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江南春古诗的含义
1、《江南春》这首古诗的意思是:在江南这片千里大地上,黄莺声声,绿草红花相互映衬,水边村庄与山城之外都有着酒家的旗子在随风飘扬。
2、这里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那四百八十座古寺,无数的亭台楼阁都被朦胧的风烟云雨笼罩着。
3、在这首诗中,诗人寓情于景,通过对江南明媚春光于烟雨朦胧的两种景象的描写,表达出诗人对江南自然风景的喜爱之情,全诗构造出来的意境优美而典雅清丽,蕴含着诗人含蓄深蕴的情思。
江南春古诗意思 江南春古诗原文
1、《江南春》这首古诗的意思是:在江南这片千里大地上,黄莺声声,绿草红花相互映衬,水边村庄与山城之外都有着酒家的旗子在随风飘扬。这里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那四百八十座古寺,无数的亭台楼阁都被朦胧的风烟云雨笼罩着。2、全诗原文如下:
《江南春》
作者: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江南春赏析佳句
1.《江南春》名句赏析 中心思想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
《江南春》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1] 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杜牧 江南春(林散之书)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只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4]
杜牧特别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5] 《江南春》反映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6]
赏析分歧
关于《江南春》绝句的主旨,有没有借古讽今是分歧较大的地方。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所处时代的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或认为主旨在尚儒排佛,表达对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的忧虑;或认为主旨在借古讽今,讽谏统治者大兴土木滥修佛寺会造成国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会危机。他们认为晚唐诗人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7-8]
有的研究者不以为然。他们只是认为这首诗只是描绘了江南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了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
2.江南春 诗词赏析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而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3.杜牧《江南春》的赏析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 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
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
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 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
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
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
“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
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
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
