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的时候是哪个国家救了中国?
明确的说应该是美国,如果没有美国的那颗 *** 的话,那中国的抗战至少要多打两年。求更佳啊!!!!!!!!!二战有哪些国家参加(二战是谁救了中国)
二战有哪些国家参加
共计61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到战争中。
战争分为两方阵营,为轴心国阵营和同盟国阵营。
轴心国阵营:
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匈牙利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罗马尼亚王国、斯洛伐克、克罗地亚独立国。
同盟国阵营:
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联邦、英属印度、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土耳其、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古巴、海地、巴拉圭、乌拉圭、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秘鲁、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厄瓜多尔、多米尼加、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危地马拉、玻利维亚、大韩民国临时 *** 、菲律宾联邦、伊朗、沙特 *** 、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
扩展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第二次世界大战词条
二战是谁救了中国
二战是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自己救了中国!而且中国战场消耗了日军巨大的人力物力,迫使日寇改变了战略计划,加速了日军灭亡速度!
一战中国在干嘛
当时,中国还是处于中华民国时期,西方列强在中国仍然有大片的殖民地,但还是拥有自己的 *** 。一战开始后,受协约国英国、法国和俄国的邀请,中国 *** 也派了一支部队参加了欧洲战场的作战,表示加入了协约国一方。一战以协约国主获胜而告终,帮中国也算胜利国。
之一次世界大战中国也参战了,只是没有派兵参战.当时由中国的北洋 *** 宣布参加之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期间,中国当时的北洋军阀 *** 参加了协约国一方作战,和英法约定参战的形式是派出劳工,解决了协约国兵源不足的问题。随着一战的结束,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但弱国无外交,中国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中国人民觉醒了。
因为在中国,英、法、俄的势力远大于德国的势力,而奥匈帝国在中国没有势力范围,加之从中国到欧洲的通道被英、法、俄控制,德国在远东势力孤悬于海外,如果保持中立,德国在华利益也会被协约国瓜分,所以中国站到了协约国一方,试图分一杯羹,收回点自己的利益。
1914年7月,国际形势风云突变,之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参战还是不参战?如参战,参加哪一方作战?这些问题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中国一开始选择了置身事外。
1914年8月6日,北京 *** 宣布中立,希望欧洲战火不要殃及中国。选择中立有什么好处呢?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看,中国保持中立是很自然的选择,符合中国的国情。
一是战争与中国没有直接关系。无论德奥还是英法,都无所谓人道、公理,他们都是侵略中国的强盗,中国没有必要为列强效力,况且参战对中国并无直接的好处。
二是中国力量弱小,没力量加入任何一方作战,也没有力量制止任何一方在中国的胡作非为。
三是畏惧与西方列强的战争。近代以来,中国在反对列强入侵的战争中,屡战屡败,一次次挫折,一次次丧权辱国,使中国人对西方列强有一种潜在的恐惧感,避之唯恐不及。
但是,无论参战还是中立,都需要能力。中国既然没有力量参与作战,那么也很难通过中立维护自身的利益。在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中国想置身事外只是一厢情愿。
一战中国在欧洲的劳工
当时,欧战双方虽然在中国都有少量兵力,但由于中国远离欧洲战场,对战争胜负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中国限制战区得到了交战双方的赞同。按理说,欧战双方既有此意愿,远东战事似乎可以消弭。然而,中国限制战区的希望却遭到了日本的反对。此时,列强卷入欧洲战事,无暇东顾,日本巴不得战火早日烧到亚洲,趁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8月7日夜,日本内阁通过了参战决定。8月8日,也就是中国宣布中立之后的第二天,日本舰队便声势浩大地出现在德国租借地胶州湾海岸之外,准备趁火打劫。8月15日,日本对德国发出最后通牒,限其在8月23日之前将胶州租借地交与日本接收。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9月2日,日军在远离胶州湾的山东半岛北岸龙口登陆。
为限制战火在华蔓延,羸弱的中国 *** 再次让步,被迫在自己的领土上划定交战区域,以限制日军的活动范围。9月3日,北京 *** 照会各国公使声明,划出龙口、莱州及连接胶州湾附近各地为“战区”。
然而,日本对此置若罔闻。登陆日军竟先沿铁路西进,占领济南,控制了胶济铁路,最后于11月7日攻占青岛。
面对中国的 *** ,日本竟然警告中国 *** :“中国方面的任何抵抗都将被认为是援助日本的敌人,中国必须为由此而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承担责任。”至此,中国 *** 的一切努力化为乌有,避开战火的愿望终成泡影,陷入了“中而不能立”的境地。
中国 *** 判断,英法俄对德奥意之间的对决,对中国利益冲击更大、充满变数的就是山东 *** 。其时日本对山东的觊觎,已是昭然若揭。
二战时期全球死亡人数
苏联:2680万?
