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的结果是怎样的?
在美国海军陆战队中,陆战1师不仅历史最悠久,而且参战最多、战功更大、获奖最多。数十年来,它在世界军事舞台上频频露脸,名声远播全球,被誉为“美利坚之剑”!
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1864年,美军在陆战队中组建了一个新的团,用以实施当时正逐渐扩大的海外征服战争。这个团就是以后的陆战1团的前身——老陆战1团,被誉为“熊爸爸”特遣队。该团建成后,随即参加了一系列的海外侵略战争,为美利坚帝国开疆拓土,东征西讨。
中国人民对陆战1师并不陌生。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的是这个师;1945年9月,配合 *** 军队进攻解放区,制造“平安事件”的是这个师;1948年,在北平制造“沈崇事件”的还是这个师。
朝鲜战争爆发后,陆战1师出兵朝鲜,在仁川登陆战役中更先占领仁川港,使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朝鲜战局急剧逆转,陆战1师为美军再立奇功,同时也达到了自己历史的辉煌顶峰。
1950年10月26日,在朝鲜北部黄草岭,秋风萧瑟,陆战1师的厄运降临了。黄草岭是美军攻取朝鲜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江界的必经之地。它的北面是长津湖南岸的盆地、丘陵,倘若敌人越过黄草岭,整个东线就无险可守,志愿军西线主力将腹背受敌。
黄草岭关系着战争胜负,是敌我双方必争之地。
担负黄草岭地区防御任务的志愿军124师拥有1.4万人。马拉山炮、轻迫击炮、92步兵炮加上配属的炮兵45团的火炮,共计80门。没有坦克,也没有飞机。轻重机枪只有150挺;战士们使用的绝大部分是三八式步枪,冲锋枪、卡宾枪只有一些干部才有,就连手榴弹也仅有1000余枚。除此之外,124师仅有126师1个团、炮兵45团和人民军一部配合作战。
进攻黄草岭地区的美国陆战1师拥有2万人;坦克149辆;155毫米榴弹炮18门,105毫米榴弹炮54门;火箭筒607具,无后坐力炮、迫击炮共343门。总计各种火炮1086门,轻重机枪1008挺。各种飞机50余架。火焰喷射器、自动步枪、卡宾枪等短兵器比人还多,装在中、小型吉普车上,随时补给。这是达到当时现代化高峰的部队。除此之外,陆战1师还有李承晚的“王牌”首都师和伪3师配合作战。
用不着更多的文字描述,仅仅上述的数字,你就可以想象战斗是如何的激烈、残酷。整整13天,陆战1师付出了2700余人的重大伤亡。却未能前进一步。
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一个月后,刚刚受到重创的陆战1师还没有从失败中清醒过来,便又一次遭到了志愿军的痛击。11月27日晚,刚刚入朝不久的志愿军第9兵团第20军、第27军发起猛烈进攻。
一夜之间,将美第10军指挥的陆战第1师师部和两个多团,及美第7师1个多团,分割包围在长津湖东西两侧和以南的新兴里、柳潭里、下碣隅里3个孤立的点上。
突然的打击首先落在了驻守柳潭里的陆战5团和陆战7团头上。在一片嘹亮的军号声中,志愿军官兵从雪地里跃起,一边扔着手榴弹一边冲了上来。柳潭里北、西、南三面小山的美军同时遭到攻击,伤亡惨重,被迫全面撤退。志愿军则死死咬住陆战1师不放,猛追狠打。
对于陆战l师的这场失败。美国战史学家描述道:“在陆战队历史上,从未经历过如此悲惨的艰辛和困苦。这简直是一次地狱之旅。”
12月15日,陆战1师官兵沿平原公路经咸兴到达东海岸的兴南港,此时他们已精疲力竭,个个蓬头垢面,不少人还穿着因腹泻而沾满了粪便的裤子。大难不死的各路残兵败将汇成一股。在圣诞节前夜,陆战1师乘船南逃,上演了一出“敦刻尔克”式的大败退。据美军统计,长津湖一战,陆战1师伤亡4418人,另有7313名非战斗减员,这是陆战1师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惨败。
许多年以后,该师作战处的鲍泽上校心有余悸地写道,“陆战1师不过是侥幸生还”。
在朝鲜战争期间,陆战l师参加重大战斗近10次,伤亡达3万人,是侵朝美军中伤亡最重的师,其严重程度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如何评价长津湖战役?