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 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而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
4.《江南春》(唐杜牧)的赏析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
杜牧古诗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1. 莺啼:即莺啼燕语. 2. 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3.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4.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5. 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6.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译文] 千里辽阔的江南莺啼燕语,绿叶映衬红花,处处春意浓,水乡山城,酒店前的小旗迎风轻轻摆动.啊,昔日南朝建造的一座座寺庙,如今都隐现在一片迷茫的烟雨之中.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尔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世称杜樊川.晚唐诗人.。
5.描写江南春景的名诗佳句
唐 严维 【状江南·季春】
江南季春天,莼叶细如弦。
池边草作径,湖上叶如船。
唐 谢良辅 【状江南·仲春】
江南仲春天,细雨色如烟。
丝为武昌柳,布作石门泉。
唐 鲍防 【状江南·孟春】
江南孟春天,荇叶大如钱。
白雪装梅树,青袍似葑田。
唐 张祜 【梦江南】
行吟洞庭句,不见洞庭人。
尽日碧江梦,江南红树春。
唐 顾况 【相和歌辞·短歌行六首】
何处春风吹晓幕,江南绿水通朱阁。
美人二八面如花,泣向东风畏花落。
唐 韦庄 【杂曲歌辞·古离别】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马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唐 白居易 【杂曲歌辞·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唐 陆龟蒙 【春思二首】
江南酒熟清明天,高高绿旆当风悬。
谁家无事少年子,满面落花犹醉眠。
唐 陆龟蒙 【和袭美怀鹿门县名离合二首】
云容覆枕无非白,水色侵矶直是蓝。
田种紫芝餐可寿,春来何事恋江南。
唐 左偃 【送人】
一茎两茎华发生,千枝万枝梨花白。
春色江南独未归,今朝又送还乡客。
唐 孙元晏 【晋·庾悦鹅炙】
春暖江南景气新,子鹅炙美就中珍。
庾家厨盛刘公困,浑弗相贻也恼人。
唐 无名氏 【粉笺题诗】
三月江南花满枝,风轻帘幕燕争飞。
游人休惜夜秉烛,杨柳阴浓春欲归。
唐 皎然 【释裴循春愁】
蝶舞莺歌喜岁芳,柳丝袅袅蕙带长。
江南春色共君有,何事君心独自伤。
唐 白居易 【南湖早春】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6.《 江南春 》鉴赏
杜牧《江南春》鉴赏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而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
……
7.江南春绝句 赏析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805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岁中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后来除在地方上做十年幕僚外,又在黄、池、睦、湖等州做过刺使,还曾在中央任过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功员外郎等职,终于中书舍人。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青年时期的杜牧,怀有经邦济世之志,喜读兵书,为人刚直不阿,敢于指陈时弊。后来,由于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之中,使他的政治主张未得旋展,终于堕入颓废享乐、纵情声色的生活里面。
