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将军简介
1、张震(1914-)湖南省平江县人。一九二六年任本地劳动童子团副团长。一九三○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五军第二纵队特务大队宣传员,之一师一团连政治委员,红三军团第四师十团营长,红一军团第四师十二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四师十二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山西办事处参谋、科长,新四军第六支队参谋长兼豫皖苏保安司令部司令员,八路军第四纵队参谋长,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十一旅旅长兼淮北路西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一兵团参谋长,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华东军区兼第三野战军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 *** 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第二十四军代军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 *** 军事学院副院长、院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葛州坝水利工程指挥部政委,总后勤部副部长、部长,中国人民 *** 副总参谋长,国防大学校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九八八年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第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一九八五年在中国共产全国代表会议上被增选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一九九二年任中央军委副主席。2、将军讳祖寿,字震,化孙公第二十九世孙,其先祖日昌公清咸丰年间从梅县桃源堡移居湖南平江县,1914年10月5日诞生于平江县长寿镇黄_一手工业家庭,赋性颖慧。1927年夏,高小毕业后,到一家店铺当学徒。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湖南发生“马日事变”, *** 反动派疯狂屠杀共产人和革命群众。参加了纠察队,任平江县劳动童子团副团长,拿起梭标、鸟枪跟“清乡”军作垂死战斗。1928年3月,参加了著名的平江20万农军攻打县城之役。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彭德怀的红五军团第二纵队特务大队任宣传员,后任红三军团之一师之一团四连政治委员,长征前夕任红三军团第四师十团营长。历任红军宣传员、连政委、营长、团参谋长。曾参加一、二次和中央苏区之一、二、三、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及两万五千里长征。
3、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第四师第十二团参谋长,参加吴起镇、直罗镇、山城堡与东征、西征等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参谋、科长,新四军游击支队参谋长、新四军第六支队参谋长、八路军第四纵队参谋长,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兼淮北军区参谋长,参与开辟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协助彭雪枫率部挫败日伪军一九四二年冬季“扫荡”,并参与指挥山子头战役。后兼新四军第四师第十旅旅长兼淮北路西军分区司令员,率部参加华中抗日根据地一九四五年攻势作战。曾兼抗日军政大学四分校副校长。
张震将军的孙女
长子:张小阳少将(中国人民 *** 外国语学院原院长)次子:张连阳少将(总参军代局原局长)
三子:张海阳上将(中国人民 *** 第二炮兵原政治委员、党委书记)
四子:张宁阳少将(总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
小女,张燕阳
张震将军的孙女不知道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上将张震:朝鲜一战重创美军,78岁时要退休, *** :再干一届
1977年,六十多岁的张震开始思考起自己的退休生活。
恰好朋友郑贵卿想要去长沙的一所退休干部所看看环境,于是他也一同前往。
几十年的戎马生涯,张震十分想在退休后过上安静的田园生活。
正好干部所内有一间合适的空房子,张震连院内布局都设计了出来,就等着退休后住进去了。
令他没想到的是,刚从长沙回到北京,中央就将候补中央委员及中央军委列席常委这两个任命送到了张震手中。
直到1988年,已经七十多岁的张震还是没能从自己的岗位上退下来,反倒是被 *** 劝道:
“你比我还年轻,再干一届吧。”
按照常理来讲干部六十岁就能退休,为何张震能够一直留在岗位上,连 *** 都不同意他退休?张震究竟有着怎样的能力?
