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奕欣爱新觉罗奕欣的一号是恭(爱新觉罗奕欣后代有那些)

wanfu 麦克百科 112 0

爱新觉罗奕欣爱新觉罗奕欣的一号是恭

1、爱新觉罗·奕欣的介绍2、恭亲王奕欣是如何死的3、大清之一辅政王爱新觉罗·奕欣,为何逆袭成功却做不了多尔衮第二?4、请问奕昕是谁???

爱新觉罗·奕欣的介绍

爱新觉罗·奕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咸丰年间,奕欣于咸丰三年(1853年)到咸丰五年(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在第二次 *** 战争中,奕欣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驾崩,奕欣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从咸丰十一年(1861年)到光绪十年(1884年),奕欣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期间虽在同治四年(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但依旧身处权力中心。光绪十年(1884年)终于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史称“甲申易枢”。一直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以善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才再度被起用。从光绪二十年(1894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二十九日逝世,谥号为“忠”。

恭亲王奕欣是如何死的

恭亲王奕欣于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初十日病逝。终年66岁。

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欣是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

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

扩展资料:

恭亲王奕欣主要成就:

政治上,主张学习外国科技以加强中国军事实力,外交上主张保持与欧美大国的和平,支持开办了中国早期的近代军事工业,成为清朝洋务运动的中枢首脑。他为中国近代工业创始和中国教育的进步作出了贡献,也是晚清新式外交的开拓者,建议并创办了中国之一个正式外交机关,使清朝外交开始步入正轨并打开新局面。

文化上,奕欣藏书颇富,恭王府有藏书楼多处,主要有“多福轩”、“乐道堂”、“正谊书屋”、“庆宜堂”等,所藏宋元名椠近百种,著录各处所藏零星之本,精品为多。书画最为精粹,唐、宋、元、明四代名人真迹书画作品有数十幅,如晋陆机《平复帖》、唐代的韩干《马图》极为珍贵;元代赵孟_、倪瓒等人的画作有数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奕欣

大清之一辅政王爱新觉罗·奕欣,为何逆袭成功却做不了多尔衮第二?

奕欣和多尔衮是大清朝两位重量级亲王爱新觉罗奕欣,他们都为大清朝建立了极大功勋,但就两人相比,奕欣的成就却比多尔衮差得多。两位能力都很强,结果悬殊,主要原因如下:

一、谁争取来是谁的,争取到的都是做事的本钱

皇太极挂了,豪格与多尔衮争皇位,那时候大清处于扩张期,争皇位靠两个东西,实力和能力。豪格拳头够硬,多尔衮拳头也不差,论实力两人不相上下,对掐起来谁胜谁负不好说。所以谁也不敢动真格的,只好比能力,可比能力豪格不是多尔衮的对手。多尔衮虽然没有得到皇位,但是得到了摄政王头衔。

咸丰翘辫子了,儿子没成年,继承皇位要有人辅佐,咸丰安排了八大臣,没奕欣啥事儿,他这个小皇帝的亲叔叔当然心里不舒服。不舒服归不舒服,可他并没有主动出击,而是二十六岁的小娘们慈禧要政变,请他,他才参与其中的。戏一开场慈禧就是主角,奕欣就是配角。辛酉政变成功了,慈禧垂帘听政,恭亲王奕欣成为议政王。

二、议政王和摄政王都是王,一字之差缪之千里

多尔衮得到的是摄政王,所谓摄政王就是代替出国的、年幼的、神志不清的、生病的、不具备执政能力的君主代行国家领导权这样的人。摄政王对国家有实际的掌控权。议政王是参与决策讨论军国重务的具有王爵的高级贵族,他只是参与国政,国家更高权力不在他手里,奕欣当议政王,国家更高权力在垂帘听政的太后手里。也就是说,多尔衮当的是老大,奕欣当的是老二。

多尔衮手握皇权,谁不听话收拾谁,豪格让他整死了,小皇帝不听话可以打 *** ,小皇帝他妈不听话,白天打仗没功夫管,晚上可以把她弄到自己床上,利用休息时间好好教育教育。奕欣完全相反,工作兢兢业业,年底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突然就被他小嫂子慈禧叫来收拾一顿,“那什么,奕欣,爱新觉罗奕欣你别干了,回家抱孩子去吧!”弄得奕欣是一脸懵逼。

