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圆明园是在什么时间?火烧圆明园的时间火烧圆明园的时间是哪一年

wanfu 麦克百科 80 0

火烧圆明园是在什么时间?

火烧圆明园是1860年10月18日至1860年10月21日。

1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天三夜不灭,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

1860年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 *** 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切尔中将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

火烧圆明园是在什么时间?火烧圆明园的时间火烧圆明园的时间是哪一年-第1张图片-万福百科

建筑形式

圆明园的主要建筑类型包括殿、堂、亭、台、楼、阁、榭、廊、轩、斋、房、舫、馆、厅、桥、闸、墙、塔,以及寺庙、道观、村居、街市等,应有尽有。

其盛时的建筑样式,也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建筑可能出现的一切平面布局和造型式样:既有常见的单檐卷棚灰筒瓦屋面,朴素淡雅;又有宫殿式重檐琉璃彩瓦覆顶,金碧辉煌;既有一进两厢、二进四厢的规整院落,又有灵活多变的建筑组群。

建筑平面布局共有38种之多,除常见的矩形、方形、圆形、工字、凹凸字、六角、八角外,还有很多独特新颖的平面形式,如眉月形、卍字形、书卷形、十字形、田字形、曲尺形、梅花形、三角形、扇面形,乃至套环、方胜等,可谓丰富无比。