中国:1800万
德国:800万
波兰:650万
日本:290万
南斯拉夫:170万
美国:38万
英国:40万
意大利:20万
法国:30万
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意志第三帝国总理,纳粹党掌握国家政权,阿道夫·希特勒违反《凡尔赛和约》20年停战的协议,开始秘密武装德意志第三帝国。
法西斯独裁:
1922年10月,意大利王国国王任命墨索里尼担任意大利王国总理,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王国开始建立。
西方国家大萧条所带来的动乱,使法西斯主义恶性发展。纳粹党迅速膨胀为德意志第三帝国之一大党。
1933年1月,阿道夫·希特勒在德意志第三帝国上台,2月制造国会纵火案,3月通过《授权法》,继之一系列法西斯法案出笼,至次年8月颁布《国家元首法》,对国家生活进行了全面改组,建立起集权统治的法西斯体制,并且加紧扩军备战。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二战
一战和二战哪个更残酷
绝对二战
飞机在战争前线和后方的大量应用,这种空中威胁带来了无可比拟的,巨大威慑力和杀伤力。
纵观人类的战争史,战场的前线和后方真正连为一体,在老实坐家里、田野里刨土豆、大街上走两步都能躺枪上了西天的,就是从二战开始,飞机在战争中的使用大大增强了战争的残酷性。1945年的德国东部工业重镇——德累斯顿,被盟军轰炸的整座城市没有一个建筑有完整的天花板,侥幸存活下的市民只能睡露天。
20世纪初期的战场上,飞机主要是用于成侦察任务,跟热气球的功能差不多。敌我双方最初的对峙甚至比较绅士,很有骑士风范。但不久,大概1915年前后,飞行员开始配机 *** ,空战就此打响。
同时,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掩护下开始频繁活动,因为飞机性能和航程所限,即便当时还没有雷达探测技术,这些战斗机也多执行的是战略轰炸,比如炸毁或破坏交通枢纽,火药库等等。针对普通城市和居民的无差别轰炸还比较鲜见。
所以,一战的后方,只要有钱,纸醉金迷的生活不会受到明显影响。只要不上前线,老实的呆在家里没啥生命危险。后方民众只能从电影新闻,广播,更多的是报纸,宣传海报上来感受战争的存在。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二战时,中国驻德国大使曾经大量为犹太人签署签证以帮助他们逃出生天,他的名字及生平有谁知道
在一篇文章中我需要当时的相关资料,更好有当时驻德国大使馆的详细人员名单,要有介绍这方面事迹的详细报道更好,我记得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相关的文章,要有的话不盛感激!何凤山:中国的 “辛德勒”
2001年1月23日,以色列 *** 在耶路撒冷的犹太大屠杀纪念馆举行隆重仪式,授予何凤山“国际义人”荣誉称号。他70多岁的儿子何曼德和女儿何曼礼从美国赶来,代替父亲接受了荣誉证书和证章。以色列外交部和大屠杀委员会负责人,中国、奥地利驻以大使,何凤山救助的犹太人及后裔等400多人出席了仪式。二战期间,时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的何凤山向数千犹太人发放了前往上海的签证,使他们免遭纳粹的杀害,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
何凤山1901年9月10日出生于湖南益阳市赫山区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1年考入长沙雅礼大学,1926年考取德国慕尼黑大学的公费留学生,并以特优成绩获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他1937年任中国驻奥地利公使馆一等秘书,1938年至1940年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上任时,欧洲上空已战云密布,纳粹德国肆虐横行,掀起反犹恶浪。1938年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奥地利是欧洲第三大犹太人聚居地,犹太人总数约18.5万人。纳粹欲将这里的犹太人赶尽杀绝,规定集中营的犹太人只要能离开奥地利就可以释放,赶不走的则在集中营里成批屠杀。因此,对奥地利的犹太人来说,离开就是生存,不能离开就意味着死亡。于是,犹太人纷纷想方设法离开奥地利。
