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星一般有多大?中子星有什么特征?

wanfu 麦克百科 81 0

中子星一般有多大?

中子星的密度为10^11千克/立方厘米,也就是每立方厘米的质量竟为一百万亿亿吨之巨。中子星是除黑洞外密度更大的星体,是20世纪60年代最重大的发现之一。中子星是除黑洞外密度更大的星体(根据最新的假说,在中子星和黑洞之间加入一种理论上的星体:夸克星),同黑洞一样是20世纪激动人心的重大发现,为人类探索自然开辟了新的领域,而且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上世纪60年代天文学的四大发现之一。中子星的密度为每立方厘米8×10的13次方克至2×10的15次方克之间也就是每立方厘米的质量为8千万到20亿吨之巨。此密度也就是原子核的密度,是水的密度的一百万亿倍。对比起白矮星的几十吨/立方厘米,后者似乎又不值一提了。如果把地球压缩成这样,地球的直径将只有22米!事实上,中子星的密度是如此之大,半径十公里的中子星的质量就与太阳的质量相当了。同白矮星一样,中子星是处于演化后期的恒星,它也是在老年恒星的中心形成的。只不过能够形成中子星的恒星,其质量更大罢了。根据科学家的计算,当老年恒星的质量为太阳质量的约8到2、30倍时,它就有可能最后变为一颗中子星,而质量小于8个太阳的恒星往往只能变化为一颗白矮星。

中子星有什么特征?

要是人类将一小勺中子星带回地球,届时,会发生什么?打个很粗

糙的比喻,在我们看来,整个太阳系很大,其实几大行星的重量,就已经能体现太阳系的总重,然而它们占据的空间却很小很小,相比之下,完全由中子构成的物质,它对密度的增幅,大致等于整个太阳系被星星填满,这样说主要是方面大家对密度有着更好的理解,毕竟人们很难想象,体积能够小到不计算的中子,竟然是整个原子中的重量担当,虽说我提到的这种说法一点也不严谨,但是道理绝对是这样的,而且,这一小勺中子星就有数亿吨了,可想而知,你在地球上也吃不动它,因为人类一旦将它放在地上,它就会像石头沉入水里一样,穿过地壳,然后沉入地球的中心,到达地心后,它应该会来回振荡几次,最终定居在地球中心,在它沉降的过程中,还会在地面上引发地震,有科学家的计算结果表明,1立方厘米的中子星的质量,就达到了10亿吨,如果我们用水的密度与其作为对比的话,中子星的密度应该是水的100万亿倍之多,若是让地球按照这样的比例进行压缩,结果就是,地球的直径不可能超过22米,那颗编号很复杂的中子星,(RX J1856.5-3754),它位于南冕座,离地球约有400光年,其实这种距离还算相对较近了,尴尬的是,以人类的 科技 而言,人类想要前往银河系内任何一颗中子星上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科学家们也告诫着我们,千万不要这样做,你还记得前文中我们有提到,中子星是号称继黑洞之后密度更大的天体,你可能还不知道,这种星体还有一个可怕的特点,它们有着恐怖的伽马辐射,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一旦靠近这种伽马射线暴,都会灰飞烟灭,更可怕的是,中子星的温度也很磨人,虽说太阳表面的温度达到5700摄氏度,以致于地球上熔点更高的金属:钨,在靠近太阳表面的瞬间,也会不受控制地被汽化,但中子星更夸张,中子星的表面温度约为1500万多度,中心的内核温度更惊人,甚至超过了1亿K,这种程度源于中子星的剧烈反应,所以一般来说,中子星的寿命都比较短命,如此看来,若是人类的航天技术发达到能够来到400光年外的中子星周围,这个时候,这颗中子星估计已经完全沉寂了,其实相比之下,另一种结局更差,也就是飞船会因受到强烈的干扰从而失去控制。

