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攸怎么死的啊?
许攸首先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其次他也是一个野心家。同时他更是一个投机者。许攸之死更多还是他自己自作自受的结果。许攸和袁绍,曹操这两个世家子弟是发小。但同人不同命,袁绍和曹操都有家族的支持。可以说他们两人的后续发展之路可谓是一帆风顺。而许攸这个普通人家的孩子自然一切都得靠自己拼搏。许攸也知道自己比不上袁绍和曹操。所以许攸从一开始就想走捷径。这个捷径就是当“从龙功臣”。
中平元年,许攸勾结冀州刺史王芬、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密谋废掉汉灵帝,改为拥护合肥侯为帝。并且许攸还怕势单力薄,所以想拉曹操入伙。曹操大好青年哪会跟着许攸造反。所以曹操毫不留情的拒绝了许攸的拉拢。之后冀州刺史王芬在汉灵帝北巡的时候想要借口防备黑山贼顺势骑兵谋反。但关键时期汉灵帝察觉到了王芬的异常。所以汉灵帝罢免了王芬的兵权,更是下令召王芬入朝面见自己。王芬还怕事情败露被汉灵帝处置。所以王芬自杀身亡。王芬这个实权人物死后。许攸等人没了主心骨就纷纷开始逃亡。
董卓乱汉之后,各地军阀纷纷起兵割据一方。许攸看到汉朝天下大乱也顾不上抓他了,所以逃到袁绍所处辅佐袁绍起兵。之后的许攸不管在讨董战争中,还是剿灭公孙瓒的战争中许攸都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袁绍势力更加庞大成为了当时天下势力最强大的军阀。但袁绍势力内部派系林立,明争暗斗不止。许攸表面上身为袁绍的谋士风光无限。但实际上许攸早就被郭图等人嫉妒不已。就差一点临界点就会引爆。
袁曹官渡大战之时,许攸献计正面吸引曹操大军主力。而派遣精锐偷袭曹操的大本营,由此一举击败曹操。但袁绍狂妄自大,不愿意采取计谋。就想着自己实力强大,所以他想正面对决击败曹操从而震慑天下军阀。而许攸对于袁绍的狂妄自大也是无语了。但不管许攸怎么说袁绍都不同意许攸的计划。正好这个时候许攸的家人犯法事情败露被捕。而许攸本人也被连累袁绍也大加责难许攸。许攸的自尊心一下子就受不了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连夜投奔曹操而去。
而曹操有了许攸这个内奸的帮忙,很顺利的偷袭了袁绍的人大军屯粮之所。袁绍粮草一失顿时军心打乱。曹操抓住机会一举击败了袁绍。本身许攸投靠曹操后立下大功者也足够许攸在曹操阵营中站稳脚跟了。但许攸这个人不懂人收敛。在曹操阵营中经常讲一些曹操年轻时候的糗事,极大的损害了曹操的威望。俗话说“可一可而不可再三”。许攸肆无忌惮的诋毁曹操终于激怒了曹操。所以最终许攸的命运就是被杀成为倒下亡魂。许攸苦心专营一辈子就想着出人头地。结果自己最终也是落了一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许攸是怎么死的?曹操为什么要杀掉许攸?
