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结果是什么?
材料一:图片安庆内军械所材料2:图片京师同文馆
材料3:图片京师大学堂
材料4:图片马关条约签订现场
问题1:材料一所示图片是什么时期创办的?创办人谁?(洋务运动,曾国藩)
问题2:材料2的图片是那个时期开办的。材料3图片是什么时候,谁奏请创办的?(1905年 张之洞)
问题3:材料4所签订的是哪个条约?简要概述其内容
材料1:黄埔军校图片
材料2:周恩来在北伐时期的图片
材料3:武昌起义
问题1:材料一中所示的是哪一所学校?它的全称是什么?( *** 陆军军官学校)
问题2:材料2中的人是谁?他在材料1中担任什么职务?(政治部主任)
问题3:请简要概述材料3的过程(占领楚望 *** 械库,占领总督衙门,占领武昌城)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评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内容:洋务运动的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80年代中期,建立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洋务运动后期,在“求富”口号下,开办了一些民用企业。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之一批近代工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试题分析:本题从两个方面来作答,一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二是对洋务的评价。洋务运动的时间是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期以“自强”为口号,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人希望通过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洋务运动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以失败而告终,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之一批近代工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洋务运动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创办的军用工业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创办的民用工业有: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洋务运动兴办了哪些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
主要内容:军事:积极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军队,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上述材料可以说明洋务运动哪些方面
试题分析: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废除科举制发生在1905年,由清 *** 废除的,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
点评:关于洋务运动,学生还要能够列举出其具体内容,创办的军事工业有: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创办的民用工业有: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海军。
概括两条历史信息英国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历史意义简单概括
之一,洋务运动的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第二,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第三,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扩展资料:
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之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求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洋务运动
2.试述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新式企业 ①洋务企业采用西方技术和设备进行生产, 属于近代企业。
②洋务派前期创办的军事工业,经费由清 *** 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使用,管理方式是封建衙门式的。虽然这些企业采用机器生产,但本质上属于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官办企业。
③洋务派后期创办的民用工业,投资大多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形式,产品主要作为商品投放市场,管理上采取劳动雇佣制所以其本质上属于带有封建因素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开创报刊 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国人自办了约20种近代报刊。
除福州、厦门各地外,其余主要在上海、香港、广州和汉口。 洋务运动时期主要报刊有《申报》和《万国公报》,两者均为该时期创刊。
其他报纸有:1873年4月创刊的《西国近事汇编》、王韬主持的《循环日报》等。 新式学堂 1862年,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欣首次创办京师同文馆,开创了中国近代化教育的篇章。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新式学堂的主要类别: (1)外国语性质的学堂,如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1866年后增设算学馆,成为综合性学堂)上海广方言馆等。 (2)军事学堂,如福州船政学堂、北洋水师学堂等。
(3)技术学堂,如上海机械学堂,天津电报学堂等。 办学特点:与传统官学相比,这些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如翻译人才、军事人才、技术人才等;教学内容有西学,如西文、西艺等;采用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等。
选派留学生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来改变清 *** 落后面貌是洋务派发起留学运动的最初目的。洋务时期的留学教育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两次:幼童留美和福建船政学堂学生留欧,即1872—1875年清 *** 向美国派遣了四期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1877—1897年先后派出四批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赴欧留学。
1872年8月11日,三十名幼童自上海驶往美国旧金山,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留学生活。这在中国二千年历史中,特开新纪元”之事被誉为“中华创始之举,亦古来未有之事”。
1877年,在沈葆桢、李鸿章等官员的积极倡导下,从船政局和船政学堂选出的33人踏上了赴欧留学的旅途。1881年,由李鸿章主张、船政局又选出10人分赴英、法、德留学。
1886年北洋水师等校的10名学生又去了欧洲。 翻译书籍 在洋务运动存续的35年里,文化出版事业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以及江南制造局的译书馆,是当时翻译西方的中心。译书经历了由单纯的西方科技著作和书籍,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著作并重,甚至后者略占上风的过程。
京师同文馆曾翻译西书36种。其中具代表性的有:中国之一部国际法中译本:惠顿的《万国公法》(1864年);之一部外交学中译本:马登的《星柖指掌》(1876年);之一部经济学中译本:福赛特的《富国策》(1860年)。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是晚清翻译西方著作数量最多,成绩最著的机构,它罗列了众多的学者译家和一些外籍传教士。大量西学著作的翻译出版及近代中国报刊和出版机构的出现,打破了中西文化的壁垒和传统文化的坚冰,大大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
架设电报 主线:1886 年因东三省边防需要,由奉天接展至珲春陆线;1887 年因郑州黄河决口“筹办工赈事宜”,由山东济宁设电线至开封;1888 年,因广东官线业已造至南雄州,商线乃由江西九江设至赣州以达庾岭入南雄相接,使官报得以灵通;1890 年,“因襄樊地方为入京数省通 衢,楚北门户边境冲要”,乃由沙市设线起以达襄阳,1893 年又添设襄阳至 老河口电线;1895 年由西安起接设电线与老河口相接,“使西北电线得有两 线传递,庶无阻隔之虞。” 支线:1884 年 添设的天津至京城,山东掖县之沙河至胶州电线;1898 年所设胶州至青岛电 线,湖北武昌至大冶、大冶至九江之线,“又因汉口上游北岸线杆年年被水淹损,阻误要报,添设南岸一线以备不虞”;1891 年徐州至台庄线和1892 年安庆至芦州线;1898 年“以备黄河之害”而设的济南至济宁线,“以备运河之害”而设的徐州至宿迁线等等。
作用:电报主要是为了商业经济发展上的需要。另外,在西北、东北、西南以及朝鲜所设约占总量 30%的官线,也同商局电线一样,在军事和经济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修建铁路 自从1825年英国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条铁路之后,由于它在经济上、政治上以及军事上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于是欧美各国接踵而起纷纷效法,在短短十余年间铁路建设即有长足进展。处于封建末世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观察到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这一惊人的新生事物之后,也深深为之吸引。
如林则徐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的《瀛环考略》等书都对铁路作了初步介绍。而洪仁玕则于1859年在其所著《资政新篇》中,最早提出了要在神州大地之上修建铁路的具体建议。
他说:中国各省应当皆有铁路,“以为全国之脉络,通则无病焉”。 早在同治元年(1862年),就有怡和、旗昌等27家英美洋行向李鸿章建议兴建苏州至上海的铁路,被拒。
次年(1863年),又有英国工程师斯蒂文生向清 *** 建议兴修汉口至。
3.洋务运动历史意义简单概括
1、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之一,洋务运动的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第二,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第三,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地位上升。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1.主观目的具有发动性;想西方学习具有根本的局限性;最终以失败告终. 2.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A.军事上:促进了中国国防近代化,一定程度上增添了抵御外来的力量. B.经济上:开始了中国工业近代化;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山声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 *** 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C.思想上:开始了中国教育近代化;客观上有利于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