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写过黄鹤楼之千年预言吗?李白真的写了《黄鹤楼之千年预言》吗?

wanfu 麦克百科 69 0

李白写过黄鹤楼之千年预言吗?

杜撰的:

李白写过黄鹤楼之千年预言吗?李白真的写了《黄鹤楼之千年预言》吗?-第1张图片-万福百科

李白真的写了《黄鹤楼之千年预言》吗?

很多人在网上发一首诗
没有写,是最近人写的藏头诗。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李白很喜欢黄鹤楼,为何登上之后,却搁笔不题了呢?

李白写过黄鹤楼之千年预言吗?李白真的写了《黄鹤楼之千年预言》吗?-第2张图片-万福百科
李白写过黄鹤楼之千年预言吗?李白真的写了《黄鹤楼之千年预言》吗?-第3张图片-万福百科
李白写过黄鹤楼之千年预言吗?李白真的写了《黄鹤楼之千年预言》吗?-第4张图片-万福百科

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十一在《黄鹤楼》诗下注曰:“世传太白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不写 ,后有好事之人据此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座李白“搁笔亭”。 现在黄鹤楼公园内有崔颢的题诗壁,对面即是李白搁笔亭。李白登黄鹤楼应该是确实的,相信他也确实看到过崔颢的作品,但是否因此而搁笔那就不得而知了。可能的真相是:后面的诗评家以这个有趣的故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崔颢作品的优秀。


李白写过黄鹤楼之千年预言吗?李白真的写了《黄鹤楼之千年预言》吗?-第5张图片-万福百科


李白写过黄鹤楼之千年预言吗?李白真的写了《黄鹤楼之千年预言》吗?-第6张图片-万福百科





到盛唐时代,诗仙李白也游于此地,见楼内已存崔诗。逐登楼观光欲作诗留念。可能随从没带酒的缘故吧,左吟右写了好几首诗,但比来比去也自觉比不上崔诗。于是留下一句。故事在千年之前,尘封许久,依然带着书卷的气息,缓缓展开,那是一种微妙的过程。讲述它,就像描摩一棵参天大树,枝叶延展,深远而广袤,因此作者需要查证许多资料,就算是一句话也要核实,用心,只为尽心。

结果李白也较起劲来,狡辩说:“你哪里知道,我确实是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起来,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的”。可以想见当李白看到了崔颢的《黄鹤楼》题诗后,崔诗对他的震动之大,他肯定从内心里认为,再怎么写都无法超越崔颢的诗了,于是黯然搁笔。晴川芳草那一联也不见得比李白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耐人寻味。只是结尾,老崔是因为乡关何处使人愁,李 *** 心不改,长安不见使人愁,太想当官呗!就诗说,我觉得还是李先生写得更好!当时李白登(黄鹤楼)看到崔颢的诗很生气,随手写了,眼前有景道不得,一拳捣毁黄鹤楼,等字样。后来李白写曾写过一首,(登南京孔雀台),与〈黄鹤楼〉相似的诗…

李白写过黄鹤楼之千年预言吗?李白真的写了《黄鹤楼之千年预言》吗?-第7张图片-万福百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中李白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地方送孟浩然?

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中李白于烟花三月在黄鹤楼送孟浩然。
2.
创作背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因崔颢已写黄鹤楼之诗而举笔又止之事是如何传开的

李白因崔颢已写黄鹤楼之诗而举笔又止之事是如何传开的
千年来,伴随崔颢《黄鹤楼》诗一起流传的,有一则李白的见到崔颢《黄鹤楼》诗而不敢写“黄鹤楼”诗的故事。
崔颢在黄鹤楼楼壁上题写下《黄鹤楼》诗后不久,李白也来到武昌黄鹤楼。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同样诗兴大发,提笔也打算题诗,抬头看见墙上崔颢《黄鹤楼》诗,李白吟诵后,大为折服,连连称妙,自愧自己的诗不如崔颢《黄鹤楼》,于是李白搁下笔不题诗了,遗憾地叹气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从此李白不再写有关黄鹤楼的诗了,因为崔颢《黄鹤楼》诗难于超越。
不少老师在讲解崔颢《黄鹤楼》诗时,也常提及这个故事和“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两句,以表明崔颢《黄鹤楼》诗的水准之高。甚至据此,在武汉黄鹤楼边还建有“搁笔亭”,更强化了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出自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和清人王琦在《李太白全集》。元朝和清朝距唐久远,没有史料书籍记载这件事,他们不可能知道,更别说如此的细节。
更为滑稽的是说这两句来自李白的一首诗,诗云:
一拳捶碎黄鹤楼,
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
前两句是篡改李白的诗,是从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诗中“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篡改而来,但改得没有文采。后两句完全是后人的杜撰。有人考证,此诗是宋朝一个诙谐好恶搞的和尚所为,他本来是开开玩笑,没想到后人当真了。后世有人编李白诗集时,还误以为是李白的诗而收入集子中。其实李白也不可能写出如此的没有艺术的诗句。
我们查阅李白的诗,我们就发现李白根本就没有在黄鹤楼“搁笔”。有人统计留存下来的李白诗,有15首写到黄鹤楼。用事实说话,就列几首给大家一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传播甚广,是著名的送别诗,是李白出蜀地游历期间的作品。反映李白与好友、著名诗人孟浩然的依依惜别的情感,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美。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这首诗是李白被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抒发了谪放之感。武汉又被称作“江城”,就是源于李白的这首诗。
江夏送友人
李白
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凤无琅玕实,何以赠远游?
裴回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这首送别诗虽不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著名的,但无论在情感的渲染上,还是浪漫的写法上,都比之有过之而无不及。

望黄鹤楼
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这首诗是李白登临黄鹤楼,饱览周围景物,即景而生情,而创作的吊古怀乡之古诗。在这首诗里,李白对黄鹤楼作了全景式的描绘。有人说:李白一生没有一次直接以黄鹤楼为题作诗。这首诗表明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所以我们读书学习时不要人云亦云,要多一些质疑。
  若说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到是有证据。李白有两首七律诗《鹦鹉洲》和《登金陵凤凰台》明显带有崔颢《黄鹤楼》诗的影子,表明李白很赏识崔颢《黄鹤楼》诗,甚至自己都模仿了他的写法。
鹦鹉洲
李白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暧,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鹦鹉洲》相似之处太多,模仿痕迹很重。也是李白当时被贬流放夜郎,途经黄鹤楼时所作。反映了一个被贬文人的孤寂失落。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楼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是李白受排挤被迫出长安后,游历吴越之地时,与朋友同上金陵(今南京)凤凰台,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而写的七律诗。这首诗首联的感想和崔颢一样:曾经栖息过凤凰的凤凰台,随着凤去而台空,只有台下的江水仍在滔滔东流。颔联前一句写远望之景,后一句写近处江中之景也与崔颢一样。
应该说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体是超过崔颢《黄鹤楼》,但由于崔颢《黄鹤楼》在前,开拓出一种新的七律诗意境,加上黄鹤楼较凤凰台有名气,所以在名气上崔颢《黄鹤楼》依旧千年以来一直占先。
应该承认李白在七律上学习过崔颢的诗。但其实许多故事传说和名人名言一样不是被后人曲解就是由后人杜撰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