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一生错用三人是哪三人?又是怎么错用的呢?

wanfu 麦克百科 57 0

刘备一生错用三人是哪三人?又是怎么错用的呢?

说到刘备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的,很多人都觉得他是成功的,但是也有人觉得他是失败的,毕竟最后也没能把三国统一了,最后蜀国也还是被魏国吞并了,所以也还是非常可惜的,话说最近有人说了,刘备一生错用了三人,如果这三人没用错的话,那是不是以后成功的几率更大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看看刘备一生错用三人是哪三人?又是怎么错用的呢?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

1、不看能力看关系,用错糜芳

糜芳的哥哥糜竺位居群臣之右,甚至地位超过了诸葛亮,妹妹是刘备的糜夫人,在刘备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当年曹操有意相拉拢糜竺,但他散尽家财也不愿跟随,这份情谊,让刘备深记于心,所以在刘备看来,接受糜芳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虽是一家兄弟,但是能力却有天壤之别,刘备似乎完全忽略了这点,直接给糜芳一个很高的职务——南郡太守。南郡就是现在的就是现在的湖北荆州、松滋及湖南津市一带。读过《三国演绎》的人都知道,荆州乃军事要地,诸葛亮曾经说过:欲得天下,必先得荆州。

就是这样一个可以左右天下大局的地方,刘备把它给了资质平庸的糜芳。而他结拜的兄弟呢?关羽的职务只是襄阳太守,张飞的职务也只不过是巴西太守,颇得他赏识的魏延也只是汉中太守。对于糜芳,刘备的感性完全占领了理性。

面对刘备的重视,身受重任的糜芳是怎么做的呢?湘水划界后,刘备的势力被缩小到只有南郡、零陵郡、武陵郡这三个郡,南郡可以说就是刘备的心头肉了,但是当吕蒙白衣渡江偷袭南郡的时候,糜芳竟然选择直接投降,连打都不想打就拱手想让了,这么愚蠢的做法直接让所有人的前期努力统统白费。

但凡糜芳稍微用点心,就会知道南郡其实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当年周瑜为取这块地,几乎动用了自己所有的力量,不仅如此,张飞、关羽两枚大将纷纷出手协助,依然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将其攻克,如果糜芳能稍微再坚持一下,等到只有一江之隔的关羽前来救援,刘备痛失要地的悲剧根本不会发生。

任人唯亲不唯能,给了刘备致命一击,从本质上也对军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刘备日后的败局奠定了基础。

2、不看人品看心情,留下吕布

让刘备第二个看走眼的就是吕布了,吕布败给曹操后前来投靠刘备,所有人极力反对,吕布这个人虽然骁勇善战,但却势利多变,民间也有这样的评价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他原来是丁原的部下,把丁原认作义父,后来把丁原杀了归顺董卓,又与董卓誓为父子情,但在他的心里只有利用关系,后来他又把董卓杀了,就这么个屡弑其主的人,刘备还是执意把他留下来。

而刘备留下吕布的原因更令人啼笑皆非,他不忍看吕布流离失所,就是因为这种不忍心导致刘备在与袁术的作战过程时,吕布趁机夺取了徐州。当时袁术给他了他二十万斛大米,希望他能一起攻打刘备,吕布很快就答应了,袁术见他收下大米,非常安心,但谁能想到他转身就用辕门射戟逼退了袁术的三万大军,打得袁术措手不及,本以为他这次能尽心辅佐刘备,但他却逼得刘备投靠了曹操。

在吕布的人生经历里,就没有相信过谁,原则感极低,忠诚度几乎没有,吕布无非是凭借自己过人的本事,骗取他人的信任,等到一朝得势,就立刻掉头痛下杀手。

在刘备之前,丁原、董卓、王允、袁术、袁绍、张杨都是很好的案例,多次循环吕布的作案轨迹,心心相惜——心生嫌隙——报复打击,就这样刘备还是收留了他,养虎为患,刘备的仁慈最终伤害了自己。

3、不看能力看颜值,轻视庞统

细观历史,刘备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除了有一统天下的豪情,还是一个感情特别丰富的人,一般人可能只会考虑,这个人能力行不行,对我是不是真心的,我用不用得上,但是刘备不同,从上面两个人就可以看出来,这是我信任的大哥的弟弟,我不忍心看他流落街头,于是这两个人就稀里糊涂到了刘备身边。

然而有个人却莫名其妙被如此仁慈的刘备拒绝了,这个人就是庞统。

赤壁之战后,庞统找到了刘备,刘备却不是很想要他,原因竟然是庞统长得太丑。没有给他安排什么用要岗位,只让他当了一个小小地耒阳县令,庞统觉得刘备轻视了他,所以在平时的政务上并不很上心,这种跟老板赌气的行为,并没有引起刘备的反思,反而直接把庞统罢免了。

