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火灾是什么意思?
一般指被列为重大火灾或特大火灾的火灾事件,“1118”是指该火灾发生的日期,具体日期为11月18日。复合不够的铝线是造成1118重大火灾事故的间接原因吗吗?
不能说是间接原因,而应该是直接原因,过负荷运行,发热导致的火灾。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保险业起源哪个国家
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 *** 。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春秋时期孔子“耕三余一”的思想就是颇有代表性的见解。孔子认为,每年如能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3年,便可存足1年的粮食,即“余一”。如果不断地积储粮食,经过27年可积存9年的粮食,就可达到太平盛世。中国古代的镖局就是保险的一种雏形。
在国外,保险思想和原始的保险雏形在古代也已经产生。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000年,在西亚两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占巴比伦王国,国王曾下令僧侣、法官及村长等对他们所辖境内的居民收取赋金,用以救济遭受火灾及其他天灾的人们。在古埃及石匠中曾有一种互助基金组织,向每一成员收取会费以支付个别成员死亡后的丧葬费。古罗马军队中的士兵组织,也以收取会费作为士兵阵亡后对其遗属的抚恤费用。
近现代保险的形成与发展
海上保险
海上保险在各类保险中起源最早。正是海上保险的发展,带动了整个保险业的繁荣与发展。人类历史的发展,一直与海洋密不可分。海上贸易的获利与风险是共存的,在长期的航海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由多数人分摊海上不测事故所致损失的方式——共同海损分摊。在公元前916年罗地安海立法中规定:“为了全体利益,减轻船只载重而抛弃船上货物,其损失由全体受益方来分摊。”在罗马法典中也提到共同海损必须在船舶获救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损失分摊。
现代海上保险是由古代巴比伦和腓尼基的船货抵押借款思想逐渐演化而来的。14世纪以后,现代海上保险的做法已在意大利的商人中间开始流行。1384年,在佛罗伦萨诞生了世界上之一份具有现代意义的保险单。这张保单承保一批货物从法国南部阿尔兹安全运抵意大利的比萨。在这张保单中有明确的保险标的,明确的保险责任,如“海难事故,其中包括船舶破损、搁浅、火灾或沉没造成的损失或伤害事故”。在其它责任方面,也列明了“海盗、抛弃、捕捉、报复、突袭”等所带来的船舶及货物的损失。15世纪以后,新航线的开辟使大部分西欧商品不再经过地中海,而是取道大西洋。16世纪时,英国商人从外国商人手里夺回了海外贸易权,积极发展贸易及保险业务。到16世纪下半叶,经英国女王特许。在伦敦皇家交易所内建立了保险商会,专门办理保险单的登记事宜。1720年经女王批准,英国的“皇家交易”和“伦敦”两家保险公司正式成为经营海上保险的专业公司。
1688年,劳埃德先生在伦敦塔街附近开设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咖啡馆;为在竞争中取胜,劳埃德慧眼独具,发现可以利用国外归来的船员经常在咖啡馆歇脚的机会,打听最新的海外新闻,进而将咖啡馆办成一个发布航讯消息的中心。由于这里海事消息灵通,每天富商满座,保险经纪人利用这一时机,将承保便条递给每个饮咖啡的保险商,由他们在便条末尾按顺序签署自己的姓名及承保金额,直到承保额总数与便条所填保险金额相符为止。随海上保险不断发展,劳埃德承保人的队伍日益壮大,影响不断扩大。1871年英国议会正式通过一项法案,使它成为一个社团组织—劳合社。到目前为止,劳合社的承保人队伍达到14000人。现今其承保范围已不仅是单纯的海上保险。
火灾保险
火灾保险起源于1118年冰岛设立的Hrepps社,该社对火灾及家畜死亡损失负赔偿责任。