先回顾一下朝鲜战争的背景。北朝鲜为了统一朝鲜半岛,进攻南朝鲜,眼看就要成功,却没有防备美军会从其背后腰的釜山登陆,部署被彻底打乱,迅速溃败,美军一路乘胜进攻,先头部队已接近中朝边界的鸭绿江边,眼看就要将战火引到中国境内。在此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约16万人隐蔽进入北朝鲜东北部, 在朝鲜东北部的长津湖地区出其不意的包围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约10万人,后美军在飞机的掩护下拼命突围,17天后大部逃出了包围圈。
长津湖战役,志愿军9兵团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大部地区,彻底粉碎了美军占领北朝鲜的战略意图。使美军从此将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守了,再也没有再次跨过三八线了。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成建制地全歼美军陆军第七步兵师第31团,该团又称“北极熊团”且参加过二战,极大的打击了美军的嚣张气焰。
长津湖战役志愿军也损失惨重,冻死冻伤比例极高,基本丧失了再进攻能力,也使美军得到修整的时机,实现了对南朝鲜的防守准备。志愿军9兵团本是部署在我国南方准备 *** 的主力部队,由于战事吃紧,来不及换下夏装,冬装也没有时间带上,就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下进入战斗,造成非战斗减员严重。美军的逃脱,也使美国内对出兵朝鲜的质疑减轻不小,在美军方面也有所谓“胜利大逃亡”的说法。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长津湖美陆战一师真实伤亡
长津湖一战中美军陆战1师伤亡多少人?
陆战1师阵亡:718人,失踪192人,负伤3504人。加上冻伤的非战斗减员,负伤者有七千。他这一个师编制人数可达到一万九千人。
北极熊团美军第31步兵团,在长津湖战意参战的是一个营加上一个韩国辅助营不过他的团长和团指挥部在这被灭。这个团参战人数大概也是三千多,伤亡加冻伤减员后有385人有战斗力带着伤员突围由于团指挥部被灭,所以团长和副手都死了。
从长津湖撤退后,美7师送到釜山进行整补,很快又回到前线。到后来的上甘岭战役,开始进攻的之一批部队中就有这个北极熊团的1营和3营。
长津湖美陆战一师真实伤亡究竟损失多少人
惨烈的长津湖战役,陆战一师的战史记录:此役陆战一师阵亡604人,失踪192人,负伤3503人。一场兵团级的大战役,24000人的陆战一师仅死亡796人,就如丧家之犬一样狂奔100多公里逃到海上,怎么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近日查资料的时候发现,陆战一师严重隐瞒了伤亡人数,实际死亡人数应该是记录的5倍左右。
长津湖美陆战一师失败
1950年11月27日,志愿军27军80师在新兴里包围了美军第7师31团战斗队,第7师副师长赫斯特准将急忙向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求救,在 *** 里他哭诉道:第31团一天阵亡了近400人,现在已经被包围,请史密斯至少派出一个营的援兵支援他。可史密斯手里也没有一个营啊,想来想去,他想到了配属给陆战一师的那200多名只吃饭不干活的英国海军陆战队员来。
二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英国也同样享受到了在日本驻军的权利,但此时的英国经济举步维艰,因此只以英联邦的名义,在横须贺象征性的驻扎了一支“皇家陆战队第41独立战斗队”。说是象征性,是因为包括指挥官德赖斯代尔中校在内,一共才235人。
