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散是谁的作品 广陵散的介绍
1、《广陵散》是嵇康的作品,《广陵散》是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大型琴曲。最早见于朱权的《神奇秘谱》,全曲一共有四十五段。《广陵散》分为分开指、大序、小序、后序、正声、乱声这六个部分,还有关于“刺韩”、“发怒”等分段的小标题。2、关于嵇康与《广陵散》的故事。在嵇康某次夜宿洛西华阳亭时,弹完琴后请一位老者指教。老人让嵇康点起一炉紫檀香,在沉思良久后,才开始弹琴。其琴律变化万千。嵇康佩服得是五体投地。于是,他恭敬地请求老人将这绝技传授予他。老人欣然允诺,并告诉他这首曲子叫《广陵散》。
3、后来,嵇康因不肯依附司马家族,给自己招来了祸事。在司马家族杀掉嵇康刑场上,嵇康向他们请求要一架琴,在刑台上面对来为他送行的人们弹奏了《广陵散》。那悲壮的琴声使人们泪洒天地。而嵇康在临死前担心的却是《广陵散》是否会失传 。
广陵散的作者是谁 广陵散是谁的作品
1、《广陵散》的作者是魏晋琴家嵇康。2、嵇康工诗善文,其作品风格清峻,他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有《嵇康集》传世。他的作品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
3、《广陵散》乐谱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正声以前主要是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正声之后则表现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与赞扬。正声是乐曲的主体部分,着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地刻划了他不畏 *** 、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广陵散于今绝矣这句话是哪位著名琴师临行前所言
“《广陵散》于今绝矣!”这句话是著名琴师嵇康临刑前所言。
嵇康是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嵇康自幼聪颖,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嵇康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尤为喜爱老庄学说。嵇康与阮籍等人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名列“竹林名士”之一。嵇康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
嵇康工诗善文,其作品风格清俊,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嵇康的文学创作,主要包括诗歌和散文。其诗现存五十余首。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而以四言成就较高。嵇康也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
《广陵散》的特点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是中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广陵散》直接表达了为父报仇的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广陵散》乐谱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有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
《广陵散》全曲始终贯穿着两个主题。《广陵散》的乐曲长达四十五段,曲体结构庞大,旋律丰富。《广陵散》在表达幽怨的地方,曲调是非常凄清的,而激昂慷慨的地方,又有雷霆风雨,戈矛杀伐的气势。《广陵散》深受人们的喜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汉魏六朝时期是古琴艺术重要的发展时期出现了广陵散酒狂春风等古
是的,汉魏六朝时期是古琴艺术的重要发展时期,出现了《广陵散》、《酒狂》、《春风》等著名的古琴曲。这个时期,古琴艺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播,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嵇康的《广陵散》是否已成为千古“绝唱”?
千古绝唱 解释:指从来少有的绝妙佳作。嵇康《广陵散》当然是千古绝唱了。《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至少在汉代已经出现。其内容向来说法不一,但一般的看法是将它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起来。《聂政刺韩王》主要是描写战国时代铸剑工匠之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关于此,蔡邕《琴操》记述得较为详细。
今存《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1425年),谱中有关于“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所以古来琴曲家即把《广陵散》与《聂政刺韩王》看作是异曲同名。
《广陵散》乐谱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正声以前主要是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正声之后则表现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与赞扬。正声是乐曲的主体部分,着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地刻划了他不畏 *** 、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全曲始终贯穿着两个主题音调的交织、起伏和发展、变化。一个是见于“正声”第二段的正声主调, 另一个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乱声主调。 正声主调多在乐段开始处,突出了它的主导体用。乱声主调则多用于乐段的结束,它使各种变化了的曲调归结到一个共同的音调之中,具有标志段落,统一全曲的作用。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或许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广陵散》的这种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广陵散》并对之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广陵散》在历史上曾绝响一时,建国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使这首奇妙绝伦的古琴曲音乐又回到了人间。
近代琴学家杨时百,在其所编《琴学丛书》的《琴镜》中就认为此曲源于河间杂曲《聂政剌韩王曲》。
“广陵”是扬州的古称,“散”是操、引乐曲的意思,《广陵散》的标题说明这是一首流行于古代广陵地区的琴曲。这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它萌芽于秦、汉时期,其名称记载最早见于魏应璩《与刘孔才书》:“听广陵之清散”。到魏、晋时期它已逐渐成形定稿。随后曾一度流失,后人在明代宫廷的《神奇秘谱》中发现它,再重新整理,才有了我们现在听到的《广陵散》。琴曲的内容据说是讲述战国时期聂政为父报仇,刺杀韩王的故事。
嵇康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他写的《声无哀乐论》、《难自然好学论》、《太师箴》、《明胆论》、《释私论》、《养生论》千秋相传,并且他弹得一手好琴,尤其善于演奏《广陵散》,倍受人们关注。当时与他齐名的还有比他大十三岁的阮籍,音乐史上常有“嵇琴阮啸”的说法,但在思想和人格上,嵇康要比阮籍更高出一筹。
嵇康对那些传世久远、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不以为然,更深恶痛绝那些乌烟瘴气、尔谀我诈的官场仕途。他宁愿在洛阳城外做一个默默无闻而自由自在的打铁匠,也不愿与竖子们同流合污。他如痴如醉地追求着他心中崇高的人生境界:摆脱约束,释放人性,回归自然,享受悠闲。熊旺的炉火和刚劲的锤击,正是这种境界绝妙的阐释。所以,当他的朋友山涛向朝廷推荐他做官时,他毅然决然地与山涛绝交,并写了文化史上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明心志。
不幸的是,嵇康那卓越的才华和逍遥的处世风格,最终为他招来了祸端。他提出的“非汤武而薄周礼”、“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主张,深深刺痛了统治阶级的要害:嵇康如此藐视圣人经典、痛恨官场仕途,长久下去,岂不危害我太平江山的统治,此人非杀无以正民风、清王道,这里不是现成有个吕安的案子吗?将他牵连进去,既可杀之,又不会施人以柄,岂不妙哉。于是,在一些仇视嵇康的小人的诽谤和唆使下,公元262年,统治者司马昭下令将嵇康处以死刑。
在刑场上,有三千太学生向朝廷 *** ,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拜嵇康为师,这正是向社会昭示了嵇康的学术地位和人格魅力,但这种“无理要求”当然不会被当权者接纳。而此刻嵇康所想的,不是他那神采飞扬的生命即将终止,却是一首美妙绝伦的音乐后继无人。他要过一架琴,在高高的刑台上,面对成千上万前来为他送行的人们,弹奏了最后的《广陵散》,铮铮的琴声,神秘的曲调,铺天盖地,飘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弹毕之后,嵇康从容地引首就戳,时年仅三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