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的代表作有哪些?范成大的代表作是什么?

wanfu 星座 113 0

范成大的代表作有哪些?

范成大的代表作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等。

范成大简介及四时田园杂兴简介

范成大简介及四时田园杂兴简介要两首谢谢!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他父母早亡,家境贫寒。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为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慷慨抗节,不畏 *** ,几近被杀,不辱使命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后历任静江、咸都、建康等地行政长官。淳熙时,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相左,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卒谥范成大文穆。他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号称“中兴四大诗人”。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更高。他使金途中所写的七十二首绝句,如《青远店》、《州桥》、《双庙》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爱国情感激昂悲壮。其《催租行》、《后催租行》、《缫丝行》、《劳畲耕》等揭露封建剥削的残酷,表现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描绘了农村景物、风俗人情和农民生活,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富有韵味,有民歌之特色,是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他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词作情长意深,前期作品与秦观相近,后期作品则近于苏轼。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当时流传着“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的说法。如其中《夏日》一首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情景,亲切、淳朴,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也写了一些应酬唱和、山川行旅、叹老嗟悲以至讲论佛典禅里之作。杨万里《石湖居士诗集序》说:“(范成大诗)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僒。清新妩媚,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不可得世。”生平详见《宋史》卷三八六。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NO.1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简析】
  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NO.2
  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
  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很长,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
  只有蜻蜓和菜粉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简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2]
  NO.3
  四时田园杂兴
  租船满载候开仓,
  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惜两钏输一斛,
  尚赢糠核饱儿郎!
  【简析】
  这首诗写农民全年的辛苦收成,被官府巧榨豪夺得几乎一干二净,只能给孩子吃点粗糠了。诗人满腔悲悯地画出这幅农民的血泪图。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满江红冬至范成大翻译

范成大的《满江红冬至》翻译以及原文如下:

原文: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清昼永,佳眠熟。门外事,何时足。且团栾同社,笑歌相属。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翻译:寒冬季节,山谷里却早一步有了春意,蕙草初生新叶的香气就像袅袅的笛音若有若无地在山谷里弥漫开来。明早的太阳升起后就可占候新一年的年景了,肯定是丽日纤云、天气清和的好年景。不要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病上药里,每到节气时应赋新诗。虽是强颜欢笑,但也是为大自然的造化所陶醉,可惜我终究不能免俗。白昼是那么长,我的休眠已足。

但世俗中的事情什么时候才能让人称心如意?还是和志同道合的友人团聚在一起,大家一同欢歌笑语吧。我们一起精心调制云露酿,仔细检索梅花曲谱。就算不能天天醉生梦死,也不必太过拘束。

范成大的详细资料资料快!!!!!!!!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他父母早亡,家境贫寒。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慷慨抗节,不畏 *** ,几被杀,不辱使命而归,后任参知政事等。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他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号称“中兴四大诗人”。他从江西派人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其诗题材广泛,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他使金途中所写的七十二首绝句,如《青远店》、《州桥》、《双庙》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爱国情感激昂悲壮。其《催租行》、《后催租行》、《缫丝行》、《劳畲耕》等揭露封建剥削的残酷,表现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描绘了农村景物、风俗人情和农民生活,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富有韵味,有民歌之特色,是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清初,曾有“家剑南而户石湖”之说,如其中《夏日》一首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情景,亲切、淳朴,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也写了一些应酬唱和、山川行旅、叹老嗟悲以至讲论佛典禅里之作。杨万里《石湖居士诗集序》说:“(范成大诗)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左亻右窘)。清新妩媚,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不可得世。“生平详见《宋史》卷三八六。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本书选其诗《州桥》、《四时田园杂兴》(选四)和《横塘》及词《秦楼月》(楼阴缺)。
传世名篇
州桥
【题解】
见《范石湖集》。州桥即北宋故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宫城南面的天汉桥。作者于乾道六年(1170)曾出使金国时到过汴京,此诗所云当为和者之经历。诗以汴京父老年年含泪盼望宋君率领六军收复故都的描写,表达了遗民们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沉痛的的望情绪。诗题下作者自注:“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旧御路也。”
【原文】
州桥南北是天街,
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
“几时真有六军来?”
四时田园杂兴(选四首)
【题解】
见《范石湖集》。作者晚年退居家乡吴县(今属江苏)时,以农村一年四季的生活和农民的甘苦哀乐为题材,写了总题为《四时田园杂兴》七绝组诗六十首,描写了田园生活之乐。
【原文】
春日(其二)
土膏欲动雨频催,
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
邻家鞭笋过墙来。
夏日(其七)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夏日(其十一)
采菱辛苦废犁锄,
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
近来湖面亦收租。