三、有多大权力干多大事儿, *** 决定脑袋

奕欣总得弄清楚原因吧!经了解才知道,他小嫂子慈禧嫌他干得太好了,大清朝不管是当官的还是老百姓,只知道有奕欣不知道有慈禧,甚至连洋人都是这样。慈禧生气了,后果很严重,于是奕欣被一撸到底。

奕欣的确干得不错,洋务运动在他带领下搞得风生水起,新式学堂也搞了起来,朝廷上下,王公大臣纷纷替奕欣说话,奕欣恢复了职务,虽然还是亲王,但议政王头衔没了。奕欣再回来时,学得乖多了,知道干得太好会挨收拾,知道自己是二把手,大清朝不是他最终说了算。所以干工作保守多了。

如果说之前奕欣把为大清朝工作放在首位,之后他就是把保住自己的职位放在了之一位,他不想丢掉自己手中的权力。可是他的保守并没有让他保住权力,1884慈禧彻底罢了奕欣的官。

奕欣连自己的命运都把握不住,更不可能左右大清的命运。所以他成不了多尔衮第二。

请问奕昕是谁???

奕昕是慈禧的小叔子。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爱新觉罗奕欣,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

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 *** 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顽固中心

19世纪60至90年代,清王朝的一部分中央和地方官员主张学习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训练新军,购买枪炮、军舰,发展中国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他们的代表人物,在中央有奕_、文祥,在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尽管他们的改革没有触及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但是,在顽固派看来,却是“用夷变夏”,违背爱新觉罗奕欣了祖宗成法和圣贤古训。

所以,洋务运动一开始,就遭到顽固派的坚决反对。在洋务派与顽固派的斗争中,慈禧熟悉政治手腕玩起了平衡策略,一方面,支持以奕_为首的洋务派,另一方面,又扶植顽固派以牵制洋务派。

爱新觉罗奕欣后代有那些

爱新觉罗·奕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咸丰年间,奕欣于1853年到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在第二次 *** 战争中,奕欣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1861年,咸丰帝过世,奕欣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
子孙
长女:荣寿固伦公主(1854年-1924年)
长子载澄(1858—1885),郡王衔多罗果敏贝勒,享年二十八岁。嗣子溥伟,载滢长子。
次子载滢(1861—1909),1868年出继钟郡王奕詥为嗣,袭贝勒,坐事夺爵归宗,享年四十九岁。
三子载浚,早殇。
四子载潢,早殇。[16]
长孙溥伟(1880—1936),恭亲王,载澄嗣子。
次孙溥儒(1896—1963),著名书画家,清亡后改名溥心畲,其诗、书、画与张大千齐名,故后人将两人并称为“南张北溥”。
三孙溥僡(1906—1963),著名书画家。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爱新觉罗家族世系谱辈份用字"焘"的部首

分类: 文化/艺术
问题描述:

他是什么?

解析:

爱新觉罗,是清朝皇室姓氏。满语「爱新」为金的意思。常见说法称「觉罗」为姓的意思,但实际上满语中「姓氏」一词原文为hala(汉语哈喇、哈拉)。

满洲姓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姓(哈拉),一部分是基于血缘宗亲关系的族名(穆昆)。爱新觉罗一姓中,觉罗为姓,爱新是族名,两者的关系类似汉族中某姓和某家族的关系(张姓与桐城张氏,翁姓与常熟翁氏等)。除爱新觉罗外,觉罗这一姓氏还有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通颜觉罗等分支,都源于同一始祖。那拉氏有叶赫那拉、乌拉那拉、辉发那拉等分支(叶赫、乌拉均为地名),瓜尔佳氏有苏完尼瓜尔佳、安图瓜尔佳等分支。因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该族遂成望族,以全称相称,「爱新」遂变为姓氏的一部分。

清代将爱新觉罗氏分为宗室和觉罗,以示血缘远近区别,同时将一些有功之臣赐姓为觉罗,如觉罗纳木泰(原姓舒穆禄)、觉罗吴拜(原姓瓜尔佳)等。

清亡以后族人多取汉姓, 如金, 赵等。

[编辑]

