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居易的资料(白居易的基本资料是什么)

wanfu 麦克百科 68 0

关于白居易的资料

简介

白居易(772年2月28日-846年9月8日),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在诗界有广大教化主的称号。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唐代文学家,文章精切,特别擅长写诗,是中唐更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作品平易近人,乃至于有“老妪能解”的说法。

白居易早年积极从事政治改革,关怀民生,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须取材于现实事件,反映时代的状况,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继杜甫之后实际派文学的重要领袖人物之一。

他晚年虽仍不改关怀民生之心,却因政治上的不得志,而多时放意诗酒,作《醉吟先生传》以自况。白居易与元稹齐名,号“元白”,两人是文学革新运动的伙伴。晚年白居易又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为“刘白”。被人称为“敕封诗仙”,而李白是后世才由“谪仙人”,才由民间转尊为“诗仙”。

白居易的作品,在作者在世时就已广为流传于社会各地各阶层,乃至外国,如新罗、日本等地,产生很大的影响。重要的诗歌有《长恨歌》、《琵琶行并序》、《秦中吟》、《新乐府》等,重要的文章有《与元九书》等。

扩展资料:

文学成就

白居易与元稹齐名,号“元白”,是继杜甫之后实际派文学的重要领袖人物。他曾自己编辑自己的著作,名为《白氏长庆集》(或《白氏文集》),共七十五卷,现存七十一卷。白居易对文学创作非常地投入,少年时认真地投入学习,甚至到影响健康,提早出现衰老的症状。他曾以诗仙、诗魔自比,形容自己对诗歌创作的投入。

不同于其他大多数的诗人,白居易在世时他的作品就已经得享盛名,广泛流传于各地、各阶层,是唐代诗人中作品在生前流传最广的一位。他的作品也流传至日本、新罗[等地。在早期的日本,《白氏文集》是日本文学汉化的最重要依据。

人生哲学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里,描述他的人生哲学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认为应当坚守自己的理想,以等待适当时机到来。当时机来临时,就要努力实践自己的理想,反映在诗文上,就是“讽谕诗”的创作;时机没有来临,就好好修养自己,反映在诗文上,就是知足保和的“闲适诗”的创作。

白居易的个人修养,可用“知足”二字概括。陈寅恪认为白居易的“知足”思想,是源于老子“知足不辱”的想法。

白居易的知足思想也常表现在诗文之中,例如当他担任校书郎时“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其后官职调动而调整俸禄时,白居易也多有诗文记载,大多也都能反映其知足常乐之情。

例如:任左拾遗“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任太子宾客分司“俸钱八九万,给受无虚月”、任太子少傅“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做闲人”,退休(致仕)后领取半俸“全家遁此曾无闷,半俸资身亦有余”“寿及七十五,俸占五十千”。

从最初的月俸一万六千钱,至更高的月俸十万钱,以及退休后的月俸五万钱,白居易大多都表现出知足的心态。即使是被贬谪至江州司马,处于极不得志的时期,他仍能说出“今虽谪在远郡,而官品至第五,月俸四五万,寒有衣、饥有食,给身之外施及家人,亦可谓不负白氏之子矣!”以此自我宽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白居易

白居易的基本资料是什么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文学评论家、文化学者,出生于河南颍川郡(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一个贵族世家。

他是唐朝时期文学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被誉为“诗仙”。白居易的诗歌写作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他的作品多富有哲理和内涵,对其后世影响深远。白居易是唐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其作品以纯净优美、自然质朴而著称。白居易一生从政后退,从文主政,他为官清正廉洁,关心民生,深受百姓爱戴。

关于白居易的资料(白居易的基本资料是什么)-第1张图片-万福百科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独特,对唐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的诗作以其真实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真实描写而闻名。他的诗歌多从他的亲身经历和生活中所见所闻出发,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世事变幻的感慨,对人生幸福与不幸的思考,对社会现象的评判,在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白居易的诗作大多抒发个人情感,但很少涉及政治。他对社会的关注和对政治的理解使他的诗歌直接或间接的表达了对权贵和政治现象的批评。他通过凛然正直的诗性形象,直言不讳地批评了唐代社会的种种弊端,他的作品具有一种独立思考和反思的力量。他的批评并不是冷嘲热讽,而是真心希望社会能够改善,人们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白居易在文学评论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是唐代文论史上最重要的学者之一,对古代文学理论和修辞艺术有深入的研究。他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最早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对后世文学批评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文心雕龙》中论述了修辞手法、文体分类等诸多问题,对中国文学史具有重要的地位。

关于白居易的资料(白居易的基本资料是什么)-第2张图片-万福百科

白居易的政治生涯和文学成就

白居易除了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文学评论家外,他还曾担任过一些高级官职,参与了唐朝的政治。白居易进入朝廷后先后担任过直秘阁、秘书省正字、尚书右丞等职务,还成为太子少保,与当时的贵族和政治精英有着密切的接触。

