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你怎么看?
目前无人驾驶汽车的曝光率越来越高,很多国内外的知名科技公司和汽车制造公司,都加入到了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行列。无人驾驶汽车是通过安装在车身上的多个传感器和摄像头,将道路上车辆和行人,以及周围环境的信息记录下来,并由计算机处理器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给车辆发出正确的行驶指令,保持车辆的安全行驶。同时,汽车还可以与驾驶员进行深度的互动,随时响应驾驶员的各种行动指令,达到人车合一的地步。
可以预见,无人驾驶智能汽车就在未来,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能够更大限度地保证交通安全,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也能为人们节省出更多的时间。而且,在汽车进行无人驾驶的时候,驾驶员可以随时接管驾驶权,要自动驾驶,变为手动驾驶,这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空间。如果你忙于工作学习的事务时,就可以使用自动驾驶功能。如果你想体验驾驶汽车带来的 *** ,也可以随时从电脑手中接管汽车。不过,无人驾驶智能汽车只能适应于日常生活驾驶,对于竞技性更强的赛道驾驶,短时间内无人智能驾驶技术是不可能介入的,因为人们都愿意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驾驶员,驾驶着赛车在赛道上驰骋,赢得比赛的胜利,而不是一个机器或者一台电脑。
应该说,无人驾驶智能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很多大的科技公司和汽车制造商都积极在这个领域布局,希望能够引领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而且结合目前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未来的无人驾驶智能汽车能给人们带来更环保,更高效的交通出行方式,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这些科幻小说电影里出现的情节,很快就会变成现实。
(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告之,我会把侵权图片删除)
智能汽车和无人驾驶区别?
智能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并没有严格的区分,实际上无人驾驶是智能汽车广义下的一个功能:
智能汽车没有严格的定义,一般来说,主要是包括了两智能方向,分别包括:智能车联网、无人驾驶技术。
智能车联网包括了当下已经得到大量应用的智能车载互联系统,比如智能语音识别、远程点火,开关空调、智能娱乐导航等方面,很多车智能互联既可与车辆进行,也可以与智能家居等生活设施互联,比如你回家的路上用车载互联屏控制家中的空调提前开启。但由于多数家电尚不具备这种功能,所以理论上说的多,真正实现的少。
无人驾驶技术之前提过很多次了,其中现阶段已实现的L2级自动驾驶功能,也是车辆智能化的一个表现,未来五年,真正达L5级无人驾驶汽车出现时,恐怕可实现的功能就更多。
当然,业界也有把驱动系统称为智能的,比如智能可变压缩比技术,可变缸技术,再到纯电的智能快充等等,但这些技术对一般用户来说感受不会太明显。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4月中国重卡市场旺销19.1万辆!东风无人驾驶集卡赋能5G智慧港口
▎19.1万辆!4月重卡销量再创历史新高!1-4月,货车产销分别完成119.6万辆和122.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2.9%和11.6%。其中:重型货车销量46.5万辆,同比上升4.7%;中型货车销量4.3万辆,同比下降17.3%;轻型货车销量54.8万辆,同比下降19.1%;微型货车销量16.6万辆,同比下降20.7%。4月,随着国内抗击疫情形势的持续好转,以及中央和地方 *** 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出,货车行业产销保持回暖趋势,重卡销量增长迅猛,达到19.1万台创历史新高。
▎智能+ 东风无人驾驶集卡赋能5G智慧港口
5月11日上午,一辆港口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从中远海运“玫瑰轮”船边102号岸桥下交箱装船,101号岸桥下卸船接箱,从厦门远海码头前沿行驶至经一路,自动避让道路上的障碍驶入F1堆场,完成与轮胎吊精准对位,堆场落箱等系列操作,顺利完成装卸船作业流程。这标志着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和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首台定制港口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通过了实际生产运行试验,为5G智慧港口建设再添建设成果!