回答者: 映雪红梅 - 二级 2006-4-29 09:27

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父范雩,宣和五年进士,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为秘书省正字,终秘书郎;母蔡氏是北宋著名书法家蔡襄的孙女。
生平 范成大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教育,遍阅经史,善为文章。17岁时,曾应诏赴礼部献赋颂。次年,父亲病故,他抚养弟妹,直到妹嫁,才重操学业,专意科举。后在昆山荐严寺随乐备学习,并加入他们的诗社。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绍兴二十六年起,任徽州司户参军,后得洪适的荐举,被召入杭,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历任馆职。孝宗乾道二年(1166)升吏部员外郎,因言者论其越级提升,被免职还乡。
乾道四年,起知处州。次年,被召入朝,任礼部员外郎,年底升起居舍人。乾道六年,孝宗令范成大为特使,赴金国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事。范成大相机折冲,维护了宋廷的威信,全节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和著名的72首纪事诗,深得孝宗的器重和信任,回朝后即升任中书舍人。乾道七年,孝宗欲用佞臣张说,范成大拒不草制,曾使孝宗为之变色。成大乃请领闲职返回苏州。
乾道九年,前往静江任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元年(1174)改知成都府,任四川制置使。淳熙四年,权礼部尚书,五年正月知贡举兼直学士院,四月参知政事,两月后被谏官以私憾弹劾,罢职归里。淳熙七年起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改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就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基本政治理想是儒家的"仁政"和"民本"思想,认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要想富国强兵,必先安民,"省徭役、薄赋敛、蠲其疾苦"(《论邦本疏》)。在一些奏札中,他力劝孝宗要节省人力、国力,珍惜时间,整顿军纪,训练士卒,慎用刑罚,打击贪吏,以强兵复国为大志。在为地方官时,或尽力铲除弊端、整顿军备,或救灾赈济、兴修水利,为减轻农民负担、解除士兵疾苦作了努力。与此相应,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更高。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范成大涉世甚早,对农村生活的艰辛有较深的了解,20多岁就写下了一些描绘农村生活景象的诗,如在《大暑舟行含山道中》一诗里,他便表现了"遥怜老农苦"的情感;在《乐神曲》中,写的是农民为丰年有粮交租、免受鞭笞而感到侥幸;《缲丝行》写姑嫂煮茧、缲丝、卖丝的繁忙劳动;《催租行》则描述了农民输租完毕后,吏胥上门勒索的情景。在徽州为官时,他又写下了著名的《后催租行》,诗作对南宋赋敛之重、官吏煎逼之酷和百姓受难之深作了形象的描绘。后来在杭州、桂林、成都等地及家乡,他又写下了大量的农村题材的诗,如《刈麦》、《插秧》、《晒茧》、《采菱户》、《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围田叹》等。其中如《黄罴岭》写巢居山农的非人处境,发出"安得拔汝出"的呼声;《劳畲耕》由"峡农"刀耕火种,勉强果腹,写到"吴农"因官租私债相逼而"逃屋无炊烟";《夔州竹枝歌》9首继承《竹枝词》专咏风土人情的传统而又注入新的内容:有烧畲种豆的农夫,有背着孩子采桑茶的农妇,还有着绣衣罗裳的富商大贾;而富者自饱,农家自贫:"东屯平田□米软,不到贫人饭□中";揭示贫富悬殊,抨击官吏凶残,同情人民苦难的思想,自始至终贯串在范成大的诗中,直到晚年退居石湖时,他还在《冬舂行》、《秋雷叹》、《咏河市歌者》等作品里,对下层贫民的悲惨生活予以深切的同情。在《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三绝》中,诗人宣称:"汝不能诗替汝吟!"真实地说出他为民生疾苦而呼叫的创作意图。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这60首七言绝句分别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田园情景,凡农家生活环境、季节气候、风土民俗、耕织、收获及苦难与欢乐等,都得到了真切生动的展现。"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作者用平易如话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幅农家耕织图。然而这些图画并非历代隐居者所向往的世外桃源,而是充满痛苦和辛酸的现实社会的生动写照。"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笺诉天公休掠剩,半偿私债半输官。""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这些诗,同样对农民的苦难倾注了深厚的同情。诗人在画图中还忠实地再现了贫家的"欢乐":"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观察之细密,笔力之深刻,高出以前写同类题材的诗人。这一组诗对南宋以后的田园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范成大在当时属主战派人物,他的诗中也充满了爱国思想。