蛙养殖过程中要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放养前进行清塘消毒,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杀灭敌害生物和病原体,定时用漂白粉或强氯精全池遍洒消毒。分池后及时用20ppm的高锰酸钾对蛙体进行消毒,防止机械损伤使病原体传播。发现病蛙、死蛙及时找出隔离,除此之外,还要用高浓度的漂白粉或高锰酸钾溶液对工具进行消毒,且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饲料投喂期间,要注重保肝护胆,定期使用北京桑普公司“鱼虾4号”+“肝胆康二代”+“水产专用VC”拌料投喂,保肝护胆,增强牛蛙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促进蛙体的健康和生长。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乡镇派你到村里推广牛蛙养殖项目,当地群众却反对,你怎么办?

牛蛙养殖项目是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繁荣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可以增加当地农民的就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原本应该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和支持,却遭到反对,对此,我将按以下方式进行处理之一,深入当民农民家中,展开实地调研,与农民交流,了解他们反对的具体原因,并倾听他们对这个项目的具体看法,存在什么困难。第二,如果是当地环境和气候等客观原因不适合牛蛙养殖,我会将搜集到的相关情况反馈给乡镇领导,并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然后,听取领导的意见,决定是否继续推广此项目。第三,如果是当地群众缺乏资金而反对,我给将相关情况反馈给乡镇领导,并建议采取发放 *** 专项补贴或由银行提供专项贷款的方式,来解决群众的资金难问题。第四,如果是由于当地群众对这个项目不了解,或者不懂养殖技术而反对,我会将情况反馈给乡镇领导,并建议组织牛蛙养殖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辅导,让此项目推广起来。总之,要让此项目成为真正能给农民带来实惠,增加收入的项目,而不是成为 *** 的形象工程。

牛蛙养殖需要注意些什么?对环境有没有讲究?

1.建造青蛙池塘。

建蛙塘,对地形和水源要求比较高,适合水源充足,地势高的地方。然后,在池塘后面建围栏,防止牛蛙逃跑。如果需要高密度养殖,需要修建水泥池。贮水量视蛙体大小而定,蛙池的水要排尽,以利水分交换。

2.蛙池的清洗和消毒。

蛙池需要在水中浸泡15天进行脱碱,必须注入淡水后才能放养幼蛙;比如新开的池塘,使用前要在水中浸泡5~7天,然后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溶液清洗池底和池壁,进行水泥池养殖。用泳池里的漂白水,然后喷洒消毒。

3.幼蛙的饲养和管理。

幼蛙的大小和饲料状况要根据饲养管理水平来决定。如果每平方米养殖~只青蛙,必须喂人工饲料。一般可以饲喂蚯蚓、蝇蛆等活饲料或颗粒饲料,费用要控制合理。而且牛蛙的食量、温度、饲料都有较大差异,要合理控制投喂量。

4.饲养管理。

牛蛙食量大,环境污染会恶化水质。所以要经常清洗水泥池,注意池水的更换,保证牛蛙的水质干净。养殖过程中,每半个月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一次。在高温养殖环境下,要合理降低水温,保证牛蛙的正常生长。因为牛蛙有以大小争食的习性,所以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根据大小分池养殖,可以提高牛蛙养殖的效率。

牛蛙的养殖技术

选择场地:选择水资源丰富,水质清洁的池塘。饲喂管理:牛蛙是肉食性的蛙类,可以饲喂昆虫、小鱼虾、内脏等。过冬养护:冬天搭建温室大棚,温度保持在20度左右。定期换水:每隔3月换水一次,栽种水草净化水质。

1、选择场地

牛蛙是一种大型食用蛙,也是两栖动物,但主要生活在水中,养殖牛蛙时可以选择水资源丰富,水质清洁的池塘建立养殖地,因为牛蛙具有弹跳性,所以不仅要在四周围防护网,在顶部也需要围起来,以免牛蛙逃跑。

2、饲喂管理

牛蛙是肉食性的蛙类,在饲喂时可以选择蚯蚓、蜗牛、飞蛾等昆虫,或是体型较小的鱼虾,牛蛙也能吃家禽的内脏和切碎的鱼肉,搭配颗粒饲料等,每天早晚都要喂食一次,保证食物充足,利于牛蛙生长。

