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ele有哪些好听的歌?
Adele:007主题曲,挺好听的,给人一种迷茫的感觉,让人听后恋上它推荐几首adele好听的歌
Someone like you, 之一次知道她就是听了这首歌,深深被迷住了You can sleep while I drive - Melissa Etheridge
True color - Cyndi Lauper
9 to 5 - Dolly Parton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怎么评价adele的唱功,音色,音域,腔体共鸣等?
T0+,完美唱功,音响、声压、质量、技巧服务于 情感 的高度统一性。
阿黛尔的理论音域:C3 -E5- A5;
阿黛尔的质量音域:C3-E5-G5;
其实不太想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华语和欧美歌手的唱功,有着起码一代人的差距。 他们的声乐理论是更先进的,整体音乐素质和音准认知也是远远高于我们的群众。
在音色、音域和共鸣层次,欧美歌手的整体水准太强。而 在欧美歌手之中处于T1的阿呆,以我那一套华语评判标准而言,阿呆是完美的 。
论述她们的唱功,以欧美声乐基本概念评论,显然是不够的。因为最通用的能力,欧美歌手基本上都有,而且很精通。
所以,那一套评论国内歌手的理论,放在欧美歌手这里不适合。他们的段位太高。进化为更加精细的东西:单音质量、音响统一性、音色爆发性。
需要有更高层次的细节要求。简单说说阿呆,也是欧美T1级别歌手的基本功,
1:音响统一性;这里体现的是一个基本的概念: 音高和音响分离。也是阿呆一档次的歌手标配技巧。很值得华语歌手学习。
通常而言,我们的惯性意识之中, 音高越高,声音越大。音高越小,声音越小 。这是过于外行和错误的观念。但是又因为,知道这个概念的,基本上都是一些专业声和钢琴器乐演奏着,没几个声乐的。
欧美歌手的基本素养细节之一, 便是将演唱的声音大小(音响)进行有意识控制。
演唱的声音音响大小在live和CD之中是需要进行自我意识控制,达到一个基础平衡值。在基础平衡值上做到配合歌曲的 情感 安排,提供张力。具体解决以下问题:
国内歌手的Live水准,T2级别以下的歌手,基本上C3-G3以下音高的主歌部分,很难听清楚。低音声压低,音量小,根本不具备基本的欣赏性听觉。音响统一性解决的问题核心就在于低音听觉。
在演唱低音时,有意识的提高音响程度,提高音量。
在演唱高音时,有意识的遏制音响程度,适当减少音量。
在两种层次之中,加减法的对抗效果下,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共鸣腔体的泛音区,增加声线的内容度。使得 情感 更加充沛。
声乐的前提,必定是给与清晰可听的声线音轨,以观众的听觉感受为主要核心。音响统一性,必定是歌手的标配技巧。而不是把麦克风拉开一米距离这种浮夸操作。
你能拉开一米麦克风,为什么学着控制气息强度,降低音量的同时给与更多的共鸣泛音,以此提高音色的内容度和质量?
这一点基本细节,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本身中文的咬字文字本身就十分模糊,无法在声乐之中区别同音调的词组,所以无法准确给与具体歌词。而低音如果不保证可听性音量,基本扑街。
观众是无法听清歌词内容的,观众的听觉体验必须是声乐首当其冲的改进核心。同时,声乐艺术,并不是比谁的嗓门大。就如同音域一样,G5以后的音高,实际上不具备太多可听性。
典型例子:刘若英的《后来》。刘若英的《后来》Live版和日文Live版,差别可不是一个档次可以解释的。那是好几个档次。主歌的低音区,本身就低,同时又无法识别歌词词组。显得极为拉胯。
2:音色爆发性;这和语言有一定关系, 语言因素放在后面讲。先说一声区别核心——发音点意识和面罩共鸣。
对于阿呆而言,英国的普及声乐教育,喜欢唱歌的朋友,必定有着绝对音准和发音点上挂和集中的基本能力。这一部分有语言优势,另一部分就是得益于欧美声乐系统的科学性。
阿黛尔的歌曲,基本上副歌都具有着无与伦比的爆发力。这种爆发力体现的核心是两点:
1:单音底色的尖锐程度;底色基调。
2:高音泛音的衍生程度。爆发力张力。
听起来有点拗口,但实际上很简单。 这是不同音区的共鸣腔天然特质。
只要做到演唱音高的变化集中于共鸣腔,不该集中于改变发音点。就具有这种特质。
在阿黛尔演唱的具体细节上,发音点的主要共鸣腔是不断向上衍生的,而位置是恒定的。
而华语歌手的腔体,是整体向下的,而且位置是波动的。
在欧美声乐体系之中,发音点、共鸣腔是分离意识的。
低音也应是发音点上挂的前提下进行的胸腔、咽喉、口腔共鸣为主。
中音也应是发音点上挂的前提下进行鼻腔为主。
高音也应该是发音点恒定的头声共鸣腔为主。
发音点的意识决定着声线的明亮度。比如:黄老板和阿呆作对比,黄老板的发音点意识就是个扑街。CD效果另说。
要想唱出低音的音高,共鸣腔体必将给出低音对于的情绪和频率。只需要简单的引出进而加之个人 情感 。
要想唱出高音的音高,共鸣腔体必定是具有这更高的频率性音色,穿透力、音色密度、声压强度,必然具有本质性改变。
