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夫人蒋英的母亲是谁
蒋英(1919.9.7~2012.02.05),浙江海宁人,女声乐教育家,女高音歌唱家,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教研室主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女声乐教育家和女高音歌唱家,蒋百里的三女儿,钱学森夫人。2012年2月5日上午11时,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92岁。
钱学森夫人蒋英的照片
蒋英生于1919年9月7日,浙江海宁人,中国最杰出的女声乐教育家和享誉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权威”,著名钢琴家和歌唱家,专门唱最深刻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音域宽广优美。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和蒋左梅夫妇的三女,武侠小说大师金庸表姐,大诗人徐志摩的表妹。“中国航天之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夫人。儿子钱永刚、女儿钱永真。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钱学森妻子和蒋大为关系
钱学森夫人蒋英和蒋大为没有关系。根据查询相关 *** 息,没有关于蒋英和蒋大为关系的报道,蒋英出身明门,是钱学森父亲认的干女儿,她与钱学森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从相识相知到相爱,最后结成夫妻。蒋大为是中国男高音歌唱演员,国家一级演员1947年,蒋英为钱学森介绍富家女,他:不行,你跟我走,马上
2012年2月5日,昏睡两天后,蒋英慢慢地睁开眼睛,望着窗台上的蝴蝶兰,她断断续续地说:“学森最喜欢这种淡紫色的兰花,他一个人在那边很久了,一定很寂寞,我该去陪陪他了……”
没过多久,她就静静离世。
从幼时一起唱《燕双飞》,到后来陪他走过风风雨雨的60多年,这一世,远远不够。
钱学森和蒋英从小青梅竹马,他的父亲钱均夫与她的父亲蒋百里都在国民 *** 任职,父辈是知己好友,两家过往甚密。
钱学森是家中独子,蒋英家则有“五朵金花”,她是老三。
羡慕之余,钱均夫跟好友“索要”女儿:“你家女儿太多了,给我一个吧!”
蒋百里夫妇很大方:“好,你挑一个吧。”
“五朵金花”中,钱均夫看中了4岁的蒋英。就这样,一个宴会,几桌酒席,蒋英正式过继到钱家,成了钱学森的妹妹。那年,钱学森12岁。
两个孩子都喜欢音乐,有一次,两家聚会,兄妹俩合唱了一曲《燕双飞》,自然又和谐,逗得两家人哈哈大笑。
笑着笑着,蒋百里突然醒悟,冲着好友说:“你要我的女儿,不只是缺个闺女吧?”
再看看钱学森,掩不住的喜欢:“这个孩子,是个天才,好好培养,可以成为中国的爱迪生!”
可是没多久,蒋英就不乐意了,因为钱学森很少和她一起玩,她不喜欢这个哥哥,哭闹着要回家。
钱家同意了,不过,前提是,要签一个“合同”:她长大了,要做他家的儿媳妇。
干哥干妹相处几年后,钱学森成为庚子赔款留学生,赴美留学,蒋英也随父亲赴欧洲考察,1942年,她进入德国柏林音乐大学主修声乐。
在各自的领域,他们努力奋进,“合同”的事,自然成了一个故事。
一别经年,再见面,已是十年之后。1946年,蒋英回国,相继在上海和杭州举办了独唱音乐会,一时引起轰动,报界评论:“她卓越的歌唱艺术使人们看到,中国一样有优越的艺术天才,良好的资质和聪颖头脑。”
1947年,钱学森也回国探亲。那时,他不仅是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还是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很认真地,蒋英和妹妹为钱学森安排了一场相亲会,可是钱学森呢,不好意思看那位姑娘,倒是看蒋英的时候,大大方方。
当年的小妹妹,如今美丽高雅、气质出众,音乐上又有建树,从小喜爱艺术的他,哪里能不动心呢?
此后,钱学森开始主动出击,借口看“伯母”,他经常来蒋家;在上海开学术演讲会时,他特意邀请了蒋英。
会议结束后,他送她回家,路上,他直截了当地说:“跟我去美国好吧?”