这还要从他身体里的那颗“躲藏”了8年的子弹开始说起。
1945年,作为新四军四师参谋长的张震驻守在萧县祖老楼。
从战略意义上来讲,祖老楼属于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2月份的一天,张震得到情报称徐州的日伪军即将对豫皖苏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
虽然这时已经是抗战后期,但日本鬼子依旧负隅顽抗企图重新掌握主动权。
加上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刚刚经历过战火,所以这次扫荡带给了张震极大的压力。
“传我命令,十一旅三十一团战士马上随我从涡阳龙山北上。”
“给三十二团、萧县独立团和县总队发电报,命其务必在2月15日前抵达萧县崔口、丰庄等地,做好防御工事,配合三十一团的行动。”
第二天一早,徐州附近的敌伪军与萧县附近的敌伪军开始了扫荡行动。但这次扫荡可并不顺利,因为张震等人早就做好了准备。
祖老楼附近,三十一团在萧县独立旅等兄弟部队的配合下给予日伪军严厉打击。
而张震放心不下战场上的情况,不顾劝阻执意来到前线指挥,通过望远镜观察敌军动向,及时改变我军布局。
突然间,正在观察战场的张震感觉到右侧肩胛部位一阵疼痛,周围的人也看到张震的衣服上浸满了鲜血,看来是被子弹击中了。
“卫生员,快来给参谋长检查身体!”
“参谋长,快下去好好养伤吧,战场上的事您不用担心。”
听到大家的关心,张震轻松一笑道: “不就是受了点伤嘛,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自从参加革命以来都受伤好多次了,没什么要紧的。”
“没必要下去休息,消消毒包上就行了,我还得坐镇指挥呢。”
就这样,张震指挥军队成功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计划,还捣毁了两处日伪军的据点,打击了日本军队的嚣张气焰。
这次战斗过后,许多战士劝张震前往医院系统检查一下身体,更好做手术将子弹取出来。
但此时的抗日形势一片大好,张震乘胜追击组织反攻,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连成一体。
时间转眼来到1946年,张震受邀前往淮安参加会议,突然间感觉到右侧胳膊隐隐作痛。
他预料到或许是老祖楼战斗中受伤所致,于是趁着休息时间到当地医院进行了一次全身检查。
结果不出所料,正是曾经打入右侧肩胛处的子弹作祟,而且已经对张震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您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我建议您立刻住院接受手术。”
一听到医生的这句话,张震赶紧询问道:“现在时局不稳说不准什么时候还要打仗,还有没有其他办法了?”
“没有办法了,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案。”
“那就算了,不能因为这点小伤耽误打仗,我不住院了。” 说完这句话,张震不顾众人的劝阻执意回到指挥部组织军队备战。
不久之后,蒋介石再次挑起战火,张震带领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的战士们浴血奋战,狠狠打击了自视甚高的 *** 军队。
守卫灵璧县城,歼敌八百多人;攻下鱼沟,歼敌一千多人;协助粟裕指挥淮海战役,加快全国解放的脚步。
在与 *** 军队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张震的右胳膊时常因旧伤而疼痛,却都被他抛之脑后。
整个解放战争中,这颗未取出来的子弹给张震将军带来极大困扰,却也默默“见证”了张震的峥嵘岁月。
他还曾开玩笑道:“我已经对这颗子弹有感情了,实在舍不得把他取出来。”
直到1953年末,从抗美援朝战场返回后不久,张震突然感觉到头部仿佛撕裂般疼痛,无论用什么 *** 都无法缓解,一连吃了三次止疼药都没有任何作用。
也正是由于这次生病,工作人员将其送到医院中医治,那枚在张震身体内“生活”8年之久的子弹才被医生取出来。
令人惊讶的是,张震似乎真的对这颗子弹产生了感情。
不仅没有让工作人员扔掉,反而感慨万千地端详了一会儿,随后将其交给自己的妻子马龄松:
“这颗子弹就当做传家宝传承下去吧,让我们的后代不要忘了曾经的那段 历史 ,更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光荣传统。”
这颗子弹固然为张震带来了许多苦难,但张震的苦难却远不止于此。确切地说,他是从出生就注定了颠沛流离的前半生。