17世纪初德国盛行互助性质的火灾救灾协会制度,1676年,之一家公营保险公司——汉堡火灾保险局由几个协会合并宣告成立。但真正意义上的火灾保险是在伦敦大火之后发展起来的。1666年9月2日,伦敦城被大火整整烧了五天,市内448亩的地域中373亩成为瓦砾,占伦敦面积的83.26%,13200户住宅被毁,财产损失1200多万英镑,20多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灾后的幸存者非常渴望能有一种可靠的保障,来对火灾所造成的损失提供补偿,因此火灾保险对人们来说已显得十分重要。在这种状况下,聪明的牙医巴蓬1667年独资设立营业处,办理住宅火险,1680年他同另外三人集资4万英镑;成立火灾保险营业所,1705年更名为菲尼克斯即凤凰火灾保险公司。在巴蓬的主顾中,相当部分是伦敦大火后重建家园的人们。巴蓬的火灾保险公司根据房屋租金计算保险费,并且规定木结构的房屋比砖瓦结构房屋保费增加一倍。这种依房屋危险情况分类保险的 *** 是现代火险差别费率的起源,火灾保险成为现代保险,在时间上与海上保险差不多。1710年,波凡创立了伦敦保险人公司,后改称太阳保险公司,接受不动产以外的动产保险,营业范围遍及全国。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英、法、德等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了原来的手工操作,物质财富大量集中,使人们对火灾保险的需求也更为迫切。这一时期火灾保险发展异常迅速,火灾保险公司的形式以股份公司为主。进入19世纪,在欧洲和美洲,火灾保险公司大量出现,承保能力有很大提高。1871年芝加哥一场大火造成1.5亿美元的损失,其中保险公司赔付1亿美元,可见当时火灾保险的承保面之广。随着人们的需要,火灾保险所承保的风险也日益扩展,承保责任由单一的火灾扩展到地震、洪水、风暴等非火灾危险,保险标的也从房屋扩大到各种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19世纪后期,随着帝国主义的对外扩张,火灾保险传到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人寿保险
在海上保险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一度包括人身保险。15世纪后期,欧洲的奴隶贩子把运往美洲的非洲奴隶当作货物进行投保,后来船上的船员也可投保;如遇到意外伤害,由保险人给予经济补偿,这些应该是人身保险的早期形式。
17世纪中叶,意大利银行家伦佐.佟蒂提出了一项联合养老办法,这个办法后来被称为“佟蒂法”,并于1689年正式实行。佟蒂法规定每人交纳法郎,筹集起总额140万法郎的资金,保险期满后,规定每年支付10%,并按年龄把认购人分成若干群体,对年龄高些的,分息就多些。“佟蒂法”的特点就是把利息付给该群体的生存者,如该群体成员全部死亡,则停止给付。著名的天文学家哈雷,在1693年以西里西亚的勃来斯洛市的市民死亡统计为基础,编制了之一张生命表,精确表示了每个年龄的死亡率,提供了寿险计算的依据。18世纪40—50年代,辛普森根据哈雷的生命表,做成依死亡率增加而递增的费率表。之后,陶德森依照年龄差等计算保费,并提出了“均衡保险费”的理论,从而促进了人身保险的发展。1762年成立的伦敦公平保险社才是真正根据保险技术基础而设立的人身保险组织。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抚以恩信文言文阅读
1. 文言文< >全文翻译
张华,名原,字国满(看下文视乎是姓华名原,张字好像是多余的),代郡人氏。
年纪轻轻已经聪明灵敏,有器量有气度。开始为官时在齐神武骠骑府当法曹参军,被赐予爵位----新城伯。
经多次升迁至大丞相府做部属。得到大丞相很大信任像亲属般被对待,大丞相每次向三军发出号令时,都是让他去宣读。
后来封为散骑常侍。周文起初占据了雍州,神武派遣华原入关去说服周文。
周文回复说:“如果你能委屈一下留在这里,将来一定和你共享富贵;否则,你今天就要没命了。”华原答:“死就死吧,我绝不听从你。”