最为理想的状态应该是,穿着有超强防护服的宇航员,成功地在拿到了珍贵的中子星样本后返回地球,意外的是,在中子星脱离了束缚的瞬间,它的质子和电子必然会分开,这个过程里,它释放出的能量大约是太阳的两到三倍之多,也就是说,地球会因此毁灭,变成太空中的一堆尘埃,相似雷同的事件还能牵扯出夸克,夸克是什么?它其实就是组成物质最基本的粒子,它有上、下、粲[càn]、奇、底及顶这六种类型,也可称为六种味,如果说你能够将夸克分离出来,并挖上一勺子,这一勺子自由夸克,本质上来说是早期宇宙的夸克-胶子粒子浓汤,它蕴含的能量,是我们人类无法想象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能量足以毁掉任何人类能看到的物质,别说吃上一勺,估计在人类制备自由夸克之际,就会发生大爆炸般的灾难

中子星是除 黑洞外密度更大的星体(根据最新的假说,在中子星和黑洞之间加入一种理论上的星体:夸克星),同黑洞一样是20世纪激动人心的重大发现,为人类 探索 自然开辟了新的领域,而且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上世纪60年代天文学的四大发现之一。中子星的密度为每立方厘米8 10的13次方克至2 10的15次方克之间也就是每立方厘米的质量为8千万到20亿吨之巨!此密度也就是原子核的密度,是水的密度的一百万亿倍。对比起白矮星的几十吨/立方厘米,后者似乎又不值一提了。如果把地球压缩成这样,地球的直径将只有22米!事实上,中子星的密度是如此之大,半径十公里的中子星的质量就与太阳的质量相当了。

密度

中子星密度很大。密度一般用1立方厘米有多少克来表示,水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重1克, 铁 是7.9克,汞是13.6克。如果我们从脉冲星上面取下1立方厘米物质,称一下,它可重1亿吨以上、甚至达到10亿吨。假定我们地球的密度也达到这种闻所未闻的惊人程度的话,那它的平均半径就不是6371公里,而只有22米!

温度

温度极高。据估计,新生的中子星中心温度约为10的11次方到12次方开尔文。我们以太阳来作比较,就可以有个稍具体的概念:太阳表面温度6000 不到,越往里温度越高,中心温度约1500万度。中子星形成的初期,它的冷却是经过所谓的乌卡(URCA)过程,内部的温度降到1亿K时,乌卡过程就停止了,其它的中微子过程继续主导冷却。1000年后冷却由光辐射主导。此后大约1万年的时间里,表面温度一直维持在10的6次方K左右。

压强

压强大得惊人。我们地球中心的压强大约是300多万个大气压,即我们平常所说的1标准大气压的300多万倍。脉冲星的中心压强据认为可以达到10的28次方个大气压,比地心压强强3乘以10的21次方倍,比太阳中心强3乘以10的16次方倍。

磁场

特别强的磁场。在地球上,地球磁极的磁场强度更大,但也只有0.7Gs(高斯是磁场强度的单位)。太阳黑子的磁场更是强得不得了,约1000 4000Gs。而大多数脉冲星表面极区的磁场强度就高达10000亿Gs,甚至20万亿Gs。

能量辐射

中子星的能量辐射是太阳的100万倍,约为3.826乘以10的32次方瓦特。按照世界上的用电情况,它在一秒钟内辐射的总能量若全部转化为电能,就够我们地球用上几十亿年。



中子星,又名波霎、脉冲星,是恒星演化到末期,经由重力崩溃发生超新星爆炸之后,可能成为的少数终点之一。大约1.5 3倍质量的超新星爆炸的恒星会形成一颗中子星。



简而言之,即质量没有达到可以形成黑洞的恒星在寿命终结时塌缩形成的一种介于恒星和黑洞的星体,其密度比地球上任何物质密度大相当多倍。 中子星的密度大约是:1 10 9t/cm 3,也就是说,中子星的一小块石子,其重量可达10亿吨。如果将其放在地球上,就会因其极高的密度、超高的质量造出一个巨大的石坑,类似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产生的威力。



中子星是一颗质量为1.5 3倍太阳质量的恒星死亡后、超新星爆炸后所形成的。白矮星的简并态再也撑不住了,都压缩到原子里了。中子简并压支撑住了中子星,阻止它进一步压缩。而整个中子星就是由这样的原子核紧挨在一起形成的。可以这样说,中子星就是一个巨大的原子核。中子星的密度就是原子核的密度。中子星的质量非常大以至于巨大的引力让光线都是呈抛物线挣脱。