1914年,张震出生于湖南平江县一户贫苦人家,父亲叫做吴奇才,家中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但他的出生却没有给家人带来任何喜悦,反而是因为多一张嘴吃饭而陷入忧虑之中。
不久之后,家里实在养不起这么多孩子了,正好张继轮和吴命媛二人打算收养一个孩子,于是张震的亲生母亲就将还不记事的张震送了过去。
张继轮为张震起名为张见生(后来自己改为张震),对其视如己出。虽然家庭不是很富裕,却竭尽所能为他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在成长过程中,总有人对张震说他不是张继轮的亲儿子,而是从别的地方抱来的孩子。
时间一长,张震也感觉到了蹊跷。可看到父母对自己这么好,他就打消了心中的疑虑。
同时在心里告诉自己:不管自己是不是抱来的,这就是我的亲生父母。
在父母的保护下,张震无忧无虑地度过了童年生活。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国内乱象涌现,张震也切身感受到了百姓的疾苦以及战争的残酷。
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12岁的张震成为劳动童子团副团长,参加了多次革命活动,主要担任宣传工作,自己也积累了不少革命方面的知识。
15岁那年,张震被迫听从父母的建议娶了一位妻子。但张震只是为了父母开心,对妻子有的只是责任和尊重。
就在这一年,张震的父亲生了一场重病,家中生活变得更加拮据。
他只能远走他乡谋生,没成想阴差阳错之下成为红五军的一员,从此开始了征战生涯。
红五军之一次成功攻克长沙时,张震作为亲历者亲眼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但好景不长,军阀何键很快便派出大量兵力向长沙靠拢,红五军当机立断撤出长沙,与红一军会师。
会师后的红军总人数高达四万,在数量上有了重夺长沙的基础。不过这时的长沙已经被何键打造得犹如一块铁板,易守难攻。
接下来的十几天里,我军欲用“火牛阵”冲破防线,结果却被逃窜回来的牛踏伤了不少战士。随后又一直被敌人的机枪所压制,根本无法靠近长沙城。
无奈之下,部队只能选择向江西撤退。在撤退途中路过老家,张震将身上所有银元交给父母后,不顾家人劝阻继续回到队伍里。
没过几年,张震凭借着出色的作战能力升任红十团三营 *** 营长,在一次作战过程中负责守住己方阵地,不让四百米外的敌人靠近。
两军之间仅有一条小山沟的距离,敌人手里拥有先进的武器,数量上也占据很大优势,综合衡量来看似乎是没有胜算。
但张震察觉到对方战士并不是心甘情愿来到战场上,大多数是为了军饷或被抓来的壮丁。
于是张震派出联络员与对方达成停火协议,两方战士并不真的向对方开枪,而是对天射击演戏给敌军长官看。
起初的几天,敌军确实像双方约定的那样卖力“表演”。但突然有一天,对方突然朝我方阵地喊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
张震本能地感觉到这可能是对方的一句暗语,极有可能想要对我军不利。
为了安全起见,张震一边发电报报告这一反常现象,一边下令道:
“让战士们多加小心,严加防范对面的军队,有什么情况及时报告。”
果然不出所料,敌人的三个团同时向我军靠近,无数炮弹落到阵地上,给战士们带来了严重的伤亡。
不论张震如何组织反击,都无法阻止敌人前进的脚步。
原本他已经做好了与阵地共存亡的准备,却突然间收到了撤退的命令。
也正是在这一战中的英勇表现,张震引起了黄克诚的注意,并成为黄克诚身边的一名参谋,从此走上一条充满艰辛与光荣的战斗之路。
但张震不知道的是,在他九死一生地与敌人战斗过程中,他的家人也经历着令人心酸的巨变。
先是父亲重病身亡,而后妻子改嫁他人。等到张震再次回家探亲时,曾经幸福的四口之家只剩母亲一人。
但战争还未平息,张震有心陪伴母亲却无能为力,只能将所有积蓄留给母亲,嘱咐母亲照顾好自己后头也不回地再次离家而去。
从此之后,母子二人失去联系。再见面时,张震的母亲已经沦为乞丐。
新中国成立后,张震凭借着战斗中的出色表现,被中央军委任命为 *** 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同时接到一项重要任务——处理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信息。
为了能够及时接收到国外的信息,张震办公室内的电报机一直不停地工作。
每当有朝鲜战场上的消息,张震总是之一时间阅读、整合,生怕漏掉关键信息。
除此之外,张震还要处理日常事务,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却从没有任何怨言。
眼看志愿军作战业务会议就要召开,张震认为通过电报传递的消息有限,只有到实地考察才能掌握真实信息、明白战士们的真正需求,于是向彭德怀申请进入抗美援朝战场。
