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开国大将排名
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屈突通、殷开山、柴绍、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李世勣、秦叔宝。明朝开国大将应该如何排名?有什么依据吗?
开国大将的排名向来争议很大,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1:
徐达绝对是明朝的之一,功劳很大开国后却没有被杀死,而是自己病死的。徐达和朱元璋是小时候的朋友,一直跟着朱元璋,在濠州城外曾经只身闯入敌营,救出被俘的朱元璋。从打到鄱阳湖大战,徐达一直都是统军大将,深受朱元璋的信任。
朱元璋南京称帝以后不再出征,索性把军权都交付到徐达手中,可见对徐达的信任。徐达也没让他失望,挥师北上,一路打到元大都,最终收复中国丢失了几百年的。
徐达和名将王宝宝的对决,是他一生征战生涯的更高峰。他与王宝宝数次大战,并且最终彻底战胜了这个名将。明朝建立后,徐达和这对黄金搭档,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战必胜攻必克。被朱元璋誉为“”。
2:常遇春
常遇春出身贫寒,小时候就喜欢舞枪弄棒,后跟高手习练武术。但是因为家贫,没钱交学费,但是小常遇春为了梦想,以少年之身干勤杂工换取学习机会。就这样过来很多年,常遇春长大了,他身高臂长,力大过人并且精于骑射,善使各种兵器,所谓、斧钺钩叉、弹棍铄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都能使用。后来投奔朱元璋的起义军,在夺取南京的时候,因为抢滩有功被封为先锋大将。
此人勇猛异常,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但是这位仁兄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就是爱好杀降,投降的人到了他的手里他总想杀掉。在与陈友谅的和攻破元大都之战中,常遇春的战绩都极为显眼。可惜,常遇春只活到四十岁,就病死于柳河川。常遇春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他的武力值在整个大明朝,都是的。
3:冯胜
冯胜是明朝时期著名的开国将领,早年间名为国胜,冯国用的弟弟,定远人。在朱元璋起义的早期投奔朱元璋,并且还受到了重用。朱元璋征讨陈友谅时,冯胜率军攻打陈友谅中军,取得大胜并乘胜追击,不仅收复了太平,还逼的陈友谅无容身之处。此战后,晋升为亲军都护。.
随后,冯胜又激战鄱阳、支援宜兴、攻取淮安、下湖州、克平江,总之一直都在战场上,一刻都没有消停过。在这几次的南征北战中,冯胜的功劳仅仅次于早就跟随在身边的常遇春,官衔也一直升至右都督。1395年,冯胜被明太祖赐死。但是冯胜的后代出国一个名人,就是。死后,是大总统,冯国璋是副总统。而现在的春晚牛皮糖,是冯国璋的曾孙。
4:
李文忠是朱元璋外甥,后来被收为养子。,百战百胜。更为突出的是,他可能是明初大将中唯一读过书的人,真称得上文武双全了。李文忠19岁投奔朱元璋。无论是平定江南、北上伐元还是明朝建国以后的征沙漠,都有巨大战功。
李文忠为人忠直,经常劝朱元璋少杀人。,因此,受到朱元璋的斥责,逐忧郁成病。洪武十七年(1384年)三月卒。李文忠为朱元璋在开创明朝的时候创下了巨大的功劳,但是他却在死后才被封王。这其实是朱元璋为了避免别人对他皇权的威胁,同时这样又可能笼络人才,所以李文忠死后才被封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共和国开国将军中战功更大五位是?
为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 *** 。
1955年,有10位将领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他们分别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 *** 。此10位将领被称之为“十大元帅”。1955年,有10位将领被授予中国人民 *** 大将军衔,他们分别是: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此10位将领被称之为“十大大将”。
1955年,有55位将领被授予中国人民 *** 上将军衔。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综上,共57位将领在首次实行军衔制时期被授予上将军衔,他们被称之为“开国上将”。
扩展资料:
开国将军的相关情况:
1、1955年2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之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 *** 军官服役条例》,中国人民 *** 全面实行军衔制。条例规定,中国人民 *** 军官军衔共分4等16级。
2、在评定高级军衔的初步方案中, *** 为大元帅。除了后来被授予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外,被评为元帅的还有周恩来、 *** 、 *** ;被评为大将的还有 *** 、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等人。
3、周恩来、 *** 、 *** 三人,在革命战争时期,对创建人民军队,领导武装力量对 *** 军作战,参与战略决策功勋彪炳,授予元帅衔当之无愧。1955年授衔时,周恩来任国务院总理, *** 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 任 *** 中央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帅
十位开国大将中,只有徐海东没参加解放战争,为何却能高居第二?