许攸,在汉末三国时期有两个人物,一个是谋士,一个是关东营帅,然而人们经常讨论的自然是身为谋士的许攸许子远。这个许攸,可以算作是“三国三大愤青”之一,而且曾经还是曹操的发小,原本是袁绍帐下的谋士,后来改投曹操,并且在官渡之战中,为曹操献计,赢了袁绍。然而这样一个有功之臣,最后却还是死在了曹操的手上,这是为什么?曹操为什么要杀掉自己的发小和功臣的许攸呢?三国谋士许攸在官渡之战中,弃袁绍而投奔曹操,为曹操献计出奇兵袭击袁绍的粮草重地乌巢,使得曹操赢得了这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但是在曹操麾下的许攸,不久就被曹操给“收杀”了,即“明正典刑”。
而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许攸是被曹操的武将许诸所杀,因为官渡之战后,许攸在曹操的手下很是狂妄,经常到处吹嘘自己的功劳,还直呼曹操的小名“曹阿瞒”,四处跟人家说曹操以前不光彩的事迹。
许诸早就看不惯许攸,终于有一天许攸喝了点酒,就和许诸吵起来了,并且放出话来激许诸,许诸一介武将哪有思前想后的习惯,直接一股气冲到脑门,拿着刀就把许诸的头给砍了,然后就拿着头去见曹操告诉曹操,也不害怕。还振振有词地说是许攸无礼,关键曹操还真没把许诸怎么样,只是责怪了下许诸,不痛不痒的。
所以即使是在《三国演义》中也透漏着,曹操就是想杀掉许攸,曹操杀许攸一方面是许攸太狂妄,让曹操觉得自己的颜面尽失。另一方面曹操杀许攸可以和曹操杀杨修做个对比,曹操不喜欢别人看透他,也不喜欢他的手下不分尊卑贵贱恃功而骄。而许攸呢天生就是狂妄自大,贪众人的功劳而据为己有,在混乱的军阀时代,又遇到曹操这样的枭雄,被曹操榨取掉身上的价值后,只能是死路一条了。
许攸是被谁杀的?
许攸是三国时期的有名谋士,字子远,南阳人士(今天在河南南阳)。本来是袁绍军中的谋士,袁绍和曹操开展官渡之战的时候,由于许攸的家人犯法被袁绍给杀了,许攸就改投曹操的门下了。
许攸的被谁杀死的有两个说法。之一个是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许攸是被曹操的武将许诸冲动所杀,因为在《三国演义》中许攸简直就是在自寻死路,因为喝了点酒,不断的用言语来激许诸,许诸可是脑子里没有弯的粗人,哪里受得了许攸这么放肆狂妄,所以直接一抬手把许攸的头给割了下来,提着头去找曹操了。
第二个说法是历史记载,许攸被别人举报,曹操把他杀了。因为有人举报许攸贪赃,曹操早有杀许攸之心,便借此把许攸给杀了。
不管哪一种说法,许攸都是死在曹操的帐下,也都是因为许攸自己本身的原因而招来杀身之祸。许攸当初投奔曹操的时候,给曹操献计让曹操袭击袁绍的乌巢才导致曹操能赢得官渡之战的胜利,所以许攸特别恃宠而骄,居功自傲,老觉得官渡之战都是自己的功劳,没有自己的话,曹操什么都不是。所以常常口出狂言,甚至在三军中宣扬曹操做过的荒唐事。应了那句“祸从口出”断送自己的性命。
后世有人推测曹操之所以杀许攸,是因为曹操觉得许攸不老实,曾经背叛过袁绍,以后也就可能背叛自己,曹操是自己负天下人也不远天下人负他的,留着许攸总觉得是隐患,所以千方百计赵机会把许攸给除掉了。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三国许攸:才华横溢却屡犯职场大忌,下场凄惨
许攸年轻的时候,跟袁绍,曹操关系不错,二人都比较欣赏许攸的才华。