中子星的光度极低,肉眼不可能看到,因为它密度极高,比如蟹状星云脉冲星,它的半径只有15千米左右,质量比太阳都大,而且表面温度约为30WK,呈纯蓝色。其内部温度可达700MK,刚形成时为6500BK,太阳在它面前都非常冷。



中子星的能量辐射是太阳的100万倍。按照目前世界上的用电情况,它在一秒钟内辐射的总能量若全部转化为电能,就够我们地球用上几十亿年。而据说,中子星合并还会产生更加辉煌绚丽的效果,相当于再次的超新星爆炸,这这个爆炸产生的能量相当于太阳1 1000B年释放的能量,由于太阳的寿命只有10B年,因此,中子星合并,有时产生远大于太阳一生所释放的能量,而如果释放伽马射线,一但击中地球,能造成地球生物毁灭、大气消散。



然而我们的太阳却不会形成中子星,死亡后只会形成一颗白矮星,不会绽放光彩,而一般能形成中子星的恒星,寿命一般在10亿以下,有的不足5000万年。太阳一生平平稳稳但较久,而大质量恒星一生华丽光彩但短暂。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中子星密度高达每立方厘米1亿吨,是否意味着有很多未知的元素?

中子星密度高达每立方厘米1亿吨,理论上讲,完全有可能存在未知的元素。

中子星不但密度极大,温度也非常高,表面温度就能达到上千万度,内部核心温度更是可以突破上亿吨。

这就意味着中子星内部的压力非常高。地球核心的压力约为300万大气压,而中子星核心压力能够达到一万亿亿亿大气压。中子星到底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毕竟我们已知的天然元素只有94种,就算加上人工合成的,也只有118种元素。中子星肯定不是这些元素组成的。

因为我们已知的任何元素都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而中子星内部物质只有中子,电子完全被挤压到质子上结合成中子。

中子星一般有多大?中子星有什么特征?-第1张图片-万福百科

也就是说,中子星内部没有电子,没有质子,完全是由中子组成的。同时,由于中子不带电,中子之间的间隔就非常小,这也是中子星为何如此致密的原因。中子星的状态应该与原子核差不多,只不过是把组成原子核的质子换成了中子。

最后提一下黑洞。刚才说了,当强大的引力超过电子简并压时,就会把电子挤压到质子上形成中子,产生中子星。

中子星一般有多大?中子星有什么特征?-第2张图片-万福百科

而中子之间也存在“中子简并压”,当引力足以对抗中子简并压时,就会把中子无限挤压到一起,挤压到一个无限小的空间,形成奇点,一个黑洞就这样诞生了。

黑洞,比中子星更诡异,可以说是宇宙中最诡异的天体。组成黑洞的元素到底是什么?我们很难想象。甚至可以这样说,组成黑洞的已经不是物质了,起码不是我们能够认知的物质。

相对我们的世界而言,黑洞完全就是另外一个世界,一个我们或许永远无法理解的世界!

如果中子星上一块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物质软着陆到地球,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中子星是宇宙中密度仅次于黑洞的恐怖天体,中子星密度非常大,指甲盖大小的中子星物质,其质量可以与一座山相匹敌。

中子星和黑洞都是恒星演化到生命末期可能形成的少数终点之一,质量没有达到可以形成黑洞的恒星在生命末期可以形成一种密度在白矮星和黑洞之间的特殊天体,这就是中子星。绝大多数中子星都是脉冲星,但是中子星也不一定就是脉冲星,只有有脉冲的才可以称作是脉冲星。简单来说,中子星的密度在每一立方厘米1亿吨到10亿吨之间,也就是原子核的密度,这个密度相当于水密度的100万亿倍。

中子星一般有多大?中子星有什么特征?-第3张图片-万福百科

由于中子星在形成的过程中角动量守恒,而最终形成的中子星往往直径只有数十千米,于是中子星的转动速度很快很快,自转周期从毫秒级别的700分之一秒到30秒都有。在自转变快的同时,中子星也会变成一块强有力的磁铁,这块磁铁在它的某一部分向外发射电波,当它快速自转的时候,就会像灯塔上的探照灯一样,有规律地不断向地球扫射电波。

