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第八个儿子是怎么样的人(康熙第八个儿子是啥样的人?)

wanfu 麦克百科 80 0

康熙第八个儿子是怎么样的人

嘿嘿,问对人啦~
老八呢 ,母妃是良妃, 因母妃出身不好(从辛者库出来)所以开始也不咋本人重视。
但为人谦逊有礼,(所以本人称八贤王),好学习厌写字,曾被康熙批过字丑,但为人重义,才华横溢,也在康熙儿子面前脱颖而出,仅仅16岁便被封为贝勒,是所有兄弟中最早的。但因出身不好便内心发奋,他是有当皇帝的野心的,和九爷十爷十四爷关系更好,铁杆!但后备康熙嫌弃,当皇帝的希望便被覆灭了,后又全力支持康熙宠爱的十四爷争皇位,最终失败,45岁时死亡。

在电视剧 宫 中,四爷的形想到挺符合,但八爷完全颠覆,只能当个电视剧娱乐,而不能作为真实人物性格判断!

O(∩_∩)O 全是手打的哦,楼主拜托采纳一下,嘿嘿,很喜欢老八,所以看题目很沸腾!

康熙第八个儿子是啥样的人?

康熙帝皇八子允禩,其初行次为第十六,康熙二十年辛酉二月初十日未时生,庶妃卫氏即良妃出。 胤禩的生母卫氏出身于食辛者库(内管领下奴仆)之家,是皇家的家奴,地位低微。他自幼聪明机灵、工于心计,不甘心因母家卑贱而屈居众皇子之后,不但千方百计地讨得父亲欢心,而且尽量交结可资利用的各阶层人物。同时他很善于与其他皇子搞好关系并使其中的一些人成为自己的支持者。皇九子胤禟皇十胤俄、皇十四子胤禵都党附于他,就连大阿哥胤禔也曾为其所用。对于其他王公大臣、各级官吏,甚至江湖术士,只要有利用价值,都是他收买的对象。除此之外,他还想方设法在社会上博得好名声,以为将来进身获取更多的资本和舆论支持。当时有许多文人儒士都赞扬他好学,是个好王子。 胤禩的目标很明确,他不想只作一位所谓的"贤王",他瞄准的是太子的宝座。然而,要实现这一梦想对他来说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他只能慢慢网罗私党,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康熙三十七年,皇帝首次分封皇子,17岁的胤禩受封为多罗贝勒,是得爵皇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个。说明此时的胤禩还是很得康熙的欢心的。从此以后,他的"夺嫡"行动开始日益公开化。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太子胤礽之一次被废,胤禩及其同党跃跃欲试。但是康熙皇帝对胤禩利用张明德相面为自己立嗣的行为深恶痛绝。导致胤禩在他心里的形象大损。不久,康熙命大臣们推举太子人选。实际上皇帝是希望大家给个台阶,让胤礽重登太子宝座。结果大臣们推举的竟然是皇八子胤禩。皇帝此时意识到了胤禩在朝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势力,如果不家以抑制的话,将来会危害到社稷的安危。于是对胤禩极其同党进行了严厉的打击。由此,胤禩的个人威望和私党势力元气大伤但胤禩本人并不肯认输,康熙朝的最后十年里,他都没有放弃对太子之位的争夺。终于使得康熙痛骂他"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听信相面人张明德之言,大背臣道,雇人谋杀胤礽,与乱臣贼子结成党羽,密行险奸,因不得立为皇太子恨朕入骨,此人之险倍于二阿哥也",并宣称"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玄烨临终前宣布皇四子胤禛为嗣皇帝,本以为自己的同党胤禵能入承大统的胤禩,闻听此言如五雷轰顶,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胤禛即位之初,对胤禩一伙各以不同的手段对待,他知道八弟在朝野上下有一定的影响,便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在父皇去世的次日,任命胤胤禩及其党羽大学士马齐为总理事务大臣,同日又破格晋封胤禩为和硕廉亲王。