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场馆简介
急急急!世博波兰馆介绍
展馆外形抽象且不规则,表面布满镂空花纹,仿若民间剪纸,使参观者获得有趣的视觉体验:色彩变幻的光线穿过剪纸图案在馆内营造一种明暗错落的效果。展馆内部空间灵活,墙体可作为屏幕,播放反映波兰城市生活的影片。建筑本身融入了波兰人对生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演绎“波兰在微笑”的主题。
展馆解读建筑外观
这座将产生丰富视觉体验的建筑物外部由相互交织的剪纸图 案所组成,阳光可以透过缝隙进入大厅。当黄昏降临,变换色泽的室内光线穿透剪纸图案,使展馆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它还具有多个表面,一方面构成折叠的“剪纸 板”,另一方面又构成有趣的几何形状的内表,空间灵活,可以创造性地分割成不同部分,为展览、音乐会和其它内部需要分割成不同的功能区域
展示内容
主展馆的灯光将营造一种明暗错落的效果,内部的墙体也可以作为荧幕,播放波兰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视频。同时,展馆的设计同样充满着人性化,比如在开放式的餐厅处为排队的游客提供了遮阳的场地
上海世博会场馆为什么拆?
因为场馆都是各个国家掏钱负责建设的,维护也是他们的人。世博会后无人维护,场馆即使不拆也无法运营,而且世博园在世博会后将用于商业开发。当然很多馆的确设计的很好,所以现在国内有很多城市都在竞标。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上海世博给中国政治和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一、从经济生活来看上海世博会促进旅游业发展,有利于 *** 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上海世博会通过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新材料等可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上海世博会场馆建设的财政投入体现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
举办上海世博会必将加大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带来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二、从政治生活来看
上海世博会是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 *** 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公共服务职能。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上海世博会将成为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动力。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上海世博会将一个崭新的上海城市形象展现给全世界,大大提升了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开放城市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从生活与哲学来看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大大促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崛起和经济圈的联动发展,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体现了整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科技让世博更精彩,上海世博会广泛应用科技创新技术营造崇尚自主创新的氛围,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丰富创新的成果体现了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世博会志愿者服务世博、参与世博、为国争光、创造了社会价值并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广大市民参与世博、服务世博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主体,依靠群众,为群众服务,要树立群众观点。
四、从文化生活来看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世博会有力地推进了文化创新的发展、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的建设。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为国争光、艰苦奋斗、汲取世界智慧、精益求精、勇攀高峰、团结协作的“世博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
世博会为全世界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平台,促进世界文化的共同繁荣。世博会由产品的交换转化成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塑造和宣扬,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吸收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成果。上海世博会通过文化的交流、传递,使本民族、区域的文化在更大范围获得认同。
世博会是对上海综合实力中软实力的充分表达和拓展。继北京奥运会后,中国再次以文化综合竞争力推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世博会将全面展示中华文明魅力和悠久历史文化。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上海世博园占地总面积是400多少?
世博园区占地面积为5.28平方公里。
上海浦江两岸的5.4平方公里世博园区内,世博园五大场馆群分别为独立馆群、联合馆群、企业馆群、主题馆群和中国馆群。
其中独立馆的建筑群将集中在黄浦江边,每栋建筑由一个国家出资建设,展示该国的科技成果;联合馆建筑群中的一部分将由一些国家联合建造;另外一些建筑将由中国出资建造,届时租赁给参展国使用;企业馆建筑群将成为国际参展商参展场所。
上海世博馆 中国馆具 *** 置,地铁路线?