这一罢免,鲁肃和诸葛亮就急了,纷纷出来劝说,告诉刘备庞统是有大才之人,千万不能小看了他,在大家的规劝下,刘备才勉强同意对庞统重视起来。

在和庞统的深入交流后,他果然发现了庞统的才能,日后庞统在他心中的地位,仅次于诸葛亮。都说是金子早晚会发光的,但要是没有鲁肃和诸葛亮的鼎力相劝,恐怕刘备多的就不是一个得力的帮手,而是一个难搞的对手了。

结语:

在三国领袖里,刘备是个非常独特的存在,和其他两个人比起来,他更像一位有情有义的大哥,但这对于刘备来说其实是把双刃剑。做人的口碑好,当然来投靠的人才就会非常多,诸葛亮这样的旷世奇才都被他一举收割,可见他的人缘是非常厉害的。

但对他来说同样也是弊端,因为情义二字让他不会拒绝,容易感情用事,刘备的几个关键性的败局几乎都是在为感情用事买单。而导致他感情用事的很大原因,就是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主次不分,这让他对事物评价的依据产生了偏差,结果当然不会好了。

当然也正是因为他身上带有浓重的感 *** 彩,让他无愧英雄二字,三次看走眼虽然无形之中注定了他日后的败局,但放在历史的长河里,他依然是令人赞叹的一代霸主。

刘备一生的三大遗憾分别是什么?

公元221年7月,刘备刚刚登基三个月,心中却没有丝毫当皇帝的喜悦,他得知二弟被杀害之后,一心只想为关羽报仇,固未有听取诸葛亮和赵云的劝告,亲自率蜀中大军对东吴发动了大规模战争。
东吴之主孙权求和无果后,只得赶忙点将,派陆逊前去迎战。陆逊接受如此重任后,一开始采取坚守不攻的策略,虽是引起了军中不少将军的反对跟冷嘲热讽,但却决意如此,更是下令再有言出战者力斩。
刘备千里奔袭而来,本是一路过关斩将企求速战速决,可却被陆逊的“消极”防守给耽误。当时正值酷暑时节,他只能下令将军营设于密林之中屯兵休整,再做图谋。与此同时,陆逊果断地找准并把握住时机,突然下令出击蜀军,火烧蜀军七百里营寨。
《傅子》记载:吴军消灭蜀汉军八万余,刘备仅以身免。临终前,他才再次想起来诸葛亮等人的劝阻,悔意顿生。
熟读三国的应该都知道,刘备之所以能够翻身,就是从三顾茅庐,成功请出诸葛亮开始。而他在刚刚称帝后便当众拒绝诸葛亮的跪地劝谏,白白将诸葛亮多年呕心沥血培养的蜀中大军挥霍的惨不忍睹,更打破了诸葛亮的多年的稳健谋划。
这还远远不止,须知夷陵那一战的成败,足可决定未来天下归属,然而刘备一意孤行的发动远征,却依旧不听取诸葛亮的劝告胡乱扎营,最终导致大败的无颜回到蜀中见父老乡亲,这足以算得上刘备此生更大的遗憾之一。
在白帝城托孤的那一刻,刘备深深为自己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感到了后悔莫及。当年曹操在消灭吕布势力后将其活捉,吕布表示愿意投降,曹操那时犹豫不决,问刘备“何如”?
刘备听见后回答:“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这意思是:你难道忘了这吕布是怎样对待丁源和董卓的吗?曹操听到刘备如此说之后,即刻下令就吕布杀掉、
众所周知,吕布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不过他曾在辕门射戟时救过刘备一次,可没想到最后却栽在刘备手上,难怪他临死前还大喊大骂:世上最无信者“。
再者说,刘备是以仁义名扬天下,而他却劝曹操杀一个对自己有恩的人,这对其名声影响甚大,更将自己真正的城府,因这句话而暴露在天下智士面前。
要知道刘备进蜀川之时,刘璋门下多位忠义之士都死谏主公,切莫让狼子野心的伪君子刘备如蜀川,这样无疑等于引狼入室,结果定会是被反咬一口。可惜刘璋着实暗弱又糊涂,才会不听劝解,最终导致自己失去祖宗封地。当然,刘备也同样有所损失。
试想如果刘备若是当年在吕布这件事情上选择沉默或是帮忙求情,以曹操的秉性同样是照杀不误,但他大仁大义的名义却顿时高下立判,对后来的争霸之路定会更加顺畅一些,对于青史留名也定会更加正面一些。所以他这关于吕布的一语泄漏真面目,也算是生前一大遗憾。
公元219年,关羽孤军北伐,却被东吴吕蒙生擒杀害,刘备知道后大叫一声,昏倒在地。之后更是一日哭绝三五次,三日水浆不进,只是痛苦。在他见国称帝之后,之一件事就是为关羽报仇,宣布讨伐东吴。江东孙权屡战屡败,不得已选择求和,却被刘备拒绝。
当年桃园三结义之情就像昨日发生,可惜在夷陵之战中,多位蜀将战死,在刘备驻扎白帝城之后,孙权二次求和,为了其它的兄弟,刘备也只能无奈选择同意。
须知那年三人共结义,佳话美名天下传。多年虽未建功业,仍有兄弟伴身边!若从阴谋论的立场说起刘备的厚黑,认为他以仁义之名招募过来的天下之士皆是为他打江山的助力,那么张飞跟关羽绝对是他真心认可的兄弟。
须知一个男人十多年的事业低谷,身边却始终有两位兄弟对自己不离不弃,而且关羽更是心高气傲谁都不服,偏偏服他的真英雄,那年曹操重金重情收买都不曾变质,这样的豪杰岂能不生死与共。
可到了最后,刘备依旧未能踏平东吴为关羽殉葬,这对刘备而言,未能给关羽报仇始终是终生遗憾。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刘备一生中只和关羽张飞结拜,但后来遇到赵云和孔明还有马超等等