欢迎阅读史源 历史 专栏第2030期。排在我军开国大将第二位的徐海东,很多朋友并不熟悉,因为解放战争时他几乎销声匿迹。但在红军时期,除了人人皆知的三大方面军外,其实还有一支红军主力队伍,那就是徐海东大将统领的红25军。如果没有徐海东及红25军的巨大贡献,早期人民军队和之后的革命 历史 可能会发生较大变化。怎么回事呢?有的朋友熟知解放战争 历史 ,对各野战军将帅、战绩如数家珍,却会发现一个问题:1955年全军授衔时,一些不熟悉的名字成为了大将、上将,排名还很高;而一部分在解放战争中功劳很大的将领,似乎军衔却并不高。比如提到徐海东,就有不少朋友感到陌生,这位在解放战争时几乎闻所未闻的将领,55年却仅居粟司令之后,位居开国大将第二位。
如果了解一下我军发展史,就不会对此感到奇怪了,徐海东授予大将军衔一点都不高。应该说在红军时期,徐海东对红25军及整个人民军队的贡献都非常大。徐海东军政全能,既有战役指挥谋略,又擅于管理和壮大队伍。他率领红25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除了三个主力方面军之外,红25军可以算是第四支参与过长征的我军主力部队。
而在长征过程中徐海东指挥得力统兵有方,部队到达陕北之后,竟然把3000多人的规模发展到4000多人,且经费充盈士气高昂,是唯一一支长征中实力不降反增的主力部队,给了整个红军队伍极大的物质和信心保障。后来以徐海东的红25军为基干,壮大为红15军团,徐海东亲自担任军团长,隶属中央红军。
红25军到达陕北,比中央红军到达的时间要早,提前与陕北红军取得了联系,并且经过奋战巩固了根据地,为元气大伤的中央红军提供了保障,使其到达陕北后能够好好休整并恢复实力。徐海东及红25军为巩固和保护中央立了大功,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缺衣少粮,经费严重不足,为了维持中央红军的规模和生存发展条件,徐海东慷慨解囊,把他的大部分经费五千银元拿出来,供给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部队,并且将大量的先进武器以及新式的棉被、服装用来保障中央红军,红25军自己却用旧的装备、物资。
徐海东将军要求他的军需官,绝对不可以把过期的药品及老旧棉服、旧武器给中央红军,要优先保障中央红军的弹药储备以及物资,这样大度的高级指挥员,在我军 历史 上是非常难得的。虽然说徐海东本人也是红军将领,但是能够优先考虑其他部队,保护中央先人后己的做法,还是非常值得称颂,他也一直被主席评价为“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如果不是因为后期伤病原因,脱离队伍进行治疗休养,徐海东不会错过整个解放战争。而在“打满全场”的前提下,1955年评衔时,就徐海东及红25军的地位而言,他甚至是有可能“挑战”一下元帅军衔的,毕竟抗战时他就是八路军主力旅长,再加上红军时期的特殊贡献,没有几个大将能够与之比肩。最终徐海东排在开国大将第二位,仅排在三野战功卓著的粟司令员之后,这个排名是反映了徐海东的真实功绩的,大将军性情敦厚、宽以待人,在军内威望极高,于1970年去世。
开国大将陈赓为何被称为“军中幽默大师”?