要离开首先要有目的地国家的签证。但不少国家都 “强调自身困难”,相继对犹太人签证亮起了红灯。求生的欲望使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每天奔走于各国领事馆之间,但大都没有结果。17岁的艾瑞克·高德斯陶伯把除中国以外的驻维也纳的50多个领事馆都跑到了,一个签证也没有拿到。富有同情心的何凤山不忍看着犹太人在维也纳等死,勇敢地打开了向犹太人发放签证之门。高德斯陶伯1938年7月20日一次就从中国总领事馆拿到了20份前往中国上海的签证。这消息在犹太人中迅速传开,中国总领事馆门前每天从早到晚排着长龙,许多求助无门的犹太人在这里拿到了去上海的“生命签证”,从而逃离欧洲去了中国,或转道上海去了美国、巴勒斯坦、澳大利亚等地。
何凤山成批地给犹太人发放签证,引起了纳粹当局的不满。纳粹以中国总领事馆的房子是犹太人的财产为借口,没收了房子。何凤山就自己掏腰包,迅速把领事馆搬到了另一处很小的房子里,坚持发放签证。当时国内政界对向犹太人发放签证意见也不一。蒋介石对德国有好感,使用德国军事顾问,购买德国武器,还把儿子蒋纬国送到德国学军事。这自然对何凤山形成了很大压力,何凤山于1940年5月被调离维也纳。
何凤山到底向多少犹太人发放了签证,至今尚无准确数字,只是以找到的签证号码推算,至少是几千份。一位幸存者1938年6月得到的签证号码为200多号,另一位7月20日的签证号码为1200多号,而汉斯·克劳斯的签证日期为1938年10月27日,号码为1906号。1938年纳粹的“11月大屠杀”之后,申请签证的就更多了。到1939年9月,70%的奥地利犹太人已外逃,我国上海收容的犹太人就达1.8万人。1938年后,中国的上海成了全球惟一向犹太人敞开大门的城市,向在死亡边缘痛苦挣扎的犹太人伸出了救援之手,给他们提供了一处生死攸关的避难所。从1933年到1941年,上海先后接纳了3万多名来自欧洲的犹太难民。除了数千人经上海去了第三国外,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之时,仍有大约2.5万犹太难民在上海栖身。
何凤山救助犹太人的壮举,直到他过世后才公诸于世,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从1937年到1939年,上海被日本占领,犹太人进入上海无需签证,研究人员难以想到驻欧洲的中国外交官能有此等壮举。二是二战结束后中国陷入内战,以后又由于各种政治因素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关于中国人救助犹太难民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开展起来。1995年,上海犹太研究中心的学者访问德奥两国时才得知,虽然当年入境上海不需签证,但犹太人没有到上海的签证就不可能离开奥地利。三是何凤山一生淡泊名利,并不认为救助犹太人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自己很少对人提起。他同女儿何曼礼谈及此事时就说:“我对犹太人的处境深感同情,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我感到帮助他们义不容辞。”他在《我的外交生涯四十年》一书中,对这件事也只花了很少笔墨。书中写道:“富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是很自然的事。从人性的角度看,这也是应该做的。”
1997年9月28日,96岁高龄的何凤山在美国旧金山去世。女儿何曼礼在讣告中提到父亲在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期间,曾向犹太人发过签证。讣告在《波士顿环球报》刊出后,在美国的犹太裔历史学家艾立克·索尔即打 *** 向何曼礼询问此事。这位历史学家找到了何凤山亲笔签证的一些犹太幸存者及其后裔,找到了当年的签证。以后,犹太人在举办纳粹大屠杀展览时,都把何凤山放在显著位置,世界各国不少媒体也相继对他进行了报道。索尔教授说,两年前,在犹太人圈子里,没人知道何博士的名字。而现在,几乎接触到的每一个犹太人,都在讲述何博士的故事。1999年,由加拿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和犹太人大屠杀问题教育中心联合举办、上海犹太研究中心协办的一个名为“犹太人在上海”的系列活动中,中国外交官何凤山帮助数千犹太人免遭纳粹杀害的壮举被公诸于世。2000年1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办的一个名为“生命签证”的展览,介绍二战期间各国外交官救助犹太人免遭纳粹杀害的实物和资料,更先介绍的就是中国外交官何凤山。之后,这段尘封了60年的历史终于大白于天下。