1952年12月6日,张震在彭德怀秘书的带领下来到桧仓(志愿军的驻扎地)。
原本张震此行的目的是慰问战士,同时解决干部们的轮休及其他问题。
但在这过程中,耳边不断响起的炮火声、眼前一张张青涩又坚毅的面庞唤起了张震身体内的斗志。
打过日本人、打过土匪、也打过蒋介石,唯独没有和号称世界之一的美军交过手。如果错过这次机会,以后或许也没有交手的机会了。
想到这里,张震坚定了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想法。一回到国内,他就迫不及待地向毛主席提出入朝作战的申请。
1953年,张震被任命为志愿军24军 *** 军长,正式成为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一员,与美国军队正面交锋。
当时联合国军和南朝鲜李承晚的部队已经被志愿军打得丢盔卸甲,停战协议上的内容也都达成一致,这场战争即将接近尾声。
就在这时,李承晚却突然变得“硬气”起来,声称不论美国是否继续作战,南朝鲜都不会签署停战协议,甚至还扣押了大批俘虏,丝毫不顾之前的约定。
对于这种小人行径,志愿军都异常愤怒。在毛主席的指导下,志愿军对南朝鲜发起总攻,誓要给李承晚一个教训。
这种战况下,张震奉命守卫上甘岭,与美军第3师及李承晚的首都师决战到底。
美第3师是美国王牌部队,装备世界先进的作战武器,与其交手的志愿军伤亡极大。而李承晚的首都师也获得了美国的武器援助,杀伤力不可小觑。
面对这4.7万敌人,张震明白这场战争只能智取。
他没有令战士们正面迎战,而是不定时地派出部队进行夜袭,消耗美军的意志力,增加志愿军士气。
除此之外,张震改变以往一举歼灭敌人的作战方式,令战士们打好每一次小战斗,将一次次小胜利积累成更大的胜利。
在张震的指挥下,24军歼灭一千多敌军,销毁6辆坦克,获得了巨大胜利。
不久之后,张震又率领24军战士们歼灭李承晚首都师中的一个团,并将美第3师刚补充上来的兵力歼灭大半。
眼看着美韩联军即将无路可退,停战协议也即将登上日程,张震却在一次意外中受伤昏迷,被战士们送到医院救治。
虽然已经离开了一线,但张震依然放心不下战场上的情况。
他生怕李承晚再次反悔,也担心战争还会继续下去,执意不肯回国。直到签署停战协议已成定局,张震才放心回国。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张震率领手下部队用5个月时间歼灭敌军1.4万人,极大程度上加快了停战协议的签订。
从抗美援朝战场上下来后,张震前往南京军事学院进修,使得自己成为理论、实践双丰收的将军。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正是因为自己太过优秀、能力太过出众,使得退休成为一件难事,就连 *** 都出口挽留。
1977年,看着曾经年龄相仿的老战友陆续退出了工作岗位,张震想着自己年事已高,也应该多给年轻人一些机会了。
于是随着好友到长沙的一个退休干部所考察环境,为日后的退休生活做好准备。
可还没等提出退休申请,张震就当选了候补中央委员及中央军委列席常委两个职务。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退休都是不可能了。
直到1985年,有人称张震的副总参谋长职位有了其他合适人选,这回或许可以“退位让贤”了。
就连妻子都做好了与丈夫安享晚年的准备,没想到这次退休计划又落空了。
这一年,杨尚昆交给张震一个重要任务,将 *** 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及后勤学院整合为中国人民 *** 国防大学,由张震负责重组工作并出任之一任校长。
张震没有之一时间答应下来,而是向杨尚昆推荐道:“萧克是 *** 军事学院的院长,刘志坚是 *** 政治学院的院长,他们两人比我有经验,更适合这次的工作。”
“正是因为他们俩是院长,才不适合这次的任务。”
听到这句话张震明白了,不论由这三所学院的哪位校长接手这次任务都不是更佳人选。
更好的 *** 就是挑选一个“外人”筹备国防大学的建设,避免后续出现更大问题。
“我接受这次任务,但我有一个要求,让新人负责主要工作,我在背后做辅助工作。”
“我知道你是想让年轻人有更多锻炼机会,早日扛起重任。但国防大学事关重大,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人选了。”
看到事已成定局,张震也就不再推辞,与政委 *** 一同完善国防大学的各项制度。
时间转眼来到五年后, *** 因为年纪太大从政委一职上退了下来。
看到这一幕,张震认为自己也到了退休的时候,于是向上级递交退休报告,结果被拒绝了。
1992年,已经78岁的张震当选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受到了 *** 的接见。
“多大年纪了?”
