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是什么意思(历史上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wanfu 麦克百科 56 0

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是什么意思

比喻触犯那些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人和事。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是用来说明对方完全没有这个实力去做某件事情,也是表示鸡蛋碰石头的意思,所以就是比喻触犯那些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人和事。

历史上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在常人眼中,皇亲国戚、金枝玉叶那是何等金贵,别说打骂 *** ,就是把这些人惹恼了都要吃不了兜着走。唐时有个后来几乎尽人皆知的故事——《醉打金枝》,男主人公郭暧颇有点来头,他老爸是当红宰相——有“大唐中兴之臣”之称的郭子仪,况且郭暧也不是特意要去修剪这金枝玉叶,标题上不是写得很明白吗?醉打!喝醉了的事能当真吗?那么在历史上真的有敢动这些金枝玉叶、在太岁头上挖挖土的人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样的非常事件在中晚明的宫廷中屡见不鲜。
明朝的惯例,凡是公主下嫁,都会派一个老宫人负责公主的起居事宜,俗称管家婆。按说,老宫人是公主的奴才,应该属于私有财产的一部分,带着狗的脾性,公主叫她坐着不能站着,叫她趴着不能蹲着。但是这里恰恰相反,公主选配驸马以后,还住在王府的时候,公主不仅不敢依着往日的脾性对服侍她的老宫人大呼小叫,反而还要挖空心思讨好老宫人及下手一些大大小小的奴才们,而驸马若不大放血出个万儿八千两银子,恐怕连公主的面都见不着,更别说过正常的夫妻生活了。
万历时,皇帝的同胞妹妹永宁公主,下嫁给梁邦瑞。无奈梁邦瑞家底薄弱,不像其他驸马那样财大气粗,他虽然也懂得银子开路的道理,但是即使他把仅有的几个小钱掏空了也还是满足不了奴才们的胃口。天长日久,梁邦瑞忧郁成疾,后来居然就这么一命呜呼了,公主也因此一直守寡到白头。
还有更绝的,而且这事也出在稀奇古怪的万历朝。万历帝和郑贵妃的爱女寿阳公主,被选配给冉兴让,冉兴让家里有两个小钱,几千几万的大手笔之后暂时收买了公主的左右奴才。夫妻二人处得也是相当好,恩爱非常,按照现在的标准应该让朝廷颁发个模范夫妻证书什么的。
可是某个月的月末,他们一不小心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
那天,公主有事召驸马进宫,而当时寿阳公主的管家婆,正在同她的对食宦官赵进朝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对食是明朝给宦官和宫女的一个特许,即允许他们结成菜户,也就是表面上的夫妻,或者说精神上的夫妻。
冉兴让看他们在一旁喝得烂醉也就没上前去打招呼,径直进了宫。就这么一下,坏事了!管家婆怒火冲天,说冉兴让对自己不够尊敬,乘着酒性用藤条将冉兴让打得体无完肤,然后用恶毒的语言把冉兴让的祖宗十八代问候了一个来回,最后还把冉兴让赶出了宫门。公主在一旁看着委屈,但心酸又能怎样,只有好言劝和。谁知道,怒气未消的管家婆居然把公主当成了出气筒,好一通数落。公主哪受过这等委屈,哭哭啼啼跑开了。
第二天一大早,公主就直奔母亲郑贵妃住的宫殿。俗话说,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管家婆早就防备了公主这一招夺命鸳鸯腿,来了个恶人先告状,抢在公主前头向郑贵妃说了很多公主和驸马的坏话,从夫妻俩平时行为的不检点说到小两口对国事的胡乱评论。
当公主跑去见郑贵妃的时候,听了管家婆一面之词的郑贵妃正在气头上,不管公主如何苦苦哀求,就是不予接见,最后还下通知让公主回去自省清楚之后再来。
水路不通,夫妻俩改走旱路。冉兴让连夜写了一封奏疏,准备在第二天上朝的时候面呈皇上,请皇上主持公道。谁知,还没等冉兴让踏进宫门,跟管家婆喝酒的赵进朝就把他截住了。赵进朝哥们儿十几个,冉兴让就一个,况且还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自然只有挨打的份儿了。宦官们毫不手软,抓头发,扯衣服,拉裤子,把冉兴让弄得衣裳不整,血肉模糊,冉兴让连跑带爬甚至连官帽都弄丢了。可事情仍没有结束,当冉兴让走出城门的时候,眼前的一幕让他彻底傻眼了:自己来时乘坐的车马已不见踪迹,只有带来的仆人在一旁不停地哭。原来车马被一伙公公给强行拉走了。
冉兴让也没有办法,只得跟仆人徒步回家。回到家,怒不可遏的冉兴让决定再写份奏疏,他就不信“圣明”的皇上不会为他主持公道。可怜他这份奏疏还没完笔,皇上的圣旨就下来了。除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然后尽是些斥责和诘问的话,譬如“不思进取”、“贪得无厌”等等,最后还指名要没收冉兴让的蟒衣玉带,发配国子监反省三个月。为了防止读书人的那张臭嘴,皇上还特旨取消冉兴让上奏的权利。
谅你公主又何妨,还不是一样只能忍气吞声回家了事。更有意思的是;责任的主要方——管家婆,不但没受到任何处分,还明迁暗升地换了个更好的岗位——取回另差,只是不在寿阳公主手下做事罢了。而那些参与殴打冉兴让的宦官们更是问都没人问,就更不要说相关的司法处理了。
整个晚明社会诡异得令人眼花缭乱,摸不着北。其实这里面并不仅仅只是朝廷自身的原因,中国的封建王朝发展到明代,就一直在走下坡路,以至于当政者不得不依靠大量的特务组织来维持自己的统治。而这些特务组织的头目大多由太监充任,以至于胆大的王振居然敢把太祖高皇帝那块亲笔题写的“太监不得干政”的铁牌堂而皇之地拿掉。打那以后,老朱家的子孙们就吃尽了奴才的苦,以至于到最后竟然被这些奴才弄到亡国,令人扼腕!
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秦王春秋司马相如卓文君韩信经典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歇后语,帮帮我 看菜吃饭,---- 太岁头上动土,----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比喻用适当的 *** 处理相应的问题.
太岁头上动土——不知死活
太岁头上动土——好大的胆子
太岁头上动土这个传说源自汉代,传到后世愈禁愈严,愈来愈繁琐,凡是太岁所在的方位及相反的方位,都不可以动土营造,凡是违反这个禁忌的人,就会招来灾祸,遭到恶运.后来就慢慢转变为比喻触犯凶恶的人,以致於遭到祸殃的成语
不得在太岁头上动土是我国民间遗留的一种忌讳.民间传说,如在太岁方位动土,就会挖到一种会动的肉块,即是太岁的化身.如果人的命运正旺还不致于怎样,运气不佳,命象衰微,就会遭到丧亡的灾难.因而人们最怕遇到太岁,常常畏之如虎,那些凶恶、难惹的人,就被称之为“太岁”.胆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也就成了恶霸们吓唬人的口头禅.
(请勿转载!)