之后不久,麦克阿瑟将这支独立战斗队划归远东海军中将乔伊指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已经吃了几年闲饭的德赖斯代尔向乔伊表示,看到前线打得火热,自己在后方闲着实在不好意思。乔伊顺水推舟将他们配属给陆战一师。史密斯师长也没有反对,多养两百多人而已嘛。
现在,史密斯师长想到了他们,不能光吃饭不干活啊,虽然人少了一点,但是可以临时加强啊。史密斯给德赖斯代尔加强了陆战一团3营G连、步兵7师31团B连和师部营机关连,又派给他3个坦克排,总计17辆坦克、171辆卡车、922个人。
史密斯看到英军的武器寒酸,又给他们换上了美军的武器。这样拼凑出一个营的兵力,由军衔更高的德赖斯代尔中校指挥。在史密斯的心里,大家都是海军陆战队,水平应该不会差太多,然而后面的事情让史密斯后悔不已。
临时加强的这支部队称为“德赖斯代尔特遣队”,早上9点45分他,他们从古土里出发了。古土里距离第31团所在的新兴里公路距离只有30公里。然而才刚刚走了2公里,特遣队就遭到志愿军打援部队的阻击。志愿军第20军60师的战士,用数量不多的重机枪和迫击炮将特遣队死死地钉在原地。
德赖斯代尔感觉到志愿军火力并不强,他决定将坦克和汽车混编起来,开足马力冲过去。听到这个想法,坦克排排长明白了,这位长官对于坦克作战是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他花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给德赖斯代尔普及了基本的装甲作战常识,并建议他向陆战一团求援。
德赖斯代尔照做了,此时已经是中午一点了。陆战一团团长接到 *** 后,只得又派出12辆坦克前去支援。坦克到达后,德赖斯代尔重新布置了部队:17辆坦克打头阵,41战斗队紧随其后,陆战一师G连、师部机关连、7师B连一起排在中间,12辆坦克殿后。
等做完这一切,已经是下午4点,天快要黑了。特遣队已经被阻击了6个多小时。坦克排长再次提醒德赖斯代尔,这样的排列坦克应该能冲过去,但汽车就危险了,只要被打坏几辆,就可能全部无法通过。
志愿军共击毙162人,击伤159人,俘虏237人,击毁坦克、汽车共74辆,缴获火炮20门。德赖斯代尔只带着364人冲出了山谷赶到下碣隅里,他兴冲冲的地向史密斯报道,并说只要稍加休息,他的人就可以继续向新兴里出发,去解救第包围的第31团。
史密斯气乐了,他强忍着怒气提醒德赖斯代尔:你还剩多少人?直到此时德赖斯代尔才发现,自己已经损失了过半的人员,不知道他在山谷中究竟经历了什么,让他一口气跑回来都不敢回头看一眼。史密斯师长后悔万分,白白赔上了一个陆战连和一个机关连,尤其是机关连,那里面可有一大半军官啊。
长津湖战役的评价
长津湖战役对于整个朝鲜战争来说意义和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产生的影响也是很深远的,后人对长津湖战役评价也各不相同,不可否认的是,在长津湖战役中,中国志愿军开始扭转了整个战争的走向。
长津湖战役后,志愿军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整个朝鲜半岛的东部地区,自此以后联合国军再也没有踏过三八线半步,彻底将美军遏制在了三八线以西。 *** 评价长津湖战役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同样,在这次战役中,也暴露了志愿军物资困乏,火力不足等一系列的缺点,看出了志愿军和美军在装备上的实力悬殊。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长津湖战役成功撤离之后,也被高度的赞赏和评价,他们被认为重挫了人民志愿军的士气和战斗力,使得中国志愿军主要作战军团不得不撤离前线,也奠定了美国军队将朝鲜战争继续持续下去的信心。虽然在军事战略上有了重大的挫败感,但是在军事实力上美国有着巨大的信心准备。
人们对长津湖战役的褒贬不一,对长津湖战役的评价也大致不同,但是就整体的战争走势而言,长津湖战役在整个战略意义上扭转了整个朝鲜战场的局势,中国志愿军迫使美军撤退三八线以外,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在取得战略性胜利的同时,中国军队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各个师部也逐渐撤离前线。