许攸年轻时,还是很有胆识的,曾经与原冀州公司总经理王芬等密谋想换掉原东汉集团董事长汉灵帝刘宏,立分公司总经理合肥侯为董事长,并想拉曹操一起干,被曹操拒绝。后来,没有成功,王芬自杀, 许攸追随了袁绍,加入袁绍公司核心团队。
许攸跟袁绍一起创业,属于元老型,在公司里比较牛,也比较强势,得罪不少同事 ,颇遭人嫉恨。许攸比较贪,对钱财比较贪婪,一人得道,家属也跟着鸡犬升天,子侄辈也效仿他。
官渡之战,袁曹对峙成僵局之时,许攸截获了曹操催粮书信,获得了曹操的运粮路线,并且知道曹操缺粮,于是建议袁绍派人从别道偷袭许昌把董事长汉献帝接来,从政治上占领至高点,以董事长的名义讨伐曹操,曹操可束手就擒。
但是袁绍不听他的,一定要先拿下曹操。许攸是个骄傲自负的人,觉得袁绍不待见自己,很是屈辱。再加上当自己的亲属因贪污被抓,许攸觉得袁绍对自己一家人有歧视, 许攸便从袁绍处逃走了,逃奔到曹操那里。
许攸进入曹军营地之后,向曹操提供了重要的情报,袁绍的军队虽然有很多粮草,可是却毫无防备之心,暗中派人奇袭乌巢,将粮草烧掉,袁军自会败亡。
曹操听到之后非常高兴,烧毁了袁绍的粮草,获得官渡之战的胜利,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可以说许攸确实立了大功。
官渡之战后,许攸在曹操的手下很是狂妄,经常到处吹嘘自己的功劳,还直呼曹操的小名“曹阿瞒”,四处跟人家说曹操以前不光彩的事迹。曹操嘴上不说什么,心里肯定不高兴。
小时候再好,那是过去的事了。现在曹操是领导,有多大功劳也得谦虚谨慎,而且对领导也要尊敬,因为领导要维护自己的权威。
大将许诸早就看不惯许攸,终于有一天许攸喝了点酒,就和许诸吵起来了,并且放出话来激许诸,许诸一介武将哪有思前想后的习惯,直接一股气冲到脑门,拿着刀就把许攸的头给砍了! 这就是典型的话多嘴贱!
许攸之死给职场人士是一个很大的启示:
1、与同事和睦相处,不要指望排除异己就能显示自己的本事,真正之本事就是与同事合作,相互配合,产生1+1大于2的效应,而不是相互内斗,削弱公司的竞争力。
2、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即使你再有才,也不要过于的张扬,有才的人,大家都看得到,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3、摆正自己的位置。站什么位置说什么话,不要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就摆出一副高姿态来。
三国演义中谋士的两种人生—审配面北,许攸面南
东汉末年,天下相争,河北袁绍据青,幽,并,冀。雄兵百万,列将千员,北灭公孙,西伐乌桓。有一统天下之势,袁绍手下有两大谋士,许攸与审配。两人都是袁绍手下的重要谋士。两人的命运却颇为唏嘘。在决定袁绍与曹操两大霸主将来命运的官渡之战前夕,田丰主和,许攸主战。田丰指出,中原的曹操,兵精粮足,锐气正盛。应当暂时保全河北四州,图谋发展,屯兵白马,官渡一线,以据其锋芒。不出三五年,袁绍实力十倍曹操,一鼓作气,则可击败敌人,逐鹿天下,然而许攸则坚持应当趁势出兵,趁曹操在中原立足未稳之际。全力出击,将敌人扼杀在萌芽之中。后来的事实证明其实两人的谋略都有可取之处。最后,袁绍采用了许攸的意见,派遣颜良,文丑为先锋,屯兵白马,前后出兵七十万,征伐曹操。不幸的是,官渡之战初始,暂居曹营的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使袁绍在蒙受了巨大损失。也逐渐失去战场的主动权!