火烧圆明园的时间火烧圆明园的时间是哪一年

1、火烧圆明园是几几年几月几日?2、火烧圆明园是哪一年哪一天?3、火烧圆明园的时间4、火烧圆明园是哪一年火烧圆明园是几月几日发生的5、火烧圆明园是哪一年?火烧圆明园是几几年几月几日?
火烧圆明园时间:1860年10月18日至1860年10月21日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
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大火连烧3天3夜,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现仅存建筑遗址,并建立圆明园遗址公园。
扩展资料:
建设时期
圆明园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爱新觉罗·胤_。
“圆明园”,这一名称是由康熙帝命名的。康熙帝御书三字匾牌,就悬挂在圆明殿的门上方。对这个“圆明”雍正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雍正二年(1724年,圆明园的扩建工程正式开始。这年正月,雍正帝奏准由内务府派员前往热河围场一带采伐林木。自此之后,凡大内、西苑及三山五园营建所用木料,大部分来自围场。雍正三年(1725年7月,内务府再委派商人于长生采办圆明园所需石料。雍正帝有朱批云:“于长生备石之事稍有耽搁,即将其议罪。”可以看出他建园的急迫心情。
雍正时期的圆明园扩建工程大体包括三部分:
之一部分,将中轴线向南延伸,在赐园的南面修建宫廷区,严格仿照紫禁城中轴对称的形式,包括新辟的大宫门,还有左右外朝房和内阁各府各衙门的值房,这里日后成为皇帝在圆明园主政的主要建筑群。
第二部分,将原赐园向北、东、西三面拓展,构建曲水岛渚,增设亭榭楼阁,这部分构成了后来乾隆帝御题“四十景”的主体(其中至少有三十三景于雍正在位期间完工。第三部分,修建福海及其周围配置的建筑组群。
扩建后的圆明园,占地面积达到3000亩左右。每个景区内,既有庄严宏伟的宫殿,也有使人感觉轻松灵巧的楼阁亭台与回廊曲桥,假山、湖泊以及蜿蜒的河流点缀其中。在雍正时期,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完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火烧圆明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是哪一年哪一天?
火烧圆明园发生时间:1860年10月18日至1860年10月21日。
第二次 *** 战争中,英法联军入侵我国,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无忌惮的展开了一系列的强盗行径。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闯入圆明园。圆明园是一座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皇家园林,这里不光有这精致而又宏伟的建筑,还有各种各样的珍宝文物。
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教训
“落后就要挨打”作为“百年屈辱”的历史教训在中国成了家喻户晓的标准答案。即由于工业和军事技术落后,中国遭受两次 *** 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一系列失败。一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没能恢复山东权益、产生对国际“公理”失望,加强了这种“强权即公理”的教训。
火烧圆明园的时间
火烧圆明园是1860年,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
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
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大火连烧3天3夜,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扩展资料:
事件评价:
火烧圆明园无疑是历史上最为恶劣的文化毁灭行动之一,直可与焚烧亚历山大大帝图书馆及哥特部落践踏罗马相比肩。
法国人当时就已指出,这就如同卢浮宫和法国国立图书馆同时被毁。而且,这一暴行是两个国家所谓“教化”非欧洲世界的代表性行为。
火烧圆明园充分说明了这一行动的伪善及其种族主义根基。在欧洲文明国家间,此类文化毁灭行为甚至在战争期间都是不可想象的,但中国显然未被包括在这一道义原则之内。中国人没有忘记这个教训,它在今天仍记忆犹新。
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对圆明园做出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
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火烧圆明园这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他们共同“分享”了圆明园这座东方宝库,还认为自己取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有评论说:一代名园圆明园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也是文明古国落后了也会挨打的证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是哪一年火烧圆明园是几月几日发生的
导读:说起我国的历史遗址,最让人痛心的莫过于圆明园遗址了,多么繁华的园林,多么有历史意义的园林,就这样被一把大火烧得个干净,这一遗址见证了中国的衰落,也见证了中国的耻辱时刻。火烧圆明园是哪一年?火烧圆明园是几月几日发生的呢?和我一起去了解下吧。
火烧圆明园发生时间:1860年10月18日至1860年10月21日。
第二次 *** 战争中,英法联军入侵我国,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无忌惮的展开了一系列的强盗行径。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闯入圆明园。圆明园是一座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皇家园林,这里不光有这精致而又宏伟的建筑,还有各种各样的珍宝文物。
宛如强盗般的英法联军在进入圆明园之后,便对园中的珍宝进行了疯狂的掠夺。10月18日,在对圆明园洗劫一空之后,为了消灭自己抢劫的证据,英军统领下令火烧圆明园。据悉,当时的大火整整烧了两天两夜,眨眼间,一座美丽的皇家宫苑就变成了废墟。
火烧圆明园时间及详细过程
1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天三夜不灭,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在沙皇俄国和美国的支持配合下,联合发动了第二次 *** 战争。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1860年10月6日傍晚,侵略军闯入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 *** 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法联军洗劫两天后,向城内开进。
1860年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仑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圆明园可抢的东西实在太多。据一个英军目击者称,在整个法军营帐内满堆着很多装潢异常华丽的各色钟表,在士兵的帐篷周围,到处都是绸缎和刺绣品。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国二等带兵官,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
长春园远赢观遗址(20英法侵略者究竟抢走了圆明园多少宝物,由于园内的陈设及其帐目都一并被抢毁一空,所以已永远无法说清。以下资料或许可藉以管中窥豹。清室史料表明,圆明园内当时仅陈列和库存的欧洲各式大小钟表即达441件,劫后幸存的只有一件大钟。事后查缴被土匪抢走和侵略军“委弃道途”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达1197件,这充其量只不过是园内物件的千分之一二。据当时《泰晤士报》一则通讯称:“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实际上,被英法侵略军抢走和破坏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实属无价之宝。这摧残人类文化的滔天大罪,实在令人发指!
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
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情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蓝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等珠宝;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蹋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
当1860年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的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疮痍。
1860年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 *** 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命令米切尔中将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
正当清 *** 对侵略者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议和”条件,择日签约时,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为了给其侵华行为留下“赫然严厉”的印象,使清 *** “惕然震惊”,竟借口其清 *** 逮捕公使和劣待战俘,悍然下令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天三夜不灭,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自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的暴行。
圆明园的沧桑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忘形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这段话代表着千百万正直人的心声。
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藏舟坞,万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当圆明园还在熊熊燃烧之时,奉命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欣全部承诺了侵略者的一切条件。不久即分别与英、法、俄诸国交换了《天津条约》文本,签订了《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是哪一年?
火烧圆明园是1860年。
火烧圆明园时间是在1860年9月18日,英法侵略军攻陷通州。21日,清军与英法联军在八里桥展开激战,统帅僧格林沁等率先逃走,清军全军覆没。9月22日咸丰帝等则以北狩为名携皇后、懿贵妃等离京逃往热河避暑山庄。10月13日联军从安定门攻入北京。
联军发现清军将英法使节团多人虐待至死,遂决定报复中国之野蛮行为,及教训清朝皇室以后不得蔑视英国及法国。10月18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英法联军在北京城郊抢掠烧杀近50天,京郊皇家园林如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香山、畅春园等均被付之一炬。
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对圆明园评价
“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火烧圆明园这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他们共同“分享”了圆明园这座东方宝库,还认为自己取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第二次 *** 战争是先占领北京还是先烧圆明园

  先占领北京。
  第二次 *** 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 *** 的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The Arrow War)。又称“英法联军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
  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之一次 *** 战争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 *** 战争”。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 *** 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至今,从而成为更大的赢家。
  第二次 *** 战争迫使清 *** 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 *** 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

*** 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南京大屠杀,火烧圆明园的顺序

按时间顺序为: *** 战争1840年、烧圆明园1860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南京大屠杀1937年。

火烧圆明园在狭义上指焚烧圆明园,广义概念焚烧范围不仅只是圆明园一处,而是京西的皇家三山五园等,其焚毁的范围及程度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 