长津湖战役双方伤亡人数
长津湖战役我军的伤亡在两万三千人以上;美军和英军的损失在1万9千人以上。
长津湖战役发生在当时三八线附近的东线战场,当时朝鲜军队首都平壤早已被攻占,而朝鲜的临时 *** 江界也被美军步步紧逼。可以说整个朝鲜当时已经处于生死存亡之际了。面对这种情况,志愿军第九兵团被紧急调往美朝交战的东线战场。
在第九兵团进入朝鲜后,我军采取进攻美军侧翼,将其打散打乱,然后分割包抄的战术。为了达到战术要求,我军经常长时间一动不动的伏在雪地上。而那时候我军是紧急入朝的,衣物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再加上朝鲜北部地区气温极度寒冷,达到零下二、三十度简直是家常便饭。因此在这场战役中,大量志愿军的将士被冻伤冻死。
志愿军的这种窘境在长津湖战役时更是达到了巅峰。在1950年11月27日,美军和我军的精锐在长津湖地区碰面,双方立刻展开了激战。当时参与长津湖战役的是美军陆战1师以及两个步兵师,如果加上本就驻守在这里的南朝鲜之一兵团,这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人数达到了10万人。在我军方面,参与战场战役的是志愿军第九兵团中第20、26和27三个军,人数达到了15万人。
在长津湖战役开始后,我军依旧以用了一个月的进攻侧翼,分割包抄的战术为主。大量的志愿军将士伏在雪地中,等美军行军到一半的时候对其发动突然袭击。因为缺少御寒的衣物,冻伤的志愿军将士达到了全军的五分之一。这15万人至少有上万人因为严寒而失去战斗力或冻死。而载入军史的“冰雕连”就诞生于长津湖战役中。
在志愿军的袭击下,美军的重武器施展不开,全军被分割为几个部分,被志愿军围追堵截。面对志愿军的疯狂攻势,美军决定南撤。因此打了一个月的对抗战到了长津湖战役时,变成了包围歼灭战。
之后我军对美军进行了层层封堵,但因为阵线问题,美军南撤的阻力越来越小。最后美军依靠7艘航母的掩护,乘船全体逃离了朝鲜东北部地区。在战后的统计中,美军阵亡2万余人,南朝鲜阵亡一万余人,而我军阵亡一万九千人。除了阵亡的战士之外,还有四千人被严寒夺去了生命。因此我军的伤亡在两万三千人以上。
而根据美国人的数字,美军在长津湖战役中战斗伤亡6800余人,非战斗伤亡1.3万人,其中作为主力的陆战1师战斗伤亡4433人,非战斗伤亡7313人,步7师战斗伤亡2200人,非战斗伤亡4000余人,英军伤亡500人左右。
冰雪长津湖,铁血铸辉煌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场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不对称、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团的纪录,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现代战争中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长津湖战役的“强弱”之势,并不是指人数上的多寡,而是武器装备与战力上的悬殊。例如,志愿军参加长津湖战役的主力之一27军,入朝时只有45辆汽车。因为天气寒冷炮管收缩,炮弹都打不响,手榴弹成了“重武器”,御寒的衣物也严重供应不足。
而他们面对的,是堪称“王牌中的王牌”的美陆战1师。该师自1941年成立以来,经过瓜岛战役、冲绳岛战役,从未吃过败仗。
长津湖一役中,美军有7艘航母、500架舰载机掩护,坦克、火炮等重型武器无数。在这样的对比下,志愿军并没有畏惧、怯战,他们以血肉之躯对抗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用步枪、机枪去冲击敌人的“铁桶阵”,最终打败了敌人,扭转了战场态势。
朝鲜战争中“长津湖之战”,陆战一师到底伤亡多少?