早在未官时,他就写过"莫把江山夸北客,冷云寒水更荒凉"(《秋日二绝》)的名句,对南宋小朝廷向金国使者夸耀残山剩水的昏聩行径予以批评。此后的许多作品,如《胭脂井》、《合江亭》等,都是借描写山川形胜,抒发爱国情怀的佳作。出使金国时写的72首七绝,更是集中地表现了他的爱国思想。"平地孤城寇若林,两公(唐张巡、许远)犹解障妖□。大梁襟带洪河险,谁遣神州陆地沉?"(《双庙》)"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州桥》)这些诗篇通过题咏沦陷区的山川古迹,谴责了宋朝统治者的昏庸误国,为中原父老传达了盼望收复失地的心声,有的诗篇还记载了金国贵族统治下的人民的悲惨遭遇。为官桂林时,作者在《癸水亭落成》诗中写道:"愿挽江流接河汉,为君直北洗□枪。"更体现了他对祖国统一、收复失地的信心和远大志向。晚年重病之中,他还在《题张戡蕃马射猎图》诗里抒发了他对金人的痛恨;《题夫差庙》一诗,则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耽于享乐、残害忠良表示不满,表现了他关心国运、盼望统一的心情。
范成大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他广泛学习前代的大诗人,受苏轼的影响更大。他的诗风,因创作背景不同而几经变化:早年未中举时和为官初期还没有脱离模仿阶段,他的反映民生疾苦的诗多效张籍、王建等人,一些成功的作品大都有切直劲峭的特点,这在以后出使金国途中写的72首绝句中得到了更好的体现。徽州后期的写景诗如《番阳湖》、《回黄坦》等描写细密、语言工致,已露出清丽精雅诗风的端倪。为官桂林和成都时期,由于饱览山川之神秀壮美,其诗境界开阔、诗藻华赡,以清峻瑰丽为特色,五言诗尤为突出。晚年隐居石湖时期诗风渐趋温丽秀婉、圆润优美,以七言诗尤其是七言绝句最为擅长。范成大学习苏轼,于其清旷、雄伟等方面均有所得,但由于艺术修养不及,他在豪迈、飘逸方面距苏稍远,一些诗作显得气韵不足,略欠浑成。他在苏轼未甚着意的五言诗上下了功夫,并吸收了他所擅长的辞赋的一些特点,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同时也发展了苏轼诗中爱用典、逞才学、押险韵等缺点,晚年多病时用僻典佛典写病态的诗作和一些禅偈似的六言诗尤不足取。和陆游与杨万里相比,范成大受江西诗派的影响较小,但其诗仍不免有南宋时期注重锻造、务奇逞怪的习气。
文赋及词的创作 范成大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早年所作《馆娃宫赋》借吴王夫差信用□佞、残害忠良、沉溺声色之事暗讽时事,一时传诵。《桂林中秋赋》对月抒怀,境界清旷。他的政论、奏章皆能切中时弊,据理力陈,不为空言,不邀虚名,侃侃而谈,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气韵。如《论日力国力人力疏》、《论邦本疏》等都是代表作。这些政论文大都篇章短小,语言平实,很少用典,在宋代奏疏中很有特色。他的记叙文字成就也很高,中年时写的《三高祠记》为纪念范蠡、张翰、陆龟蒙三位隐逸之士而作,文章开头盛赞三人的高风亮节,中间却掉转笔锋,对世人多希冀归隐,不问国事表示了沉痛的感叹,被周密称为"天下奇笔",流传甚广,获誉很高。他的山水游记长于随物赋形,善传动态,深得柳宗元笔法,其两篇故意效仿苏轼《赤壁赋》而作的《泛石湖记》,更是以柳之笔,写苏之意,独造清丽秀雅之境,属宋代山水游记中的佳作。另外,他的几篇祭文如《祭亡兄工部(范成象)文》等,也写得真挚感人。
范成大也擅长词作,今存词近百首。其词早年多写柔情相思,如〔南柯子〕《七夕》、《霜天晓角》等,情长意浓,逼近秦观;〔醉落魄〕凄清幽冷,宛如晏□道。中、后期作品更近于苏轼,如〔水调歌头〕《燕山九日作》豪宕激越,〔水调歌头〕"万里筹边处"气韵沉雄;〔念奴娇〕"双峰叠嶂"放达尘外。其清旷之处,尤与张孝祥类似,如〔满江红〕"柳外轻雷"、〔念奴娇〕"吴波浮动"几乎可与《于湖词》中佳作相混。至于〔浣溪沙〕写"茅店竹篱开席市,绛裙青袂□□田",〔蝶恋花〕"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则清新明快,可与他的田园诗媲美。
范成大兴趣广泛,他的《揽辔录》记述出使金国时的所见所闻,具有多方面的史料价值。赴任桂林和离蜀归乡时所作的《骖鸾录》、《吴船录》,记述山川形胜,风土人情,考订传闻,转述异事,不仅可资考证,游记色彩也很浓厚。《桂海虞衡志》所记载的桂林岩洞、器具、饮食、物产和民俗史料,对研究广西地方史和西南民族史尤为珍贵。其中关于鸟兽、花果、草木、虫鱼的记载,和他晚年所作的《菊谱》、《梅谱》一样,也是自然科学史研究的重要资料。所著《吴郡志》50卷,是中国最早的具有正式规模的地方志之一,历来都为历史学家所重视。范成大在书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岳珂《宝真斋法书赞》称其书法"笔劲体遒,可广可狭",明王世贞也称其"书法出入眉山、豫章间,有米颠笔,圆熟遒丽,生意郁然"(《□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三十),与张孝祥并称为南宋前期书法两大名家。
范成大《石湖大全集》 136卷,佚。《石湖居士诗集》34卷,系从《全集》中抽出,最后1卷为辞赋;有明弘治活字本、清康熙顾氏及黄氏刊本。《石湖词》 1卷,有《□村丛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校刊本《范石湖集》上下册,将其诗集和词 *** 刊后附清人沈钦韩集注 3卷。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孔凡礼辑《范成大佚著辑存》。《揽辔录》1卷,《骖鸾录》1卷,《吴船录》2卷,有《知不足斋丛书》本。《梅谱》1卷、《菊谱》1 卷,有《百川学海》本。上五种均收入《丛书集成》。《桂海虞衡志》 1卷,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吴郡志》50卷,有《择是居丛书》本。