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现仅存建筑遗址,并建立圆明园遗址公园。

火烧圆明园是在什么时间?火烧圆明园的时间火烧圆明园的时间是哪一年-第2张图片-万福百科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咸丰如果拼死一搏,会怎样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咸丰手里头已经没多少本钱了。

第二次 *** 战争的1856年-1860年,这个时间段从头到尾,都是清朝南方太平天国运动的活跃期。所以此时的咸丰朝,同时面临内忧和外患的威胁,处在兵家大忌的两线作战困境。

活动在南方长江中下游战场的太平军,以及湖北、河南地界的捻军,早已将腐朽不堪、战斗力下滑到没边的八旗军和绿营兵打残。能与太平军对抗的,则是曾国藩的湘军、左宗棠的楚军和李鸿章的淮军。

这些由地方官员组织的民团武装,当时也只能勉强与太平军、捻军维持在对峙的局面,能保证南方战场不扩大就很不错了。

因此,指望南方给予京畿的北京、天津以有力支援,已经是不可能了。


火烧圆明园是在什么时间?火烧圆明园的时间火烧圆明园的时间是哪一年-第3张图片-万福百科


不过,这个时候的清 *** ,也还是留了些家底的。要不然太平军北伐的林凤祥、李开芳2万老广西精锐,也不至于在打到天津时功败垂成全军覆没。

扑灭太平天国北伐军的,就是僧格林沁统帅的满蒙骑兵马队!

这支军队,也是咸丰跟英法联军讨价还价的最后资本。

而由僧格林沁主导的“第二次大沽口之战”和“通州八里桥之战”,则是左右咸丰朝廷对英法两国决策走向的关键。

火烧圆明园是在什么时间?火烧圆明园的时间火烧圆明园的时间是哪一年-第4张图片-万福百科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给了咸丰极大的误导和错觉。

发生在1859年6月的大沽口炮战,清军炮台守军借助有利地形,再配合上十分到位的隐蔽和伪装,狠狠地让轻敌冒进的英法舰队吃了一回大亏。整场仗打下来,英法联军阵亡94人,369人受伤。而清军这边却只伤亡了32人。

这下咸丰可是扬眉吐气了一把,年轻的皇帝亢奋地认为,这场胜利几乎扫去了他老爹道光之一次 *** 战争的耻辱。

然而还没硬气多久,卷土重来的英法联军便相继攻陷大沽炮台和天津,兵峰直逼清 *** 的心脏北京。

为抵挡英法联军的进犯,僧格林沁统帅30000清军,在距北京8公里的通州、八里桥一带布置起防线,准备与总数8000来人的英法联军,在开阔地带进行野战。

火烧圆明园是在什么时间?火烧圆明园的时间火烧圆明园的时间是哪一年-第5张图片-万福百科


双方一开打,清军便暴露出武器装备的陈旧不足,和对阵战法的严重落后!

此时的英法联军,已经普遍装备滑膛炮与配有刺刀的前膛燧发枪,有少数部队还配备有射击精准度更高的线膛火炮和线膛步枪。

而清军除鸟枪和少数旧式滑膛枪外,剩下的就是需要两人协同操作,一个人在前面抬一个人在后面瞄准射击的抬枪,以及腰刀、长矛等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冷兵器。

如此明显的武器代差,若是利用复杂的地形采用伏击、夜袭等战术,或许清军还能偶尔得手讨得便宜,复制第二次大沽口之战的“奇迹”。可偏偏迷信骑兵快速冲击敌方阵地的僧格林沁,选择了一片开阔的平地作为主战场。

轮番冲击英法联军阵地的满蒙骑兵,在远处时遭到猛烈的炮击损失惨重,好不容易冲到敌军阵前那部分人,又在联军步兵密集的步枪射击下纷纷落马。只有极少数的骑兵冲进了敌阵,但很快就在近距离射击和白刃战中战死。

整场八里桥之战,双方伤亡完全不成比例,清军损失过半,而英法联军则只阵亡了区区12人。

对于身在圆明园的咸丰来说,僧格林沁的落败,使得北京已经无险可守、无兵可守。再在原地待下去,结果只能是以身殉国或者被英法联军俘虏。于是只得以“北狩”的名义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火烧圆明园是在什么时间?火烧圆明园的时间火烧圆明园的时间是哪一年-第6张图片-万福百科

八里桥之战的战败,对清 *** 来讲可谓是影响极大。

首当其冲的,是输掉第二次 *** 战争,英法联军洗劫并烧毁了清朝连续几代皇帝营建的圆明园。

更致命的是咸丰手里最后的满清精锐骑兵,经此一战几乎被打得个半残。可即便是这半残的家底,随着此后与捻军高牌楼之战中僧格林沁的战死,也归于消亡。

接下去的清 *** ,只能不断在湘军、淮军、甘军等地方武装间闪转腾挪,通过维持各方均势苟延残喘,直到最后终结在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之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