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原电池工作原理是什么?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反应属于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但区别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电子转移不是通过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有效碰撞完成的,而是还原剂在负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
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通过外电路输送到正极上,氧化剂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完成还原剂和氧化剂之间电子的转移。两极之间溶液中离子的定向移动和外部导线中电子的定向移动构成了闭合回路,使两个电极反应不断进行,发生有序的电子转移过程,产生电流,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从能量转化角度看,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从化学反应角度看,原电池的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经外接导线传递给氧化剂,使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1、原电池是将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原电池的负极和正极上发生,从而在外电路中产生电流。原电池的电极的判断:负极:电子流出的一极;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活泼性较强金属的一极。2、正极:电子流入的一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相对不活泼的金属或其它导体的一极。在原电池中,外电路为电子导电,电解质溶液中为离子导电。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原电池工作时,电流流过其溶液时会发热吗?
原电池发热的部位是两极还是溶液?是否有实验佐证? 热产生的机理是什么?
肯定会呀!因为有电阻嘛~发热量Q=I²Rt。
你说的部位,其实就是哪个地方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发出的热量多。
可以这么分析:溶液发热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离子运动,碰撞过程中发热,在哪个地方阴阳离子最密集,碰撞可能性越大,那么发热也就越大。看两极的地方,这里很显然阴阳离子最密集,密集之后碰撞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所以,两极地方的发热量要略大一些。其实,阴阳离子浓度密集,也就是说电流密度J越大,单位面积上对应的电流也就越大,发热功率P∝I²,而且离子密集的时候,碰撞的可能性对应的是电阻,也就是说这个地方的电阻可能也要略大于溶液中(其实这很好理解,两极的极棒的几何尺寸一般来说是要小于溶液槽的截面积的,电阻有个公式R=ρL/S,也就是R∝1/S,S越小,电阻越大,两极棒附近电场呈一个收缩的样子,也就是S在变小,那么对应的电阻也比较大。)所以,发热功率P=I²R,也就越大。
★以上的就是原理呀,要实验数据你可以自己做个实验。原电池很好做吧?用温度计可以测到升温的,只不过水的比热很大,所以这种温升并不明显,不过你可以把溶液体积尽量缩小,浓度增高来提高电池溶液的热功率。电流电阻这些你可以用仪器测量,现在有这样的仪器。
或者,最简单的,干电池用久了也发热,其实内在原理也差不多。只不过干电池是石墨棒、锌等一些材料做的,或者,蓄电池,蓄电池更接近你这个原电池,它们也都发热的……
查处酒后驾驶采用的便携式乙醇测量仪以燃料电池为工作原理,在酸性环境中,理论上乙醇可以被完全氧化为CO
查处酒后驾驶采用的便携式乙醇测量仪以燃料电池为工作原理,在酸性环境中,理论上乙醇可以被完全氧化为CO2,但实际乙醇被氧化为X,其中一个电极的反应式为:CH3CH2OH-2e-→X+2H+.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是CH3CHOB.电池内部H+由负极向正极移动C.另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D.若负极上有2mol物质被氧化,正极上就有1mol物质被还原A.已知电极的反应式为:CH3CH2OH-2e-→X+2H+,根据原子守恒可知X是CH3CHO,故A正确;
B.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B正确;
C.电解质溶液呈酸性,正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故C错误;
D.电池总反应与乙醇催化氧化方程式相同,应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由方程式可知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D正确.
故选D.
镁铝稀硝酸原电池工作时正极电极反应怎样写?
正极,得到电子NO3^- + 6 H+ + 3 e- = NO + 3 H2O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wnw678@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