这是第二次战役。
陆战一师从10月26日元山登陆到战役结束12月15日,阵亡:718人,失踪192人,负伤3504人。
志愿军死亡多少?中国历来就是无名英雄多,谁管那么多,但是第九兵团没有参加下一场战役,直到51年3月才重新出现在正面战场,可以想象这个大兵团的伤亡是极其巨大的。
到现在连中国 *** 都没有搞明白中国在整个朝鲜战争中到底死了多少人,现在又说是18万人,接近实际数据,因此这个数据也是忽悠老百姓的。
一场战役阵亡近千人对于美国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伤亡了,但是这个数如果按照中国军队伤亡的标准简直就是轻微损失。
陆战一师也叫瓜达卡达尔师,是当时美军中全自愿兵组成的军队,虽然三分之二以上是新兵组成,但是确是一支职业化军队,具有很强的职业意识。
陆战一师的补给,中国军队始终没有切断,虽然陆地通路已被中国十万大军切断,但是从空中而来的补给却源源不断,并且借助空中优势,陆战一师成建制打通了退路,这场战役的确是对于中国 *** 有很大的震撼力,自此中国志愿军放弃了那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认为对付美军即便是5倍以上的兵力都是不够的。
求长津湖一战中美双方伤亡资料
公元1950年11月中美两支王牌军在这里展开的一场改变历史进程的战斗。当时志愿军的之一次战役刚刚结束,“联合国军”虽遭志愿军迎头阻击,但仍然认为中国是“象征性出兵”,“并不是不可悔的势力”。因此迅速集中其全部侵朝部队兵力,发动一次能“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企图将志愿军赶过鸭绿江,占领全朝鲜,并要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前结束朝鲜战争。
在新兴里、后浦地区的31团特遣队各部队总共有3200人,突围到达下碣隅里共约1600人,其中1150多名伤患由飞机后送,490名没有受伤的官兵整编成陆军暂编营跟随陆战1师一起撤退。美军在新兴里实际被歼,与志愿军战史所称歼灭美军一个建制团有一定距离。
美军陆战1师,该师编制人数约2.5万人,当时到达长津湖地区是3个陆战步兵团、1个陆战炮兵团以及直属第1坦克营、第1工兵营等部队,而师部部分人员、师直属第1海岸营和第1水陆两栖车运输营以及一些后勤人员还留在兴南港,在长津湖地区部队总共约2.4万人。
而陆战1师最后从兴南港登船撤离的人数是22215人,加上还有约1000名重伤员已直接空运日本,也就是说在长津湖陆战1师被消灭约为2000人。
根据美军战后公布的资料,陆战1师的伤亡情况是:陆战1师从10月26日至12月15日,阵亡604人,伤重死亡114人,失踪192人,伤3508人,战斗伤亡总数为4418人,另有7313名非战斗减员,主要是冻伤和消化不良,但在战役期间大部就已伤愈归队。此外陆战队飞行员还有8人阵亡,4人失踪,3人负伤。整个陆战队战斗伤亡为4433人。
美军后来修正的数据:步7师战斗伤亡2670人,步7师下属的KATUSA战斗伤亡1602人,再算上美步3师,南朝鲜首都师,土耳其旅的伤亡,东线第2次战役中的美第10军战斗伤亡达到10495人,这1万多人还都是是第10军的BattleCasualties,如果再计算在此期间的Non-BattleCasualties的人数----其中第1陆战师有7338人。
中方伤亡资料:根据《抗美援朝战争卫生工作总结卫生勤务》中国人民 *** 总后勤部卫生部1988年3月第1版第327页数据:东线九兵团3个军战伤伤员14062、冻伤伤员30732、战斗死亡7304,总减员52098。
长津湖之战对于整个朝鲜战争来说,影响非常深远。志愿军九兵团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将美国人彻底轰出了朝鲜东部元山平原地区,在战略态势上得了分。但此战也暴露了志愿军后勤匮乏、通信不畅、攻坚火力不足、在美军空中优势面前束手无策等农业国家军队固有的弱点,在装备方面与美军差距悬殊。美国陆战1师的惊险逃生也使美国军政高层信心大增,最终确立了继续将朝鲜战争持续下去的决心
长津湖战役真实伤亡
长津湖战役我军的伤亡在两万三千人以上;美军和英军的损失在1万9千人以上。
长津湖战役发生在当时三八线附近的东线战场,当时朝鲜军队首都平壤早已被攻占,而朝鲜的临时 *** 江界也被美军步步紧逼。可以说整个朝鲜当时已经处于生死存亡之际了。面对这种情况,志愿军第九兵团被紧急调往美朝交战的东线战场。
