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丞传后续 张中丞传后叙简介
1、《张中丞传后叙》是中国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创作的一篇散文。这是表彰安史之乱期间睢阳(今河南商丘)守将张巡、许远的一篇名作,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后叙”。2、全文感情激荡,褒贬分明,议论叙事互为表里,不分宾主。文中关于南霁云拒食断指、抽矢射塔,张巡诵读《汉书》、起旋众泣等细节描写颊上添毫,传神写意,形象栩栩如生,光采照人。
张中丞传后续为什么最后一段加入嵩
1、叙议结合的写作特色 全文前半部侧重议论,驳斥了污蔑许远的错误论调,并补叙和赞扬了张巡,许远守城捍卫天下的事迹。后半部分侧重叙事,着重记叙南霁云乞师于贺兰进明的英雄事迹。然后补叙张巡,许远的轶事。前后两部分相辅相成紧紧围绕赞美英雄,斥责小人的主题。 2、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将人物刻画得个个生动传神。如写南霁云拨刀断指,抽矢射塔的细节,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人物的刚烈与嫉恶如仇的个性。写张巡几乎全用细节,如读书尽卷不错一字,于嵩取架上书问巡,巡应对无错以及操笔立书,未尝起单等细节,极其生动地刻画了张巡们博文强记与文思敏捷的性格特征。 3、人物之间的相互映衬和衬托 文中,张、许、南三个正面人物,相互映衬,各显个性,许远官职本在张巡之上,因巡贤能,授权于巡,自然其下,并最后一起守城而死。这里既突出了许远的谦和让贤,又映衬出张巡的杰出才能,睢阳城陷落后,敌人劝降南霁云。张巡呼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将欲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这里一呼一答,既写出了张巡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又写出南霁云想保存实力,何机复仇的心理。而且从他的答语中,可见张巡在部下眼中的崇高威望,两个相互映衬,更见英雄气概。文中南霁云乞师于贺兰进明一段,是以反面人物贺兰进明的卑鄙 *** ,衬托南霁云的忠肝义胆和刚烈性格,刻画人物极其传神。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高中文言文《张中丞传》知识点整理
《张中丞传后叙》是中国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创作的一篇散文。这是表彰安史之乱期间睢阳(今河南商丘)守将张巡、许远的一篇名作,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后叙”。下面是我整理的高中文言文《张中丞传》知识点整理,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文言文《张中丞传》知识点整理1
一、通假字的解释。
1.然尚恨有(阙)者
2.远虽(材)若不及巡者
3.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4.此矢所以(志)也
5.嵩(常)在围中
二、重点实词、虚词的解释。
1.竟与巡俱守死
2.远虽材若不及巡者。
3.将其创残饿赢之余
4.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
5.士卒仅万人
6.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7.必以其言为信
8.弃城而逆遁
9.其讲之精也。
10.巡因一见问姓名。
ll.以此诟远。
12.然尚恨有缺者。
13.授之柄而处其下。
14.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15.远诚畏死
16.而贼语以国亡主灭悟之
17.且将戮,巡起旋
18.阳阳如平常
19.
虽远虽材若不及巡者为得李翰所为《张巡传》
虽至愚者不忍为不为许远立传
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虽至愚者不忍为
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欲将以有为也
为文章
所得李翰所为《张巡传》
无所疑忌
所欲忠者
城之陷,自远所分始
如巡、远之所成就
三、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然尚恨有阙者
2.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
3.不能通知二父志
4.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5.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
6.及其无救而且穷也
7.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
8.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
9.皆感激为云泣下
10.籍时尚小
11.因诵嵩所读书
12.士卒仅万人
13.颜色不乱
四、词类活用解释和用法。
1.远虽材若不及巡者
2.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3.引绳而绝之
4.屡道于两州间
5.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
五、指出下列特殊句式并翻译。
1.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
2.所欲忠者,国与主耳。
3.而贼语以国亡主灭悟之,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
4.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5.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6..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7.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
8.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州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
9.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
10.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
11.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12.愈贞元中过泗洲,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13.何为久读此?