南宋诗人范成大诗词作品赏析介绍

范成大诗词作品介绍历史趣闻 lishiquwen2016-10-07 16:06:18字号:大 | 中 | 小分享:[导读]范成大是南宋年间最为出名的诗人之一,历朝历代以来都有着很高的声望,他的诗词一直以来都备受好评,那么范成大到底有哪些经典的诗词呢?这里我我就

范成大诗词作品介绍

范成大是南宋年间最为出名的诗人之一,历朝历代以来都有着很高的声望,他的诗词一直以来都备受好评,那么范成大到底有哪些经典的诗词呢?这里我我就为大家推荐范成大诗词之中的精品跟大家分享一下。

范成大的诗词

说到范成大的诗词,更先被想到的就是他后期创作的《四时田园杂兴》,这是范成大田园诗的一个 *** ,总共有着六十首,它们是范成大在经过长时间的乡村生活之后创作出来的经典田园诗,其中有不少的名篇,比如其中的夏日第二首“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这两句诗简单的通过“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这些一向表现了江南乡村里面初夏时节的风光,其中花果俱全,形色兼备,可以说是别具风味。之后诗歌的第三句就是描绘了当时田园之中,农民早出晚归的繁忙生活,只有蜻蜓蝴蝶飞来飞去,以这样以动衬静的方式来表现那个时节农民的生活方式。

