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谁呀?指鹿为马的意思是什么?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谁?

wanfu 麦克百科 61 0

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谁呀?

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赵高。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担任中车府令(掌管皇帝车马)的宦官赵高,不愿让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继承皇位,而想让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当皇帝。便和胡亥串通一气,并且威胁丞相李斯,对于秦始皇的死讯严守机密,秘不发丧,并伪造诏书,赐死扶苏,立胡亥为太子。

然后,才宣布秦始皇已经死去,由太子胡亥继承皇帝,称为秦二世。赵高为胡亥立了大功,被封为郎中令,成为秦二世最亲近的高官,但他的职位仍在丞相李斯之下,于是又设计害死李斯,当了丞相。

指鹿为马的意思是什么?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谁?

指鹿为马的意思是什么

相信大家在平常的生活当中经常会听到指鹿为马这一个词成语,那么大家会否都知道指鹿为马的意思呢?而指鹿为马这一个成语又是出自哪里呢?

指鹿为马动画照

指鹿为马的意思就是指将事实故意扭曲,并且颠倒是非黑白,不辨是非。而指鹿为马这一个成语是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这一本书籍。

指鹿为马说的是,秦始皇耗尽一生之力,最终一统天下,成为了我国历史上之一位皇帝,建立了一个泱泱大国,也就是秦国。秦始皇死后,秦王二世上台,但是却一直都受到宦官赵高的胁迫,是赵高的傀儡。赵高见秦二世越来越无能,已经没有了多大的利用价值,于是决定犯上作乱,夺取皇位。虽然秦二世在赵高的手中,但是却担心朝中众臣不满,不支持自己夺取皇位。于是,赵高为了测试朝中众臣是否忠于自己,就将一头梅花鹿献给秦二世,还说这不是一头鹿,而是一匹马。秦二世一听便笑了,说赵高糊涂,明明是一头鹿,不是马。但是当秦二世询问朝中众臣时,却有很多人不说话,或者说这是一匹马而不是一头鹿。于是,指鹿为马这一个成语就成为了颠倒是非黑白的成语。

在2014年11月21日,众多的语言学家以及文学教授通过分析网上网民的投票,以及开展研讨会讨论,最终将指鹿为马这一个成语定为年度四字成语。一时之间,指鹿为马这一个成语成为了人们的口头禅。

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谁

我们在平常的生活当中,经常会听到指鹿为马这一个成语。指鹿为马这一个成语的意思是指颠倒是非黑白,否认事物的本质。而指鹿为马这一个成语是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这一书籍,而指鹿为马的主人公则是秦二世胡亥,以及秦朝著名宦官赵高。

电视剧指鹿为马故事剧照

据传说,宦官赵高觊觎秦二世的皇位已久,一直想要谋朝篡位,但是却有害怕朝中的文武百官不支持他。于是赵高就命令自己的手下去买来一只鹿,打算在朝堂之上送给秦二世胡亥,从而试探一下朝中文武百官是否支持自己谋朝篡位。

在朝堂之上,赵高向秦二世胡亥说道,自己得到了一匹骏马,想要送给秦二世胡亥。秦二世胡亥听到赵高这么说,心中十分的开心,就命令宫中的侍卫将赵高所说的骏马拉到朝堂之上,让文武百官一同欣赏。

当侍卫将赵高所说的骏马拉到了朝堂之上时,秦二世胡亥见到不是骏马,而是一只鹿,便大笑道:“丞相真的是很糊涂,这分明是一只鹿,哪里是一匹马?”但是赵高却坚持说是一匹马,然后就观察文武百官的反应。

不少的官员害怕赵高的权势,纷纷附和赵高,说是一匹骏马,而不是鹿。但是也有不少的官员说不是骏马,而是一只鹿。最终,赵高明目张胆的对那些说是鹿不是马的官员进行报复,从而将指鹿为马这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成语流传了下来。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四面楚歌、初出茅庐、煮豆燃萁、指鹿为马、草船借箭、闻鸡起舞、破釜沉舟的主人共各是谁?(一一对应)

四面楚歌(项羽)、初出茅庐(诸葛亮)、煮豆燃萁(曹植)、指鹿为马(赵高)、草船借箭(诸葛亮)、闻鸡起舞(祖逖)、破釜沉舟(项羽)。

1、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

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

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2、初出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他不以为然。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惇领十万大军攻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议,诸葛亮说:"怕众将不听我令,愿借主公印剑一用。"刘备忙将印剑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

