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小学四年级最恐怖的课文是哪个?这不是小学四年级的课文吗

wanfu 麦克百科 61 0

这不是小学四年级的课文吗

这是否小学四年级的课文,
有图有真相。

没图没法答。
可询问学校教务处,
最直接的是问你的班主任。

小学四年级下册课文,作者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拜托了!!很急!!!

1.桂林三水 2.记金华的双龙洞 3.七月的天山
4.中彩那天 5.万年牢 6.尊严 7.将心比心 8.自然之道 9.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0。蝙蝠和雷达 11.大自然的启示 12.夜莺的歌声 13.小英雄雨来 14.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5.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16.触摸春天 17.永生的眼睛 18.生命 生命
19:花的勇气 20.乡下人家 21.牧场之国 22.古诗词三首 23.卖哨
24.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5.全神贯注 26.鱼游到了纸上 27.父亲的菜园
28.寓言两则 29. 文成公主进藏 30普罗米修斯 31.渔夫的故事
就按序号写作者吧
云雀的心愿

夏天到了,云雀妈妈带小云雀到外面去看看。
  他们飞呀飞,飞到一片沙漠的上空。一阵狂风刮过,地上的黄沙漫天飞舞,迷得他们睁不开眼。
  “这里的风沙真讨厌!”小云雀埋怨地说。
  “孩子,以前这里也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后来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树木越来越少。土地失去了森林的保护,就慢慢地变成了贫瘠的沙漠。”妈妈心疼地说。
  他们飞呀飞,飞到一条大河的上空。只见大河的水位很高,浑黄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有几处河堤被冲垮了,一些村庄淹没在洪水之中。
  小云雀不由得挨近了妈妈。
  “妈妈,妈妈,大河里的水怎么这么凶猛啊?”
  云雀妈妈叹了一口气:“唉,上游的森林被砍光了,‘森林水库’没有了,到了汛期,大河里的水就会泛滥成灾。”
  “森林就是森林,怎么能说是‘森林水库’呢?”
  “孩子,森林也是可以蓄水的呀。森林的树冠就像一把把大伞,可以挡住一部分雨水,不让它们直接冲刷地面。树干上的苔藓和树下的枯枝败叶也可以吸收一部分雨水。森林里土壤的蓄水能力就更大了,剩下来的雨水渗进土壤,大都能够被储存起来。你看,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
  他们飞呀飞,觉得又累又热,就飞回他们居住的那片森林,停在一棵大树上休息。
  “妈妈,我们的家真凉快呀!”
  云雀妈妈擦去头上的汗水说:“那是因为森林也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夏天,林子里枝叶茂密,挡住了强烈的太阳光,自然就凉快些;冬天,由于树木的遮挡,林子里的热量不容易散失,所以就暖和些。你看,森林像不像空调器?”
  小云雀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明年春天,我一定邀上小伙伴,到那片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这是我的心愿。”
  “这也是妈妈的心愿。到时候,我跟你们一起去。”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求上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期末试卷?

今天就要
人教课标试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试题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填一填。(23%)
1. 三角形按角可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和( )三角形。
2. 306900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把387330000改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亿。
3. 由9个十、38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它是一个( )位小数。
4. 0.08扩大到原数的( )倍是8, 42缩小到原数的 是0.042。
5. 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35°,它的顶角是( )。
6. 7.096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精确到十分位约是( )。
7. 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9.5,这个两位小数更大是( ),最小是( )。
8. 9020千克=( )吨 32.76千米=( )千米( )米
1.82元=( )元( )角( )分 5米20厘米=( )厘米
9. 在○里填“>”“<”或“=”。
9/10 ○ 0.06 1.5亿 ○ 15000万
3千米56米 ○ 3.56千米 7千克 ○ 6800克
二、判一判。(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10%)
1. 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 )
2. 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 )
3. 131-63+37=131-(63+37)。………………………………( )
4. 用三根分别长4厘米、6厘米和9厘米的小棒能摆成一个三角形。( )
5. 在笔直的跑道旁插了51面彩旗(两端都插),它们的间隔是2米,这条跑道长102米。……( )
三、选一选。(把正确的序号填到括号里。)(10%)
1. 下面各数中,要读出两个“零”的数是( )。
A、201008 B、300.06 C、805.07 D、190.07
2. 要使29□680≈30万,□里有( )种填法。
A、1 B、4 C、6 D、5
3. 拼成一个 至少要用( )个等边三角形。
A、1 B、2 C、3 D、4
4. 0.1和0.9之间有( )个小数。
A、7 B、8 C、9 D、无数
5. 下面各数,把0去掉大小不变的是( )。
A、650 B、6.50 C、6.25 D、6.05
四、算一算。(25%)
1. 直接写得数。
42×50= 0.6-0.47= 25×8= (59+21) ×(72÷6)=
1-0.06= 0.8+4.7= 0.75×100= 5.6÷100×10=
2. 用简便 *** 计算。
415-176-24 8.29+3.7+0.71+6.3

125×89×8 428 ×78+572×78

3. 递等式计算。
15×27-3000÷25 216+64×42÷28 (324-285) ×12÷26

五、画一画、标一标。(26%)
在下面的平面图上标出小红和小刚家的位置。
1. 小红家在学校的东偏北30°方向上,距离学校约是800米。
2. 学校在小刚家的北偏西45°方向上,距离学校约是1000米。

六、解决问题。(25%)
1. 六一儿童节,王老师为小朋友购买演出用的服装,买3件T恤和5件短裤的钱同样多。每件短裤39元,每件T恤多少元?