▎丰巢、快递涨价!超时1天1元,3元封顶
近日,丰巢快递柜悄悄涨价了,超时后0.5元/12小时,3元封顶。除此之外,圆通快递、申通快递、百世快递、韵达快递等几家快递公司也均在官网公告称将上涨快递费价格,给出的原因是由于5月6日全国范围内的收费公路(含收费桥梁和隧道)恢复收费,导致成本上升。
▎华菱星马50台轻量化智能搅拌车交付福建客户
5月8日上午,50台华菱星马轻量化智能搅拌车交付福建国庄混凝土有限公司。福建国庄是福建混凝土行业的领军企业,为福州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基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和尊重。新法规实施以来,福建国庄积极推广和使用轻量化搅拌车产品,此次充分响应国家建设智慧城市的号召,为福州混凝土行业树立了标杆。此次星马智能化搅拌车的交付,为福州轻量化智能搅拌车产品在更大范围的推广,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小鸣单车”供应商凯路仕重整计划获得法院批准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表示,该院日前裁定批准广州凯路仕自行车运动时尚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重整计划。凯路仕主营中高端运动休闲自行车的品牌运营、设计、研发、制造与销售,是“小鸣单车”的二级供应商。如果重整成功,职工债权、税收债权和5万元以下的小额债权将得到全部清偿,其余债权可选择5%的清偿率或持有凯路仕的股份,除实际控制人外,各普通股东可保留45%的股份。
▎乘联会:1-4月特斯拉中国累计销售近2万辆Model 3
据乘联会微信公众号,最新综合销量数据统计显示,4月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6.0万辆,同比下降29.9%,环比增长9.8%;累计销量16.9万辆,同比下降49.6%。其中,特斯拉中国1-4月累计销售近19705辆Model 3,4月份共销售3635辆Model 3。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自动驾驶“战争” | 谁能抢先落地无人化与规模化?
自动驾驶逐步落地的过程中,部分企业“曲线前进”,实现对高等级自动驾驶的降维应用。
文丨宋豆豆
自动驾驶又“火”了,年末“搞了个大事情”的百度,断臂求生、忍痛割爱的优步,与将造车提上日程、欲开发自动驾驶芯片的苹果,共同将自动驾驶行业再次拉回公众视线。
12月8日,第二届百度Apollo生态大会上,百度Apollo公布了其在智能交通、智能车联和自动驾驶方面的技术研发及未来的落地应用规划。值得一提的是,百度Apollo发布高级别智能驾驶解决方案ANP(Apollo Navigation Pilot),即领航辅助驾驶,基于目前国内唯一的L4级纯视觉自动驾驶技术Apollo Lite打造。
需要注意的是,2014年进入自动驾驶领域并推出“Titan”计划的苹果公司近期也再次发力。12月9日,有媒体报道,苹果在与台积电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汽车芯片,并探索在美国设立汽车组装厂,预计2024-2025年,“Apple Car”就会正式亮相。此前一天,彭博社称苹果公司已任命其AI主管约翰·贾南德雷亚(John Giannandrea)领导自动驾驶汽车部门,负责苹果自动驾驶系统的后续开发,该系统最终可能用于苹果汽车。
有人欢欣鼓舞,有人暗自神伤。
美东时间12月7日,全球共享出行巨头优步(Uber)出售亏损已久的自动驾驶子公司ATG(Advanced Technologies Group)。交易预计将于明年之一季度完成,同时优步承诺将向Aurora至少投资4亿美元。令人唏嘘的是,去年4月,ATG估值高达72.5亿美元;目前收购方Aurora对ATG的估值约为40亿美元。
自动驾驶作为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的高级形态,华丽的赛道涌入了无数顶尖的技术与人才,吸引了数不清的资本与客户,科技巨头、传统车企以及初创公司频繁发力,在汽车智能化供给侧展开竞争,自动驾驶“战争”已然打响。
入局者众
“如果说未来有某一个趋势会在一定程度上完全颠覆现有的价值分配,我们认为一定是自动驾驶。”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郑赟表示。
罗兰贝格预计,2030年自动驾驶车端系统的市场规模将达5000亿元。其中,芯片、传感器和软件算法是主要贡献者,市场规模分别预计可达1480亿元、1308亿元、917亿元。
目前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企业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互联网科技巨头,包括谷歌、百度、华为、阿里等;二是车企或汽车零部件厂商,包括通用、上汽、长安等传统车企以及新能源领域中高歌猛进的造车新势力等;三是初创公司,比如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
12月8日,百度发布“乐高式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将旗下的智能驾驶、数字化领域产品打包为智驾、智舱、智图、智云四大系列产品。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认为,自动驾驶能力将成为智能汽车的决胜点,无人驾驶驶入“快车道”。
