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什么学派 老子是哪个学派的(老子是什么学派 老子属于哪个学派)

wanfu 麦克百科 81 0

老子是什么学派 老子是哪个学派的

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道家是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最深远的学派。

2、李约瑟说:“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道家哲学)对中国科学史是有着头等重要性的”,对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宗教、思想、文化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老子是什么学派 老子属于哪个学派

老子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他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被道教尊为教祖,是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凌驾于万物之上的。老子倡导“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指不妄为,不为所欲为。

汉初时的政治理念就是无为而治。另外老子的思 想还包含着辩证主义,认为矛盾的双方可以相互转换,如上对下、前对后等。不过老子的思想中也有消极的一面,比如他主张愚民政策等,但仍不可否认老子是中国古代卓越的思想家。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请问老子的道家学说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请问老子是在什么样的历史变迁下,才能产生如此的著作
希望从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变化来说明这个背景.
比如说,他什么崇尚小国寡民?

1、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王室衰微,失去了控制诸侯的权力,各诸侯国之间相互攻伐,战争开始越来越激烈,人民死伤惨重。

2、经济上: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开始诞生,井田制开始瓦解,社会生产力大大提升,人民有空闲时间进行思想学说的提炼。

3、文化上:面对社会大变革的局面,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家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格局。

孔子和老子是什么关系?孔子和庄子有没有什么关系?

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的一些问题.但老子属于道家.
庄子与老子同属于道家学派,但是他们俩没有什么师承关系.庄子倒是与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有很深的渊源.据考证,庄子是出儒家的颜渊学派.颜渊即颜回,孔子的学生.
出现这一现象也不并难理解.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中,道家和法家都不擅长培养人才.反倒是儒家为道家和法家以及名家等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如法家的李悝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学生;申不害也是出自儒家,而不是法家;商鞅倒是李悝的学生,同样出自儒门.而战国名将吴起则是曾参的学生.至于韩非子和李斯,这两个集法家之大成的人物都是战国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的学生.
道家的情形和法家的情差不多.庄子出于颜渊;其他的一些道家代表人物有的是学于儒家,有的则是儒家的再传弟子.道家讲"体"和"用",庄子是属于"体"这一派的,讲究内心和自我;而讲究"用"的这一派主要在齐国,被称为黄老派,这一派在汉初很是得势,其思想是汉初的官方思想.汉初的张良也是道家,但讲究体用致;而同时期的陈平则偏于"用"
另外,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家和名家,在当时被认为也是出于道家,法家也是出道家.所以司马迁写史记时把老子、吴起等人合在一起立传。这不难理解,因为现在我把道家与道教给弄混了。道家与道教根本就没有多少相同的地方。而且,讲究出世并不是道家的全部,而只是道家思想中很小的一部分。

《老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它成书于什么时期,有哪些特点?

一、老子简介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汉族,楚国苦县(今河南周口鹿邑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从汉代起,历代帝王就开始到河南鹿邑去祭拜老子。《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国书籍。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