“国际义人”称号授予仪式之后,何凤山的儿女来到耶路撒冷大屠杀纪念馆的“义人园”。自1963年以来,已有1.7万名义人的名字刻在园里各国的石壁上。在一堵刻着“中国”的石壁前,何氏兄妹轻轻地揭开一小块黑丝绒布,花束装饰下是何凤山三个字,兄妹俩人久久地抚摸着父亲的名字。实际上,那些被救的犹太人谁也忘不了何凤山的救命之恩。不少被救者已不在人世,但恩人何凤山的名字仍珍藏在他们后人的心中。现居加拿大的犹太裔妇女克劳蒂亚的父母凭着何凤山发的签证,到达上海后生下她。她说,当时在奥地利有50多国的外交官,只有中国外交官何凤山敢于帮助他们。因此,她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现维也纳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演奏家海因茨·格林伯格随父母逃到上海时还只有6岁。他在上海接受了音乐启蒙,学会了拉小提琴。他对何凤山帮助他们一家到上海避难十分感激。他认为,他的生命和事业都是何凤山给的。加拿大的克劳斯回忆道,当年,他的丈夫在中国领馆外排队等候时,见总领事的车经过大门,就从车窗把签证申请表扔了进去。他很快接到 *** 通知,拿到了救命签证。一位被救者的女儿在父亲的签证前与何凤山的女儿何曼礼含泪拥抱,激动地说:“看见你,我好像看见了我爸爸。”何曼礼也说:“看见你,我也好像看见了父亲。”美国大名鼎鼎的亿万富翁、现任世界犹太人大会秘书长辛格的父母也是何凤山救的。他含着泪水,激动地对历史学家索尔说:“我的父母是何博士救的,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我一定要把他介绍给全世界的人。”
何凤山1973年定居美国旧金山,以写作自娱。长期漂泊,乡思日深。80年代后,他曾多次回国观光,盛赞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的巨变。1986年11月,他应邀回湖南,参加长沙雅礼中学80周年校庆,发表了题为《怀念雅礼》的长篇讲话,还向雅礼中学捐资9000美元。他向亲友表示,希望百年之后魂归故里,长眠在家乡的土地上。为纪念这位国际人道主义的卫士,益阳市决定修建“何凤山先生纪念馆”。纪念馆建成后,家乡人民将以隆重的礼仪欢迎何凤山魂归故里。
为什么二战中中国能够取得胜利?
首先,中国在对抗日本的野蛮扩张中首当其冲,中国贡献了数百万士兵,并顽强地与日本人作战,将数百万可以用在别处的日本士兵捆绑在中国战场。
中国在整个二战中确实赢得了很少的战斗,并且通常是每杀死一个日本兵,就要输掉2到3名男子,但中国从来没有考虑过投降。要知道二战时期,日本帝国共有185万人遇难(也有说法是达到250万人),其中中国战场死亡133万人,而中国却遭受了2000多万人伤亡。这种代价哪个国家可以承担的起?
二战时,中国收留犹太人是怎么一回事
人道主义援助而已,最主要的,是中国当时风雨飘摇,入境简单,几乎没有 *** 束缚!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和美国犹太人委员会曾在华盛顿举办“犹太难民与上海”图片展,二战期间“拯救犹太人”的旧事再度出现在舆论视野中,国内相关报道多以“大屠杀亲历者泪谢中国”作为标题,在强调中国人善良、乐于助人的同时,有的还捎带了日本人的凶残、蛮横。
1933年—1941年,有3万犹太人为躲避纳粹迫害逃到上海,同期美国只接收了20万犹太人。犹太人的故土巴勒斯坦——1939年英国殖民当局宣布未来5年内只接受7.5万犹太人。尤其是1938年11月9日德国爆发迫害犹太人的“水晶之夜”后,上海几乎是全世界唯一对犹太人敞开大门的城市。
上海犹太难民留下的大量回忆文献中,不少人表现出对上海的眷恋,但很少看到他们对上海或上海人表达感恩之情的文字。这与中国的相关报道差异很大。
【为什么是上海】
上海无意中成为了犹太人的“希望之港”。
1933年纳粹上台后,对前途悲观的犹太人纷纷逃离德国,严格来说他们是侨民而非难民。“水晶之夜”后,纳粹德国突然加速清除犹太人,那些在“事情不会那么糟”的自我安慰中留下来观望的犹太人,突然发现自己已变成难民,并且全世界几乎找不到容身之所。
1938年7月,罗斯福牵头在法国埃维昂莱班组织讨论接收犹太难民的国际会议,但32个与会国中,除多米尼加外,其余国家皆不愿接收犹太人,牵头者美国也不例外。当时西方盛行反犹主义,即使是对犹太人最友好的美国,也有上百个反犹太团体。