命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放过敌人先头部队,看到起火,迅速出击。张飞带一千人马埋伏在山谷里,待起火后,杀向博望坡。关平、刘封带五百人马,在博望坡后面分两路等候,敌军一到,立刻放火 。又把赵云从樊城调来当先锋,只许败不许胜。刘备带一千人马作后援。 

关羽忍不住问:"我们都去打仗,先生干什么?"诸葛亮说:"我在城中坐等。"张飞大笑说:"我们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遥!"诸葛亮说:"印剑在此,违令者斩!"关羽、张飞无话,冷笑着走了。

在战斗中,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直杀得曹兵丢盔弃甲。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关羽、张飞等佩服的五体投地。

3、煮豆燃萁

曹丕即位后,忌曹植之才,曹植从一个养尊处优的贵公子,变成了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有一次,曹丕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作不成就将行以大法(处死)。

曹植才思敏捷,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吟出一首“煮豆燃萁”的《七步诗》。曹丕听后,勾起手足之情,深感羞愧,最终没加害曹植。

后人由此赞美才思敏捷者为“七步之才”。但曹植和其兄曹丕之间“煮豆燃萁”的故事,在历史的天空中不断上演,留给了世人沉重的思考。

4、指鹿为马

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

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5、草船借箭

三国时期,曹操率八十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便打算联手抵挡魏。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有点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士兵,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靶子,排在船两边。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你家都督知道,否则就不灵了。” 

鲁肃报告周瑜,只说他不用准备的材料,绝口不提诸葛亮的计划。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周瑜想:他肯定造不好了。

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弥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从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靶子上。

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命船赶紧往回开。此时顺风顺水,曹操想追也来不及。

这时船的两边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有20条船,总数远远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三顾茅庐,七步成诗,神机妙算,乐不思蜀,指鹿为马,三让徐州,探囊取物,害群之马,舌战群雄讲的是谁?

作业题 帮帮忙
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
这个是非常有名的礼贤下士的故事,基本上妇孺皆知。
七步成诗——曹植
曹家三父子——曹操,曹植,曹丕,三个人都有一定的文学造诣,其中曹植后世的名声更大,“七步成诗”讲的是曹 *** 后,曹丕害怕自己才华横溢的弟弟曹植与他争权,所以找个机会要为难曹植,限令他七步之内做成一诗,后来延伸为一个成语,用以形容才思敏捷。
南朝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愧色”
神机妙算——诸葛亮
好像没什么典故,一般神机妙算都用来形容智谋无穷,历史上不只是“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比如刘基,大家也爱用神机妙算来形容他。
乐不思蜀——刘禅
《三国志 蜀志 后主传》:“司马文王(司马昭)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指鹿为马——赵高
《史记 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三让徐州——陶谦
探囊取物——张飞
《三国演义》第五回:“吾斩众诸侯首级,如探囊取物耳”
害群之马——李亨
出自:《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黄帝到具茨山去拜见大隗,正巧遇上一位牧马的少年,便向牧马少年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少年回答:“知道。”又问:“你知道大隗居住在什么地方吗?”少年回答:“知道。”黄帝说:“这位少年,真是奇怪啊!不只是知道具茨山,而且知道大隗居住的地方。请问怎样治理天下。”少年推辞不说,黄帝又继续追问。少年说:“治理天下,这与牧马有什么两样呢?也是去掉其中不好的马罢了。”黄帝听了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天师”而退去。
舌战群雄——诸葛亮
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诸葛亮前去江东说服孙权联合抗曹,或许有意或许无心,诸葛亮在谒见孙权之前遇见一帮子不愿意联合抗曹的江东巨儒,读书人见面嘛,泡沫星子横飞,诸葛亮智慧过人,将尔等一一说败,这就是“舌战群雄”,也做“舌战群儒”。详情请参照《三国演义》

以上是我的个人答案,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愿能给你帮助。
——岩

脱颖而出、图穷匕见、指鹿为马、入木三分涉及的有关人物是谁?

脱颖而出的主人公是就是我国古代的平原君的门客毛遂,图穷匕见的主人公就是荆轲和秦王嬴政,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秦国的赵高,入木三分是晋朝的大书法家王羲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