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日本撤侨吗
还没到那个程度,现在中日只是打嘴仗,如果日本真敢像他所宣称的那样对我动武,那才是撤侨的时候。中国从日本撤侨?了吗
我在网上看中国从日本开始小规模撤侨,是真的吗在日华人华侨及留学生,约60万人,没有撤侨、外交人员撤离的事情。仅东京地区就有华人华侨及留学生15万人,撤回的话,需要500-600个航班....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为什么二战时中国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才正式向日本宣战?
自日本军国主义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与侵略者进行了浴血奋战。按照国际惯例,交战国一旦长期开战,都会宣布断交进入战争状态,然而抗日战争进行了10年,中、日两国 *** 竟然都没有正式宣布断交,也未宣布进入战争状态,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才正式向日本宣战。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之初,蒋介石虽感事态严重,但仍心存幻想。事变第3天,他让外交部长向日本驻华大使发出照会,要求与日本进行谈判,和平解决战事,但谈判建议很快遭到日方拒绝。此时的日本强硬派军人已占上风。他们的口号是“军刀既拔出,焉能不见血而入鞘!”日方的强硬态度使蒋介石受到极大 *** 。7月16日,蒋介石指示国民 *** 行政院召开会议,研究讨论对日宣战问题。经过对抗战敌我态势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分析,与会人员认真权衡对日宣战可能产生的利弊后认为:不宣战、不绝交是中国目前对日关系的上策。其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是由于中国目前极度落后,军用品不能自给自足,绝大部分须依靠外国进口,如果公开对日绝交宣战,日本就会以交战国的身份通知各国禁止一切军需品和军需原料输入中国,并切断中国的海上运输线,而中国则没有能力保护大量的外国援华物资由海上输入中国。
二是中国在近几年的整军备战中通过德国军事顾问团刚刚整训装备起几个德械师,当时在德国还有大量预定的重要军事装备没有 *** ,如果宣战,日本就会名正言顺地迫使德国取消对华军售,这对中国的持续抗战十分不利。
三是如宣战,中国在日本的侨民将被驱逐或拘捕,而中国目前又无撤侨和护侨的能力,相反日本在华侨民则可迁入英法等国租界继续发挥侵华第五纵队的作用,而中国 *** 却无法驱逐和干预。
因此,在此后相当长的抗战中, *** *** 一直采取着一面守城一面媾和的策略。
日本在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同中国一样对宣战问题十分重视。其内阁曾多次就与中国宣战和断交问题进行讨论,但均未取得一致意见。军方的一致意见是“以不宣战为宜”。其理由是:宣战虽然可以阻止中国与第三国的经济往来,更大程度地切断中国军事装备的输入,但日本也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大部分军用物资原料要靠国外进口,如果宣战,同情中国的国家就会限制对日战略原料的出口,日本甚至还会遭到国际上的经济制裁,这对日本来说无疑是弊大于利。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国际形势的变化使蒋介石彻底放弃了对日媾和的念头。1941年12月9日,中国正式对日本及德国、意大利宣战。
战后流落中国的日本孤儿有多少
不多,当年撤侨的时候,留下很多,但是七十年代中日关系开始友好的时候,大部分遗孤都回日本了。
有一些遗孤没有找到亲人,只能留在国内。’
还有一些女性,无法回日本,因为她们嫁给了中国人,日本却只允许她们自己一个人回日本
十年后日本会跟中国打起来吗作文400字
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人民就开始浴血奋战日本侵略者。东北各阶层人民和爱国官兵纷纷组织抗日武装,奋起抵抗。这些抗日武装被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比较著名的有以马占山为总司令的黑龙江抗日救国军,以王德林为总指挥的吉林中国国民救国军,以李杜为总司令的吉林自卫军,以邓铁梅为总司令的东北民众自卫军,以耿继周为首领的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以苏炳文为总司令的东北民众救国军等。参加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有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东北军官兵、地方官吏和士绅,还有遍布东北各地的绿林武装以及红枪会、大刀会等。迫使日军不得不多次向东北增兵设防。紧日本军国主义为了转移视线,又将侵略目光投向东三省之外,于1932年1月28日武装进犯上海,遭到以十九路军为主的中国军民的坚决抵抗,爆发了著名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亦称淞沪保卫战。
按照国际惯例,交战国一旦长期开战,都会宣布断交进入战争状态。然而此后十年,中国和日本两国 *** 竟然都没有正式宣布断交,也未宣布进入战争状态,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才正式向日本宣战。
中国为何在日本侵入十年后才向其宣战?此中有什么隐情?刘继兴通过分析史料后认为,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中日双方当时权衡利弊的结果。
原来,以蒋介石为首的 *** *** 一直对日本存有幻想。1937年卢沟桥事变第3天,蒋介石仍让外交部长向日本驻华大使发出照会,要求与日本进行谈判,希望能和平解决战事。但谈判建议很快遭到日方拒绝,日方傲慢地说:“军刀既拔出,焉能不见血而入鞘!”
谈判不成,蒋介石既尴尬,又恼火。娘希匹,这些倭寇真可恶。7月16日,蒋介石压着一肚子火气,指示国民 *** 行政院召开会议,专门研究讨论对日宣战问题。经过对抗战敌我态势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分析,与会人员充分权衡对日宣战可能产生的利弊后达成共识,一致认为:不宣战、不绝交是中国目前对日关系的上策。其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是恐援华军需物资的海运线被切断。中国的军需物资远远不能自给自足,绝大部分须依靠外国进口。如果中国公开对日绝交宣战,日本就会以交战国的身份通知各国禁止一切军需品和军需原料输入中国,并切断中国的海上运输线,而中国则没有能力保护大量的外国援华物资由海上输入中国。
二是担心德国军械装备来华受阻。中国在近几年的整军备战中通过德国军事顾问团刚刚整训装备起几个德械师,当时在德国还有大量预订的重要军事装备没有 *** ,如果宣战,日本就会名正言顺地迫使德国取消对华军售,这对中国的持续抗战十分不利。
三是无力解决双方的侨民问题。如断交与宣战,中国在日本的侨民将被驱逐或拘捕,而中国目前又无撤侨和护侨的能力,相反日本在华侨民则可迁入英法等国租界继续发挥侵华第五纵队的作用,而中国 *** 却无法驱逐和干预。
正因为不得不考虑与顾及以上的诸种因素,蒋介石才投鼠忌器隐忍不发。在相当长的抗战过程中,他一直采取着一面守城一面媾和的策略。不过这位委员长组织的几次大型保卫战确实打得很卖力很惨烈,尽管最终都失败了,但重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在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同中国一样对宣战问题十分重视。其内阁曾多次就与中国宣战和断交问题进行讨论。军方的一致意见是 “以不宣战为宜”。其理由是,宣战虽然可以阻止中国与第三国的经济往来,更大限度地切断中国军事装备的输入,但日本也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大部分军用物资原料要靠国外进口,如果宣战,同情中国的国家就会限制对日战略原料的出口,日本甚至还会遭到国际上的经济制裁,这对日本来说无疑是弊大于利。
忍耐,再忍耐。终于,机会在等待中来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反法西斯的阵营越来越强大了。这时,蒋介石才再也不需要权衡利弊了,彻底放弃了对日媾和的念头。1941年12月9日,是蒋介石扬眉吐气的一天。这一天,蒋介石 *** 代表的中国正式对法西斯日本、德国、意大利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世界正义力量最终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wnw678@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