值得注意的是,自动驾驶逐步落地的过程中,部分企业“曲线前进”,实现对高等级自动驾驶的降维应用。此次大会上Apollo智驾发布的高级别智能驾驶解决方案ANP,基于目前国内唯一的L4级纯视觉自动驾驶技术Apollo Lite打造,百度称其是L4级自动驾驶技术降维释放到L2级辅助驾驶领域的产品。
Apollo Lite具有轻传感器、轻算法、强感知的特点,全车搭载10路摄像头、具备360°环视感知,单卡GPU,算力小于30TOPs。不同于行业方案仅支持高速和城市环线,ANP还可以在城市道路使用。据了解未来3-5年Apollo智驾产品预计前装量产搭载100万台。
此前百度与威马在AVP(Automated Valet Parking自主泊车)开展量产合作,将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逐步降维,推动高级自动驾驶功能和场景的前装量产,使L2+级自动驾驶逐步成长为L4级别。
此外,12月8日,广州黄埔联合百度Apollo正式启动了全球更大的自动驾驶Maas平台,部署包括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公交、自动驾驶巡检以及自动驾驶作业车在内的4支车队。前一天,北京市向百度颁发了首批5张无人化路测(之一阶段)通知书,这是北京市首次允许测试主体在开放道路进行无人化自动驾驶测试,百度Robotaxi迈向无人化的脚步在加快。据透露未来3年百度将在全国30个城市落地Robotaxi运营。
除了百度外,“不造车”的华为在汽车智能化征程中也频繁发力。北京车展期间华为展示了ADS自动驾驶解决方案;10月底,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发布。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介绍,HI高阶自动驾驶ADS是中国道路场景下更好的高阶自动驾驶系统,这个全栈解决方案设计通过了更高等级ASIL D功能安全评估。它以L4级自动驾驶架构为基础,提供面向L4-L2+级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此外华为在自动驾驶需要的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产品上均已布局。
相对于科技公司日渐白热化的激烈竞争,传统车企在稳扎稳打的加快布局。2020年广州车展上,BMW自动驾驶辅助系统Pro亮相,可实现L2级自动驾驶;通用加大了Super Cruise的宣传,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表示,到2023年,通用计划将对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的支出增加35%,达到270亿美元。国内车企方面,长安UNI-T搭载具备量产条件的L3级自动驾驶技术;广汽Aion LX搭载L3级自动驾驶;吉利计划在2020年实现G-Pilot3.0应用;比亚迪已经实现L2+级别自动驾驶。
造车新势力们也在自动驾驶领域高歌猛进。蔚来发布NOP领航辅助系统,可实现在指定路径下按照导航路线自动辅助驾驶的功能;小鹏推出NGP高速自主导航驾驶,小鹏汽车表示,NGP区别于传统的 L2/L2.5 级别辅助驾驶的功能,达到了L3 级别自动驾驶的门槛;理想汽车近期透露2022年将实现L4级自动驾驶应用。
华西证券表示,智能驾驶浪潮已至,2020年各大整车厂相继推出L3级别智能驾驶车辆,L4高级别有望在2021年陆续推出。华西证券坚定看好以传感器为代表的硬件产业和以高精度地图、操作系统为代表的软件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前不久举行的2020世界智能汽车大会上,业界预计2022年将是L4级别自动驾驶汽车的元年,届时无人驾驶出租车的L4级别部件改装成本将下降至十万元。
融资热潮不减
今年以来,国内外已公开宣布的自动驾驶融资事件已接近20起,融资总金额近300亿元。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有13起自动驾驶领域投融资事件,涉及284亿元。下半年,自动驾驶融资热潮依旧频繁见诸报端。
11月9日,自动驾驶卡车技术与运营公司嬴彻科技宣布完成由宁德时代领投的新一轮1.2亿美元的股权融资。嬴彻宣称,通过此轮融资,他们将加速L3级别自动驾驶重卡量产和商业化运营进度。
同一天,自动驾驶创业公司小马智行(Pony.ai)完成了C轮融资,筹集2.67亿美元,估值达到约53亿美元。
11月10日,位于美国加州的自动驾驶送货公司Nuro宣布在C轮融资中获得了5亿美元的投资,融资后估值达到50亿美元。
11月22日,重卡自动驾驶初创公司智加科技,正在完成总融资为1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据悉目前已经到账6000万美元。这是继嬴彻科技之后,重卡自动驾驶领域再次达成近亿美元的投资。
11月23日,自动驾驶汽车初创公司Gatik宣布其在A轮融资中成功筹集2500万美元,但并未披露估值。
12月3日,成立于2017年的毫米波雷达公司“Lunewave”完成700万美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推进其自动驾驶汽车雷达新技术的商业化,继续与Tier 1供应商合作,共同制造雷达传感器。
投资者们对自动驾驶趋之若鹜,似乎与自动驾驶技术相关的产业融资表现尤为顺利,这一新物种缘何受到青睐?