人们常说在“太岁头上动土”和“不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

我想知道“马王爷”和“太岁”指的是谁啊?这两句话有什么来历吗?
太岁头上动土这个传说源自汉代,传到后世愈禁愈严,愈来愈繁琐,凡是太岁所在的方位及相反的方位,都不可以动土营造,凡是违反这个禁忌的人,就会招来灾祸,遭到恶运。后来就慢慢转变为比喻触犯凶恶的人,以致於遭到祸殃的成语

不得在太岁头上动土是我国民间遗留的一种忌讳。民间传说,如在太岁方位动土,就会挖到一种会动的肉块,即是太岁的化身。如果人的命运正旺还不致于怎样,运气不佳,命象衰微,就会遭到丧亡的灾难。因而人们最怕遇到太岁,常常畏之如虎,那些凶恶、难惹的人,就被称之为“太岁”。胆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也就成了恶霸们吓唬人的口头禅。

另据史料记载,太岁是古人假定的一个天体,它和岁星(木星)运动速度相同,而方向相反,太岁到了哪个区域,相应的就在哪个方位地下有一块肉状的东西,它就是太岁的化身,在这个方位动土就会惊动太岁。这就是“太岁头上动土会有灾祸”的由来。

马王爷即马神,一般俗称马王爷,全名叫“水草马明王”。他的来历说法比较多。一般说有:
一,有说的天上的天驷星,《南游记》里边说他叫做“三眼华光”。是民间供奉的神灵,在北方“五圣庙”中尊为五神之首。传说有一次玉帝派他和娄金狗、奎木娘、虚目鼠下界去四方巡察善恶,四神各走一方,不多日先后返回天庭述职。其他三神所报均是善人善事,下界好一片升平景象。惟有星日马查访善恶兼有,且有豪强凌弱之事。玉帝见疑,又派太白金星下界复查,得知娄金狗三神所报非实,下界贪吃受贿。惟有星日马廉洁奉公,好坏善恶如实奏报。玉帝夸他明察秋毫,又赐给他一只竖长的眼睛。所以民间才有这样一句俗语“你可知道马王爷三只眼不是好惹的”。
二,有说是殷纣王之子殷郊的。《封神演义》里边的殷郊,也有三只眼。
三,有说是汉武帝时候的大臣、匈奴王子金日磾,不过没有“三只眼。理由是:
1、他归化汉朝之后,养马非常出色,被奉为马王,后来还成为受遗诏,辅助幼主的重臣。
2、马王爷的生日是六月二十三,民间举行祭祀活动,正式祭品是一只全羊,因为人们认为马王是在 *** 的,而匈奴王子也是“回”。
3、现实的前匈后汉的金日磾,虽然是两眼,后来成为神后就有了“三只眼”了。那第三只眼还是鲁班的呢。河北有个传说,张果老、后周的柴王爷和赵匡胤,三个分别挑着太阳、月亮和几座大山,走过才造好的赵州桥;当时压得桥摇摇欲倒,鲁班只好自己下去托着,总算抗住了。鲁班痛心自己的技术不够精,就自挖一目,作为惩罚。他的眼睛正好扔到马王爷的前面,就捡起来给自己安上了。

如今提到的马王爷所指得多为华光

2015年9月24日第111期生肖歇后语: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胆子不小

2015年9月24日第111期生肖歇后语: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胆子不小,答案是蛇。
解释:在十二生肖中,蛇是唯一一种没有脚的动物,它代表着速度和神秘。在传统文化中,太岁是一种掌管时间的神灵,而在太岁头上动土,意味着挑战神灵的权威和勇气。因此,“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胆子不小”这句歇后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勇敢,敢于挑战传统和权威,同时也具有神秘和危险的意味。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帮到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