此后的两个月中,先后授与他兼管理藩院、上驷院、工部的权力;对其子弘旺赐予贝勒衔;其母舅噶达浑解除辛者库贱籍、赐世袭佐领世职;一些原属胤禩集团的官员也被提升重用。 但恩宠只是一时的,大权在握的雍正皇帝当然不会轻易放过胤禩一伙政敌。他首先将胤禵、胤禟分别软禁在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和青海西宁军中,又借故将胤俄革爵拘禁,这样就断绝了胤禩与其同党兄弟的联系,将其控制在皇帝身边,使之孤掌难鸣。从雍正二年起,胤禛便开始为彻底消灭胤禩集团做舆论准备以及外围的工作。首先,他指责胤禩不以事君事兄为重,勾结胤禟、胤禵为私党,有不臣之心。然后,将胤禩党中的骨于之一贝勒苏努被革爵。雍正三年,又将胤禩同党胤禟革除贝子爵位。 雍正四年,胤禛在解决权臣年羹尧、隆科多之后,感到大局已经稳定,应该对胤禩一伙开刀了。这年的正月初五日他便召集请王、贝勒、贝子、公及满汉文武大臣传谕,宣称:"廉亲王允禩狂悖已极。朕若再为隐忍,有实不可以仰对圣祖仁皇帝在天之灵者"。然后历数其康熙时期和胤禛继位以来种种恶行,而自己嗣位之后如何对他宽容忍让、委以重任,胤禩如何心怀不满、怨尤诽谤,做出种种侵害皇权之举,最后宣布;"允禩既自绝于天、自绝于祖宗、自绝于朕,宗姓内岂容此不忠不孝、大奸大恶之人?"命将其黄带子革去,开除宗室籍,同党的胤禟、苏努、吴尔占也一并开除宗籍。胤禩嫡福晋乌雅氏也被革去封号、斥回母家严行看守。二月,将胤禩由宗室亲王降为民王、削去其所属住领,随即又革除王爵、囚禁于高墙之内,并将其名字改为"阿其那",满语意为"狗"。这年的九月十四日,46岁的胤禩禁不住百般的折磨,身患呕吐之症,不进饮食,死于狱中。 5O多年后,乾隆皇帝发布了一道上谕,说胤禩、胤禟获罪虽是咎由自取,但并无明显的悖逆之迹。胤禛晚年曾多次对他提及此事,颇有后悔之意,并期待他将来予以改正。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弘历正式宣布,将他的八叔、九叔恢复原名,与其子孙一并归入宗室籍中,仍在皇室族谱《玉碟》上载录其名于康熙皇帝位下。算是为胤禩恢复了名誉。另附:康熙的其他儿子皇长子 胤禔 (1672-1732) 63岁 康熙十一年生,生母惠妃纳拉氏。据传教士白晋说:“皇上特别宠爱这个皇子,这个皇子确实很可爱。他是个美男子,才华横溢,并具有其他种种美德。”由于他在皇子中年龄居长,替乃父作事最多。征讨葛尔丹时,康熙任命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19岁的允禔从征,任副将军,参与指挥战事。还衔命祭华山,管理永定河工程。26岁,被封为直郡王。十年后因争储位,谋害太子,被康熙革王爵,监禁,雍正12年卒。 皇二子 胤礽 (1674-1724) 51岁 生于康熙十三年,因系孝诚仁皇后所生,为嫡长子。康熙十四年,在他还是个一岁多的婴儿时,就被立为太子。但在康熙四十九年九月被废;四十八年,复立;五十一年十月,再废,受禁锢;雍正二年卒,追封理亲王,谥号密。 皇三子 胤祉 (1677-1732) 56岁 生于康熙十六年,母荣妃马佳氏。允祉博学多才,成为乃父学术上的得力助手。康熙征葛尔丹时,允祉领镶红旗大营。21岁,被封为诚郡王;次年,降为贝勒;32岁,晋诚亲王。雍正即皇位,命允祉守护父亲的景陵。雍正八年,被夺爵、囚禁。十年,去世。 