2. 小兰的妈妈带50元钱去买菜,买荤菜用去28.75元,买素菜用6.35元。还剩多少元钱?

3. 学校食堂运来大米和面粉各8袋,大米每袋50千克,面粉每袋25千克,一共运来粮食多少千克?

4. 冬冬体重38千克,表弟体重是他的一半,而爷爷体重是表弟的4倍。爷爷体重是多少千克?

北京市小学四年级空中课堂题目 请问:琥珀这部课文在叙述顺序上有什么特别之处?急求!

北京市四年级小学生优先。
琥珀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首先推测琥珀形成的时间,接着叙述琥珀形成的条件和过程,最后描写琥珀在科学上的价值。

求采纳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及教案

【 #教案# 导语】《爬山虎的脚》是观察描写植物的名篇,作者是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文章运用散淡的语言、恬静的笔法,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等内容。 考 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___________

  本文作者叶圣陶。

【篇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均、柄、蜗”等5个生字,会写“操、占、嫩”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 *** 和表达 *** ,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 *** 和表达 *** ,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之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刚看到课文题目,你或许认为爬山虎是一只老虎,其实爬山虎是一种植物。(课件出示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板书: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一种攀爬在墙壁上的供观赏的植物,也叫巴山虎、地锦、常春藤、属葡萄科。高攀的落叶藤本植物,卷须前端有吸盘。夏季开花,花蕊小,黄绿色。产于我国各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有。茎和根可以入药。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

  (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a.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均、柄、蜗、曲、萎”(课件出示3)“曲”是多音字,读qǔ和qū;“萎”是上形下声。

  b.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虎、操、占、嫩、舒、顺、均、叠、隙、茎、柄、萎、瞧、固”(课件出示4)

  指导书写:“操”的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嫩”三部分都要窄长,束字中间是一扁口、不要写成下框、末笔捺变为一点;“均”的最后一笔是提;“叠”上窄下宽,中间是冖、横要长、上边没点,且字稍扁、里边是两横;“隙”右边三部分要扁,上边小字中间一竖不带钩,下边小字竖要带钩;“瞧”笔画多要写紧凑,目字要窄,右上边有一点、下边是四横不能少。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交流:

  (1)请学生自荐领读词语。(课件出示5)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拂过

  叶柄 紧贴 蛟龙 枯萎 牢固 蜗牛

  (2)交流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步分。

  之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爬山虎的生长位置。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主要讲爬山虎脚的特点,具体写了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三、自主探究,理解之一段

  1.全班齐读,思考:这两句话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爬山虎?

  2.填空。(课件出示6)

  爬山虎生长的特殊环境是_________。

  爬山虎生长的特点是_________。

  3.指导朗读。

  四、课堂小结,留有思考

  今天,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生长的特殊位“墙”。爬山虎是爬墙成片生长的,那么它是怎样爬墙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 *** 和表达 *** ,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两株爬山虎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并从课文第1自然段中,知道了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大声齐读课题。

  二、研读第2自然段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教师板书:位置颜色样子)

  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课件出示8)

  a.爬山虎叶子生长的位置:______________。

  b.刚长出来的叶子的颜色:______________。

  c.长大了叶子的颜色:______________。

  d.叶子的样子:______________。

  (教师板书:墙上嫩红嫩绿朝下、均匀、不留一点空隙)

  3.指导朗读:读出美感来。

  三、研读第3、4、5自然段,交流体会。

  1.请同学们继续默读文中第3、4、5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独到之处?

  2.汇报交流。

  师:首先我们一起交流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1)结合插图(课件出示9),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

  a.出示文中的句子。(课件出示10)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师:如果你也学着叶圣陶爷爷此时也在观察爬山虎的脚,你发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观察爬山虎的脚的?(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具体描写的。运用比喻句显得更生动、形象。)

  b: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

  (教师板书:茎上如新叶细丝像触角)

  c:过渡:来,我们边跟着画面边读这段话,同学们读横线上的句子。

  d:出示画面:指导朗读这个句子,加深体会。(老师引读)

  小结: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之处。你们知道爬山虎更独特之处是什么吗?

  (2)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课件出示11)

  a:问: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b:“这样”是指什么?学生复述自己画的句子。再联系前文学过的第2自然段,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读……

  c:想看到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情景吗?(请你睁大眼睛来看)

  d:自由朗读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动作的词句。(教师板书:触、变成、巴住、拉、贴)

  小结:原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有一股不断向上的攀爬劲呀!