尽管他受过政治的磨砺,但他一直坚持了自己的理想和原则,为官清廉正直,关心民生。他在官场生涯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曾经因为直言劝谏被贬谪到地方,但他并不气馁,一直坚守自己的原则。他从政期间,白居易为改善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设性意见。

他提倡法律公正,反对腐败现象,提倡减轻赋税负担,维护百姓权益。他的政治主张是为了建立一个公正平等的社会,为人民的幸福付出努力。白居易的政治生涯与他的文学成就相辅相成,他通过文学作品表达了对社会和政治的关注。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远师》翻译 唐 白居易

在朝中做官的我和在南寺的自远禅师,什么时候能再相见呢?大概要等到我心中没有世俗之事的时候吧。

东宫:太子所居之宫,也用来代指太子。

白庶子:即白居易,白居易曾在东宫担任庶子(大夫)。

远禅师:指与白居易同时代的自远禅师。

关于白居易的资料(白居易的基本资料是什么)-第3张图片-万福百科

扩展资料:

白居易敬仰东晋时的慧远禅师,曾在多首诗中提到过.但本诗中的远禅师,当指与白居易同时代的自远禅师。白居易在另外一首诗:《自远禅师》:“自出家来长自在,缘身一衲一绳床.令人见即心无事,每一相逢是道场.”自注:“远以无事为佛事”。白居易《自远禅师》:“令人见即心无事”,每一次相见都能够使得自己心情平静许多.何时才能再次见到禅师呢?也许要到我心中没有各种尘寰之事的时候!(现在做东宫庶子的官,太忙了,无由得见!)白居易有一次在萧相公宅见到了自远禅师,并赠了禅师一首诗:

宦途堪笑不胜悲,昨日荣华今日衰.

转似秋蓬无定处,长于春梦几多时.半头白发惭萧相,满面红尘问远师.

应是世间缘未尽,欲抛官去尚迟疑.

大意是说:

虽然宦途艰难,荣辱无定,不比一场春梦更长。问自远师:我头发都半白了,但还是满面红尘。也许是我的尘缘未了吧!所以,现在让我挂冠去出家,我还是做不到。

暮江吟 白居易拼音

暮江吟 白居易拼音如下:

《暮江吟》《mù jiāng yín 》

一道残阳铺水中,拼音:yī dào cán yáng pù shuǐ zhōng 半江瑟瑟半江红。拼音:bàn jiāng sè sè bàn jiāng hóng 

可怜九月初三夜,拼音:kě lián jiǔ yuè chū sān yè

露似真珠月似弓。拼音:lù sì zhēn zhū yuè sì gōng 关于白居易的资料(白居易的基本资料是什么)-第4张图片-万福百科
白话文意思是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渐沉江中,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关于白居易的资料(白居易的基本资料是什么)-第5张图片-万福百科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扩展资料《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首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写“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次句“半江瑟瑟半江红”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白居易有几个儿子

白居易只有一个儿子。

白居易公元772年出生在河南新郑,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也号醉吟先生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白居易的祖籍是山西太原,是唐代时候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在白居易所写的诗歌中有很多的形式,同时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非常的平易通俗,在唐朝时期有诗魔和诗王的称呼,曾经官至翰林院大学士和左赞善大夫。在公元846年的时候,白居易在罗阳去世,享年75岁,白居易的一生中只有一个儿子,名字叫做白阿崔,但是历史上并没有关于白阿崔的具体记载。关于白居易的资料(白居易的基本资料是什么)-第6张图片-万福百科
扩展资料:白居易最开始有一个女儿,他给女儿取名叫金銮子。听名字,就知道他多喜欢。他认真写了好多诗,记录下女儿的一举一动,生来始周岁,学坐未能学坐,孩子一岁,已经会学坐啦,但就还不会说话叫爸爸。感人的是,他居然这时候就写诗考虑起了女儿嫁人的事,还念叨:使我归山计,应迟十五年,我要晚十五年退休啦,为了闺女,要多上几年班。然而,打击突如其来,孩子三岁那年就夭折了。白居易悲痛万分,他说:病来才十日,养得已三年,我养了三年的娃娃,十天就走了,看到女儿的任何遗物,他都要心痛得掉眼泪: 慈泪随声迸,悲肠遇物牵。故衣犹架上,残药尚头边。衣服还在,药还在,可是我的女儿不见了。他又说:朝哭心所爱,暮哭心所亲。亲爱零落尽,安用身独存那一年,他四十岁。五十八岁那年,一个喜讯忽然降临了白家,他居然生了一个孩子。而且和他的愿望一样,是个儿子,取名阿崔。白居易非常开心,他兴奋地写了首诗,就叫《阿崔》。他说自己简直不能置信:一把年纪了,头发都白了,还能抱娃,他还对这个宝贝各种细致描写,什么胎毛、小手都写,里闾多庆贺,亲戚共欢娱。腻剃新胎发,香绷小绣襦。玉芽开手爪,酥颗点肌肤,他还喜滋滋地计划着,要把自己的琴和书传给孩子,让他继承自己的衣钵,然而命运好像是和他开玩笑,阿崔三岁那年,又生病死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居易(家族成员)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