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佛性光是什么意思
诸佛:所有佛性光:佛性光明,般若智慧。
诸佛性光是指一切佛、一切众生都本自具足的佛性。
佛性90后是什么意思
一般说佛系青年。
佛系是佛教人物的序列,以及与佛教有关的人和事物。
中文网络热词“佛系青年”是指没有出家但象佛祖一样无欲无求、心如止水的青年人。
他们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态度是无所谓,不走心。“中午吃什么?这个行不行?”“行。”“要么那个吧?”“也行。”“你觉得这两个方案哪个好?”“都可以。”
“佛系”一词最早出现在2014年,日本媒体把喜欢独往独来、自得其乐、不想在谈恋爱上浪费时间的男性称为“佛系男子”。尽管中日关系时冷时热,我们应当佩服日本人使用汉字的功夫(能力)。一个“系”字,采用恰当、富有神韵。“哲学”一词就是日本学者西周创造的。
人生在世,要把积极进取和知足常乐统一起来。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是什么意思
这是华严经里的偈子
如果翻译成白话的话,可以这么说:如果凡夫想真正了解和知道三世十方一切佛陀的真实境界。
那么应该用心的去观察:法界之中的一切法,都是由心识显现出来的。
本经句的重点在于“应观法界性”,华严宗称法界为"一真法界”,一即是独一无二,即是不二法门;真,即是真实无妄,是宇宙最崇高的真理;而众生本自具足与诸佛平等的佛性,即是一真法界的精神所在。
海云法师进一步解说:“我们虽然知道一切唯心造,可是不懂法界性,唯心造的心就不起作用,心不能主动,只是被动;能观法界性、知法界性,心才可能从意识转为主动的能,那个意识会转变成你的生命、能力。”明确地诠释了法界性与心的微妙交集。
“性相一如,性相不二。”是什么意思?请指教。谢谢。南无阿弥陀佛。
性即佛性,众生真心,即是法身,相即妄相!妄相即是无所有,无所有故色即是空,性相非一如,性相非不二!
楞严经中讲性真相妄,非说是一如,
金刚经讲凡一切相皆是虚妄,难道佛性法身,也是虚妄也?
你若不是说佛性是无,那你就是在说妄相是常,若是如此,即是愚夫!
彼邪道之人,不是着常见,即是着断见,
此相非常,你说是常,若相是常,你还往生作什么?
既然相是常相,那你就没有生死了,还要往生?胡说八道。
你说什么相叫不变之随缘万有?岂不闻如来说万法无常也? 无常中岂有不变之相?
若是如此,诸佛何以皆般涅槃也?邪说!
般若经中的空即是色,空并不是指佛性也,而是指无所有,指无常也。
性相非是一如,何以故?相无所有故,相无所有,何以似如?
诸相无常,即不是如,若不是如,何谓一如?邪说!
若相即是性,那如来于涅槃经中说我之法身,非是杂食身,岂是大妄语也?
若不是佛妄语,那就是你在大妄语!
性不是相,相不是性,相无所有故,相无常故,相是眼花故,
佛性不是相,相者,是根尘识,根尘识即是颠倒妄想!妄想才是相!
其实大般若经,都没说到佛性,它只说到空性,所谓无所得性,
这些全都是从佛性的作用上来说的,并不是就佛性的本体上来说。
但是即使是从作用上来的,那你的回答,也完全错误,何以故?
般若经说空性与诸相,皆无所有,你却说性相皆常,无一合经,必是邪说!
一切皆众生皆有佛性,这是说众生本性即是佛性,但为什么会迷了呢?这是不是说成佛也会迷失本性呢?
也就是说,如果众生无始心前即有佛的境界,为什么还能迷心?还是说众生一直未修成佛,只是有大善根,所以会迷了本性,而成性将不再迷本性呢?众生皆有佛性,是说众生本来就具有见识自我本性的最简单、纯洁的觉察力,所以说是本来的心性,由于有这样的心性,具有觉悟和反省的能力,所以“心性”其实就是“佛性”。比方说吧,我们知道有的事使我们高兴,有的事让我们不高兴,这个区别高兴还是不高兴的东西,就是我们自己的觉察能力,自己的本心,也就是对事物的分辨知觉。佛不是什么具体的人或者物,在这里指的是觉悟能力、觉察能力,因为佛的本意就是觉悟,佛陀就是觉悟的人的意思。
最初的本来觉性是最简单纯朴的种子,未经任何外物干扰和诱惑,而经过时间过程中各种外界生活的影响,自己思维上的妄念逐渐掩盖了对事物直接的理解,反而是以各种“执取”来分别,因此才产生了我们的各种烦恼。而佛法所言的正觉,则是让我们知道,我们所高兴或者不高兴的这些感觉,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有意义的,哪些是无意义的,而后使我们自己能够认识自己的行为,做人、做事都更加有目的有方向。就比如一面镜子,蒙蔽灰尘后产生的影象是错误的歪曲的影象,只有擦净尘土,才能重新见识到自己的本来样子。因此,所谓的迷,是指我们生活过程中多很多事物自然生成而又误以为真的错误见解。
心性 *** 扰,是心性被蒙蔽,产生妄念的结果,而心性本身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我们认识心的那个思维过程被外界影响,是我们自己运用心的思维和行动时的错误执著见取。因此说众生是未觉悟的佛,佛是觉悟后的众生。
佛性的觉察来源于自我的控制和把握,这就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