他的意思,蒋英当然懂,只是她提出,可以先通信了解。钱学森不管,只反复说:“不行,现在就走。”
蒋英投降了,她佩服他、敬仰他,于是接受了这个有学问的“好人”。
这年,钱学森36岁,蒋英28岁。
在上海举行婚礼后,他们来到波士顿,房子是租来的,陈设很简单,一架黑色大三角钢琴特别显眼,那是钱学森送给蒋英的结婚礼物。
婚后,屋里常常是欢歌笑语。在德国多年,蒋英的英语不过关,钱学森就每天教她,用英文说俏皮话,逗得她开心大笑。
她喜欢的,他也喜欢,他们一起听古典音乐,看画展,生活充满艺术气息。而在此之前,他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除了上课、做实验,几乎每天都独自泡在图书馆,很少与人交谈。
爱情繁华似锦,钱学森被蒋英迷住了,他的导师说他“变了一个人”。
尽管前程无忧,可是钱学森仍然会感到迷茫,在给友人的信中,他先是抱怨波士顿的坏天气,后来又说:“我真的不能确定自己的未来会如何,但或许,没有任何人能确知自己的未来。”
他更喜欢温暖如春的加州,那里有他的老师、同学,令他更有归属感。当加州理工学院向他抛出橄榄枝时,他欣然前往。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振奋之余,钱学森决定回国效力。可是同时,美国司法部接到命令:“宁可枪毙他,也不能让他离开美国。”因为他的力量“抵得上五个师”。
1950年9月6日,美国移民局派人闯进钱学森的家,他们带着手枪和手铐咄咄逼人:“钱学森在不在?”
蒋英抱着两个月的女儿挡在前面,钱学森怕来人伤害她们母女,他安慰蒋英::“我去向他们说清楚就回来,没事!”
以莫须有的罪名,钱学森被逮捕了。蒋英立刻打 *** 向加州理工学院汇报,争取舆论的支持。
他被关在荒凉的岛上,她多次带着亲手做的饭菜去看望,隔着铁窗,把信心和希望传递给他。
与此同时,她想办法筹钱、找律师,经过艰苦的斗争,仅用13天就将他保释。
那天,看到钱学森体重骤减,因身心极度虚弱导致失语时,蒋英心如刀割。
出狱后,钱学森被长期软禁, *** 被窃听,来往信件受到严密盘查,住宅四周,特务日夜盯梢。
为了避开骚扰,在四面无窗的浴室里,蒋英放了桌椅,让钱学森安心阅读、研究。每当特务闯进来,她就像战士一样迎上去,毫不畏惧。
多年后回忆,她说:“那些日子,我真像个‘变色龙’,在家里我是个温顺的小绵羊,在敌人面前,我就变成一只凶狠的母老虎啦!”
名门出身的她,辞掉女佣,放下热爱的歌唱事业,亲自带孩子,做家务。
闲时,她为他唱歌,用音乐抚慰他。家庭的温馨、 情感 的共鸣终于让钱学森重新快乐起来,撰写并完成了著作《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
为了能够回到祖国,蒋英坚持不懈地做着各种努力,几只行李箱就摆在地上,以便随时可以动身。
特务盯着不放,美国 *** 也毫无改口之意,蒋英想尽各种办法,在给比利时的妹妹写信时,她机智地夹入一封钱学森写给中国 *** 的求救信,并避开特务,投入了黑人区的信箱里。
不久,钱学森的亲笔信被转送到周恩来手中,在与美方的谈判中, 社会 各界纷纷发起 *** ,迫于舆论,美国 *** 被迫允许钱学森离开美国。
1955年9月,钱学森和蒋英带着一双儿女,终于登上轮船。经历种种阻挠和迫害,愤懑无以复加,此后,他终生再未踏上加州一步。
回国后,钱学森受命组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从此,为祖国的航天事业殚精竭虑。蒋英则走上了中央音乐学院的讲台,一边培养学生,一边撰写著作。
重任在肩,研制“两弹一星”时,钱学森经常连续几个月奔走在西北大漠,他的脑子里只有“火箭,火箭!”