在共和国的开国“十大将”中,陈赓的排名并不靠前,但是若论能说会道,恐怕要跃升到之一位。1955年,授衔之后,陈赓回到家中,几个孩子追着他问封了一个什么将?他幽默地回答道:“不是什么上将、中将,是个‘辣椒将’。”陈赓是湖南人,爱吃辣椒,这句话即体现了他的风趣,也体现了他名利面前的淡然心态。
趣评《武则天》
解放初期,郭沫若曾写了个名曰《武则天》的戏,排演之后,他邀请大家去 *** 怀仁堂观看。大家都觉得这个戏拍得有点过,把一个封建皇帝写得什么都懂,还懂民主。戏演完后,郭沫若追着让大家发表评论,大家想说,但又碍于郭沫若的颜面,不知道应该怎么说才好,这时,陈赓打破僵局,幽默地说道:“鼎堂(郭沫若的字),既然她(武则天)这么要求进步,咱俩介绍她入党吧。”大家会意,哄堂大笑,郭沫若附和着笑的同时,明白了陈赓的意思。
武则天作为一个封建帝王,肯定不懂得什么民主,郭沫若的这部戏显然是有点美化封建帝王的意思。但是大家都碍于郭沫若在文化界的地位,不肯把心里的真实想法说出来。这时陈赓大将的口才显示了出来,他借“介绍武则天入党”的戏言,传达了对这部戏的看法,同时还顾及了郭沫若的颜面,幽默、深刻、周到、得体。
智劝彭老总进食
抗战时期,彭德怀途经河北南乐城。当时彭老总刚刚病愈,身体非常虚弱,时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的陈赓欲设宴招待,给彭老总补一补。有人劝陈赓,彭老总性子暴烈,尤其痛恨吃吃喝喝,当心挨一顿骂啊。陈赓说:“没事,没事,我自有办法。”是日宴前,陈赓特意请示彭老总道:“我叫战士到河里捞了几条鱼。今天中午,咱们只吃鱼,不吃别的,可否?”彭老总点头称好。上菜时,彭老总边吃边称赞道:“这鱼确实不错。”接着又上菜,彭老总不高兴了,责问道:“你不是说吃鱼么,怎么有肉丸子呢?”陈赓从容对答道:“这丸子是鱼肉做的,你尝尝。”彭老总无言。等到又上菜时,彭老总放下筷子问:“这鸭难道也是鱼做的?”陈赓不慌不忙地笑着说:“河边的鸭子主要吃鱼,归根结底还是鱼……”彭老总笑而食之。
彭老总“性子暴烈”,如果单纯上鱼上肉上鸭,不但补不了他的身子,而且还会让他大动肝火,适得其反。鱼是河里捞的,肉丸是鱼肉做的,鸭子是吃鱼长大的,在陈赓的机智言语面前,彭老总的火爆脾气想爆发都没有导火线,最后只得“笑而食之”。陈赓的这些机言巧语中,显露的是非凡的智慧。
妙谈军衔民族风格
1955年中央军委决定为 *** 的一些功勋战将授衔,针对军衔制,当时有些人提出要搞民族风格,突出中国特色。当这种说法传到陈赓的耳中后,他微笑着说:“其实,军衔搞民族化是件很简单的事,京剧我还是常看的,要不咱们就效仿舞台上的那些大将,在背后插大旗,不一样的级别就插不同数目的大旗,这样就有民族风格了嘛。”陈赓的这句调侃之语让在场 *** 元帅笑得喘不过气来,后来再也没人提搞民族风格军衔的事了。
军衔制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军队的正规化建设,有利于中国人民 *** 与其他国家军队的相互交流。某些人所提出的军衔民族风格,显然是狭隘的,也是不切实际的,是在哗众取宠。对此陈赓故意顺着这些人的说法,延伸出了一个“在背后插大旗”的荒谬建议,这样以来,所谓“军衔名族风格”的言论不攻自破。
巧留女教授
解放后,在陈赓的一手推动下,创建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一次保卫部长汇报学院教授的政治情况,当汇报到女教授俞大贞的情况时,保卫部长建议道:“俞大贞是 *** 中央委员俞大维的妹妹,不适合在机密单位工作。”陈赓听了风趣地说:“噢!那么 *** 中央委员的妹妹能不能在我们这里工作呢?”保卫部长说:“当然可以。”“那好, *** (原名俞大卫,俞大贞的另一个哥哥)同志是 *** 的中央委员,他也是俞大贞的哥哥,俞大贞可不可以留下啊?”这下,保卫部长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其实,国共两党历经两次合作,两次分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难道仅仅因为家中有在 *** 任职的亲戚,就可以否定一个人的才华,放弃一个难得的有用之才吗?显然,这是不足取的。在这里,陈赓并没有正面回应这个问题,因为解释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他另辟蹊径,换了个说法,把俞大贞说成是我党中央委员 *** (俞大卫)的妹妹,谈笑间,问题迎刃而解。
陈赓大将作战勇猛,在作战指挥上与刘伯承、粟裕不相上下,具有传奇色彩,而且还每每出语幽默风趣,体现出了过人的智慧,被开国将帅们赠以“军中幽默大师”的雅号,可以说是大勇大智集于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