中子星一般有多大?中子星有什么特征?-第4张图片-万福百科

题目中提到了如果一块一立方厘米大小的中子星物质掉在了地球上,那么对于地球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首先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中子星的碎片是不会掉在地球上的,因为在地球的周围根本就没有中子星存在,而且中子星物质也只有在中子星强大的引力场下才可以变得如此致密,如果掉在地球这种引力场比中子星弱得多的星球上,中子星物质就会四处溃散。

中子星一般有多大?中子星有什么特征?-第5张图片-万福百科

而前面也已经提到了,一立方厘米中子星物质的质量足足有1亿吨。1亿吨到底是多少呢,简单计算一下就知道了,假设一座山完全由花岗岩组成,山是圆锥形的,底面半径200米,高100米,花岗岩密度为2.6吨/立方米,那么这座山的重量也仅仅只有1000万吨罢了,差不多10座这样的山才能有1立方厘米中子星物质那么重。这么一比较,就知道中子星为什么可怕了吧,如果中子星物质掉在地球上,那么地球恐怕会被砸个大窟窿吧,而且如果物质要是爆炸了,那么爆炸的威力完全可以将地球摧毁。

中子星有多可怕?密度大到极点,自转接近光速,温度高达1000万℃

中子星是大质量恒星在寿命到头后由自身重力坍缩所形成的一种天体,是恒星的一种命运结局。

天文学家经过计算,得知恒星要变成中子星,质量至少要大于太阳8倍以上。宇宙中万物包括宇宙都是有寿命的。比如宇宙,它已经137亿岁了,预计还有1400亿年的寿命。太阳的寿命是100亿岁,现已经“阳”到中年,还能活50亿岁。地球的年龄46亿岁了,它余生还有几十亿年。地球的寿命取决于太阳,太阳寿终正寝,地球(包括太阳系内的其他天体)也将走向生命终点。

太阳既然是一颗恒星,那就逃脱不了宇宙中恒星的命运走向终点的规律。恒星的最终命运、也就是说它们最终变成什么取决于它们的质量大小。质量小的恒星,它们的温度较低,发出的光和热也有限,被统称为 红矮星 ,红矮星是宇宙中存在最多的一类恒星,它们的寿命较长,普遍可达几百亿年至上千亿年。若干年后,红矮星随着能量耗尽而逐渐的变冷变暗,最终死亡,变成一颗死星。

质量中等的恒星,它们的寿命比红矮星短,约几十亿年至上百亿年。到生命的晚期时,内部的热量散尽,它们就会慢慢变暗,逐渐膨胀,变成一颗很大的红巨星,不再发光发热。然后,红巨星在自身压力下形成坍塌,其外层物质被抛向宇宙空间,形成星云,中心部分则遗留下一个滚烫的、致密的天体,这就是白矮星、褐矮星。太阳就属于中等质量的恒星,50亿年后,它就会变成一颗白矮星,

红矮星和白矮星、褐矮星很多,银河系的中心位置全是密密麻麻的红矮星和白矮星,像太阳这样的比较年轻的主序星则都集中在银河系的外围——四条主次旋臂上。银河系是一个棒旋结构的星系群,从地球上看,它像一条白色的带子,外形像一条河,实际上,银河系是一个中间鼓起、边缘薄的圆盘状的天体系统,像两顶扣在一起的草帽。那乳白色的区域,实际上都是密密麻麻的数不胜数恒星、行星等天体。

较大质量的恒星,它们的能量耗尽后,其内核不断收缩,中心温度不断升高,不仅氢氦发生聚变,由于温度极高,碳和氧也发生聚变,甚至其内部的重元素也参与聚变,最终膨胀为超巨星。当其核心变成超重金属核后,就停止了聚变和裂变,这时它们就失去了平衡其内部引力不断收缩的能量,中心部位会因重力崩塌而引起超新星爆炸,爆炸过后,其中心就形成了 中子星 。你可以理解为,中子星就是大质量恒星死亡后剩余下来的残骸。