回家的间隙,蒋英便拉着他去听演唱会,让科学与艺术相得益彰。
多年后,钱学森满怀深情地说: “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也要感谢蒋英。”
为了支持他,蒋英选择牺牲自己的事业,随着学生们登上国际舞台,一些国际大赛纷纷邀请她担任评委。可是,她婉拒了,一如既往地照顾钱学森,照顾家庭。
“没有你,也就没有我了。”这是钱学森发自内心的肯定。
因为多年奔波,加上营养不良,晚年时,钱学森的骨质严重疏松,腰腿疼痛难忍时,他只能依靠助行器走路。
当医生说他需要长期卧床时,毫无思想准备的他一头倒在床上,痛哭着说:“我从此再也不能为人民服务了,还要国家花钱来照顾我,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蒋英吻去他的泪水,伏在他的身上轻声安慰:“学森,别这么想,我陪着你,我陪着你……”
有她的鼓励和陪伴,他重新振作起来,虽然长年身居卧室,但他依然读书、看报,以写信的方式,与专家、学者们探讨问题,提出创新见解。
2009年,为航天 科技 事业奉献一生后,钱学森去世。
仅仅两年多后,蒋英便追随而去,生命最后时刻,她把双手抚在胸前,望着身边的亲人和学生,轻轻地说:“你们永远在我心里……”
随后,她的目光,移向窗台上的蝴蝶兰,那是钱学森最喜欢的花。
蒋英静静地去了,追思会上,大厅里回荡着德国作曲家亨德尔的咏叹调《绿树成荫》。在优美空灵的乐曲声中,儿子钱永刚哽咽致辞:
“我母亲是我心中非常佩服的人,大家知道,她是身出名门,身嫁名人,事业有成的一位女性,她用自己一生的行为,真正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自立自强。她为国家,为人民,为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从而不仅赢得了女性,也赢得了男性们对她的敬重。”
因为爱,因为奋斗,她的生命,无须渲染,便光彩照人。
钱学森与民国才女蒋英相差8岁携手62载,从青梅竹马到爱情神话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去世,享年98岁。在葬礼上,蒋英用脸轻轻贴着沉睡爱人的脸颊,依依不舍。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与蒋英的父亲蒋百里是同窗好友,二人早年共同在杭州求是学堂求学,这所学堂正是如今浙江大学的前身。此后,他们共赴日本留学,钱均夫主修教育,蒋百里学习军事,回国后二人又都在北京居住。因此,钱、蒋两家关系非常密切,经常往来,钱学森与蒋英更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1923年某次聚会中,钱均夫夫妻二人显得有些局促不安,蒋百里不解,询问缘由。原来,钱家夫妇仅有1个儿子,没有女儿,但是蒋家有5个女儿,钱家便有了请蒋家过继1个女儿的想法。
两家关系甚好,钱夫人向蒋夫人提出想法时,更是没有拒绝,就说让钱夫人在5个女儿任意挑选一个,钱夫人说“我要老三”。而蒋英正是钱夫人看中的三女儿,蒋英聪明好学,能歌善舞,乖巧可爱,深得钱家夫妇喜爱。