一方面,先行者的魅力让后来者跃跃欲试。在自动驾驶领域,美国自动驾驶领头羊Waymo成为涌入自动驾驶赛道选手们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仅从估值来看,自动驾驶目前只有两家企业——Waymo和其他企业。由于无人驾驶汽车商业化耗时比预期长,2019年摩根士丹利对Waymo公司的估值从此前的1750亿美元下调至1050亿美元,但千亿美元的神话仍然难以复制。
10月9日Waymo宣布,将在凤凰城提供完全无人出租车服务,这是自动驾驶公司首次向公众开放没有安全员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这意味着Robotaxi在技术和商业化方面迈出重要一步,也释放了一个信号——实现完全无人驾驶不再遥不可及。
另一方面,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对特斯拉自动驾驶能力的信任与吹捧,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关注,前几日市值突破6000亿美元、将近丰田三倍市值的特斯拉再次一骑绝尘。特斯拉最新发布的全自动驾驶(FSD)软件套装的价格从8000美元上涨至1万美元,未来价格有可能超过10万美元。
12月初,马斯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对推出全自动驾驶功能非常有信心,甚至在明年就会将其发布给特斯拉车主。而且我认为,至少部分司法管辖区明年会允许全自动驾驶。”但一直以来,特斯拉在尚未完成开发的情况下销售FSD软件包,特斯拉车主们将Autopilot当成自动驾驶等行为引起争议。尽管争议不断,但人们对自动驾驶的兴趣未减。
此外,今年突发疫情为自动驾驶开辟了新的市场,敏锐的投资者们已然在思考后疫情时代未来出行与交通的变化,也为自动驾驶融资热添了一把“火”。
商业化落地道阻且长
“尽管中国汽车产业面临产销量下降的风险,但是我们可以确定,智能汽车市场在不断扩大,预计到2025年全球联网汽车数量将接近7400万辆,其中中国的联网汽车数量将达到2800万辆。”12月3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高健在2020世界智能汽车大会上表示。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中国将在2020至2025年间实现低速驾驶和停车场景下的自动驾驶,在2025至2030年间实现更多复杂场景下的自动驾驶。到2040年,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将有四分之三都是智能驾驶的车辆。有预测称,到2035年中国智能汽车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美元。
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自动驾驶前景广阔,但从试运营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挑战重重:技术、资金、法规、数据、场景等均存在未知变量,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化和规模化运营何时能够实现?自动驾驶商业化前夜依旧漫长,但自动驾驶趋于完善的过程也是人类理性不断发展的历程。
12月3日,AutoX正式公布中国首批车内全无人、无远程遥控的RoboTaxi车队,并发布了25台车在深圳市繁华公开道路完全无人驾驶的视频。在网友欢呼“自动驾驶的未来已来”之际,有媒体报道,深圳市交管局回应称“深圳目前并未允许任何无人驾驶出租车在测试区内开展试运营,更没有批准过任何完全无人驾驶的车辆在道路上行驶。”
尽管因牌照问题被质疑,但AutoX如此急切展示自己具备无人驾驶能力,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去掉安全员成为自动驾驶领域努力打造商业化闭环的尝试,也是无人驾驶迈入下一阶段的入场券。
“无人驾驶要想盈利必须实现单车盈利,实现单车盈利的前提是要能够实现无人驾驶,目前车辆配备安全员运营的模式不可能赚钱,甚至比普通模式还要亏钱。”文远知行 COO张力此前在接受智库君采访时表示,在出租车成本结构里,司机成本占60%左右,如果不能替代司机,无人驾驶Robotaxi的商业模式是不成立的。
小马智行总经理莫璐怡也表示,目前自动驾驶整体技术在飞速发展中,要在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去获得巨大的商业盈利,前提是要达到自动驾驶两大目标——无人化和规模化。
不容忽视的是,未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需要海量的数据支撑,数据体量不足直接影响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目前单一车企数据体量远不能满足L4级别以上自动计时所需的数十亿英里级数据积累。当前行业尚未形成有效的数据共享生态。此外,企业间数据无法打通和共享,致使自动驾驶算法稳定性和安全性存在不足。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认为,法规标准体系尚待健全,自主可控产业链亟待构成,社会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接受度有待检验,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以及基础设施投资大,商业化模式尚不清晰等皆是智能汽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郑赟表示,目前自动驾驶仍面临技术水平等瓶颈,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主要将以场景化自动驾驶的状态出现。“商业模式、技术水平、基础建设以及相应的政策支撑等不同维度仍需要齐头并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无人驾驶前的最后一款车!超智驾轿跑SUV小鹏G6首发亮相
4月18日,小鹏汽车在上海车展上正式发布旗下最新车型——超智驾轿跑SUV小鹏G6。作为SEPA2.0「扶摇」全域智能进化架构下的首款战略车型,G6将搭载小鹏汽车在智能体系、动力补能和整车智造等领域的最新技术。官方还表示,“在智能汽车的新赛道,G6是智驾新物种,是实现无人驾驶前的最后一款车!”
