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长恭是怎样死的
高长恭(541~573),一名孝瓘,是北齐世宗文襄帝的第四子,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大丞相高欢之孙,封为兰陵王。高欢长子高澄在父亲死后当上东魏第二任权臣。高澄政治上精明强干,却于29岁死在奴隶手里,丢下六个嗷嗷待乳的儿子,四子就是成为千古传说的兰陵王。值得一提的是,正史里忠实记录了另外五兄弟的母亲出处,就长恭例外:“兰陵王长恭不得母氏姓”。不知道是书史的遗漏,还是 *** 高澄自有隐情。高澄一死,其弟高洋继任,干脆一脚踢走皇帝,自己称帝,北齐建立。这是个出了名的野兽世家, *** 乱性,酗酒暴虐,以杀人为乐。高长恭生在其中,人算很不错的,只留下一桩八卦:皇帝赏他20个侍妾,他只收下一个。原因是起原本就并非好色之徒,但若拒绝皇帝则会使皇帝有失颜面,遂只挑选了一个。
据《北齐书》讲,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应是有英雄气概之美男。
突厥入侵晋阳,他尽力反击。武成帝河清四年,北周军大举进攻,包围洛阳,高长恭为齐军中军统帅,他率五百骑冲入周军,直至金墉城(洛阳附近屯兵之城)下,城被周军包围甚急。城上人不识,高长恭免胄示之面,乃得进城,解除包围。大捷之后。武士共歌《兰陵王入阵曲》。后为太尉,讨柏谷,攻定阳,立不少战功。
以他多次战役所取得的战绩大体上可以推论,高长恭的智商应该是不错的。说他“音容兼美”,大约他也能以优美的声音高歌。武士们唱《兰陵王入阵曲》,他也可能是参加者之一。
高长恭骁勇善战,据说因为面相太柔美,不足威赫敌人,每每打仗都要带上狰狞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阳,他带领五百骑士,冲过周军重重包围,突入洛阳城下,城上齐兵认不出谁来了,怀疑是敌人的计谋。兰陵王摘下盔胄(注意,这里是个把脸遮了很大部分的头盔,而不是面具。兰陵王面具”的典故只是后来的编舞者编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增强故事的戏剧性。),示之以面容,城上军心大振,掉下弓弩手数百名,前来接应。很快周军被迫撤走。为庆祝胜利,武士们编了《兰陵王入阵曲》,戴着面具边跳边歌。
功高遭忌,后主武平四年,皇帝派人送来毒药,
由于高长恭的功劳很大,且威望很高,担心被皇帝猜忌。所以故意给自己弄些污点出来,在高长恭担任司州牧、青瀛州牧的时候,收受了很多财物。这一点被他门客相愿看了出来。相愿问他:“王既然俸禄那么高,何必如此贪?”长恭不答。相愿说:“朝廷如果猜忌王,这正好给他留了一条辫子抓。想求福反而招祸。”长恭泪下,跪膝,请他给个安身的法子。相愿说:“王威名太重,更好在家养病,别干预政事了。” 长恭听了劝告,便偶尔装装病。完全隐退,又不甘心。正处盛年的男子,谁愿意退休?何况高长恭不是当隐士的个性。高长恭死之前有一个举动,“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把所有的价值千金的金券都烧了。在那个奢侈成风的时代,以他王子的身份“千金券”也实在“贪”得太少了点,想那严监生死前念念不忘多用了一根灯芯,而长恭却将那“千金券”都烧了,可知他的确不是一个贪财的人。
北齐末代皇帝高纬一天听了《兰陵王入阵曲》,对高长恭说:“入阵太深,毕竟危险,一旦失利,追悔莫及。” 长恭无心快语:“家事亲切,不觉遂然。” 高纬一听“家事”这两个字,心生警觉。叫人给他送去毒药一杯。皇帝杀人,连理由都没扯。高长恭对自己的妃子说:“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但也没有要求见皇帝申述,就饮药自尽了。
高长恭死时的年龄没有记载,估计才三十出头。留下个悲痛欲绝的遗孀郑妃,守着佛门孤灯,度此残生。四年后,失去了支柱的北齐就为宇文氏所灭,高氏子孙几乎全遭屠戮。
北齐高长恭是怎么死的
被毒身亡武平四年(573年)五月,后主高纬派遣使者徐之范送毒酒给高长恭,高长恭对他的王妃郑氏说:“我对国家如此忠心,哪里有辜负皇帝,而要赐我毒酒?”郑氏回答说:“为什么不亲自当面去跟皇帝解释呢?”高长恭说:“皇帝怎么可能会见我?”于是就饮毒酒而死。[19] 死后朝廷追赠为太尉,谥号武。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兰陵王高长恭、吴王李恪、肃亲王豪格,为何当不了皇帝?
其实这三位本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成就事业,但他们缺乏在政治上与其他人竞争的手段,最终毁了自己的未来。所谓成王败寇,就是如此。
高长恭既然手握重兵,为何却没有起兵造反呢?