蒋百里对5个女儿都疼爱有加,他平日里更将钱家夫妇对于蒋英的关爱看在眼里、记在心间。念在两家是世交,蒋百里知道三女儿即便到了钱家,也一定不会受委屈,能享受到同等甚至更多的爱护。于是,蒋百里夫妇二人同意过继三女儿蒋英给钱均夫夫妇。
过继仪式十分正式,钱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蒋英的名字也改为“蒋学英”。从此,蒋英与奶妈一同住进了钱家。这一年,钱学森13岁,蒋英5岁。
不过作为独子的钱学森,一开始可不懂得如何照顾妹妹,他的好多“好玩意儿”,比如口琴、玩具啊,都不会带着妹妹玩。所以,蒋英不喜欢这个“哥哥”,在钱家待了几个月,就嚷嚷着要回家。
蒋百里心疼,便将女儿接了回去。钱家夫妻甚是不舍,于是钱家夫人半开玩笑说到,小蒋英现在是自己的干女儿,将来可要娶来当儿媳妇。蒋百里一方面对要回女儿的事情不好意思,另一方面也十分喜欢钱学森,于是钱、蒋二人就这么定了“娃娃亲”。
1929年夏天,钱学森报考了上海交通大学铁路专业,他十分好学,成天泡在图书馆中。1932年1月28日,日本袭击上海,飞机投下炸弹令上海陷入火海。21岁的钱学森眼看祖国被他国如此欺凌,心中燃起雄雄斗志。如果中国研制出属于自己的战斗机,也许祖国就不会遭遇如此劫难。这个想法也为他后来前往美国学习航空理论埋下伏笔。
1935年8月,24岁的钱学森考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决定前往美国留学。前往美国前,钱学森来到蒋家告别。蒋百里唤着蒋英,“干哥哥来了,下楼来,弹琴给他听”。
那时的蒋英已经16岁,出落得端庄美丽、楚楚动人。钱学森也成长得玉树临风、风度翩翩。随后,钱学森前往美国读书,蒋英前往德国学习声乐。留学期间,他们一度失去了联系。
1946年,蒋英28岁,结束了留学生涯回到上海,那时钱学森已经是麻省理工最年轻的教授。1947年,钱学森回国探亲,他已经12年没有回来了。就在这年,钱学森与蒋英阔别数年再次相遇,这一次,他们再也有错过。
1947年5月31日,蒋英在上海兰心大剧院举办自己之一场个人演唱会,演出大获成功,蒋英也因此成名。坐在台下的钱学森被蒋英优美的歌声深深吸引,台上这位优雅明媚的歌唱家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在家中哭鼻子的小妹妹了。
此后,钱学森经常借故到蒋英家中玩,时隔多年加之婚姻自由,家中已经没人再提及当年的“娃娃亲”了。但钱学森心中对于蒋英的感情却慢慢发生着变化。
毫无察觉的蒋英甚至给36岁的钱学森张罗起相亲的事,蒋英请了两位年轻女士与钱学森在餐厅吃晚饭,一位坐在他左边,一位坐在他右边。其中一位富家女,家中有诸多收藏,以共赏名画为由,邀请钱学森前往家中坐客,钱学森却婉拒了。
蒋英后来回忆,吃饭时就发现钱学森的眼睛不朝左看,也不朝右看,总是看着自己,她就觉得很奇怪。那时的钱学森怎么还顾得上其他女孩,喜欢一个人眼神是藏不住的。
相亲会不久,钱学森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了一场演讲,他发现蒋英也是听众之一,兴奋不已。演讲结束后,他主动要求送蒋英回家,直到蒋家门口,钱学森终于鼓足勇气表白。平日里几分木讷的理工男,此刻深情又直接地对蒋英说“你跟我去美国,好吧?”