皇四子 胤禛 (1678-1735) 58岁 生于康熙十七年,母孝恭仁皇后。康熙亲征葛尔丹时,胤禛奉命掌管正红旗大营。20岁,被封为贝勒,31岁,晋雍亲王。康熙驾崩,胤禛即位,为雍正帝。 皇五子 胤祺 (1679-1732) 54岁 生于康熙十八年,母宜妃郭络罗氏。康熙认为此子心性甚善,为人敦厚。康熙征葛尔丹时,允祺奉命领正黄旗大营。19岁,被封为贝勒,30岁, 晋恒亲王。雍正十年死,谥号温。 皇六子 胤祚 (1680-1685) 6岁 康熙十九年生,母孝恭仁皇后。康熙二十四年夭折。 皇七子 胤佑 (1680-1730) 51岁 康熙十九年生,母成妃戴佳氏。康熙夸他:“心好,举止和蔼可亲。”康熙亲征葛尔丹时,命允佑领镶黄旗大营。18岁,被封为贝勒;29岁,晋淳郡王。八年,卒。 皇八子胤禩 (1681-1726) 46岁 康熙二十年生,母良妃卫氏。少时为允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康熙的哥哥裕亲王也在皇帝面前夸他“心性好,不务矜夸”。康熙自然喜爱,17岁,即被封为贝勒。后署内务府总管事。因争储位被夺贝勒,并受拘禁。允礽获释,允禩复为贝勒。雍正即位,为稳定其情绪,命总理事务,进封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元年,命办理工部事务。四年,雍正以其结党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并削宗籍,更名为阿其那。同年,死。 皇九子 胤禟 (1683-1726) 44岁 生于康熙二十二年,母宜妃郭络罗氏。26岁,被封为贝子。雍正即位后,命其出驻西宁。后以其违法肆行,与允禩等结党营私为由,于雍正三年夺爵,幽禁。四年,削宗籍,令改名塞思黑。同年,卒。 皇十子 胤我(1683-1741) 59岁 生于康熙二十二年,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26岁,被封为敦郡王,因党附允禩,为雍正所恨。雍正元年,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来京病故,送灵龛(kān)还喀尔喀(今蒙古共和国),命允赍(jī)印册赐奠。允称有病不能前行,命居住在张家口。同年借故将其夺爵,逮回京师拘禁。直到乾隆二年才开释,乾隆五年卒。 皇十一子 胤禌 (1685-1696) 12岁 康熙二十四年生,母宜妃郭络罗氏,康熙三十五年夭折. 皇十二子 胤祹 (1685-1763) 79岁 康熙二十四年生,母定妃万琉哈氏。康熙四十八年,封贝子。曾署内务府总管事务,办理正白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康熙御极60年,派允祹祭圣京三陵。次年,任镶黄旗满洲都统。雍正即位,进封履郡王。乾隆即位,进封履亲王。乾隆二十八年, 皇十三子 胤祥 (1686-1730) 45岁 康熙二十五年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即位,封为怡亲王,命总理户部三库。雍正元年,总理户部。为人“敬谨廉洁”,雍正照例赐钱粮、官物,均辞而不受;对雍正“克尽臣弟之道”,总理事务“谨慎忠诚”,为雍正所赏识。三年,从优议叙,复加封郡王,任王于诸子中指封。后总理京畿水利,多有建树。又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八年,死。是雍正最知心、得其协助最多的兄弟。具体的年份大概有出入,望见谅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康熙八子胤禩是之一个被封贝勒爷的皇子,为何后来又会被康熙厌恶至极呢?