周文很欣赏他的光明正直,便让他向东返回。后来后悔了,派人去追截但已经赶不及了。
神武因为华原去了这么久还没回来,经常叹息想念他,等到听说他回来了,脸上满是高兴之情。后来华原被封为相府右长史,再升迁至骠骑大将军,特别晋升为公爵,并改封地到新安。
后来封为兖州刺史。华原有才干谋略,精通施政的要领。
到任兖州,组织起很多人收集各方面的信息,用禁令约束人民。兖州境内的盗贼以及临近州县的流窜犯有三百多人,都来晋见他上交脏款。
这些人全都得到恩准免罪,放回家乡,这样一来人民都对华原感激归附,盗抢等犯法现象渐渐消失了。兖州监狱原先有囚犯一千多人,华原按所犯法律的严重程度,因应具体情况分别处理。
到年尾,只剩下犯重大罪行的几十个人了。华原给他们每人五天假期假释,对他们说:“你们到期就要赶快回来啊。”
囚犯们都说;“有大人对我们这么好,我们怎么可以违背约定呢。”结果到了期限全都回来了。
以前,兖州境内屡次发生猛兽为害民众的事。自从华原上任以来,在兖州东北方向七十里的甑山,突然出现六只驳把猛兽都吃掉了(驳是传说中的一种形似马而能吃虎豹的野兽),大家认为这都归功于华原的教化。
华原任期满了离开,兖州人民不论老少都对他怀恋追慕,为他立碑石建祠庙,四季祭念他。他死后被赠封司空公、尚书左仆射。
他的子孙后代都承继他的封地。
2. 翻译这篇古文~~~~~
张华,原字国满,代郡人也。少明敏,有器度。初为齐神武骠骑府法曹参军,
赐爵新城伯,累迁大丞相府属。深被亲待,每号令三军,恒令宣谕意旨。寻除散骑
常侍。周文始据雍州,神武使华原入关说焉。周文谓曰:“若能屈骥足于此,当共
享富贵;不尔,命悬今日。”华原曰:“殒首而已,不敢闻命。”周文嘉其亮正,
乃使东还。寻悔,遣追不及。神武以华原久而不返,每叹惜之,及闻其来,喜见于
色。后除相府右长史,迁骠骑大将军、特进,进爵为公,仍徙封新安。后为兖州刺
史。华原有干略,达政体。至州,乃广布耳目,以威禁。境内大贼及邻州亡命三百
余人,皆诣华原归款。咸抚以恩信,放归田里,于是人怀感附,寇盗寝息。州狱先
有系囚千余人,华原科简轻重,随事决遣。至年暮,唯有重罪者数十人。华原各给
假五日,曰:“期尽速还也。”囚等曰:“有君如是,何忍背之!”依期毕至。先
是,州境数有猛兽为暴。自华原临政,州东北七十里甑山中,忽有六驳食猛兽,咸
以为化感所致。卒官,州人大小莫不号慕,为树碑立祠,四时祭焉。赠司空公、尚
书左仆射。子宰均嗣。
3. 乞食漂母文言文阅读答案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韩信曾经在城下钓鱼,有位(在水边漂洗丝绵)的老太太看到他饿了,就拿饭来给他吃,连续给了他十天饭。韩信非常高兴,对那位老太太说:“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老太太生气地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不过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难道还期望你报答我吗?”
①选自《史记·淮海侯列传》。
②信:韩信
③漂:冲洗丝绵
④竟:连续
⑤报:报答
⑥王孙:对年轻人的尊称,此处指韩信。
⑦哀:可怜
(づ ̄ 3 ̄)づ
4. 求 曹克明字尧卿 文言文全篇翻译
曹克明字尧卿。出生后,正值敌人攻打百丈县,父亲曹光远遇害,保姆抱着曹克明躲在苇蒲中得以幸免。长大以后,喜欢兵法,擅长骑马射箭,叔父曹光实认为他不同寻常。曹光实在葭芦州击杀敌人,战死。曹克明当时在后面护送军需物资,听到曹光实死去,害怕军队混乱,保密不宣布死讯。假装人从西面来传达曹光实的命令回军银州,而暗中与仆从张贵深入敌军,得到曹光实的尸体回来,在京城安葬,由此出名。 起初,留在京城的蜀人被禁不能回家乡,曹克明因为母亲年老,抄小路回乡。李顺造反,听说曹克明是将家子弟,并且有名声,想胁迫来做官。曹克明带上母亲逃到山谷,夜晚住在神祠中,梦见有人大声喝斥他起身,他醒来后就离开,贼人果然来到。等到贼人攻陷雅州,曹克明招募几万人来迎接朝廷的军队,于是收复名山、火井、夹江等九县。分兵嘉州、眉州、邛州三州,建七座营寨来拦截敌人。又收复雅州,杀死六十多人,贼将何承禄等人逃到云南。因为残余的贼寇没有被平定,克明暂代邛州驻泊巡检。第二年,峡路败兵邓绍等人又起兵进攻雅州,曹克明又平定他们。回军邛州,遇到强贼王珂,在延贡镇交战,用矛击杀他,刺中王珂左脚踝。后来又在山下设伏兵,用数十骑兵与强贼交战,曹克明假装败逃,可所率军队错过时机,伏兵没能出击。曹克明引身而退逃走,强贼急追,他就靠在大石上拉开弓射了三箭,杀死三人,因此得以脱险。