作为扶摇架构下的首款战略车型,小鹏G6搭载了行业唯一量产的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这是实现无人驾驶前智能辅助驾驶的终极形态。据了解,小鹏汽车目前已经在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地开放城市NGP功能,这标志着XNGP之一阶段的能力正式开放,并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开放XNGP第二阶段的能力。
同时,小鹏G6搭载了行业领先的Xmart OS 4.0车载智能系统,支持行业首创的全场景语音2.0功能,能够实现全车全时语音对话、四音区识别、极速对话、无网络对话等多项行业领先的语音交互体验。此外,小鹏G6还配备了高性能、高安全、端云一体的X-EEA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和X Combo私人定制等智能科技。
小鹏G6采用国内首个量产的全域800V高压SiC碳化硅平台并标配3C电芯,带来高达755km的续航表现,最快可以实现充电10min,续航增加300km的高效补能,百公里更低电耗仅为13.2kWh。
得益于扶摇架构的技术加持,小鹏G6是国内首款采用前后一体式铝压铸车身并采用CI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的汽车,不仅能够大幅提高车身安全性、稳定性、续航表现和NVH性能还可以在降低整车质心高度和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同时,带来更稳定的极致驾控体验。
源于对科幻的热爱、对探索的坚持,知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受邀担任小鹏G6前瞻设计顾问,为设计团队提供设计灵感,从而诞生了代表极致曲率风格的小鹏G6,表达了对未来出行的无限想象。
小鹏G6以科技流动美学为设计理念,整车造型充满未来感、科技感和运动感,外观采用了Robot Face家族化前脸设计,激光雷达和远近光灯等技术元素集成在两侧区域,简化了设计元素和装饰元素,激光雷达位置更低、探测盲区更小。同时,G6全车采用了17处低风阻设计,成就了优美动感的线条,实现0.248Cd的风阻系数,带来续航的增加。
作为一款轿跑SUV,小鹏G6设计了540mm的低质心和50:50的前后轴荷比,车内空间设计力求平衡轿跑造型的溜背设计和用户对车内超大空间的需求,巧妙的幻视悬浮车顶设计,配合2890mm的长轴距和60.8%的轴长比,带来了更宽敞的前后排头部空间和后排腿部空间,充分保证乘坐舒适性。
在内饰设计上,小鹏G6同样表达了简约的科技之美,极具标志性的全新中控设计语言矢量星环带来简约精致的沉浸式智能座舱体验,无风感智能空调智能精准控制空调风向,椭圆形悦控方向盘握持感更佳,绝佳的直径增加了腿部空间与主驾上方视野。同时,G6还配备了更贴合人体工学曲线的全新设计云感环保座椅,后排座椅38.4°可调,长途旅行也十分惬意。
值得一提的是,小鹏G6全车座舱的包裹材质严选科技环保面料,并以全球最严苛的国际纺织协会OEKO-TEX标准进行研发,座椅创新性的大面积使用超细纤维绒面和有机硅皮革等面料,抗菌耐污、柔软亲肤又极易清洁。
小鹏G6展现了小鹏体系化造车成熟后的领先优势。智能强、续航真、驾控好、用料实,显示了小鹏G6在中型智能纯电SUV市场爆款车型的潜质。在未来的几个月,小鹏G6将不断释放更多惊喜,展现智驾新物种的魅力。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大事记,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