康熙第八个儿子是怎么样的人(康熙第八个儿子是啥样的人?)-第1张图片-万福百科
康熙第八个儿子是怎么样的人(康熙第八个儿子是啥样的人?)-第2张图片-万福百科
康熙第八个儿子是怎么样的人(康熙第八个儿子是啥样的人?)-第3张图片-万福百科

在康熙王朝晚年的时候,有一位皇子其实是最令人扼腕叹息的他就是,八皇子胤禩,胤禩在众多皇子是表现更好,最聪明也是深得老黄康熙喜爱的一位皇子,尤其是在太子被废期间,有一段时间朝堂上下都认为八皇子已经成为最有可能担任下一任皇帝的人选。

老皇帝的喜爱,众多大臣的推举,还有好几位兄弟的支持,为什么拥有这样一副好牌的八皇子,最后却遭到康熙的厌恶,而在九子夺嫡当中输的一塌涂地呢,康熙为什么会这么讨厌自己的这个八儿子呢?下面我们来具体的分析一下。

康熙第八个儿子是怎么样的人(康熙第八个儿子是啥样的人?)-第4张图片-万福百科
爱之深,责之切

现在有多厌恶,当初就有多喜爱,这不单单是说情侣中的一种表现,父子之情,兄弟之情,姐妹之情,也可以用这句话来形容,我们要知道一件事情,八皇子可是在众多皇子当中第1个被封为贝勒爷的人,也就是说在八黄纸小的时候,康熙是极为看重这个儿子的,那么为什么在废太子之后,康熙对这个儿子的态度就急转直下了呢?

因为康熙发现自己被骗了,八皇子平时的那副道貌岸然,那副君子坦荡,那副君子交友淡淡如水的模样,其实都是面具都是骗局,最后只不过是为了登上皇位,正因为当初那么相信他那么喜爱她,如今知道自己被骗了的康熙才会这么讨厌自己这个儿子。

康熙第八个儿子是怎么样的人(康熙第八个儿子是啥样的人?)-第5张图片-万福百科
做给大臣们看

废太子之后,康熙发现八皇子平日里的那副八贤王的面具真的征服了所有的人,大臣们都开始纷纷用力把皇子作为一个皇帝来说,他是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的,但是又不能去,把所有拥立八皇子的人都逐一打压,那么唯一能做的就是去打压自己的这个八皇子,让所有的大臣都知道自己不喜欢这个儿子,自己对这个儿子是厌恶以及所有明白事理的大臣,也就会自然而然离开八皇子。

康熙第八个儿子是怎么样的人(康熙第八个儿子是啥样的人?)-第6张图片-万福百科
为自己的接班人扫清障碍,保护下属

康熙明白,如果任由八皇子继续做大,那么自己的接班人将会没有办法顺利接班,自己的这个皇位也必将会由八皇子来做,那么就一定要让八皇子颜面尽失,一定要让所有的人知道自己讨厌这个儿子,还有就是表明了这种态度,自己的那些下属也就会自然而然的去揣测皇帝究竟想要拥立谁这样新皇帝登基的时候,这些没有投靠八皇子的人,自然而然也就能够受到新皇帝的重用。

康熙帝有几个儿子第几个当了皇帝 康熙帝有多少个儿子第几个当了皇帝

1、康熙,爱新觉罗·玄烨一生存活下来的儿子一共有24位。

2、康熙儿子分别为:皇长子胤禔,皇次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六子胤祚,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祀,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誐,皇十一子胤禌,皇十二子胤祹,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禵,皇十五子胤禑,皇十六子胤禄,皇十七子胤礼,皇十八子胤祄,皇十九子胤禝,皇二十子胤祎,皇二十一子胤禧,皇二十二子胤祜,皇二十三子胤祈,皇二十四子胤秘。

3、康熙帝的第四子当上了皇帝,是爱新觉罗·胤禛,雍正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因为雍正帝之前曾被封雍亲王,即位后采用雍正一词,除取其名“禛”之谐音外,亦有正统、名正的意思。雍正出生地为北京紫禁城永和宫,1678年12月13日出生到1735年10月08日去世,为中国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定都北京。