在第九兵团进入朝鲜后,我军采取进攻美军侧翼,将其打散打乱,然后分割包抄的战术。为了达到战术要求,我军经常长时间一动不动地伏在雪地上。
而那时候我军是紧急入朝的,衣物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再加上朝鲜北部地区气温极度寒冷,达到零下二、三十度简直是家常便饭。因此在这场战役中,大量志愿军的将士被冻伤冻死。
志愿军的这种窘境在长津湖战役时更是达到了巅峰。在1950年11月27日,美军和我军的精锐在长津湖地区碰面,双方立刻展开了激战。
当时参与长津湖战役的是美军陆战1师以及两个步兵师,如果加上本就驻守在这里的南朝鲜之一兵团,这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人数达到了10万人。在我军方面,参与战场战役的是志愿军第九兵团中第20、26和27三个军,人数达到了15万人。
在长津湖战役开始后,我军依旧以用了一个月的进攻侧翼,分割包抄的战术为主。大量的志愿军将士伏在雪地中,等美军行军到一半的时候对其发动突然袭击。
因为缺少御寒的衣物,冻伤的志愿军将士达到了全军的五分之一。这15万人至少有上万人因为严寒而失去战斗力或冻死。而载入军史的“冰雕连”就诞生于长津湖战役中。
在志愿军的袭击下,美军的重武器施展不开,全军被分割为几个部分,被志愿军围追堵截。面对志愿军的疯狂攻势,美军决定南撤。因此打了一个月的对抗战到了长津湖战役时,变成了包围歼灭战。
之后我军对美军进行了层层封堵,但因为阵线问题,美军南撤的阻力越来越小。最后美军依靠7艘航母的掩护,乘船全体逃离了朝鲜东北部地区。
在战后的统计中,美军阵亡2万余人,南朝鲜阵亡一万余人,而我军阵亡一万九千人。除了阵亡的战士之外,还有四千人被严寒夺去了生命。因此我军的伤亡在两万三千人以上。
而根据美国人的数字,美军在长津湖战役中战斗伤亡6800余人,非战斗伤亡1.3万人,其中作为主力的陆战1师战斗伤亡4433人,非战斗伤亡7313人,步7师战斗伤亡2200人,非战斗伤亡4000余人,英军伤亡500人左右。
据了解,志愿军入朝后主要遇到三个困难:一个是武器装备的劣势和弹药不足;还有就是吃的问题,特别是热食供应困难;此外就是冬服紧张,造成大量非战斗减员。
“第9兵团的战士大多来自南方,对于北方的天气并不是很了解。”张校瑛介绍说,长津湖地区是朝鲜北部最为苦寒的地区,海拔在1000至2000米之间,林木茂密,道路狭小,人烟稀少,夜间温度很低。而志愿军士兵穿着的都是华东温带的冬季服装。
第9兵团原准备在辽阳、沈阳等地稍事休息并换装,但由于朝鲜战况紧急,当列车开进山海关时,原总参谋部派高级参谋拦住列车,宣读了中央军委“紧急入朝”的命令。十几列火车只在沈阳稍停片刻,就继续火速开进。
第9兵团大部分将士穿着大檐帽、胶鞋和单薄的棉衣进入到长津湖地区,以至于在冰天雪地中出现了大面积的冻伤减员情况。
她继续说,谁也没想到,1950年的冬天,是朝鲜50年不遇的极寒天气。夜晚的时候,能达到零下30多摄氏度,甚至有时候达到零下40摄氏度。
《长津湖》:惟愿这世间,再无战争
2022年的之一天,看了《长津湖》。长达三个小时的电影,看完之后有感动,也有遗憾。一直在想要以什么角度来写影评,甚至有想过干脆不写了,因为似乎没办法用文字进行描绘。
但几天过去,电影中的某些片段还是时不时在脑海中闪过,于是决定还是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一下,也算是一种纪念了。
此为序。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对抗美援朝的了解全部来自于语文书,那些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的英勇事迹,比如邱少云,黄继光等。
当时看完课文更多的是一种油然而生的对英雄们的敬佩及感激,但课文没有告诉我们,原来抗美援朝之路上,还有那么多艰难险阻。
寒冷,饥饿,困乏,还未与美军正式交战之前,志愿军们就已经经受了很多困难。踏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除了要忍受这些之外,还有无法排解的思乡之情。
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老百姓们总算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很多战士们一定也以为再也不用打仗了,就像朱亚文饰演的指导员梅生,差一点就办退伍手续了,而吴京饰演的连长伍百里,也正在休探亲假,同时将哥哥的骨灰送回去。