  生齐读。

  指导朗读:注意动词稍微读重点。

  在这里,叶圣陶爷爷还教给了我们一种介绍事物的 *** ,那就是拿我们熟悉的事物来作比较。

  师:老师上课前在校园的东墙边采集了两根爬山虎,你来说说从它们的颜色去观察可以推断什么?老师这里有道作业练习,需要大家去探索。小组结合文章第五自然段的内容自由讨论。

  (3)爬山虎“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课件出示12)

  小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外让我们到校园的东墙边,去看看爬山虎是不是真的像叶圣陶爷爷写的那样,也学着叶圣陶爷爷一样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好吗?

  四、联系生活,感悟 *** 。

  1.你要向叶圣陶爷爷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2.总结。罗丹也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让我们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

  五、积累运用,提升语言。(课件出示13)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优美的词句。

  2.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爬植物(如:葡萄、牵牛花等),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篇三】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3.学习作者的观察 *** 、表达 *** 。

  【过程与 *** 】

  可从课题入手,直奔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先理清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然后通过研读了解爬山虎各部分的特点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明白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爬山虎脚的特点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有条件的可指导学生观察校内的爬山虎。

  学生:预习课文,通过实物或影像资料观察爬山虎。

  教学时间:

  2课时

  之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3.熟读第2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猜猜这是什么植物?长长的藤,绿绿的叶,爬在墙上一片片,大街小巷都能见。(爬山虎)你注意到爬山虎还有哪些特点吗?(全国各地都有,也叫巴山虎、地锦、常春藤。夏天开黄绿色的小花,茎和根可以入药,是绿化和美化环境的常用植物)

  2.今天我们学习叶圣陶老先生的作品《爬山虎的脚》,读课文题目,你知道本文写了什么吗?(主要写爬山虎的脚)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读课文,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第3~5自然段)

  2.看其他两个自然段又写什么,按提取中心段的 *** 给课文分段。

  3.讨论分段。

  之一部分(第1自然段):爬山虎生长的地方。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三、再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确。

  2.根据字的组合规律记忆字形。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不懂的可以查查字典。

  4.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四、布置作业,积累语言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生长的地方

  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爬山虎脚的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 *** ,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知道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爬山虎脚的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本文分段,想想每段都写了什么内容。

  2.课文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作者为什么先介绍爬山虎的生长地和叶子呢?(这是必要的交代。先介绍爬山虎生长在哪儿,它的各部分的特点是什么样,这样才能自然引出爬山虎是怎样用脚一步步向上爬的。)

  二、逐段学习,理解感悟

  1.学习课文的第1、2自然段。

  (1)思考:爬山虎生长在什么地方?(墙上)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叶子的?重点介绍了什么时期的叶子?特点是什么?(重点介绍长大了的叶子。色:绿得新鲜;排列:叶尖朝下,均匀;动态:漾起波纹。)

  从中你学到什么?(观察细,按顺序,抓特点等)

  (2)再读第1、2自然段,想象画面。

  (3)出示投影,按课文内容填空。

  那些叶子绿得(),看着()。叶尖(),在墙上铺得(),没有()的,也不留()。一阵风(),一墙的叶子就(),好看得很。

  2.学习课文的第3自然段。

  (1)导入:爬山虎的叶子如此美丽,那么它靠什么巴在墙上呢?(脚)本课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2)质疑:关于爬山虎的脚,你想知道什么?

  ①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什么样,什么颜色?

  ②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

  (3)先来解决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的疑问。

  ①朗读第3自然段,你能用一句话告诉大家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吗?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或者说爬山虎的脚是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长出来的。)

  ②老师出示画有爬山虎叶子和茎的图画,让学生指图再说。

  (4)学习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及颜色。

  ①读第3~5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然后学生回答,同时老师出示幻灯片:

  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嫩红细丝头上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弯曲——细丝变成灰色的

  ②请一部分学生画出刚长出的没触着墙的脚。(在事先准备的有茎叶的图上画)请另一部分学生画触着墙后的脚。

  ③讨论画的情况。

  教师通过投影,展示出画得有问题的图画,学生再说明出错的原因。

  ④小结:爬山虎真是了不起!为了生存,它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使自己牢牢地巴在墙上。而这一过程不是一天、两天,可见作者是经过了认真而又持续不断的观察才看清的。这种做法真值得我们学习啊!

  (5)学习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

  ①自学第4自然段,明白了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来汇报,可以读,可以说,可以表演。

  ②学生汇报。

  ③老师举起几张卡片,卡片上的这些词都与爬山虎的脚有关:触、变、巴、弯曲、拉、紧贴。全体同学按卡片上的词的顺序熟读第4自然段。

  ④读了这段,你有什么问题?

  细丝为什么变弯了?触着墙的细丝的头上为什么又变成圆片?细丝拉嫩茎是怎样用力的?

  ⑤小组讨论汇报。

  (6)小结。

  ①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课文从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a.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b.它是什么样子的;c.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②作者为什么能将爬山虎的脚如此生动、具体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细致观察,连续观察)

  三、引导发现,总结写法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做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哪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

  (1)观察细致。

  (2)要抓住特点观察。

  (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仿照本文作者的观察 *** ,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