谁知道康熙第八个儿子的一生?(从小到大)包括LP~~大神们帮帮忙

越多越好

从小胤祀就因为身份问题吃尽苦头,因其母出身卑微,故少时在众兄弟子侄间并不得贵重,颇受冷遇。从小受过多少冷眼,多少不屑,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可是他从众皇子中脱颖而出,16岁领正蓝旗亲征大漠,康熙亲自制诗以赐;不仅亲近同宗贵胄,在江南文人中亦有极好的口碑,称他“实为贤王”。所谓天妒英才,八爷最终还是失去了康熙的信任,自己的额娘还被侮辱,自己的母亲被称为贱妇,身为人子会是怎样的心情。我觉得皇太子秘史里面那个八阿哥有句话说的不错,我是儿子,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母亲,但是他是皇帝啊,他可以选择自己的女人,为什么他要选那样一个卑贱的女人,再来生下我. 他知进退懂礼数,待人温和,才能出众,我觉得他足以和雍正相提并论.他是皇子,自然是有城府,但并不代表他很坏,难道雍正要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他就不能奋斗了吗?!雍正是冷面王爷,他就是偏偏君子. 好一个“阿其那”,为了保住独子的性命,身为人父的八爷宁愿自取其辱,自请改名。大丈夫死有何惧?将死还被羞辱,身后不能正名,雍正做得够绝够无情。八爷死后都没留下什么,连画像也没几张.....要说他有错,就错在他不够心狠手辣,不够冷酷无情,错在他千般算尽却算错了康熙的心,错在他生不逢时遇见这般冷酷残忍的对手与不懂他的父亲。 真是曾经如何做,如今都是错啊.康熙就是不喜欢他,他再什么”贤”又有什么用呢.说他是笼络人心,可他笼络得了那么多的人心吗?如果他没有才能没有实力就是有万贯家财又如何笼络人心?!李光地说得好,目下诸王,八王最贤.难道不是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状况吗? 八爷有情有义,和雍正一样弑君屠弟夺嫡的事情,八爷不做,他上对父母,下对兄弟,对得起任何一个人!雍正初登基,羽翼未丰满,八爷党尚有很大的势力,掌八旗中的重要兵权,可是兄弟相残的事情,八爷不做,他要的是国家太平,黎民安康,而不是那个虚无缥缈的宝座.太子无能,难成大业,八爷争了;输了,八爷认了;雍正羞辱他,八爷忍了.他曾争过,进过,就对得起自己了,他心甘情愿地退了. 雍正为君,天下安,宫闱乱,我们承认他的政绩,可是也无法抹杀他的冷酷与残暴,他的才能够为明君,可是他的胸襟远远不及.雍正不爱才,他亲口承认,胤禩办事的能力是众兄弟中最让人放心也是可与自己匹敌的,可是为了一己私欲他置他于死地,年羹尧曾为他夺位争权保天下,为了自己的不悦,他也弃了.可是八爷不同,用句老土的话说,众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八爷党的庞大,众多皇子的死心塌地,无数大臣的赞美举荐,难道还不能说明一切么?如果百年前,历史改写,八爷登基,宫闱安,天下安.八爷不是弱者,也没有失败,他不需要被同情.几百年前连他自己都能将生死红尘看得那么云淡风轻了,如今我们更要努力做到一笑而过.输了,就不是英雄吗?那么为何会有至今思项羽这样的诗句?难道岳飞,袁崇焕最终为人所害我们有不去崇拜推崇吗?有谁能说三国之中,周瑜,诸葛亮,孙权,曹操...他们不是英雄呢,他们的产业最终不是都归与司马家族之下了吗? 我们喜欢八爷是因为他优秀,正直,相对那场九龙夺嫡中的其他对手,他在我们心中显得那样儒雅睿智.其实我一直一直都在研究正史,而非什么野史.但是我觉得从正史中我们真的不难看出雍正心胸狭窄的蛛丝马迹.我们看待历史,要有自己的思考,不是记载历史的人说什么,我们就认为是什么.历史记载说八爷阴柔成性,妄自菲薄...那是康熙,是雍正对于他的看法,但是我们不是康熙,也不是雍正,我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我们会用自己的眼光,想法去看待这些事情.