杜牧在文学方面,主张文以致用,强调内容为主,形式为辅,提倡言之有物,朴实无华的文风;反对无病 *** ,片面追求形式。在晚唐追求浮丽柔靡的文坛上,他主张“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以豪迈俊爽,拗峭清丽独树一格。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或为李商隐并提,称为“李杜”。杜牧虽然写了一些进步诗篇,但也写了不少消极颓废、趣味低下的作品,这些含有糟粕的诗歌,应引起注意,给予批判。
[注释]
①郭:外城。酒旗:酒帘,高悬在酒店外的标帜。
②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译诗]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
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都有酒旗迎风飘动。
南朝统治者笃信佛教足足建有四百八十座寺庙,
如今有多少楼台都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
[赏析]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江南多么迷人,多么令人向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领我们参观了几个景点,印象也就更深刻了。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你看,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诗人在这里不说“江南四百八十寺”,而说“朝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别有意蕴。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据此,杜牧说“四百八十寺”显然说少了。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为历史的遗物,成为江南美妙风景的组成部分了。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丰富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江南春改天写作文600
1. 江南春古诗改写成一篇作文300
春天是个值的回忆的季节,到处都洋溢着温暖的阳光,到处都弥漫着盎然的春意。
春天是幻想的宇宙,是诗歌的天堂! 春姑娘驾着春之车来了,她带来了能令大地复苏的神仙棒,带来了为天空增添色彩的云娃娃!春姑娘飞过每一个地方,就会带来香气息:草儿绿了,花儿红了,小河蓝了…… 春姑娘对云娃娃们说:”我要考考你们,现在到江南了,看看谁能把江南的美景巧妙地说出来,如果说的更好的话,我还有奖励哦!”云娃娃都高兴地答应了。云小妹说:”请你们听听我们说好不好啊?”大家都同意了。
于是他们就绘声绘色的讲了起来:”江南的春天处处有鸟儿在鸣啼,叶绿花红,水边的村庄,山麓城郭,隐隐可见酒旗迎风飘动。”云娃娃们开始登山了,就在这时下起了蒙蒙细雨。
这牛毛一样的小雨丝毫影响不了他们登山,反而凭添了他们游玩的情趣。登上山顶,极目远眺,江南就像一幅如丝如烟的中国画,指点着这令人陶醉的江南美景,云大哥禁不住感叹道:”南朝遗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寺庙,有多少楼台都笼罩在云雨风烟中啊。”
这真是: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2. 江南春古诗改写成一篇作文300
我独自一人骑着的毛驴,爬山涉水,历尽艰险。
终于来到辽阔的江南。啊,江南真是太美了!到处黄莺都来在鸣叫,杨柳树的树枝都发出了浅绿色的嫩芽。
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田里,农民们在田里插秧;湖面上,每支小船都在摇晃着向前瓢动,渔民们在撒网、捕鱼;小城镇依山傍水,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街道两边的酒家、商辅一个接一个,各色各样的酒旗在春风里轻轻飘扬。
登高望远,远处的大大小小寺庙一座连一座,数不胜数,声势十分浩大。细雨霏霏,仿佛一层轻烟在春风里飘逸,数不清的楼台在这烟雨中静默着。
仿佛在洗去身上的灰尘。我的心情又轻松起来,我忘却了所有的烦恼,容入到时这个美丽的江南春色里去了。
3. 把江南春改写为记叙文 速度~~~~
我坐在河边,一手扶着树,一手搭着凉棚,向远处望去。辽阔的江南,在我眼前摆下亮丽的景色。在悠若婉转的娇莺啼叫声中,我的目光渐渐移向远方。石雕的小桥后,是迎风起舞的柳树。柳树的影子投在清澈的小溪中,好像一位穿着绿色衣裙的少女,在风中翩翩起舞。柳树的还有一簇簇花丛。鲜艳的花儿一片火红,为大地添上了一串红项链。在临水的树庄里,漂亮的姑娘揣着木盆,到河边洗衣。纤长白皙的手不停地晃动,给水戴上了一圈圈银白的玉链。在依山的城郭内,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似乎在热情招呼着客人。
