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的解释什么意思
22题库内容:
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 比喻 从根本上解决 问题 。
成语出处: 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成语例句: 如今有个 道理 ,是“ 釜底抽薪 ”之法,只消央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
注音: ㄈㄨˇ ㄉㄧˇ ㄔㄡ ㄒㄧㄣ
釜底抽薪的近义词: 抽薪止沸 抽去锅底柴薪,以止息锅内汤液的滚沸外溢。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的反义词: 火上浇油 比喻使人更加恼怒或助长事态发展我从来不劣方头,恰便如火上浇油。《元曲选·陈州粜米》 沸汤沸止
成语语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做事非常彻底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take out burning wood from under the pot
日语翻译: かまの下(した)から薪(まき)を取り去(さ)る。〈喩〉根本的(こんぽんてき)に解决(かいけつ)する
其他翻译: <德>das brennholz unter dem kessel herausiehen,um das siedende wasser zur ruhe zu bringen<法>prendre des mesures radicales
成语谜语: 水开了就关火
读音注意: 抽,不能读作“zhóu”。
写法注意: 釜,不能写作“斧”;薪,不能写作“新”。
釜底抽薪的意思解释词语
釜底抽薪的意思:比喻克服、消除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因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用哲学的角度分析釜底抽薪的含义
釜底抽薪从哲学角度讲就是处理问题要抓住关键,抓住重点。其理论依据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复杂事物存在多种矛盾,事物的矛盾地位是不平衡的,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我们在实践中,要重点解决主要矛盾,要抓住关键。同时不忽视将要矛盾。
要让釜内的温度降低,有多种 *** :加速空气流通使之降温;往里面加入低温的液体使之降温;把釜底的火灭掉使之降温。显然,釜底的火是温度上升的根本原因,所以,釜底抽薪抓住了根本,抓住了主要矛盾。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解释此句与重点字义
临渊羡鱼lín yuān xiàn yú
〖解释〗渊:深潭;羡:希望得到.意思是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毫无好处.
〖出处〗《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汉书·董仲书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示例〗此为之数年,便可见效,十年便可有成,何不试之,而徒作~之叹. ★明·朱之渝《答小宅生顺问六十一条》
扬汤止沸
yáng tāng zhǐ fèi
〖解释〗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三国志·魏书·刘廙传》:“扬汤止沸,使不焦烂.”
釜底抽薪
fǔ dǐ chōu xīn
〖解释〗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处〗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示例〗如今有个道理,是“~”之法,只消央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
釜底抽薪成语故事_成语“釜底抽薪”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成语】 釜底抽薪
【拼音】 fǔdǐchōuxīn
【解释】 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成语故事】
南北朝的时候,东魏大将军侯景举兵反叛,遭到朝廷军队的攻打。侯景于是投降江南的梁武帝萧衍,请萧衍前来增援,结果又被慕容绍宗指挥的东魏军队打败。侯景最后只得带着剩下的几百人投降梁朝。东魏的魏收为这事写了篇奏章,他指出对侯景这样反复无常的人,必须抽薪止沸,剪草除根。然而梁武帝没有接受这一劝告。后来侯景果然又叛变了梁朝。釜:炊事用具,即锅。薪:柴草。这个成语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