范成大虽然主要还是以诗见长,但是他的词也相当不错,其中有一篇《水调歌头》就很有意思,这首词大概是作者在1177年的中秋时节创作的,开头就是“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表达了当时诗人到处为官,不得修养的艰苦,而这样丰富的经历也让他心生感慨,在这样的夜里抒发了作者“不胜漂泊之叹”同时还表现了作者半生辛劳,功业无成的悲戚,之后作者借嫦娥抒发感慨和辛弃疾的“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颇有相似之处,但是不同的是,辛弃疾依旧积极奋进,而范成大却是生出了归隐之心。

范成大一生诗词众多,流传后世的也不在少数,对于后世影响非常深刻。

南宋范成大是什么人

范成大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文学家、大诗人。他出生于南宋年间,面对着当时混乱的朝政能够保持本心,不屈从于权贵,品德高尚,再加上文采出众,所以在当时文坛有着很高的声望,对于之后的诗文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范成大画像

范成大是宋钦宗的时候出生的,他年少聪慧,十来岁的时候就饱读诗书,能够自己创作了,在1142年的时候,范成大不过是16岁,他就在应试做诗词歌赋的时候得到了好评,之后他苦心读书,十年不曾出山,因此自称此山居士。出山之后,范成大一举考中进士,之后的一段时间政绩不错,连连升官,但是在担任尚书吏部员外郎的时候被人诬陷导致被贬官。后来又被启用为官,针对当时绢价过高,而以绢价来统计赃物定的罪很重的局面,范成大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他的努力下,绢估价升高,而刑罚减轻了。

之后宋金签订条约的时候,范成大奉命出使金国完成议定受书的礼仪,面对着金国朝臣的压迫,范成大没有屈服,很好的完成了人物,展现了他不屈不挠的气节,因此得到了宋孝宗的信任,之后范成大屡受重用,但是因为朝中小人不少,所以一直很难整顿吏治,之后随着年岁的增长,范成大几次请辞,南宋朝廷都没有允许,直到1192年的时候范成大才因为女儿病逝得以回乡归隐,这个时候范成大已经是年老体衰了,在生病的情况下依旧坚持将自己的诗文整理成册,最后在1193年的时候因病去世。

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的关系

陆游、杨万里、范成大这三个人有什么关系吗?大家都知道陆游、杨万里、范成大是著名的诗人,三个人同处于一个时期,在诗的造诣上可谓是赫赫有名,那么陆游、杨万里、范成大有什么联系吗?

陆游画像

其实陆游、杨万里、范成大是中兴四大诗人其中的三个人,还有一个是尤袤,这四个人就是中兴四大诗人,也叫南宋四大家。陆游,都说六十年间万首诗,就是形容陆游,陆游的诗其实是分为了两个时期所作,在他四十二岁之前只有百余首,都被陆游烧掉了。

陆游的诗,在和平时代,可以读读他闲适的小诗,在动荡年代,可以感受他激昂的爱国情怀。因此,陆游的诗也是有两种大的风格,诗词的字数虽不多,但陆游诗的风格和气势总是会让人读完感同身受。杨万里,南宋著名世人,相传一生著有诗两万余首,但现在存在世上有四千二百余首。例如《念奴娇》《闲居初夏午睡起》《昭君怨》等,但杨万里的学问渊博,他的诗不拘一格,一直都有所变化,但不变的是给人淳朴自然的感觉。

范成大,留在现世的诗比较少,因此大家对范成大的名字或许有所陌生,但他的成就并不低,否则也不会与其他三人并称南宋四大家。范成大主要是写田园诗,他的作品在当时就很有影响力,诗的风格轻巧,善于使用一些佛典。晚年著作的《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的代表作,被钱钟书还评价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

南宋名臣范成大传

范成大是中国古代有名的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丰富,无论是为官执政还是诗词歌赋都有很深厚的造诣,他生长在动荡混乱的南宋年间,面对着当时的朝政,他无力挽救,只好竭尽所能造福百姓因此得到了百姓的爱戴,同时他大量的诗歌创作也为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范成大的画像