中子星是大质量恒星在生命晚期由于自身引力坍塌收缩所形成的一种密度极高的特殊天体。它更大的特点就是体积不大但质量极大。一般情况下,中子星的直径在10千米——20千米之间,但其重量高达2万亿亿亿吨以上,密度可达到令人恐怖的每立方厘米几亿至几十亿吨,是水的100万亿倍以上!这是个非常可怕的数字。地球上密度更大的物质是金属锇,但其密度不过才22.59克/cm3,而与锇体积相同的那么大一点中子星,重量竟然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几亿吨之巨,这让我们的思维很难想象。

假如把地球压缩成中子星,其直径只有22米大小,把太阳压缩成中子星,太阳的直径也变成了8公里。要知道现在的太阳的直径接近140万公里!把1cm3的中子星扔到地球上,重量抵得上几万艘航空母舰,要用几万列火车才能拉得动它。如果把手指头那么大一点的中子星放在人身上,人立刻被压成肉片。

中子星是宇宙中除黑洞外的最恐怖的天体,它的密度仅次于黑洞,天文学家戏称它是黑洞的“儿子”。那么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呢?黑洞其实就是恒星的另一种结局——超大质量的恒星的生命终结后所形成的,由于其核心引力巨大,质子和电子聚变成中子,但中子间的排斥力也无法阻止其收缩无限制地进行下去,所以它无法变成中子星,中子本身在超高压力下被挤碎为粉末,保留下来的物质的密度大到无法想象,如此大的质量产生了无穷大的引力,任何物质靠近,都将被它吞没,包括 光、时间、空间。 光靠近黑洞,瞬间被吞噬,时空被扭曲,时间和空间都不复存在。黑洞的定义就是——体积无限小、重量无限大!

除了密度极大之外,中子星的另一个恐怖之处是温度极高,其表面温度高达1000万 ,而太阳的表面温度不过才6000摄氏度罢了。假如把一个人扔到中子星上,会在几万分之一秒的时间内消失,恐怕连一缕青烟也不会留下。就算他能抵挡住一千万度的高温,那么中子星的超大的重力,也会将他瞬间压成一张纸。数据证明,一个体重70公斤的人站在中子星上,那么他所承受的重力相当于1000个金字塔压在他的身上,后果怎么样?滋味如何?自己品味。就连 靠近中子星,也会被它强大的引力扭曲,沿着抛物线的轨迹运动,这时候的 ,绝对不再是直线运动了。

另外,中子星的转速非常快,每秒自转几百圈,最快的中子星,每秒能自转2000圈。经过计算,科学家得知中子星的自转速度为每秒20万公里,接近光速。这也是宇宙中仅次于光速的第二速度。要知道,太阳的自转速度每秒才2公里,地球的自转速度每秒才465米,木星是太阳系中自转最快的行星,也不过才每秒14公里。而中子星的自转速度竟然达到了令人恐怖的每秒20万公里,这得有多快啊!

最后,中子星还有一点非常奇特,那就是它非常 ,能 圆 到什么程度呢?它表面上更高的“高山”都在1毫米以下,中子星是宇宙中最完美的球体,没有之一。要知道宇宙中的星球其实都不是 纯圆的 ,多少都扁点,大部分都是椭圆形,比如地球、火星都是这样,太阳也不是标准的 圆球。 太阳系中最圆的就是金星,不过它也是一个椭圆形球体。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还是星球高速自转的离心力所造成的。但中子星由于自身重量极大,质量致密到令人恐怖,在自身强大的自重引力下,表面都紧紧地向中心聚拢,即便有一点凸起,也会被其重力“吸平”。 在可观测宇宙中,科学家推算有2000万亿亿颗恒星,这些恒星将来都会寿命终结,它们的结局就是以上所讲的几种。但变成红矮星和白矮星的居多,变成中子星、脉冲星的少,变成黑洞的就更不多了。

总之,宇宙中有数不清的奥秘,人类所了解的只是九牛一毛,还有太多的现象等着人类去揭秘。有些奥秘超乎我们的大脑想象,让我们感到匪夷所思,不可思议,但它们的确是这样,比如中子星就是,如此高的温度、转速和密度,令人感到可怕。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