这里遍地都是香烟缭绕的寺庙,细听,有阵阵经声传来。细细的雨丝与袅袅的炊烟融合在一起,映衬着千千万万的亭台,若隐若现,为江南蒙上了一层淡淡的薄纱。高高低低的楼阁在烟雨中朦朦胧胧,十分神秘。
呵,多么美好的江南哟!我收回目光。皇上啊,您为何要修建这么多的佛庙?不要只贪乐,要多多治理国家。佛祖只会保佑和平勤劳的国家。
4. 江南春背景写作文
杜牧所写的《江南春》其中“千里莺啼绿映红,水郭山村酒旗风。”
这让我感受到春之女神已经降临,大地复苏了。周三上科学课时老师说让我们下楼去观察校园里春天的足迹。
来到花坛只见一朵朵桃花开的鲜艳,远远望去就是一片粉色。“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再看看一棵棵柳树站在操场四周,走近一看柳枝上已经长出了一个小嫩苞心里想到:看来春之女神已经来到。”看看草坪上小草已经窜出头由春姑娘给穿上了一件新衣。
离开操场,来到教室,大家正在议论着自己找到了春的足迹。星期三那天寻找春天到现在我依然留恋。
我马上来到田野里,正在寻找突然一个青蛙洞里一只小青蛙在一个冬天长久的冬眠终于睡醒了,你看它正在伸懒腰呢!一只又一只的小青蛙陆续跳出来准备辛勤劳动。我看得入迷了,不知不觉中我也要回家了。
春天到了,春光明媚是去放风筝的的好时候,周末一到我便拿起风筝就跑到一块空旷的地方放风筝,先将风筝放在地上,一手拿着线轮等着风儿吹起时我就快速的奔跑起来,之一次风筝已经起飞,可是它又像降落伞一样掉了下来,我的心也从天上跌到低谷。第二次风筝连飞都没飞起,就像一个病人柔弱的站也站不起来。
我在心中暗暗说道:“这一次我一定要成功,加油!”终于,风筝快要飞起,我的心也怦怦直跳,风筝飞起来了我心中十分激动,线轮越转越快,线越放越少,而风筝已经越飞越高了。我成功了也体会到了春意盎然。
春天的足迹在哪里,他需要我们去寻找发现。
5. 改写古诗
改写<<;江南春>>
天,仿佛一汪水似的,蓝的纯洁,蓝的可爱。丝丝白云缭绕。山,青的仿佛要滴下来。水是满满的,软软的。大地被抹上了一层朦胧的绿。
看见了吗?黄莺与绿叶一同舞蹈。听见了吗?百灵与春风一起歌唱。杨柳散开高高的发髻,在风中不断摇曳。桃花、杏花、迎春、百合、铃兰草…奔放的红,热情的橙,淡雅的白,孤傲的紫,恬静的黄…竟相开放,争奇斗艳。
直至正午,阳光愈来愈猛烈了。睡梦中的山们好象被忽然惊醒。四处都传来了父母换儿女回家的呼唤声,商人的吆喝声,热闹非凡。哎呀!一阵浓郁的酒香飘来,沁人心脾。你随着那酒香,那声音走去。转过一道山,立刻看到了不远处的小城,声音更大了,酒香更浓了。甚至,还能隐隐看到那酒旗在风中飞扬,悠闲而自在,似乎在炫耀城中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安适,幸福。
午后,铅色的云朵覆盖了整个天空。雨,下起来了,淅淅沥沥的,朦朦胧胧的。看,雨伴着风,在河面涌起水波,顺势揉碎了群山,小镇,花朵,树木的投影。举目四望,金碧辉煌的寺庙楼宇在薄雾中若隐若现。
6. 把《江南春》改写成散文 400字
1现在的江南正是大好的春天啊。
江南的春天可不比北方的春天啊。这里的春天到处都是鸟鸣花香,到处都是莺歌燕语。
农田里金黄色的菜花开了,千里一片粲然。路边的苹果花开,雪青色,很是盎然;李子花也开,一朵一朵小白花缀在枝头,都成了花束了;桃花也开了,粉红色,仿佛是小姑娘的小脸蛋儿……远处,一双黄莺飞过来,一路唱着歌。
而碧绿的草更从我们的脚下一直蔓延到天上,把天上的云朵儿都染成翠绿的了。我们下了小船,顺着一条小路,走到了一所寺庙的山下。
这所寺庙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我们沿着陡峭的弯弯曲曲的、狭窄的石板路往上慢慢走。
山下什么风景都看不见,全被很密集、高大的树木遮住了。绕过这些树木,在我们前面出现了一座很大的屋子,屋子门口有两个很巨大的石像,大概是传说的麒麟吧?又很像狮子。
走进去,里面的两边个有两个高大威猛的神像,那个我想就是金刚了吧?他们一个威风凛凛的,手里拿着不一样的兵器。再走进去,前面有一个很大佛像,那是千手观音。
她手里拿着许多据说很厉害的各种法宝,当然少不了观音娘娘最喜欢的瓷瓶,瓷瓶也有几根翠绿的柳条。只是观音娘娘的神像已经显得很残败了。
其它几座殿堂都几乎要倒塌了。我们心中一阵悲凉。
出了千手观音殿,我们来到这个寺庙更高的山顶。恰恰这个时候,天上开始下起小雨来。
物蒙蒙的小雨把整个寺庙和整座山都笼罩在风雨之中。我感觉到真个寺庙都在风雨中瑟瑟地发抖。
远看山下的江南景色,也是一片雾蒙蒙的。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我想应该有许多同样的南朝的寺庙也正在风雨中飘摇着吧?他们辉煌的时候是早就不存在了哦。
