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贵君轻是谁的思想呢?指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谁?

wanfu 麦克百科 89 0

民贵君轻是谁的思想呢?

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思想。意为从天下国家的立场来看,民是基础,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孟子·尽心下》云:“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人民放在之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这就是著名的“民贵君轻”思想,许多思想史家予以高度的评价。

“民贵君轻”思想来源:

一是尧以下的史实和战国时期的种种政治现实。这些事实,已经足以提炼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二是孟枯颂子之前儒家的民本思想。儒家向来重民,仅《春秋》及其三传中,民本思想就极为丰富。民本思想不难升华为“民贵君轻”。如果把这二者结合起来考察,我们就可以知道,“民贵君轻”思想在当时出现,乃是历史的必然。当然,孟子认识咐败轮到“民贵君轻”,并且之一个将衡信它明确地表述出来,这功劳无论如何也是应该肯定的。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民贵君轻

指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谁?

是孟子希望答案您还满意]孟子提出的社会政治思想。意为从天下国家的立场来看,民是基础,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具有民本主义色彩,对中国后世的思想家有极大的影响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在《孟子》中,哪一篇写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孟子的“民贵君轻”论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民本思想命题。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在诸侯混战、民不聊生的乱世,孟子站在民众的立场上,努力宣传他的民本思想,反对战争,反对暴政,希图建立人民可以安居乐业的统一国家(天下)。从民贵君轻的论断出发,孟子呼吁各国统治者实行他的仁政主张,认为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既具有道义上的正当性又极富效率性。仁政的承担者主要是君。孟子对君主的资格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君主的权力也作了种种限制,形成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君主理论。孟子所处的时代是天下大乱的时代。周王室衰微,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世衰道微,邪_暴行有作,臣_其君者有之,子_其父者有之。”(《孟子·滕文公下》)诸侯混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孟子·离娄上》)各诸侯国内政治昏暗,民不聊生,“民有饥色,野有饿莩”,“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孟子·梁惠王上》)摆在当时各个阶层和各家学派面前的迫切任务是重新建立起良好的社会秩序。怀着对唐、虞、三代王道政治的美好回忆,孟子提出的平治天下的思路是:个别诸侯国实行仁政,通过仁政巨大的道德威力和示范作用,收取天下民心,以文王吊民伐罪式的征讨,用最小的牺牲统一天下。 仁政的理论基础是民本思想。来源:国学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反映了什么思想

民本思想
孟子提出的社会政治思想.意为从天下国家的立场来看,民是基础,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具有民本主义色彩,对中国后世的思想家有极大的影响.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意思是说,人民放在之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意思是说,人民放在之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国家是为民众建立的,“君”的位置是为国家而设立的.这里,轻重主次的关系是很清楚的,国家政治,一切以民为本.要说真有什么“天子”,那么民众才是真正的“天子”.因为天的聪明,是通过民的聪明来表现的;天的视听,是借助民的视听来实现的.民众的意愿,天总是顺从的.可见民众才是“天”的代表,是真正的“天之骄子”.至于所谓“君”,则是民众抬举出来的,“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众有力量抬举出一个君,也有力量把君推翻.君位本是为天下民众设的,谁来做君完全应当由天下民众决定.这是古今天下通行的道理.无论这个“君”叫做国王,叫做皇帝,叫做总统,叫做主席,都概莫能外.只不过在古代,人们尚未能设计出一套有效而完善的民主制度来落实这个道理,使之成为可以操作的程序,以致于这个道理在很多时候不能马上兑现.但这并不说明这个道理本身不成立.实际上即使是在民主制度缺如的社会里,上述道理有时也会以各种形式自发地强行发生作用.只要看看历史上无数昏君、暴君最终被推翻,身败名裂的下场,就不难理解这一点.民的地位不仅在君之上,而且在国家(社稷)之上.因为国家的权力也是人民所赋予的,国家的利益应当是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所以从逻辑上来说,必须置民众的地位于国家之上.孟子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坚持这个原则,可以防止少数政客假借“国家”的名义,侵害民众的权力和利益.为“君”的如果真能认识到上述道理,就应当认真听取民众的意见,坦诚接受民众的监督,关心民生疾苦,与民同乐.

民贵君轻在唐太宗李世民身上得到了怎样的体现?

在民本思想指导下,李世民比较注重虚心纳谏,提倡节约,减少赋税徭役,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保障农民有一定的生产时间和土地。他的统治比较清明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