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为什么是墨家思想的核心(墨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墨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wanfu 麦克百科 74 0

兼爱为什么是墨家思想的核心

个人认为兼爱不是中心,而只是手段。现在的《墨子》只是残篇,原71篇现53篇,可大家多是把它当完整篇来解释的。将“兼爱”当中心,这种理解是片面的。首先,兼爱是种精神层面的,如果是核心,墨家思想世界观应是唯心的。如此不仅与现存《非命》《节葬》等篇的世界观矛盾,也与崇尚科学研究和注重实践相冲突,体系因此很混乱。墨家是很讲逻辑的(这不用我解释)不会犯这种简单错误。还有《墨子》中有句:“义者,利也。”而不是“义者,爱也。”可见中心应是“利",而非“爱”。孤证难明,再举一例。“兼相爱,交相利”可否解释为因为“兼相爱”,达到“交相利”。可见“交相利”是“兼相爱”的目的和手段。那谁才是中心?这可不是我主观解释,《庄子天下篇》也曾评议墨家:“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为什么不是“爱天下而为之”值得深思。我理解的墨家思想应是这样:以“利民”为中心,兼爱,尚同,非命,天志,明鬼为体系的精神部分,非攻,尚贤,非乐,节用,节葬,为体系实践部分。当然,还有其他几篇我暂不细说。实践部分用来指导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精神部分则用于建全道德体系维持社会秩序。所有的一切,都为了保证人民的根本利益,即“利民”的中心。这种解释对于墨子的劳动者地位也是符合的。也许有人会问墨子主张文章朴实无华,说理直白但却未见“利民”篇的问题。其实这也好解释,甚至就是因为直白导致我们无缘得见。孟子虽因“民贵君轻”的言语被朱元璋批斗,却曾骂过庄子“无君”“是禽兽”,可见他眼中还是有君主的。墨子的“利民”则更彻底,认为只有能够按天意实行兼爱的来利民的兼王才可是君主,才会去听从,否则轻则“下之”重则“诛之”。不只让君主完全成了“利民”公仆又旗帜鲜明的写出一篇,这样2000多年来还不会被统治者删掉吗?统治者对墨家恨之入骨,残存这几篇还是在道藏经偶然保存的下来的,不得不让我想失传的部分会是什么。

墨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墨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墨家学派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重要学派,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
  墨家思想在百家争鸣中一度与儒家并称为二大显学,有“非儒即墨”之说。
  今天的 墨家文化 就为你介绍墨家思想的核心与影响。

  墨家思想以兼爱为核心,意即人人平等互助互爱。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墨家提出“兼相爱,交相利”,就是要普通大众待人如己、爱人如己、相亲相爱。并以理想化的思想境界,达到墨子所希望的和谐的社会关系。

  除兼爱的核心思想以外,墨家还以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作为治国 *** ,反对当时的诸侯兼并战争,提出非攻的主张,并主张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先秦时期颇为流行的天命论,同时又承认鬼和神的存在。

  墨子的思想在战国时代十分盛行,其门人弟子遍布天下,影响层面很大。墨子以其务实的济世理想,高越的人格情操、丰富的思想内容,完善的教材设计,形成了一个极其严密而充满宗教精神的团体,深深吸引了无数底层百姓与知识分子,对后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墨子的科学精神,他不但对科学哲学中的概念定义有所主张,他对科学 *** 的建立,科学教材的撰写与科学思想的传授,也使中国科学研究和应用很早就展现了高度智慧。

  其次,前期墨家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 *** ,主张“闻之见之”、“取实与名”,提出“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的三表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 *** ,以政*实践的结果是否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依据。这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早提出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命题,对后世哲学史的发展影响深远。

  墨子之后的后期墨家基本分成两派,一派从自然科学,逻辑思辨的法则与认识论问题着手,主张人的认识能力是获得知识的工具,但必须透过感官与思维作用才能取得,而逻辑真伪的标准,只有透过客观的自然世界或人类社会现况的检证才能取得。

  而另外一派则是发展墨子的宗教理念,他们试图在现实政*权力无法取得或予以保护的情况下,仍能奉行墨子平等兼爱的社会理想,因而发展成劫富济贫的游侠之路

  无论是墨子在世时期还是后期墨家时代,墨家都坚持以大义引导任侠精神,从而对中国几千年的任侠文化起了主导作用。后世军民抵抗外来侵略的慷慨赴死,侠士路见不平的见义勇为,其精神源头皆来源于墨家。而墨家注重实践的认识观,直接启迪了后世以荀子等人为代表的朴素唯物主义的诞生。

  结束语:虽然距今已过去了两千多年,但墨家思想所倡导的兼爱理念以及其他如非攻、尚贤等主张,在今天依然值得人们关注。例如,当今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需要发扬墨家“兼爱”思想;而实现国家繁荣民族复兴,则需要借鉴“尚贤”的现实意义等等。墨家思想历经了千年洗礼,其中的理论精华依然可为今人所用,令人不由得惊叹它的旺盛生命力。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墨家思想如何培养班风?

墨家思想如何培养班风
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节葬。

1、兼爱

完全的、不分彼此,无差别的博爱,与儒家的亲亲相对反,将父兄慈、子弟孝、尊长友、年幼悌......等等的亲人对待方式,扩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

2、非攻

反对侵略战争,战争对于败者的伤害及,伤人命、损其才,是没有意义的破坏行动。

3、尚贤

尚贤,实际上就是推荐有才的人,无论身份贵贱。

4、尚同

同一道德字眼,同一人的态度,此一时彼一时。而且不是直接否定道德,是从口诛笔伐的内容本身弄字眼,把口诛笔伐的做法变成顺乎道德的个人权利。

5、天志

墨子提出要按章办事,按照章程来操作。仁,内也,是心的感觉;义,外也,是外在的标准。

6、明鬼

和无神论者一样的不相信巫术,不信有命运,却相信人死后会有灵魂。

7、非命

否定命运的存在,认为世界是公平的,赖其力者得其生,不赖其力者不得其生是理所当然的。认为不存在宿命。一种绝对不改变的命运,来安排人的富贵、生死的意志与偶然,一切都是人自作的,必然且合理。

8、非乐

摆脱划分等级的礼乐束缚,废除繁琐奢靡的编钟制造和演奏,古代音乐费时耗事,花费甚大,于国家并无生产的行为,乃无用之事。废除大型音乐,符合有利于平民的标准。

8、节用

认为贵族浪费,过度享受导致老百姓群起为盗。观察到万物节则阴阳和,以此劝说贵族,节约开销。

10、节葬

农村把家庭的大量财富浪费在葬礼筹办,请客吃饭,周朝的厚葬,对贵族是小事一桩,对穷人则要倾家荡产,

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四家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

1、儒家:提倡仁政,“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代表人物孔子。

2、道家:“无为而治”,提倡不扰民,让人民自由发展,是一种鼓励经济发展,不扰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代表人物老子。

3、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对和平的观念有深远的影响。代表人物墨翟。

4、法家:提出富国强兵、以法治国。是中国古代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代表人物李悝。

墨子是哪家学派创始人?其主要思想主张还有哪些?

帮帮忙那

是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

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