景德年间,蛮寇入侵邕州,曹克明改任供备库副使、邕州知州。左右江有蛮洞三十六处,曹克明召集他们的酋长,以恩德信义晓谕他们。这年秋天,相随来 *** 。曹克明慰抚他们,拿出衣服送给他们,这些酋长感动得流泪而去。这年冬天,安抚都监王文庆、马玉从天河寨东面出兵,曹克明与宦官杨守珍从环州樟岭西面出兵,登山的石路极度危险,林木幽深阻隔,蛮人多埋伏弓弩手等待他们。马玉对敌奋力作战,多次打败蛮军。这时朝廷的意图在于招降使归附,多次下诏告知曹克明,而克明也害怕深入,多次送文书阻止马玉。马玉到了如门团,被蛮人阻截,不能前进。曹克明拖延观望,一个多月后,才到抚水州,与知州蒙承贵等人订立盟约而回。
不久,曹克明担任桂州知州,又上奏征编广南两路地方军为忠敢军。州人建屋用茅草盖顶,每年有很多火灾,曹克明挑选北方军人教他们用陶瓦盖顶,又阻断江水引进州城,来防火灾。任满回朝,为滁州知州,后调任鼎州,去世。
5. 郭默,河内怀人,文言文阅读答案
郭默,河内怀人。
少微贱,以壮勇事太守裴整,为督将。永嘉之乱,默率遗众自为坞主,以渔舟抄东归行旅,积年遂致巨富,流人依附者渐众。
抚循将士,甚得其欢心。默妇兄同郡陆嘉取官米数石饷妹,默以为违制,将杀嘉,嘉惧,奔石勒。
默乃自射杀妇,以明无私。遣使谒刘琨,琨加默河内太守。
刘元海遣从子曜讨默,曜列三屯围之,欲使饿死。默送妻子为质,并请籴焉,籴毕,设守。
曜怒,沈默妻子于河而攻之。默遣弟芝求救于刘琨,琨知默狡猾,留之而缓其救。
默更遣人告急。会芝出城浴马,使强与俱归。
默乃遣芝质于石勒,勒以默多诈,封默书与刘曜。默使人伺得勒书,便突围投李矩。
后与矩并力距刘、石,事见矩传。 太兴初,除颍川太守。
默与石匆战败,矩转蹙弱,默深忧惧,解印授其参军殷峤,谓之曰:“李使君遇吾甚厚,今遂弃去,无颜谢之,三日可白吾去也。”乃奔阳翟。
矩闻之,大怒,遣其将郭诵追默,至襄城,及之。默弃家人,单马驰去。
默至京都,明帝授征虏将军。刘遐卒,以默为北中郎将、监淮北军事、假节。
遐故部曲李龙等谋反,诏默与右卫将军赵胤讨平之。 朝廷将征苏峻,惧其为乱,召默拜后将军,领屯骑校尉。
初战有功,及六军败绩,南奔。郗鉴议于曲阿北大业里作垒,以分贼势,使默守之。
峻遣韩晁等攻默甚急,垒中颇乏水,默惧,分人马出外,乃潜从南门荡出,留人坚守。会峻死,围解,征为右军将军。
默乐为边将,不愿宿卫,及赴召,谓平南将军刘胤曰:“我能御胡而不见用。右军主禁兵,若疆场有虞,被使出征,方始配给,将卒无素,恩信不著,以此临敌,少有不败矣。
时当为官择才,若人臣自择官,安得不乱乎”胤曰:“所论事虽然,非小人所及也。”当发,求资于胤。
时胤被诏免官,不即归罪,方自申理,而骄侈更甚,远近怪之。 初,默之被征距苏峻也,下次寻阳,见胤,胤参佐张满等轻默,倮露视之,默常切齿。
至是,胤腊日饷默酒一器,肫一头,默对信投之水中,忿愤益甚。又侨人盖肫先略取祖焕所杀孔炜女为妻,炜家求之,张满等使还其家,肫不与,因与胤、满有隙。
至是,肫谓默曰:“刘江州不受免,密有异图,与长史司马张满、荀楷等日夜计谋,反逆已形,惟忌郭侯一人,云当先除郭侯而后起事。祸将至矣,宜深备之。”
默既怀恨,便率其徒候旦门开袭胤。胤将吏欲距默,默?句之曰:“我被诏有所讨,动者诛及三族。”
遂入至内寝。胤尚与妾卧,默牵下斩之。
出取胤僚佐张满、荀楷等,诬以大逆。传胤首于京师,诈作诏书,宜视内外。
掠胤女及诸妾,并金宝还船。初云下都,俄而还,停胤故府,招桓宣、王愆期。
愆期惧逼,劝默为平南、江州,默从之。愆期因逃庐山,桓宣固守不应。
司徒王导惧不可制,乃大赦天下,枭胤首于大航,以默为西中郎将、豫州刺史。武昌太守邓岳驰白太尉陶侃,侃闻之,投袂起曰:“此必诈也。”
即日率众讨默,上疏陈默罪恶。导闻之,乃收胤首,诏庾亮助侃讨默。
默欲南据豫章,而侃已至城下筑土山以临之。诸军大集,围之数重。
侃惜默骁勇,欲活之,遣郭诵见默,默许降,而默将张丑、宋侯等恐为侃所杀,故致进退,不时得出。攻之转急,宋侯遂缚默求降,即斩于军门,同党死者四十人,传首京师。