蒋英明白了钱学森的心意,但是并没有直接答应他。蒋英对钱学森表示,自己刚回国不久,国内还有很多事情,咱们还是先通通信吧。没想到,钱学森却不同意,直说“不行,现在就走”。钱学森的表白,就是这么直接,有这么深情。认定了你,那就是你,也只有你。蒋英也终于被钱学森的真诚打动了。
1947年9月,上海和平饭店,钱学森、蒋英在此举行婚礼。才子佳人、郎才女貌,青梅竹马的两个人喜结连理,一时在上海传为佳话。此后,蒋英随丈夫钱学森来到美国波士顿,开始新生活。
来到波士顿的之一天,蒋英却过得有些“诧异”。吃完早饭,钱学森起身去工作,离开前对蒋英说,自己晚上下班再回来,你自己慢慢适应这里。蒋英没想到,美国新婚生活的之一天,怎么如此“出乎意料”。
多年学习艺术,加之自小成长环境优越,蒋英内心一定对自己的婚姻生活充满诸多浪漫期待。然而,理工男钱学森似乎并不懂如何经营感情,或者说如何讨女孩子欢心。
下班回来,甚至还和蒋英道“你好”,蒋英不会准备晚饭,两人就到家门口的快餐店吃了一餐。回到家中,钱学森沏了杯茶,对蒋英说了句“回见”,自己就关上书房房门,独自看书了。
本该享受蜜月的小夫妻,居然如此“客套”,你好、我好,还回见。蒋英这才明白,自己的中丈夫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把所有的热情和专注都放在了科研上,为了有朝一日学成回国,完成当年的强国梦。钱学森不是不爱妻子,而是他还不懂得如何调剂生活,增加生活趣味,毕竟多年的科研生活,让他早习惯与书为伴。
生性活泼、聪明机灵的蒋英开始了“改造”之路,她在家中与钱学森举办小型音乐会,钱学森也开始学着在科研之余与蒋英一起探讨音乐话题,甚至还会用英语开些玩笑。
钱学森的生活慢慢变得丰富充实,更加轻松愉快,甚至还慢慢学会做饭,烧得一手好菜。蒋英时常在朋友面前说到,自己在家中只是帮手,钱学森才是厨师。钱学森也曾提及,每当自己遇到难题无法攻克时,往往是蒋英的歌声令他豁然开朗,有所启示。钱学森在与蒋英的生活中,一改往日木讷的状态,变得风趣幽默,充满情调。爱情的甜蜜,也让钱学森在学术上有所突破,他提出的核火箭概念震惊学界。
只不过,这样轻松甜蜜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太久。
1949年,新中国成立。钱学森收到教授曹日昌来信,信中钱学森感受到来自祖国的召唤,他内心无比激动,埋藏许久的报效故国的梦想再次被点燃。夫妻二人决定,等蒋英腹中的第二个孩子降生后,就立刻回国。
然后,事情进展却并不顺利。1950年,钱学森作为世界公认的力学界和应用数学界的权威,被美国怀疑为 *** 地下组织成员,吊销了他从事机密研究工作的安全执照。
1950年6月,钱学森决定告别回国,向自己的上司,时任美国海军次长的金贝尔辞行。没想到,钱学森刚走出金贝尔办公室,金贝尔就联系了美国移民局,称钱学森了解美国导弹工程核心机密,决不能让钱学森离开美国。金贝尔讲道,“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绝不能放他回中国”。
当钱学森回到自己家中时,发现自己收拾好的8只大木箱被海关扣留。那一刻,钱学森与蒋英感觉事态不妙,钱学森对蒋英说,我走不了了,他们不让我走。
不出所料,1950年9月,美国联邦调查局包围钱学森住宅,随后将其关在洛杉矶以南的一座监狱。钱学森在那里遭受了巨大的身心折磨,白天无休止地询问,晚上每隔15分钟查看,用强光 *** 他的眼睛,不准他睡觉。
蒋英在钱学森被关押的第12天,曾看望丈夫,当时钱学森脸色惨白,十分憔悴。当接钱学森回家时,他一言不发,只知道点头。持续多天的折磨,已经让科学家身心备受摧残。
此后,美国移民局规定,钱学森必须每个月报到一次,并且随时接受传讯,钱学森一家只能在洛杉矶市内生活,不得擅自离开。联邦局特工更是经常出没钱学森住宅附近,监听他的 *** 、监视他的信件、观察他的一举一动。
钱学森一家人无异于被美国“软禁”,失去自由,并且经常提心吊胆。蒋英担心请保姆不安全,搁置歌唱事业,一人扛起照顾丈夫、孩子的重担。同时,她还在浴室里放置一张桌子,让钱学森躲避监视专心研究。就这样,钱学森完成了40万字《工程控制论》,成为影响学界的重要著作。