但是,即使袁绍在失去两员大将以后,他依然在这场决定着谁是天下霸主的战场上,袁绍依然占据着优势,凭借此时的力量依然可以和曹操在官渡前线展开拉锯战,此时,这场战争最精彩的一幕,也是最动人心魄的一幕开始了。
曹兵粮草将尽,曹操给远在许昌的荀彧写了一封信,催促粮草,然而,这封信却被许攸给拦截了,这种时候拦截到敌军的重要信息,完全可以趁势大败敌军,正如二战中美军通过拦截到日军的密电码而袭杀日本海军元帅山本五十六一样,许攸拿着这封足以决定战场形势的信找到袁绍,建议袁绍立即派一队精兵,突袭许昌,或者在正面直接对敌人展开猛攻,彼军无粮,触而必破,曹军必败,好谋无断的袁绍拒绝了许攸的建议,恰逢此时又传来许攸的亲人在后方犯法被审配给羁押的消息,袁绍非但没有采取许攸的建议,反倒被袁绍给羞辱一顿,许攸失去了对袁绍的信任,假如袁绍可以采取他的建议,许攸无疑将是三国时代最成功的谋士,可是他的命运给他开了一个玩笑,即让他看到了希望,又将他的希望踩碎。当夜许攸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了,光着脚就来迎接许攸都来不及穿鞋,许攸一本正经的问道,孟德,你军中粮草还足以支撑多久,曹操说,一年足以,许攸摇头不语,曹操说,其实只有半个月的了,许攸还是不说话,曹操又说其实只有三个月了,许攸还是不说话,曹操咬咬牙,说算了实话相告,只有一个月了,许攸还是不语,曹操又要说话,许攸说,你不用说了,你军中粮草已经用尽,你看这是什么,说着许攸拿出了,那封曹操自己写的亲笔信,曹操问许攸,你此行的目的是,许攸说,袁绍的粮草都屯在乌巢,守将淳于琼是个酒囊饭袋,曹操果断抓住其中战机,当夜,曹操亲自带队奇袭乌巢,火烧乌巢囤积的如山的粮草,那一场大火,浇灭了袁绍军抵抗的意志。
第二日,曹军全军突进在官渡大败袁绍,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不久袁绍病死,留下两个不争气的儿子袁尚,袁谭因相互争夺袁绍留下的遗产,不久,曹操军攻到冀州城下,守城的将领正是审配审正南。此时袁尚已经逃跑,外无援军,内无军马,形势甚急。许攸想曹操献计,挖破漳河堤岸刹那间,冀州成被水侵入。曹操又让降将辛毗来劝降审配,审配更加决绝,直接在城楼上把辛毗的一家八十口人全都给砍了,将八十多颗人头抛到城下。这一举动虽然令已经投降了的辛毗无地自容,可是却使审配的侄子审荣心中怀忿,审荣由于与辛毗是至交,便密谋开了西城门,随后又羞愧难当,自刎在城门下,审配看到曹军涌入,本来是一介文弱书生的审配驾马而出,正遇到五子良将徐晃,被徐晃生擒,抓到曹面前,曹操惜其忠诚,想招降此人,审配正气凛然曰:不降,曹操喝斩审配,审配凛然道,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说罢慨然赴死。后人有诗道
河北多名士,谁如审正南,命因昏主丧,心与古人参。 忠言直无隐,廉能志不贪。临亡犹面北,降者尽羞惭。
审配是河北名士,他不像诸葛亮般有超级的智谋,却也不像贾诩般毒计反复,更不像郭嘉,荀彧,鲁肃般受到主公的器重,可是他依然不改变的是他对于忠诚的忠义,袁绍军中,有两人最为刚烈,一个是直谏致死的田丰,另一个便是面北而死的审正南。
曹操军攻克了冀州,袁绍的势力基本已经土崩瓦解,正是大好时机,这一天许攸喝了点酒,在集市中疯人疯语,突然看到了曹操骑马而过,于是他大声的叫着曹操的小名;阿瞒,曹操尴尬的笑着应答,然而这一轻浮的举动却引起了虎痴许诸的不满,这一日在集市中,又遇到了许攸大声的叫着曹操的小名,宣扬着自己是如何帮助曹操攻进这冀州城的,许诸大怒,一刀就砍下了许攸的头颅。许攸就这样死了。
审配,许攸都是袁绍所倚重的河北的栋梁,最后却是忠臣枉死,奸臣倒戈,无疑令人唏嘘。
那个东汉末年的同一天,审配,许攸都死了,只不过一个向北,一个却向南 !
许攸死于谁手《三国演义》
曹操已有杀许攸之心,而操手下谋士荀彧了然于心,便怂恿许褚杀之。因许攸居功自傲,全未将曹操放在眼里,还时常揭曹操的短,再者为人性格卑劣,操素不喜许攸欲杀之,只是碍于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分,不好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