范成大的一生是比较丰富的,他从下就聪明好学,后来在禅寺之中十年苦读,一朝出山就是考中进士功成名就,之后他历任了司户参军、枢密院编修官、校书郎等职位,中途虽然也有过被贬官的经历,但是后来还是再次被启用,在1168年的时候范成大得以进攻向宋孝宗分享自己的观点,觉得现在朝廷里面很多的人力物力都被一些不必要的事情给耗费了,宋孝宗采纳了他的建议,之后安排他去处州做官,他创立了义役之法,受到了当地居民的认可。

后来宋孝宗想起当时和金国签订盟约的时候忘了议定受书这个过程,感觉不太开心,就任命范成大为代表前去谈判,商讨归还北宋皇帝的陵寝所在地,并且将这个被遗忘的礼仪重新进行一遍。范成大于是慷慨赴金,别说范成大在金国也有粉丝,当时金国的使者还模仿他的着装。之后在金国众多大臣和太子的威胁之下,范成大面不改色的完成了任务,得以全身而退。

回来之后,范成大更受重用,但是也受到了小人的诬陷,在1171年的时候范成大离别了余杭,开始了他漫长的“南宅交广”之行。之后在晚年的时候范成大有过很长的一段隐居生活,这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最后在1193年的时候因病去世,享年68岁,被追封为崇国公。

南宋诗人范仲淹和范成大是什么关系

在宋朝年间有过很多惊才绝艳的人物,有不少人在中国文坛留下了鲜明的轨迹,这里要说的就是南北宋两朝两个大名鼎鼎的大臣,范成大和范仲淹。他们两人都是有名的诗人,对于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么他们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范仲淹的画像

范仲淹和范成大都是宋代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们有着较为接近的宗族关系,他们都是姑苏范氏人,纵观他们的一生,会发现他们的人生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他们早年的生活都比较的艰苦,很早就失去了父亲,体会到了人生的艰苦,之后又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考取了功名,展现了卓越的政治才能,甚至都曾经有过外交经历,展现了不屈的气节和优秀的外交能力,他们虽然都曾经身居高位,但是却都没有当过宰相,也不能大刀阔斧的改变当时的朝政,而且他们的身体都不是太好,在晚年的时候都有着隐退的心思。

当然他们也有着不一样的地方,首先范仲淹身为北宋时期的人物,面对的局面和范成大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表现出来的才华也是不一样的,范仲淹的成就更多的是体现在他的教育思想和文化影响,而且范仲淹在当时还曾经去过边塞,亲自参与过战争,因此表现出了不俗的军事能力。相比而言范成大更多的成就是表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他到过很多的地方,游览过南宋的诸多美景,因此留下了很多游记和描述各地风光的诗歌。

范成大的号是什么

众所周知,古代的那些个诗人什么的总是会有一些外号、雅号什么的,比如李白号青莲居士这样的,那么范成大又有着什么样的雅号呢?为什么会取这样的雅号,这些雅号之中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石湖居士范成大

范成大一生总共有过连个比较有名的雅号,早年的时候他曾经在一座禅寺里面辛苦的学习,整整十年,足不出户,学有所成,于是在当时范成大就自取雅号为此山居士,取了唐代诗人的“只在此山中”的诗句。范成大这十年闭关收获的还是非常多的,他一出山就考中了进士,也算是不白费这十年寒窗苦读。之后范成大几次身居高位,但是因为南宋的局面就是那样的,南宋的统治者也没有什么雄心壮志,所以也不能改变什么。

等到了后来范成大看破了朝政的昏暗,在晚年有过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隐居山野,而这段时间给他后期的创作带来了丰富的素材,也正是这段在石湖的隐居生活让他获得了石湖居士的称号,从此以后这个雅号就一直跟随着他。

这段“石湖居士”的隐居生活让范成大看到了很多江南乡村的老百姓的生活情况,也因此留下了很多经典的诗歌,其中的《四时田园杂兴》更是名留青史,影响了无数的后来人,也让他被人认为是继陶渊明以后最杰出的田园诗人。

综上所述,范成大的两个雅号“此山居士”和“石湖居士”都和他常年的宅居生活有着关系,几乎都是十年隐居的结果。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