14.汝勿怖!死,命也。
15.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六、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的更大特色是()
A)着重补叙。B)着重刻画人物。C)叙事与议论并重。D)分叙主要人物事迹。
2.描写南霁云的细节有()
A)记忆超人B)拔刀断指C)抽矢射贺兰D)怒则须髯张
3.《张中丞传后叙》歌颂的三个主要正要人物是()
A.张巡,张籍,雷万春B.李翰,张巡,许远C.张巡,许远,南霁云D.许远,雷万春,南霁云
4.《张中丞传后叙》中“远与巡分城而守”的“城”指的是()
A长安B泗州C洛阳D睢阳
5.“唐宋八大家”指()、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6.《张中丞传后叙》抨击的人物是()
A南霁云B于嵩C雷万春D贺兰进明
7.在《张中丞传后叙》中,当南霁云抽刀断指时,"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对刻画南霁云的形象来说,这种表现 *** 是()
A.对比反衬B.心理刻画C.表情描写D.侧面烘托
8.在《张中丞传后叙》“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的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是()
A、对偶和对比B、对偶和反衬C、排比和对比D、比喻和暗示
9.《张中亟传后叙》中张巡、许远坚守的孤城是()。
A.徐州B.泅州C.唯阳
10.“后叙”是一种怎样的文体?韩愈为什么要写《张中丞传后叙》?
11.阅读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自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雎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配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1)作者选用了哪些细节刻画南霁云的形象?
(2)从这段文字看,南霁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3)本段中除了用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南霁云外,还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个人物?
一、
1.(阙)通缺,缺失
2.(材)通才,才能
3.(藏)通脏,内脏
4.(志)通识,标志
5.(常)通尝,曾经
二、
1.竟:最终
2.若:似乎
3将:率领;创:伤.残:弱
4以:因为
5.仅:近
6.辞服:请求臣服
7.信:真
8逆:预先
9讲:考虑
10.因:凭惜
11垢:诽谤
12.恨:遗憾
13.柄:权柄
14.延:请
15.诚:果真
16语:告诉
17.将要
18.面色镇定
六、
1、C 2、B 3、C 7、D 8、A 9、C
10、写在文章后面的跋文叫后叙。因为作者认为《张巡传》对张巡等的记叙有所缺漏,所以写“后叙”对张巡,许远等人的事迹作出补充(或“为弥补《张巡传》的缺漏”)
11、
(1)两个细节:拔刀断指,射塔明志。
(2)嫉恶如仇,忠贞刚烈。
(3)一是对比反衬:用贺兰的卑劣行径反衬南霁云的.凛然正气;二是侧面烘托:以“一座大惊”来烘托南霁云的壮烈举动。
高中文言文《张中丞传》知识点整理2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
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尚:尚且恨:遗憾载:记载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
若:似乎及:比得上纳:接纳本:本来柄:权利竟:最终守死:守城而死成:动词,成就
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
就:受辞服:投降贼:敌人诚:如果苦:竭力
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
语:告诉亡:灭亡益:更加信:真实
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犹:仍然乌:哪里,怎么蒙:承受虽:即使至:最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
谓:说诟:责怪
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见:看法引:拉绝:断尤:责怪达:通达理:道理
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卓卓:突出犹:尚且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
宁:哪里卒:最终逆:预先遁:逃跑苟:如果之:到
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穷:困顿,绝望将:率领羸:衰弱讲:谋划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
捍:护卫滋:滋长沮:阻止势:势头
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擅:拥有坐:坐守,不动环:环绕
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追:追究设:制造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州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
亲:亲自祭:祭拜
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
声:名声威:威望出:超出师:军队
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yuè),延霁云坐。
爱:欣赏强:强行具:准备延:邀请
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
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
拔:拔出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
终:最终,到底驰:赶着马快跑
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矢:箭著:加在……之上破:打败
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过:经过
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敢:岂敢
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
依:依靠
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
粗:大略
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
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
尽然:都是这样操:拿立:马上
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巡怒,须髯辄张。
仅:多达
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