可是安稳日子还没有过多久,美国就开始侵扰朝鲜了。按理来说,美国人把枪口对准的是邻国,和中国应该是没什么关系的,这场仗,我们似乎可以不打。但毛主席看得长远,美国人已经越过了三八线,打了这一仗,也许可以管百年,我们必须要让外国人看到,中国不再是那个倍受欺凌的国家了。
于是彭德怀元帅奉命出征,那些刚刚休整的战士们又被一纸命令召唤到了战场上。一同上战场的,还有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当彭元帅劝他留在毛主席身边,他只说了一句:“那么多人的儿子都上了战场,我怎么能因为是父亲的儿子就不去?”最后,他牺牲在美军的飞机轰炸下。
说是长津湖之战,但其实电影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讲述七连保卫电台。里面也有很多片段都是战士们谈天说笑的场景,比如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刚到队伍里被老兵捉弄,再比如李晨饰演的余从戎故意逗伍万里,告诉他胡军饰演的雷公右耳被炸伤听不见,结果伍万里去雷公右耳骂他时被揍了一顿,余从戎才说自己记错了原来是左耳听不见……
对于这些内容,很多网友表示太过随意,明明那么惨痛的历史,却被拍得这么搞笑,有点不尊重先烈。但他们忘了,战士们也都是人呀,都有七情六欲,如果时刻都要保持精神高度紧绷,仗还没打了说不定就要先崩溃。
等到了正式的交战,节奏一下子变得很快。掷手雷、炸坦克、开大炮,让人眼花缭乱,根本没有时间思考。雷公的牺牲时的那句:“不要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美军撤退时看到的在零下四十度被冻成冰雕的中国战士,都让观众湿了眼眶。
影片还充分运用了对比,当美军战士驾驶着飞机疯狂扫射,我们的志愿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战友牺牲;当美军的战士吃着丰盛的大餐过感恩节,我们的志愿军只能啃着硬得快把牙崩掉的冻土豆;当美军的战士使用着先进的武器,我们的志愿军拿着老式的武器毫不犹豫地向前冲……
无论是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是面对强大的敌军,志愿军都从未后退,支撑着他们的是顽强的信念,是那句“我们把仗打完了,我们的后代就不用再打仗了”!
这部电影当然还存在瑕疵,比如伍万里不过是一个连枪都没摸过的新兵蛋子,怎么可能进入七连?比如他在里面多次违反纪律,这在现实军队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再比如长津湖战役历时一个月,但在影片中呈现出来的似乎很短暂,而且战士的冻伤、武器由于气温太低无法使用最后只能上刺刀等情节都没有体现出来……
还有最关键的,由于影片是由三位导演共同拍摄,导致情节不连贯。还有剪辑似乎也有问题,很多在预告中出现的情节在正片中居然完全没有出现?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部电影还是让很多年轻人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抗美援朝这段历史,它就像一个开关,引发了大家对历史的探索及思考。
而且,在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之后,或许会让我们更加仔细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很多人都在吐槽这几年生活越发艰难,但比起战争,你会发现,我们现在所经历的根本不算什么。
惟愿这世间,再无战争。
当年长津湖之战,有一个志愿军连插伏到敌人后面,假如这个连伏击成功,美军会有什么后果?
题主所说,不知指的是哪一个连?长津湖战役中,20军的四个师,执行的就是敌后穿插、伏击任务。
该军已经将美军截成数段,最深远的60师的几个连队已经在美军后方伏击成功,但并没有阻止美军陆战一师的撤退。
建议:仔细研读一下长津湖作战中的水门桥战例,志愿军几次爆破炸桥,美军几次修复。初为队属工兵利用携行器材修复,最终是在日本临时加工金属构件,空投到朝鲜安装。
志愿军的奋勇善战与美军的现代化技术装备都发挥到了极致,最终是双方都没有达成作战目的,打了个平手。
志愿军比美军伤亡严重,但阻止了美军北进;
志愿军想歼灭美军,但未能实现,美军得以从海上撤走,还带走了10万朝鲜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