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定一的介绍
1陆定一,(1906年6月9日-1996年5月9日)江苏省无锡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1925年加入中国 *** ,192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27年起担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长征时,在红军之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任 *** 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是 *** 第八届 ***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常委。
陆定一的作品有哪些?
陆定一作品:《中国革命的前途》《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已选入北师大版语文书中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开国元老陆定一回忆儿女失散:失眠半个月!再见儿女皆是半百年纪
人世间更大地痛苦,不是与多少财富失之交臂,也不是放弃了唾手可得的权力,人世间更大的痛苦是骨肉分离!
俗话说, 子女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 ,与子女分离,对于父母来说,比身上掉下一块肉还让人痛苦。生而为人,有谁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子女承欢膝下,看着自己的孩子一点点长大。
但人世间总是充满了痛苦的离别。失去子女的父母,要经历多少倚门而望的失望,与多少日日夜夜无比思念的痛苦,才能走完凄惨的一生!
在革命年代,在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里, 战争造成了多少骨肉分离? 这已经无法统计!对于革命先烈来说,在舍小家保大家的信仰下,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家人,投身于革命事业。
人生辗转几十年,岁月遽然流逝,带得走的是青春岁月,带不走的,是对家人的牵挂。
作为开国元老的陆定一, 就经历了骨肉分离的痛苦,为了寻找儿女,他经历多年,跨越千里执著的寻找。所幸,半个多世纪后,终见女儿,此时,对方也已经垂垂老矣。
陆定一是中国的开国元老之一,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我党杰出的思想宣传领域的领导人。
陆定一出生于1906年 ,1925年加入我党。自从参加革命以来,他始终工作在战斗的之一线,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甚至远至莫斯科。
在如此繁忙的工作环境下,自然与家人离少聚多,更加不幸的是,为了革命事业,陆定一同志不得不与妻子儿女分离。
陆定一与妻子唐义贞相识于莫斯科中山大学。共同的革命信念和追求,让这两位革命战士相识相知, 并很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
婚礼上,美丽动人的唐义贞身着红色金丝绒旗袍,手被陆定一紧紧牵着,他们彼此承诺:夫妻同心,永不分离。
夫妻俩很快回到国内,继续从事革命运动。我党在江西建立苏维埃政权后,陆定一夫妇在江西瑞金的叶坪工作,这里是中央苏区机关所在地。
1931年,夫妻俩的之一个孩子出生,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 他们为她取名为"叶坪"。 1934年,我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开始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作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陆定一必须随同前往,但此时,叶坪刚刚三岁,而陆定一与唐义贞的第二个孩子也即将出生。
即将临盆的唐义贞自然无法承受长征路上的颠簸,只好带着自己的女儿留在江西,等待分娩。陆定一痛苦地与自己的家人离别,踏上了长征的路途。
陆定一临别前,将自己的妻子女儿托付给卫生材料厂的管理员张德万照顾。从此后,一南一北,相见之日遥遥无期!
陆定一来到了中国北方 ,继续着革命事业,而唐义贞又带着幼小的女儿等着第二个孩子的出生,这期间,除了对自身的担忧外,免不了整日提心吊胆,为陆定一牵挂。
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世人却不敢问:如果是连年的战争,家书的价值又是多少?
陆定一与唐义贞分别后,经历了连年战争, 又逢日本全面侵略 ,中国大片国土丢失,到处兵荒马乱,家人音信全无。陆定一一边坚持着战斗,一边打听家人的消息,但始终不得如愿。
这一等就到了1943年才有了消息,却已经是噩耗:与自己分别后,妻子唐义贞生下一个儿子,无力照顾。
孩子才刚满月就托付给别人, 自己则加入了游击队 ,继续战斗,不幸被捕,遭受多次酷刑仍坚强不屈,惨遭敌人杀害,年仅25岁。
听闻自己的妻子早已经牺牲,陆定一悲痛万分,却又苦苦牵挂着自己离开时才三岁的女儿,还有那个尚未见面的儿子,他们现在在哪里?过得还好吗?
这一切都无人回答。 陆定一所受之煎熬,实在是难以言表 。多年后,陆定一回忆这段岁月,悲愤地写道:"我失眠半个多月。从此,不论是大喜事或大悲事,我都流不出眼泪来了。
尽管陆定一发誓要不惜一切代价找回自己的孩子,但现实多曲折,总不能遂人意。
陆定一自己忙于革命事业,无暇他顾,只好委托自己的两位哥哥帮忙寻找,两人却在寻找途中因翻船事故而双双殒命。
革命事业成功后, 陆定一终于可以到处寻找自己的家人了 ,但年岁久远,线索早已经断了,陆定一同志找寻家人的道路,充满了艰辛。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陆定一终于在1980年找到了自己从未谋面的儿子,这一切已经是四十六年后的事了。
而陆定一的女儿, 此时依旧杳无音信 ,那个曾经在自己身前爬上爬下,牙牙学语的孩子,依旧毫无消息,甚至是死是活都不知道,这依旧是陆定一更大的遗憾。
1987年,陆定一终于等到了好消息,在江西省委及多方努力下,他的女儿找到了!得到消息的陆定一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立即来到了南昌,与自己的女儿会面。
从1934年到1987年,将近53年的时间, 半个世纪的煎熬与等待,终于有了结果。自己离开时,才3岁大的女儿,也已经56岁。
多么漫长与痛苦的岁月啊,陆定一不能参与她的成长,不能看着她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不能看着她结婚生子,再见时,她也已经年过半百。
失联半个世纪的父女俩终于见面了, 叶坪率先走上前去,拉住陆定一的手, 亲切地喊着爸爸,陆定一早已经老泪纵横,他说:53年前,我把你弄丢了,现在终于拣回来了!
这对分别53年的父女,再见面时,骨肉相聚的情形,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中国人自古重视家庭,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为了大家,陆定一选择了保全大家,牺牲小家,这对于他的妻女来说,极度不公,但正是这样的牺牲精神,才有了更多人家的团聚。
文/史海观复
1956年5月,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发表讲话说:“我国的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没有自由讨论,
1956年5月,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发表讲话说:“我国的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没有自由讨论,那么学术发展就会停滞。相反,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这一讲话 A.强调多研究历史以服务现实 B.有利于“双百”方针的全面贯彻 C.方便了文学领域的统一领导 D.提高了文艺工作者的社会地位B
试题分析:该题考察建国初期我国学术文化界的“双百”方针。材料的时间是1956年,当时 *** 提出了“双百”方针,讲话中的“独立思考的鼓励”、“自由讨论”等处可以看出是对该政策的贯彻支持,故B项正确。
求大神指教,怎样理解陆定一的“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句话。。。请勿复制百度,尽量用通俗的
求大神指教,怎样理解陆定一的“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句话。。。请勿复制百度,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一下。。。谢谢~陆定一的“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句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的。这意味着新闻必须是最近发生的事实,而不是过时的事实或者旧闻。新闻需要具有及时性和新鲜感,以便吸引读者的兴趣。
2. 新闻必须是真实的报道。这意味着新闻必须基于真实的事实,而不是虚构的或者虚假的信息。新闻报道必须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以便赢得公众的信任和尊重。
3. 新闻必须是报道。这意味着新闻必须是对事实的报道,而不是对事实的评论或者分析。新闻报道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但是它们必须是以客观、中立和真实的方式呈现事实。
总之,陆定一的这句话表达了新闻的基本特征和要求,即新近发生、真实报道事实。这也是我们对新闻的理解和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