反犹压力使得犹太人即使逃到美国也无法入境,最典型的是“圣路易斯”号邮轮悲剧。1939年5月,九百名犹太难民被纳粹德国用“圣路易斯”号邮轮送至古巴,结果被古巴拒绝,停靠迈阿密登陆又被美国拒绝,只好返回欧洲。他们当中有六百人后来死于集中营。1980年代中国曾引进的美国电影《苦海余生》即以该事件为原型。
虽然多米尼加表态接纳10万犹太人,但它无力筹措巨额安置费,而犹太人也不愿去生活环境贫穷且与欧洲相去甚远的国家。此时,万里之外的中国上海因为多重因素叠加,成为唯一选择。
首先是上海租界“国中之国”的独特地位。1845年上海成立租界后,逐渐形成英美等国租界合并而成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它独立于中国 *** ,尤其是不受任何外国领事管辖的公共租界,属于由外国侨民自治的独特地方实体。
由于租界地位特殊,清代及民国初,外国人旅居上海无需任何手续,1932年,民国 *** 开始对吴淞口和上海登陆的外国人增设查验护照签证程序,由于传统习惯,上海实际上对任何人都实行落地签,是世界最著名的开放城市。
1937年上海陷落,国民 *** 无法行使行政管辖,而日本还未组建傀儡政权管理上海,进入上海的签证管辖权被虚置,租界无意中扮演了难民收容所的角色(淞沪会战时,公共租界北区和东区被日军控制,这部分后被称为“日租界”)。
所以,从1937年八一三抗战到1939年9月之前,上海租界为犹太人敞开了大门:无需签证、无需有人宣誓担保,无需警方证明,无需保证经济独立。
上海不仅有犹太人入境的便利,还有先期定居犹太人的财力。当时上海有两个犹太人集团,一个是英国的巴格达商人,他们中有沙逊家族、卡多利家族、哈同家族等著名富豪,另一个是俄国犹太人,他们虽不如前者富有,但人多且颇有财力。
在外滩16铺码头登陆的犹太人并不很像难民,至少从欧洲到上海的逃难并不狼狈,甚至算得上奢侈。他们购买头等舱的船票,在船上开Party,吃高档西餐。在许多犹太人的回忆中,彩带、日本乐队、专用乘务员、蛋糕是他们旅途最主要的印象。
但是战争期间的背井离乡毕竟不同于旅行,上岸后,他们很快就典当完了家具、衣服和行李,只有等待救济。巴格达犹太富商之一个伸出救援之手,1938年他们组建了之一个援助犹太人的COMA委员会,不但提供公寓,还向每位难民每天提供5美分,足以保证难民的基本生活。
1939年,进入上海的犹太人由1938年的1374名激增至12089名。这时美国犹太人社团组织JDC联合慈善力量,成为救助难民的主要机构。
JDC颁布的援助上海犹太难民文件
无论如何,犹太难民过得远比上海当地人要好,亚洲式的贫困令他们印象深刻:“那些拉着富人一天到晚在街上闲逛的中国车夫简直不是人,冬天他们没有暖气,很多中国人在街头被冻死,第二天垃圾车来的时候,尸体直接被抛到了车上。”
日本占领下中国人的不幸同样让他们印象深刻:“日本人对待犹太人和中国人的差别很大,每当中国人过桥时,总会受到日本人的侮辱,日本兵用刺刀戳他们,或用烟头烧,但是中国人更厉害,他们回头对伤害自己的日本人笑笑,在我看来,这是中国人打败日本人的标志。”
犹太人当然是知恩图报的民族。
二战期间,中华民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和日本驻立陶宛 *** 领事杉原千亩向犹太人大量发放签证,拯救了许多人性命——当时的奥地利和苏联,犹太人若无签证将无法离境。何凤山和杉原千亩由此获得以色列 *** 授予的“国际义人”称号。
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在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维夫的市中心有一个纪念碑,上书“中国人,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的恩!”似乎没有人见到这块碑,犹太人并没有国内宣传的那么善良,当然,更不可能有“日本人,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的恩!”
作为商人,犹太人始终是精通擅于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对他们的排挤,也可以说是即可怜又可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wnw678@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