6. 范冉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啖dàn 粥而读 音 : 义:吃,食用
辄以水沃wò 面 音: 义 :浇洗
食不给Ji 音 : 义 :接济
乃至被谗chán 受贬 音 : 义:诋毁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B )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有时夜晚昏昏欲睡时,就用水浇洗面孔。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老婆、孩子吃的穿的只是狗用罢了。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一层:写其少有大志,发奋苦读。二层:做官关心国事,勇于但当。三层:写其刻苦自励,天下为先的崇高境界。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交代了范仲淹高风亮节的思想基础,是画龙点睛之笔。
7. 文言文阅读
1、文中用了两处比喻,找出来,说说它们的比喻义。
之一处: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把竹子的萌芽比喻成幼蝉脱壳、小蛇破卵、利剑出鞘。 第二处:如兔起鹘落,把奋笔作画的速度比喻成兔子跳起、鹰隼落地那样快。
2、解释加点的词。 (1)、“竹之始生”中的“始生”:才开始生长 (2)、“岂复有竹乎”中的“复”:还 (3)、“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中的“为”和“累”: 为:动词画;累:叠加 (4)、“以追其所见”中的“追”:追忆,用画来表达(追记)出刚才的印象 3、这则短文对你有何启示? 做事像画画一样,一有了想法和灵感就应该赶紧趁机实行,否则灵感稍纵即逝,再想追回就来不及了。
8. 黄伯思文言文阅读答案
自幼聪颖,日诵书千余言,复述无遗误。
少时习作诗词,文采甚丽。青年入太学,成绩屡占上游。
元符三年(1100)中进士,授职磁州(今河北磁县)司户参军。不久,改任通州(今江苏南通)司户、河南府户曹参军。
任满,留守邓洵辟为右军巡院,崇宁元年(1102),调任祥定九域图志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不久,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
以修书恩,后又擢升为秘书省校书郎,累迁秘书郎。政和八年(1118)病故。
[1] 个人成就黄伯思著《东观余论》二卷黄伯思学问淹通,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
善篆、隶、正、行、章、草、飞白,皆精妙,亦能诗画。曾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著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
著有《法帖刊误》2卷,此书纠正了《淳化阁帖》不少错误。又著有《东观馀论》,另有《博古图说》11卷及《文集》50卷,已佚。
组合家具图册《燕几图》也是黄伯思所著。 黄伯思,字长睿,其远祖自光州固始徙闽,为邵武人。
祖履,资政殿大学士。父应求,饶州司录。
伯思体弱,如不胜衣,风韵洒落,飘飘有凌云意。自幼警敏,不好弄,日诵书千余言。
每听履讲经史,退与他儿言,无遗误者。尝梦孔雀集于庭,觉而赋之,词采甚丽。
以履任为假承务郎。甫冠,入太学,校艺屡占上游。
履将以恩例奏增秩,伯思固辞,履益奇之。元符三年,进士高等,调磁州司法参军,久不任,改通州司户。
丁内艰,服除,除河南府户曹参军,治剧不劳而办。秩满,留守邓洵武辟知右军巡院。
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著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作《刊误》二卷。
由是篆、隶、正、行、草、章草、飞白皆至妙绝,得其尺牍者,多藏弆。 又二年,除详定《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改京秩。