以及上海其他好玩的去处?越多越好。中国馆在浦东世博大道,离中国馆最近的是地铁7号线、8号线的耀华路站。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基本内容
中国馆位于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名为“东方之冠”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正准备进行最重要的一道妆扮——在展馆外立面上安装“中国红”的装饰板。年底之前,“东方之冠”将全面竣工,作为永久性场馆建筑屹立在黄浦江畔。
2007年12月18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正式开工建造,中国馆的设计方案——东方之冠,也首度公布于众。“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中国馆联合设计团队总负责人兼总建筑师何镜堂院士昨天在开工现场讲述了中国馆的设计理念,丰富多元的中国元素为中国馆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中国馆由国家馆、省区市馆、香港馆、澳门馆、台湾馆组成。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
中国馆独特的上大下小“斗拱”造型在建筑设计上十分大胆。据世博局工程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由支撑斗拱的四根巨型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组成的正方形底座边长为70米,而在空中托起的四方形斗拱,上缘最宽处达到140米,也就是说,屋顶宽度是底座宽度的2倍。1.96万平方米的屋顶面积相当于两个半足球场。
“斗拱造型表现了中国古老文明的理念传承。”,斗拱的含义正与“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这一理念相契合。在2010年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展示主题就是“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并将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4个方面来演绎中国城市发展实践的独特内涵。
中国馆是展示中国形象的亮丽名片,办好上海世博会,难点和重点都在中国馆,关键是理念。中国馆紧扣"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这一主线,通过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生活、城市产业等内容,充分反映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热爱和平等民族精神和价值观。
6月22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35千伏变电站正式投入运营,素有“东方之冠”之称的中国馆初绽美丽的光芒。中国馆的正式通电,是世博园区电力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世博各项供电工程已全面进入冲刺阶段。
中国馆35千伏变电站总容量为1.6万千伏安,投入运营后将直接为中国国家馆、中国地区馆以及港澳台馆提供安全、稳定的电力。该变电站自今年3月18日开工以来,从电气安装、设备调试到正式送电只用了97天,比正常工期缩短了40多天。其他5座为“一轴四馆一村”供电的35千伏变电站都将于6月底7月初具备送电条件。
据悉,世博会园区电力核心工程和世博配套工程建设目前正按计划节点加紧建设。直接为5.28平方公里世博会园区供电的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5座、10千伏开关站8座,以及北京西路-华夏西路等3条电力隧道工程等一批供电配套设施,总投资近60亿元,也将陆续在年底前竣工。 :
1、建筑结构合理
国家馆高63米,形成城市雕塑,体现中国馆的标志性;地方馆高14米,水平展开,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构造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中国馆建筑总体采用不对称平衡结构,体现和谐、稳定之意。
2、建筑功能完善
国家馆地上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分三个层次,33米标高处为国家馆门厅和服务区等,39米标高以上为国家馆展厅,以平面展馆(1.3万平方米)为主,辅以坡道和连接踏步,能满足多种手段展示中华文明的布展需要。省区市联合馆地上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2.4万平方米,净高10.5米,满足31个省、区、市各600平方米展览面积的需要。除展览空间外,中国馆还配置了入口大厅、多功能厅,及会议室、地下车库等配套设施。
3、交通组织便捷
中国馆四面均有出入口。多部自动扶梯、垂直电梯通达国家馆展厅及屋顶公共活动平台。地方馆周边设置货运通道,四边开门,便于布展时集中货流的出入。地方馆顶部平台通过台阶通道与北面贯穿世博园的高架步道相连,便于人流疏散。
4、景观设计典雅
中国馆的景观设计采用中国江南园林风格,建筑周边营造数个景观园林。地方馆屋顶公共活动平台采用九宫格和江南园林相结合的景观设计,上承国家馆斗冠顶部九宫格布局,下接景观园林典雅风韵,使中国馆景观设计更具层次丰富的立体感。地面景观园林通过南北广场分别延伸到基地南北面的公共绿地,融入世博园整体景观之中。
5、中国元素丰富
设计运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梁柱结构塑造出标志性的斗冠形象,寓意
"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地区馆外墙和内部装饰运用叠篆手法,以地名点缀,体现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景观设计亦体现中国文化意境。
6、节能环保技术
中国馆建筑设计中融入了多种节能环保技术,结合被动式节能措施,如自遮阳体形、自然通风、采光等,和主动式生态节能技术,如太阳能屋面、冰蓄冷技术等,全面提高中国馆的环保意识和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