3、过冬养护

牛蛙喜温暖湿润不耐寒,在冬天时需要在养殖场地搭建温室大棚,让环境温度保持在20度左右,或者在池塘的底部灌入温热的流水,让水温保持在16-20度之间,不仅能让牛蛙在冬季也能健康生长,也能避免牛蛙被冻死。

4、定期换水

牛蛙对水源没有特定的要求,但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每隔3个月换水一次,长期生活在浑浊的环境中,会让牛蛙出现有毒物质,不能食用,每次换水的水量不能超过池塘水的30%,而且在池塘中栽水草,对池塘的水质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10000牛蛙 从蝌蚪到幼蛙养殖 成本

10000牛蛙 从蝌蚪到幼蛙养殖 成本要多少钱
??
那你先养一只牛蛙试试看~养一只牛蛙的成本*10000=大概的成本出来了,不要急切的去投资,先要调查一下市场。
下面的基本知识希望能帮到你

下面就介绍一些牛蛙养殖技术的基本知识

一、牛蛙喜欢在安静、、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活,牛蛙场更好选择在平坦开阔、东西走向,这样能使秋天、冬天、春天的光照时间延长,夏天会有东南风,从而构造冬暖夏凉的环境。牛蛙场的选择更好应该远离公路、工厂及嘈杂的地方,因为靠近公路和工厂的地方容易受到灰尘及有害微粒的影响,比如牛蛙的烂皮病、蝌蚪的腹水等跟这个都有关系,另外过大的噪音会影响牛蛙的生长速度,拉长了养殖周期,增加养殖成本。

二、水源水质牛蛙养殖场的水源更好是江、河、湖泊或者是水库,因为水体比较大,变化幅度会相对小,其次地下水也是牛蛙养殖的常用水,但是有些地方的地下水的硬度太大,对牛蛙的生长影响也很大。牛蛙养殖的水质标准可参照渔业用水标准,一般溶解氧应在3.5mL以上,pH值在6.8-8.0之阃,盐度更好不要高于2‰。水质不好容易导致牛蛙疾病经常发生,最常见的一些牛蛙疾病如蝌蚪烂尾病、红腿病、歪头病、白内障等等,目前很多养殖户认为只要养殖过程中有定期的使用消毒剂就能杜绝病菌的滋生,但是我们要考虑到整体的养殖成本,如果水源好,用药量就会相对减少。

三、养殖管理牛蛙的养殖周期从蝌蚪到出售在五个月以上,因此如何做好日常的养殖管理直接影响到养殖的成败。饲料投喂量、换水的次数、换水量以及平常的生产管理都是关键。蛙价好的时候,养殖户都喜欢超量投饲料,因为他们认为饲料投越多牛蛙的生长越快,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个问题,牛蛙对饲料的需求是盲目的,过多的饲料势必会影响肠胃及肝脏的负担,比如:肠胃炎、肠套结以及肝胆病都跟过多的投饵量有关。另外池水的更换也是一大要素,因为换水的多少以及换水的时间都会影响蛙的健康,正常换水的 *** 是:每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原来池水的2/3。这样换水能减少 *** ,减低对其生长造成的影响。而平常生产管理的细节也需重视,比如说捞网的消毒、防罩网的布置、以及现场情况的观察判断。

四、药物及添加剂的使用药物使用不当也是导致牛蛙养殖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牛蛙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平常的预防工作,可以周期性的对养殖水体及周边场地(包括道路、水沟等)进行消毒,这样能较好的预防病菌的交叉感染另外在饲料中定期添加部分添加剂如保肝类、健胃类、多维类等等,适当的添加剂能增强蛙的免疫能力,从而降低牛蛙的发病率。许多养殖户对药物和添加剂的了解不多,在使用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轻症下重药、多种药物混合、未按剂量使用、病急乱投药。这些问题会影响牛蛙生长,损害牛蛙的内脏机能,严重的会加剧牛蛙的死亡。因次,在牛蛙养殖过程中选择正规产品,投喂正常用量,正确的用药 *** ,不仅能有效的节约养殖成本,还会减少药物造成的伤害,并提高养成率。总之,在牛蛙养殖过程中,如果我们都遵循科学的养殖 *** 和合理的养殖方式,就能有效的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的成活率,从而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