寻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以修书恩,升朝列,擢秘书省校书郎。
未几,迁秘书郎。纵观册府藏书,至忘寝食,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
凡诏讲明前世典章文物、集古器考定真赝,以素学与闻,议论发明居多,馆阁诸公自以为不及也。逾再考,丁外艰,宿抱羸瘵,因丧尤甚。
服除,复旧职。 伯思颇好道家,自号云林子,别字霄宾。
及至京,梦人告曰:"子非久人间,上帝有命典司文翰。"觉而书之。
不逾月,以政和八年卒,年四十。伯思学问慕扬雄,诗慕李白,文慕柳宗元。
有文集五十卷、《翼骚》一卷。 二子:诏,右宣教郎、荆湖南路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讠乃,右从事郎、福州怀安尉,裒伯思平日议论题跋为《东观余论》三卷。
望采纳。
保险的历史
保险历史的发展过程
保险的古老起源
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 *** 。
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
春秋时期孔子“耕三余一”的思想就是颇有代表性的见解。
孔子认为,每年如能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3年,便可存足1年的粮食,即“余一”。
如果不断地积储粮食,经过27年可积存9年的粮食,就可达到太平盛世。
在国外,保险思想和原始的保险雏形在古代也已经产生。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000年,在西亚两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占巴比伦王国,国王曾下令僧侣、法官及村长等对他们所辖境内的居民收取赋金,用以救济遭受火灾及其他天灾的人们。
在古埃及石匠中曾有一种互助基金组织,向每一成员收取会费以支付个别成员死亡后的丧葬费。
古罗马军队中的士兵组织,也以收取会费作为士兵阵亡后对其遗属的抚恤费用。
近现代保险的形成与发展
(一)海上保险 海上保险在各类保险中起源最早。
正是海上保险的发展,带动了整个保险业的繁荣与发展。
人类历史的发展,一直与海洋密不可分。
海上贸易的获利与风险是共存的,在长期的航海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由多数人分摊海上不测事故所致损失的方式——共同海损分摊。
在公元前916年罗地安海立法中规定:“为了全体利益,减轻船只载重而抛弃船上货物,其损失由全体受益方来分摊。
”在罗马法典中也提到共同海损必须在船舶获救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损失分摊。
现代海上保险是由古代巴比伦和腓尼基的船货抵押借款思想逐渐演化而来的。
14世纪以后,现代海上保险的做法已在意大利的商人中间开始流行。
1384年,在佛罗伦萨诞生了世界上之一份具有现代意义的保险单。
这张保单承保一批货物从法国南部阿尔兹安全运抵意大利的比萨。
在这张保单中有明确的保险标的,明确的保险责任,如“海难事故,其中包括船舶破损、搁浅、火灾或沉没造成的损失或伤害事故”。
在其它责任方面,也列明了“海盗、抛弃、捕捉、报复、突袭”等所带来的船舶及货物的损失。
15世纪以后,新航线的开辟使大部分西欧商品不再经过地中海,而是取道大西洋。
16世纪时,英国商人从外国商人手里夺回了海外贸易权,积极发展贸易及保险业务。
到16世纪下半叶,经英国女王特许。
在伦敦皇家交易所内建立了保险商会,专门办理保险单的登记事宜。
1720年经女王批准,英国的“皇家交易”和“伦敦”两家保险公司正式成为经营海上保险的专业公司。
1688年,劳埃德先生在伦敦塔街附近开设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咖啡馆;为在竞争中取胜,劳埃德慧眼独具,发现可以利用国外归来的船员经常在咖啡馆歇脚的机会,打听最新的海外新闻,进而将咖啡馆办成一个发布航讯消息的中心。