高长恭手握重兵,却没有造反,因为他并无反叛之心。
高长恭(高孝瓘,541年-573年),字长恭,祖籍位于渤海调蓨,他是神武帝高欢的孙子,也是文襄帝排行第四的儿子,高长恭不仅身份尊贵,而且他还是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
高长恭妻子为啥没有孩子
兰陵王高长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肃,祖籍渤海调蓨,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详。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封爵兰陵郡王。兰陵王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累次升任至并州刺史。后历任尚书令、录尚书事、大司马、太保、太尉等。与段韶征讨柏谷,又攻打定阳。段韶患病,兰陵王总领其众。前后以战功别封钜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
现在无论小说还是电视剧,总爱描述那些历史上记载少的人物。估计这样的人物更能让人发挥想象力,随便改编人物都无可厚非。随着《兰陵王妃》热播,人们对高长恭的身世也是挖掘不断,包括他的母亲,他的妻子儿女,恨不能从墓地扒出来让他们说话,重述那段历史。特别是对兰陵王高长恭有无后代之说,可谓费尽了脑细胞。今天看客就带各位看官扒一扒高长恭后代的事,以此还原那段历史。
?
首先,兰陵王高长恭有没有后代?这是很多看官更为关心的事。要说高长恭有无后代,首先要先说一个人,这个人叫李百药,历经隋唐两代,他在627年根据父亲的旧稿以及其他资料,撰写了《北齐书》(《旧唐书》:贞观元年……受诏修定《五礼》及律令,撰《齐书》)。李百药写《北齐书》的时间与高长恭死亡时间(573年)相隔了54年,那时北齐早已灭亡,而且李百药是根据史料记载,难免有所疏漏。因此,正史里找不到高长恭有无后代记载,很多人就断定高长恭没有后代,这难免有所武断。高长恭死后一千多年后的1999年,考古工作者在龙门石窟发现了一处写有“兰陵王孙高元简奉为亡妣赵敬造地藏菩萨、观音菩萨各一区供养”,也就是兰陵王孙子高元简为纪念死去母亲赵敬建两座菩萨,于是推翻了兰陵王没有后代的说法。
?
既然兰陵王高长恭有后代,为什么他的子孙后代就像从历史尘埃中消逝了一般,让人感到神秘。其实这里面有原因可参考。
原因一:与高长恭低调性格有关。史书没记载高长恭的母亲是谁,可以断定高长恭母亲不是宫里的女人,可见他既不是皇后所生,也不是妃子所生。高长恭不是嫡生子,也就意味着当皇帝的概率几乎为零。所以自感地位低下的高长恭就只能选择为国效力,史书记载他长像貌美,在战场上打仗,怕压不住敌人,常戴头盔摭脸战斗。一生中为北齐屡立战功,按理说高长恭拥有兵权,最有机会谋反,况且他那帮哥哥兄弟杀侄夺皇位的事,高长恭不会不清楚。这一点也可以看出高长恭没有野心。这种性格养成必然也决定了他做事做人低调,当然也教育家人低调。据史料记载,高长恭屡立战功后,就想学秦朝王翦,以贪腐之名让皇帝以为他没有野心,但高长恭的堂弟高纬怎么能与秦始皇相比呢。后来高长恭的亲信劝他以装病为由想办法隐退。像高长恭这样小心谨慎的人,他对后代肯定有所交待。
齐后帝高纬剧照
原因二:与高长恭临死交待有关。高长恭是被高纬赐死,说明这个人一点政治斗争经验都没有。其实一味的躲闪低调并不能逃命。当然高长恭长期作战,与接触的人有关,并没有高明懂政治的人给他指条路。却说邙山之战后,北齐后主高纬问高长恭说:带着头盔冲进敌阵中,如果发生意外怎么办?高纬回答:国事即家事。这让高纬发生了猜忌,他认为高长恭口气不小,家国不分,那不明显是瞄准皇帝宝座了吗?特别是高纬听到士兵传唱的《兰陵王入阵曲》,就更加害怕,因为高长恭的地位太高了,又有兵权,功高震主,高纬能不害怕吗?于是派人给高长恭送了一杯毒酒。据《北齐书》记载,高长恭对妻子郑氏说:我为国出生入死,为什么皇帝还要毒死我呢?高长恭估计没有想到高纬忌恨他的事。郑氏劝他,都是兄弟,让高长恭找高纬谈谈。高长恭认为谈也没用,也是个死,于是就喝了毒酒。这一过程中,高长恭在喝毒酒前也会对后事有所交待,或者郑氏、侍妾王氏有孕在身。这就无从考证了。
?
原因三:与高长恭妻子郑氏信佛有关。这个细节史书有所记载,看客也奇怪,高长恭其他的记载很少,为什么知道郑氏信佛呢?高长恭自杀后,郑氏就进了佛门,这条线索也恰恰能证明高长恭后代能得以保留下来的证据。如果郑氏或者那个高湛赏给的侍妾王氏身怀六甲,必定偷偷生下来,而且嘱咐后代要保密,低调生活过日子。还有一个追溯很远的原因,自北魏以来几个朝代就走马灯一样不停的换,但无论怎么换,但自北魏拓跋宏南迁洛阳实行汉化后,很多北魏鲜卑族都和汉族融合了,而且北朝几个小国都信奉佛教,对佛教尊崇有加,洛阳龙门石窟就是一个例子。所以高长恭孩子跟着佛门亲属一起过,不仅能保全,而且还会世世代代往下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wnw678@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