“78岁了。”
听到这句话, *** 笑着说道: “比我还小呢,再干一届吧。”
有了 *** 的指示,张震将退休抛在脑后,一心扑到工作当中,为军队的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为了了解军队的实际情况,张震多次深入基层考察。若是碰到搞面子工程的军队干部,张震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弊病。
在一次考察中,一位连长向张震介绍道:“我们连队的官兵都十分努力,每年评比都能达标。”
“达标?那你们执行的是什么标准?”
张震的这句话使得在场干部一愣,半天没有说出一句话。看到这样的场景,张震生气地批评道:
“嘴上口口声声说着达标,结果却连执行的标准都不知道,那你们是怎么达标的,又达成了什么标准?”
“作为干部都不知道是什么标准,怎么更好地领导战士们?”
干部们无法回答张震的质问,只能羞愧地低下头,重新思考日后的工作问题。
按照 *** 的指示,张震担任了一届中央军委副主席,终于在1998年以84岁的高龄从岗位上退了下来。
从12岁加入劳动童子团开始算起,张震在革命道路上走了72年,在军中工作68年,经历过父亲去世、妻子改嫁、母亲乞讨的家庭巨变,也经历过多次受伤昏迷的九死一生。
从1955年的中将军衔到1988年的上将军衔,这不仅彰显着张震一路以来取得的成就,更是对他付出与牺牲的一种肯定。
战争结束了,张震的工作却没有结束。
原本六十岁就应该退休的年纪,张震却将其延长了二十多年,为新中国的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2015年,这位操劳一生的将军永远闭上了双眼。留下的,只有那些值得传颂的故事与不屈的精神。
张震将军有几个儿子,分别担任什么职位
四个儿子。
长子张小阳少将,曾任中国人民 *** 外国语学院院长。
次子张连阳少将,曾任总参军代局局长。
三子张海阳上将,现任中国人民 *** 第二炮兵政治委员、党委书记。
四子张宁阳少将,曾任总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部副部长。
女婿寿晓松少将,现任中国人民 *** 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部长。
上世纪50年代张震将军的三个儿子后来怎么样了?
长子张小阳少将,1941年10月生,曾任中国人民 *** 外国语学院院长。岳父是开国中将吴克华。
次子张连阳少将,1944年11月生,曾任总参军代局局长。
三子:张海阳上将,中国人民 *** 第二炮兵政治委员、党委书记海阳上将,现任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四子张宁阳少将,现任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1950年10月出生,1968年入伍,曾任总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总装备部综合计划部部长。2005年晋升少将军衔。
女儿张燕阳,1952年8月25日生。女婿寿晓松少将,现任中国人民 *** 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部长。寿晓松(1951.10—)浙江诸暨人。1951年10月生,大学学历。研究员。1969年入伍,在野战部队工作。1981年初调 *** 军事科学院工作,任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副部长、部长。2007年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