由于这里海事消息灵通,每天富商满座,保险经纪人利用这一时机,将承保便条递给每个饮咖啡的保险商,由他们在便条末尾按顺序签署自己的姓名及承保金额,直到承保额总数与便条所填保险金额相符为止。
随海上保险不断发展,劳埃德承保人的队伍日益状大,影响不断扩大。
1871年英国议会正式通过一项法案,使它成为一个社团组织—劳合社。
到目前为止,劳合社的承保人队伍达到14000人。
现今其承保范围已不仅是单纯的海上保险。
(二)火灾保险 火灾保险起源于1118年冰岛设立的Hrepps社,该社对火灾及家畜死亡损失负赔偿责任。
17世纪初德国盛行互助性质的火灾救灾协会制度,1676年,之一家公营保险公司——汉堡火灾保险局由几个协会合并宣告成立。
但真正意义上的火灾保险是在伦敦大火之后发展起来的。
1666年9月2日,伦敦城被大火整整烧了五天,市内448亩的地域中373亩成为瓦砾,占伦敦面积的83.26%,13200户住宅被毁,财产损失1200多万英镑,20多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灾后的幸存者非常渴望能有一种可靠的保障,来对火灾所造成的损失提供补偿,因此火灾保险对人们来说已显得十分重要。
在这种状况下,聪明的牙医巴蓬1667年独资设立营业处,办理住宅火险,1680年他同另外三人集资4万英镑;成立火灾保险营业所,1705年更名为菲尼克斯即凤凰火灾保险公司。
在巴蓬的主顾中,相当部分是伦敦大火后重建家园的人们。
巴蓬的火灾保险公司根据房屋租金计算保险费,并且规定木结构的房屋比砖瓦结构房屋保费增加一倍。
这种依房屋危险情况分类保险的 *** 是现代火险差别费率的起源,火灾保险成为现代保险,在时间上与海上保险差不多。
1710年,波凡创立了伦敦保险人公司,后改称太阳保险公司,接受不动产以外的动产保险,营业范围遍及全国。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英、法、德等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了原来的手工操作,物质财富大量集中,使人们对火灾保险的需求也更为迫切。
这一时期火灾保险发展异常迅速,火灾保险公司的形式以股份公司为主。
进入19世纪,在欧洲和美洲,火灾保险公司大量出现,承保能力有很大提高。
1871年芝加哥一场大火造成1.5亿美元的损失,其中保险公司赔付1亿美元,可见当时火灾保险的承保面之广。
随着人们的需要,火灾保险所承保的风险也日益扩展,承保责任由单一的火灾扩展到地震、洪水、风暴等非火灾危险,保险标的也从房屋扩大到各种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
19世纪后期,随着帝国主义的对外扩张,火灾保险传到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三)人寿保险
在海上保险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一度包括人身保险。
15世纪后期,欧洲的奴隶贩子把运往美洲的非洲奴隶当作货物进行投保,后来船上的船员也可投保;如遇到意外伤害,由保险人给予经济补偿,这些应该是人身保险的早期形式。
17世纪中叶,意大利银行家伦佐.佟蒂提出了一项联合养老办法,这个办法后来被称为“佟蒂法”,并于1689年正式实行。
佟蒂法规定每人交纳法郎,筹集起总额140万法郎的资金,保险期满后,规定每年支付10%,并按年龄把认购人分成若干群体,对年龄高些的,分息就多些。
“佟蒂法”的特点就是把利息付给该群体的生存者,如该群体成员全部死亡,则停止给付。
著名的天文学家哈雷,在1693年以西里西亚的勃来斯洛市的市民死亡统计为基础,编制了之一张生命表,精确表示了每个年龄的死亡率,提供了寿险计算的依据。
18世纪40—50年代,辛普森根据哈雷的生命表,作成依死亡率增加而递增的费率表。
之后,陶德森依照年龄差等计算保费,并提出了“均衡保险费”的理论,从而促进了人身保险的发展。
1762年成立的伦敦公平保险社才是真正根据保险技术基础而设立的人身保险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