刘备结拜时属于创业初期无权无势,急需外界帮助,以兄弟之义来求取帮助,甚至是否能做老大都很难说,这样的方式也能接受,主要还是自己对自己未来能发达到什么程度根本没有把握的缘故。

遇到赵云时,刘备已经做三人的兄长好几年了,家底也有一些了,这时已经不是那种能放低身段去迎合一个武将的人物了,而是有了“主公”的自我定位的人了,所以此时他要的是一个臣子,而非兄弟,所以绝对不可能去和对方结义。

刘备遇到马超更晚,那时刘备的地位更为显赫,他要马超也是要个臣子,且马超的父亲马腾与刘备是同辈为臣的人,刘备若和马超结拜,不但要放低太多身段,且会导致君臣关系不明,也乱了辈分。

至于对诸葛亮,刘备是放低了身段去请的,求其为师并且求其长期帮助自己,一切都以能表达敬意为宗旨。若以结义去交结诸葛亮,是以平辈待之,不如拜师为敬。且刘备毕竟还是拿自己当主公的,与臣下结拜,也会乱了君臣关系。

刘备一生有多少次背信弃义

投袁术弃公孙,投曹操弃袁术,投袁绍弃曹操,投刘表弃袁绍,求孙吴救命抢孙吴荆州,救刘璋之命抢刘璋益州,这些都是其背信弃义之表现,但春秋无义战,三国又何尝有义战?刘备所倡导之忠义不过是掩人耳目的招数,不仁不义,见缝插针,抓住时机,才是乱世的生存法则。

刘备一生十次更换主公,为何还能被称做历史大英雄?

英雄不问出处。历史上的许多英雄豪杰起家时,往往都依附于某一个军事集团或政治势力,大多数英雄都有过改换门庭的易主记录。谁是史上易主最多的大英雄?

这顶桂冠无疑应属于三国时期曾经十易其主的刘备,他是一位羽翼未丰时韬光养晦、一旦时机成熟便一飞冲天的绝世高手。现在商界盛行的什么“借鸡生蛋”、“借船出海”等招数,都是当年刘备玩剩下的。

易中天曾说刘备先后“五易其主”,其实小觑了这个善于寄人篱下来发展自己的“天下英雄”。易中天将其易主的历史说少了一半,可能是易老读史不精所致。

且看《三国志》中关于刘备在赤壁之战前十易其主的具体记载:

1。最初跟随校尉邹靖讨黄巾。(《三国志先主传》)

2。在平原人刘子平的推荐下,跟随了史失其名的青州从事。(《三国志先主传》裴注引《典略》)

3。投靠大将军何进的都尉??ㄒ艄幔┣鹨恪#ā度?国志先主传》)

4。投奔幽州公孙瓒。(《三国志先主传》)

5。与公孙瓒的青州刺史田楷屯兵齐国(今山东淄博市),受田楷节制。(《三国志先主传》)

6。离开齐国投归徐州牧陶谦。(《三国志先主传》)

7。陶谦死后,刘备领徐州牧,旋被吕布击败,投降吕布,屯兵小沛(今江苏沛县东)。(《三国志先主传》)

8。被吕布打败,投归曹操。(《三国志先主传》)

9。在徐州被曹操打败,投归袁绍。(《三国志先主传》)

10。离开袁绍,投归刘表。(《三国志先主传》)

“城头变幻大王旗”,如此频繁地改换门庭,古今跳槽者无出其右,似有反复无常之嫌。不少善良的读书人会问:这样的“变色龙”刘备,能算大英雄吗?