昏暗艰难的岁月里,钱学森、蒋英从没有一刻放弃回国的梦想。从海关拿回8只木箱后,钱学森始终没有打开,他认为这样就可以找到机会随时离开。
1955年的某天,在钱学森被监控5年之后,夫妻二人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这天,一个中国餐厅伙计将菜送到钱学森家中,蒋英在菜篮子中发现一张废弃的中国画报。画报中,一张照片引起了蒋英注意。陈叔通,是钱学森父亲钱均夫的老师,当时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钱学森立刻给陈叔通写信,叙述了自己在美国种种遭遇。但是如何摆脱美国联邦局探员的眼线,将信件安全寄出呢,夫妻二人心生一计。
蒋英的妹妹当时侨居在比利时,将信件先寄到比利时,应该不会引起太多注意。为了安全,钱学森将信誊写在一张香烟的锡箔纸上,并且贴上了一块剪报。
这块剪报是1953年3月6日纽约时的一份特别报道。报道中说,“钱学森作为加州理工学院著名的火箭专家,3月5日在洛杉矶被驱逐回中国,但同时又不许他离开美国,因为他的离去,不利于美国更高利益。”钱学森希望这份剪报能够向祖国传达出自己在美国的处境。
然后,钱学森将这封特殊的求助信放到了一个普通信封中,夫妻二人来到商场。钱学森假装在门口等待太太逛街,吸引特工注意。蒋英则前往商场,隐秘地将信件投入邮筒,把信件寄到了比利时。
幸运的是,这份求助信最终漂洋过来如愿抵达从陈叔通手中,周恩来总理立即得知了钱学森、蒋英一家人在美国的艰难处境。
此时,中美两国正在日内瓦就两国侨民交换问题进行具体商谈。美国人狡辩,称没有证据表明在美国的中国人想要回国。钱学森的信件则在那一刻成为了最有力的证据,直接拆穿美国人狡黠嘴脸。
1955年夏天,美国同意以中国释放11名美国战俘为条件,换钱学森回国。9月17日,钱学森终于带着妻子蒋英,与一双儿女踏上回国旅程。10月8日,经过一个月的海上航行,钱学森一家安全回到祖国。
钱学森晚年接受采访时回忆,当时回国后不久,他被邀请到东北看一看。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大将会见了钱学森。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钱学森那会儿正憋着美国一肚子气,干脆回答“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吗”。
此后,钱学森全身心投入国家机密工作之中,他的行程对家人、媒体都是保密的。1964年10月16日,中国之一颗 *** 成功爆炸,10月27日,首次导弹与 *** 结合成功发射。1970年4月24日,中国之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但当时,蒋英并不知道这一切与丈夫钱学森有着密切关系。蒋英晚年回忆,钱学森从研究导弹开始到最后,从来没有与蒋英谈过一句。钱学森经常出差好几个月,蒋英只知道钱学森不在北京,不知道他在中国哪座城市,从事什么项目的研究工作。
蒋英后来在中央音乐学院从事教学工作,一干就是40多年。她默默在背后支持着丈夫的事业,也在努力为祖国的音乐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她将多年学习的西洋唱法教授给学生,学生们纷纷在国际音乐舞台取得骄人成绩,其中包括享誉世界的歌唱家张亚伦、祝爱兰等。
1991年10月16日,钱学森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奖感言中,钱学森深 情感 谢了妻子蒋英对自己几十年的默默支持。直到晚年,他们依然恩爱如初,相濡以沫。
2009年,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2012年,蒋英离世,享年92岁。儿时,钱蒋两家某次聚会上,钱学森与蒋英曾经共唱一首民国学堂歌曲《燕双飞》。歌词“此生愿双双飞痴心永不悔”,简直是他们二人一生旷世情缘的真实写照。
风雨同舟62载,夫妻二人历经荣辱,功勋卓越,谱写爱情神话,铸就一世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