八爷争储位,在康熙看来是十恶不赦,在我们看来,是太子无能,他要救江山于危亡.八爷凡事从剪,不拿亲王架子,在雍正看来是居心叵测拉拢人心,但是在我们看来,那不过是他出生卑微对生活在他们之下的人能更有体会和感触罢了. 人说一百的读者,就有一百的哈姆雷特.关于历史亦是如此.一百个人,就有一个种对九龙夺嫡的解答. 每每想到八爷,我就有种为他可惜,为他悲哀到想哭的冲动.很多人赞雍正够冷酷,够聪明,是个好皇帝,可是我却仍旧认为他是个残酷的禽兽.他没有情,没有心,爱心觉罗家尽出情种,清太宗皇太极为宸妃痛哭数天,睿亲王多尔衮为庄妃不要江山,福临为董鄂妃生死相随.可是爱心觉罗的这个情字,却完完全全的没有在雍正的身上体现,他对上轼君篡位,对下迫害兄弟,说他明,可是他在杀人的事情上从来都是个人喜好,雍正登基之后,且不说八爷党势力已经被他削弱了,就说老八自己的个性,夺位最后阶段,老八自己没什么希望了,他转而辅佐有希望的十四.同样道理,木已成舟的事情,他也会认命,好好辅佐老四,不会生反叛之心.综观八爷一生,他要的是国家昌盛,不是个人荣辱.他是个识大局的人,否则别说老四了,根本轮不到他登场,八爷早就弑君篡位了,当时朝中大部分的大臣都是八爷党,他还怕没人拥戴么?何苦最后忍受雍正的百般羞辱?但或许,这就是命,雍正是个好皇帝,但不是个好人.我相信如果是八爷,他会是个好皇帝,也是个好人.还是那句话,胤禩是个政治家,不是阴谋家,成王败寇,即便败了,他也败得光明磊落,或许九龙夺嫡本来说不清孰是孰非,成也英雄,败也英雄.百年已过,对历史我们只能感叹句,既生禛,何生禩? 故人已去,焚尸扬灰也好,名声被辱也罢,真相被雍正篡改都好,再去计较还有什么意义呢……雍正曾经那样光辉还不是最终殊途同归?死,是谁都没有办法抗拒的结局。生前悲惨也好,荣耀也罢,都随着生命一切风消云散了。 雍和宫香火再旺盛,几百年过去了,有个人还是没有办法逃避良心的谴责,他的皇阿玛会看着他,他的含恨的额娘会看着他,他那么多因为他的利益谋权献出生命的兄弟会看着他。千人歌颂,万人景仰,他还是不敢在清东陵那片荒地中安息。 八爷输了不见得他真的失去了很多,四爷赢了不代表他真的拥有很多.雍正拥有万里江山,但是除了大清国,他还得到了什么?兄弟背叛,母子失和,众叛亲离.或许坐在那个宝座上接受万人朝贺他真的觉得是值得的,但是转身一想,人该有的最基本的东西他全都失去了,良心,感情,以及信任,他不信任别人也不被别人信任,相互利用相互谋算,形影孤单,他的生活难道不可悲吗? 八爷输掉了一切,家产,名誉,甚至性命,但是起码,他还保留了人应当具备的东西.只要仍有人,在逆境之中,对他不离不弃,即便不能共同赴死,我想多少,他还是幸福的.他有很多兄弟,无论强势弱势,直到最后也绝不背叛,有一些知己,哪怕没落,也坚持他们的信念.这就是为什么,到了他康熙末年,李光地还能说出”目下诸王,八王最贤”的政见.他没是失去自己的胸襟,没有失去人该有的感情,不会谋杀他的父亲,逼死他的母亲,迫害他的手足,更不会弃整个朝廷危亡于不顾去抢夺一己之欲...纵使廉亲王府无处可循,他的陵墓荡然无存,他的诗辞歌赋,琴棋书画都不曾留下,这么多年之后还有我们,还能有为他的历史感到质疑的人,还有我们这些相信他的人格的人,还有我们这些会为他长嘘短叹命运不公的人,还有八爷党,足以. 我们可以说,八爷是个悲剧,因为宫廷太苍白,人心太复杂,谋权太乱眼,结局太悲哀.但是,人生的观点换一个角度去看,往往又是另一种光景.我想,当初笑对生死的八爷也会是这么想的,看破红尘,他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可怜,悲伤.就像苏格拉底说过,死,不见得是坏事,活着,也不见得就幸福. 虽然我自己现在都没有办法做到这么豁达,但是,我们的八爷,是个君子,至于悲与不悲,很多时候,就像他自己一样,可以一笑了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