家族世系谱

在他们成为中原的统治者前,皇室人士的名字都是任意改的。后来他们参考了 *** 的命名方式,取名要跟辈份排行。最初的几名儿子以「承」、「保」、「长」三字命名,后来固定用「胤」,孙辈用「弘」,曾孙用「永」。乾隆时,又根据他作的一首诗,定了后人用「永」、「绵」、「奕」、「载」。道光时定了「溥」、「毓」、「恒」、「启」,咸丰时定「焘」、「闿」、「增」、「旗」。

家族庞大,为了细分,由嘉庆开始,又规定同辈同一世系第二个字的部首要相同。例如咸丰帝叫奕詝,有同父异母兄弟奕欣,两人名字的第二个字都是「言」部,但庆亲王奕劻的则是「力」部。

顺序 辈份用字 部首 例

1 雍正 胤/允 示 胤祉

2 乾隆 弘 日 弘昼 (和亲王)

3 嘉庆 颙/永 玉 永琪

4 道光 旻/绵 心 绵愉

5 咸丰 奕 言 奕欣 (恭亲王)

6 光绪 载 水 载沣 (第二代淳亲王)

7 宣统 溥 人 溥杰 (宣统帝的弟弟)

8 爱新觉罗毓峨 毓 山 爱新觉罗毓嶦

9 爱新觉罗恒钛 恒 金 爱新觉罗恒镪

10 爱新觉罗启柠 启 木

后续: 焘, 闿, 增, 祺

光绪和爱新觉罗·溥仪是什么关系啊?

光绪和溥仪是叔侄关系。

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跟光绪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所以光绪帝是溥仪的叔叔,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光绪帝生病卧床,这时慈禧也病重。光绪三十四年冬,光绪帝病重,慈禧太后下令将溥仪养育在宫中,并将溥仪立为嗣皇帝。

爱新觉罗奕欣爱新觉罗奕欣的一号是恭(爱新觉罗奕欣后代有那些)-第1张图片-万福百科

光绪皇帝潜邸岁月:

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子时,载湉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他是清宣宗道光帝之孙,其父为道光帝的第七子醇贤亲王奕譞。

其母为慈禧太后之胞妹叶赫那拉·婉贞。婉贞与醇亲王婚后不久,就生下了奕譞的长子爱新觉罗·载瀚。母凭子贵,婉贞很快就在醇亲王府中获得了很高的地位,奕譞也更爱这个嫡福晋了。可载瀚在两周岁时,就过早地弃世了。在同治十年,她又生下了奕譞的第二个儿子载湉。

同治十三年,载湉四岁时同治帝去世,同治帝没有留下子女。并且同治帝是咸丰帝的独子,他去世后,咸丰一系也随之绝嗣。同治皇帝驾崩仅仅两个小时,事关清朝国运的紧急会议就在养心殿西暖阁按时召开了。

参加会议的有同治皇帝的五叔惇亲王奕誴、六叔恭亲王奕欣、七叔醇亲王奕譞、九叔孚郡王奕譓,还有奕劻、景寿等大臣。首先有人请为同治皇帝立嗣,并且提到了溥侃、溥伦两位人选。惇亲王奕誴就反对,他说了四个字:“疏属不可”。

慈禧不失时机地表示首肯说:“溥字辈无当立者。”此时军机大臣跟慈禧太后发生了争执。慈禧太后说:“此后垂帘如何?”军机大臣中有人说:“宗社为重,请择贤而立,然后恳乞垂帘。”

此后军机大臣的为奕欣的儿子载澄争取机会,但是慈禧为了能名正言顺地把持朝政,在选嗣君时,亲自指定醇亲王奕譞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亲生子,过继于咸丰帝,登基为帝。

慈禧话音刚落,醇亲王奕譞一声哀嚎,瘫倒在地,大哭不止。亲贵纷纷伸手相搀,但谁也拉不动。年仅四岁的载湉被选定继承皇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光绪”。

爱新觉罗·弈昕的生平

  爱新觉罗·奕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咸丰年间,奕欣于1853年到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在第二次 *** 战争中,奕欣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1861年,咸丰帝过世,奕欣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
  从1861年到1884年,奕欣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期间虽在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但依旧身处权力中心。1884年终于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一直到1894年以善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才再度被起用。从1894年到1898年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1898年逝世,谥号为“忠”。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