起旋:站起来环顾四周
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怖:害怕戮:杀阳阳:安详镇定、无所畏惧的样子
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嵩贞元初死于亳宋间。或传嵩有田在亳宋间,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嵩无子。张籍云。
有:占用诣:到……去讼理:诉讼
虚词
擅强兵坐而观者。而:表修饰
为:为此传颇详密(prep,因为)
不为许远立传(prep,给,替)
得李翰所为张巡传(v,写)
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因为)
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实词,写)
呼巡为兄(做)
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被)
必以其言为信(作为,当作)
虽至愚者不忍为(v,做)
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v,做)
皆感激,为云泣下。(为了)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给,替)
不可为不义屈。(prep,被)
欲将以有为也(作为)
于:疑畏死而辞服于贼(接动作对象,向)
有于嵩者,少依于巡。(prep,引出动作对象)
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prep,引出地点)
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对于)
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比)
亦见其自比于逆乱(prep,接动作的对象)
屡道于两府间(在)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接对象,向)
所:所欲忠者(所……者,……的人)
无所疑忌(pron,……的事)
以:以与贼抗而不降乎?(conj,用来)
翰以文章自名(prep,凭借)
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表原因,因为)
因乱抽他帙以试(表承接)
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用,省略“之”,以之问巡)
而贼语以国亡主灭(把)
必以其言为信(认为)
以此诟远(表原因)
而责二公以死守(因为)
以示贺兰(prep,用来)
欲将以有为也(按照)
因: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于是)
因拔所佩刀断一指(adv,于是,就)
之:或传嵩有田在亳、宋间,武人夺而有之(之:指代“田”)
授之柄而处其下(pron,代张巡)
何苦守尺寸之地(结构助词,的)
食其所爱之肉(的)
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主谓间,取独)
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之一个“之”: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pron,代事)
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结构助词,的)
人之将死(主谓间,取独)
引绳而绝之(pron,代绳)
从而尤之(代许远)
当二公之初守也(主谓间,取独)
宁能知人之卒不救(主谓间,取独)
虽避之他处何益?(v,往,到)
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之一个“之”:主谓间;第二个“之”:的)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主谓间,取独)
爱霁云之勇且壮(结构助词,的)
特殊句式
疑畏死而辞服于贼状语后置句,省略句,应该是“疑之畏死而于贼辞服”死,命也判断句
何为久读此宾语前置句,应该是“为何久读此”。
为所杀被动句,为所:固定句式,表示被动。
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被动句。虏,被俘虏
当其围守时被动句。被围守
城之陷自远所分始被动句,陷,被攻破
嵩贞元初死于亳宋间状语后置
而贼语以国亡主灭状语后置
所欲忠者,国与主耳判断句
词类活用
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先后:形容词做动词,一个在先,一个在后
云虽欲独食,义不忍义:名作状,在道义上
城陷,贼以刃胁降巡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屡道于两府间道:名作动,取道,来往
将其创残饿羸之余创,残,饿,羸:形作名,受伤、伤残、饥饿、衰弱的人矢著其上砖半箭半箭:名作状,半箭深
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云笑曰笑:动作状,笑着
古今异义
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通知:深知,深入了解
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数日:计算日子
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从而:从,跟从,而,表承接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从事:任职,供职
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往往:处处,到处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感激:感动激奋
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首尾:始末,事迹详情今:头和尾
颜色不乱颜色:脸色
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时事:当时的事
霁云慷慨语曰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通假字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材”通“才”,才能
然尚恨有阙者“阙”通“缺”,遗漏,缺少,不足.
嵩常在围中“常”通“尝”,曾经
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藏”通“脏”,脏腑
张中丞传后叙驳斥小人主要运用哪些论证 ***
正反对比论证。举出历史事实张中丞传后序里的哪些句子是描写张巡肖像地区
题主是否想询问“张中丞传后序里的哪些句子是描写张巡肖像的”?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张中丞传后序》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籍时尚小,粗闻巡、远事,不能细也,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其中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就是描写张巡肖像。其意是张巡身高七尺多,两腮和下巴有浓密的须髯,美如天神。张巡,字巡,蒲州河东人,唐朝中期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