古语说得好,春秋无义战,三国无君子。在那个群雄逐鹿的军阀混战年代,谁胜出谁便是英雄。至于其手段,则在其次。无论是光明磊落,还是阴险狡诈,都不过是为其争夺天下的终极目标服务的。

刘备是不是英雄呢?历史的记载明确地、肯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刘备(161—223),字玄德,即蜀汉昭烈帝,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三国时期的政治家。汉族,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国君王。东汉灵帝末年,与关羽、张飞一道讨黄巾军有功,遂为安喜寨县尉。密诛曹操不成,潜逃。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后帮助孙权大胜曹操于赤壁,入侵夺取益州与南中,自立为西蜀国王。二二一年,于成都即位自称汉皇帝,年号章武。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三,谥号昭烈帝,史称其刘先主。

刘备从小就做过皇帝梦。他家房子的东南角有一颗大桑树,高五丈余,远远看去那树冠就像一个小车盖。刘备儿时与同宗的小伙伴们在树下玩耍,发话说:“我定要坐这样的羽葆盖车。”(车盖以翠鸟羽毛为装饰的车,这样的车只有皇帝才能坐。)他的叔父急忙制止说:“不要胡说,这是要灭门的。”(《三国志先主传》)

曹操的谋士董昭说过:“备勇而志大。”(《三国志董昭传》)

刘备在荆州,从刘表的坐上起身上厕所,回来时流着眼泪。刘表怪问之,他回答说:“过去常常身不离鞍,大腿里侧的肉都消瘦了。时光如同奔马,不觉老之将至,而功业无成,所以感到悲哀。”(《三国志先主传》裴注引《九州春秋》)

在三顾茅庐时,刘备对诸葛亮说:“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奸臣窃夺了皇权),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蹶(使我遭受挫折),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三国志诸葛亮传》)“欲伸大义于天下”和“志犹未已”这些话,铿锵有力,落地有声,充分体现了刘备的“非池中物”的凌云壮志。

《三国志》中曾如此高度评价刘备:“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曹操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三国志先主传》)”在不可一世的曹操眼里,除了自己外,只有刘备才够得上是英雄。

他还说过:“刘备,吾俦也。”(《三国志武帝纪》裴注引《山阳公载记》)俦、同类,不相上下。

程昱说:“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三国志武帝纪》)

程昱又说:“刘备有英名。”(《三国志程昱传》)

刘晔说:“刘备,人杰也。”(《三国志刘晔传》)

鲁肃说:“刘备,天下枭雄。”(《三国志鲁肃传》)

周瑜说:“刘备以枭雄之姿??”(《三国志周瑜传》)

刘备待人之好,连刺客都不忍对他下手。《三国志》中有这样的记载: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

《魏书》也记载了这则故事:刘平结客刺备,备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状语之而去。是时人民饥馑,屯聚钞暴。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

这不仅仅是刘备礼贤下士的真实写照,也说明了刘备的个人修养和超凡的人格魅力。

信史《三国志》除记载刘备的英雄之志与时人对其的高度评价外,还记载了当时人们以行动对刘备的追随:如:中山大商贾张世平和苏双,以金钱资助刘备,使他有了拉队伍起家的本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拜毕,来日收拾军器,但恨无马匹可乘。正思虑间,人报有两个客人,引一伙伴当,赶一群马,投庄上来。三人出庄迎接。乃世平同苏双,每年往北贩马,近因寇发而回。备请二人到庄,置酒管待,诉说欲讨贼安民之意。二客大喜,愿将良马五十匹相送;又赠金银五百两,镔铁一千斤,以资器用。”);在曹操屠戮徐州之际,徐州官员麋竺等根据陶谦死前的遗言,把徐州让给刘备。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陶)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在刘备被吕布击溃的危急关头,徐州富商麋竺(先祖世代经营垦殖,养有僮仆、食客近万人,资产十分可观)以家资助军,送来了二千下人和大量金银货帛,还把妹妹(即后来的麋夫人)嫁给刘备。使刘备的力量大为增强。后来曹操想表奏麋竺为嬴郡太守,但麋竺与其弟麋芳都不接受,决意跟随刘备。益州平定后,麋竺任安汉将军,位在诸葛亮之上??

这一切,都说明刘备尽管先后十易其主,也不失为一个被历史所肯定的大英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