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两弹一星”的科学家还有谁?
1、参加“两弹一星”的科学家还有钱学森。钱学森是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与“中国导弹之父”。
2、1935年9月,钱学森先生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获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成为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冯·卡门(Theodore von Kármán)的学生,并很快成为冯·卡门最重视的学生。
3、1949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便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此时的美国,以麦卡锡为首对 *** 人实行全面追查,并在全美国掀起了一股驱使雇员效忠美国 *** 的狂热。
4、钱学森因被怀疑为 *** 人和拒绝揭发朋友,被美国军事部门突然吊销了参加机密研究的证书。钱学森非常气愤,以此作为要求回国的理由。
5、1955年,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飞行员作为交换,1955年8月4日,钱学森收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
6、1956年参加中国之一次5年科学规划的确定,钱学森与钱伟长、钱三强一起,被周恩来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之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7、1958年,为了为两弹一星工程培养人才,应钱学森关于建立“星际宇航学院”的要求,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学森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创始人之一。经杜润生、杨刚毅介绍,加入中国 *** 。
8、1960年,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并不再兼任该院一分院院长。从此,钱学森的主要职务一直为副职,由第五研究院副院长,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再到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专司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
9、2009年10月31日北京时间上午8时6分,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都有哪些人?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关于邓稼先等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资料了解他们的感人事迹与同学们交流
邓稼先(1924—1986),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后在父亲邓以蛰的安排下,他随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1]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之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 *** 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2]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3][4]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5]
中文名
邓稼先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安徽怀宁县
出生日期
1924.06.25(甲子年)
逝世日期
1986.07.29(丙寅年)
职业
科学家、物理学家
毕业院校
西南联合大学、美国普渡大学
主要成就
设计了中国 *** 和氢弹
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奠基者
配偶
许鹿希
所属党派
九三学社、中国 ***
称号
“两弹”元勋
两弹一星科学家钱三强小传 (两百字左右.) 谢谢
别的科学家也行,只要是两弹一星的除了 邓稼先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核物理学家。原籍浙江湖州,生于浙江绍兴,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9年钱三强完成了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1946年底,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1948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1980年7月24日,钱三强教授在 *** 以《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为题讲课。
两弹一星具体是什么时候?
两弹一星时间分别是:
1、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之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2、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之一颗 *** 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 *** 的国家
3、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之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4、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之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五六十年代面对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大国的核讹诈下,于1956年在周恩来、陈毅、李富春、聂荣臻的主持下,制订了《1956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
而 *** 则在1958年先后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搞 *** 、氢弹、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即便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从此开始投入这些开发计划。
“两弹一星”是对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的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统称,并没有明确具体指哪两颗弹和哪一颗星。
*** 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 *** 、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