只需要把对应音色的共鸣腔听觉表达准确,不留瑕疵,就具有本身特质的爆发力。
而发音点集中,必将给与单音质量显著提升。
欧美歌手的单音爆发性和华语歌手的差别,还是在于腔体共鸣上的底子过于薄弱。这和语言有莫大关系,急不来。但是好在如今的年轻一辈,和大量的声乐培训班,开始引入和教导欧美的基本流行声乐意识。
以下简单说一说语言对于声乐的影响。
2:语言体系;阿呆所代表的的欧美歌手和华语歌手有着本质性不同——语言体系。
不要忘记,英文是线性语言,不具备音调;中文是非线性语言,有天然的音调。音调就是一种音高变化。这对于一个语言音乐是必须多一道工序:去音调化。
简单说,”爷爷“和”夜夜“在声乐之中都是一个音。而除此接触音乐的普通人,往往会无意识的进行归韵闭口转调。这就会造成华语较差的声乐环境。当然这种情况有所改善。
但是英文不同,他们天生就是不需要剔除一种语言习惯,这对于声乐的发展是完美状态的。所以,他们的歌手单音质量,是我们很难达到的。
这不是音域、音色、技巧某一个单一唯独的差距。而是演唱的单音质量。
所以,很多人说英文歌比中文歌好听,不是没有一定的理论支撑。因为在音乐语言层次,的确中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英文要多得多。
但是这种问题,并非是不能解决,只是需要时间。
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歌手已经将欧美的先进声乐能力学习在华语音乐市场,而且做的很好:
1:邓紫棋;HK合唱班学习过;
2:王力宏: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毕业;
3:周深:瑞士利沃夫音乐学院美声专业;
4:单依纯:国内流行音乐教育机构出身,完美乐感和声乐技巧。
具有海外声乐技巧或者国内的声乐性教育机构,会使用大量的欧美声乐系统来进行教学。这说明,中文声乐正在飞速发展。
阿黛尔的音域:两个八度+10音;阿黛尔的理论音域:C3 -E5- A5;
阿黛尔的质量音域:C3-E5-G5;
这没什么好说的,人家每一个音的质量,都是毫无挑剔的。集中、具有个人特色,而华语音乐歌手还在换声点卡脖子、口吐不清。
Adele阿黛尔新歌《easy on me 》等1的梗是什么意思?
Adele阿黛尔新歌《easy on me 》没有什么梗,她的歌很好听。
Adele在10月放出了即将发布的新专辑《30》中的主打歌曲《EASY ON ME》的完整音频与MV,许多网友都直呼好听。除了这首新歌之外,Adele还有哪些深入人心的好歌呢?
我认为,有《ROLLING IN THE DEEP》《SOMEONE LIKE YOU》《HELLO》《SEND MY LOVE》《SET FIRE TO THE RAIN》。其中,《ROLLING IN THE DEEP》和《SOMEONE LIKE YOU》两首歌作为Adele第二张专辑的经典曲目流传最广。
而要论最有共鸣的一首歌,那是要属《HELLO》这首歌。它让我想起一个很久不见面的老朋友。如果可以,我想对她说声抱歉。
Adele的专辑名都是数字:
从首张专辑《19》到接下来的《21》,再到后面的《25》和在11月份即将和大家见面的第四专《30》,Adele的四张个人专辑的命名都是数字。这些数字也与Adele发每张专辑的年龄有关。
Adele生于1988年,也就是说,在发首专时,Adele刚好20岁。这和她的专辑名——19很接近。我想,没有命名为20的原因应该是录制专辑的时候Adele还未满20岁。所以,为了纪念那个对每个人都十分重要的19/20岁的青春时期,Adele选择了19作为专辑名。
英国著名歌手Adele哪首歌你最喜欢?为什么?
我想大家一定听过《some one like you》,《hello》,《rolling in the deep》这些歌,阿黛尔作为歌手,创作才华一流,唱功更是无人可及,绝对殿堂级的灵魂歌手。可她的耿直也是我们爱她的一个原因,阿黛尔绝对是名副其实的耿直girl。
在2009年的格莱美奖颁奖典礼上,阿黛尔也带着自己的作品出席了,但她根本没想到自己会获奖,甚至把鞋子都脱了。在2012年,阿黛尔奖项大丰收,获得了年度更佳专辑、更佳流行歌手在内的6项大奖,这样辉煌的纪录,只有B神碧昂斯能与之比肩。她没有雷人出格的造型,也没有把自己饿得半死追求魔鬼身材,她的卖点只有自己的嗓音。
2015年12月21日发行个人第三张录音室专辑。首周分别以80万和338万张的销售量刷新英、美两国专辑首周纪录,该专辑销量已突破2000万张 。专辑首支单曲《Hello》发行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登顶,其音乐录像带首日观看量突破2300万次,成为Vevo史上首日观看量更高的音乐录影带 。
2016年2月25日,获得全英音乐奖更佳女歌手、更佳单曲、年度更佳专辑和全球成就奖;阿戴尔新歌《hello》自发行以来感动了无数人。人们纷纷感叹,阿黛尔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唱哭全世界”。全世界都被她唱哭,这不是浮夸。所以我也最喜欢这首歌《hel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