下了山,我又回到小船上,写了一首诗,名字就叫《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写完这首诗后,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我们的船又慢慢地出发了……2好不容易,这北方的春来了。偶尔地,手捧一卷唐诗,安静地徜徉在校园的小径,其实是为了享受这难得的春光寻个理由。
心不在焉地浏览,忽而,一行极熟悉的句子跳入眼帘: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怎不忆江南?那生我养我的江南啊,怎能不忆? 已是阳春三月了,江南早已莺飞草长了吧。草木凋零了一冬,忍耐了一冬斗,争了一冬,积蓄了一冬,嗅到了春的气息,便撑裂了桎梏,炫耀起它们无穷尽的能量了。
于是,该发芽的发芽,该抽叶的抽叶,该开花的开花,争先恐后地诠释江南蓬勃的春。阳光被它感动了,柔柔地散着热情;莺啼被它染绿了,叽喳地吵闹着;就连最懒的人,也被它拽到野外。
偶尔,轻风掠过檐下的风铃,一串风的心事就被泄露。绅士般的燕,忙碌地衔着软泥,构建它们的幸福。
然而,雨中的江南却是最精确的江南了。 忽然下起了丝雨,迷胧得如雾一般,细密得像母亲纳鞋的针脚,温馨似母亲的微笑。
它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笼着江南的山村和远山,把视野朦胧成一幅简约的山水画。农人戴着斗笠,披着蓑衣,吆喝着老黄牛,来回地书写着秋天的童话,一圈圈的土浪,翻腾着农人圆圆的期盼。
丝雨如幕,农人是着幕前的主角。 江南的雨总是绵长得如情人手中的毛线。
捎大些了。瓦楞如远古的乐器,雨点轻柔地弹拨着它,奏出一曲古典的江南春之歌,缠绕着我们的心,使我们痴痴地赏着江南的春。
看,古朴的巷口,闪过一朵小红伞,然后缓缓地飘远了,到了远处的巷尾,忽地拐了个弯,不见了。又也个小男孩,全身湿漉漉地走在巷子,狡黠地划过巷口,也许,受了他亲爱的母亲的责备了吧。
在这雨巷,人与人不期而遇,然后各自走远,只留下了千年的太息和心跳。檐前的水滴粘住了多少惆怅的记忆,都贮存在青石板上的某个洼里了。
雨,下久了,也更大些了,有了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田埂上泥泞起来了。
农人早就回家歇着了,现在正吐着悠闲的烟圈。但孩子是不安分的。
瞧,那个小孩子的脚陷在泥里了吗?他索性把鞋子拎在手里,兴奋的踩在面团一样的泥路上,咦,脚丫间怎么有泥像泥鳅般窜了出来,真是奇妙的发现。然后抛下一串串质地清脆的笑,回家去了。
江南,终于醉在雨中了,眨着朦胧的灯光,在也分不清屋外天地了的界线了。然后一倒头,便在梦里和雨缠绵了一夜……。
7. 写江南春景的作文300字
春天的江南是美丽的,风很柔和,空气很清新,太阳很温暖;大田里的麦苗像一片海,星罗棋布的村庄是不沉的舟,纵横交错的弯弯曲曲的河道,河边的柳枝吐了嫩芽,芦苇边钻出来放时透青了;河道里平静的水,从冬天的素净中苏醒过来,被大自然的色彩打扮得青青翠翠。
更先是朝阳的山坡处的雪在融化,慢慢地露出黄黑色的地皮,雪水滋润着泥土,浸湿了去年的草植;被雪盖着过了冬眠的草根苏醒复活过来,渐渐地倔强有力地推去陈旧的草植烂叶,奋力地生长起来。在同时,往年秋天随风摇落下来的草木种子,也被湿土裹住,在草殖着根须,争取它们的生命。
今年的节气自然是晚了一些,蝴蝶们还很弱;蝶儿可是一出世就那么挺拔。好像世界确是甜蜜可喜的。天上只有三四块不大也不笨重的白云,燕儿们给白云上钉小黑了子玩呢。
大自然在春天曾经显得俏丽、欢乐,像一个眺用将来的姑娘;草地变成金色,秋天的花朵露出它们苍白的花瓣,雏菊现在很少用白色的眼睛截破草地,色调转为浓重,阳光已经倾斜,让橙黄色的和倏忽的微光,让长的闪亮的痕迹溜进树林里面,这些痕迹象向你告别的妇人的拖在地上的袍子一样,很快就过去了。
当春间二三月,轻随微微的吹拂着,如毛的细雨无因的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皆如赶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时,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加人了这个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
万里晴空,阳光灿烂。春姑娘晒得都眯缝起眼睛来了。那嫩绿的新叶,那田野的薄雾轻烟,象她的衣衫。随着她春意的步伐,那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简直要顶着脚站出来啦。
西双版纳的气候四季如春,然而春天仍然是最美好的季节。正是在春天,在傣族的泼水节的前夕,我们来到了被称为西双版纳的一颗“绿宝石”的橄榄坝。当我们从澜沧江的小船踏上这片土地时,立刻觉得好像来到了一个天然的热带大花园。到处是浓荫匝地,繁花似锦。走在村寨之间的小径上,就好像是走在精心修建起来的林荫路一样,只有从浓密的树叶的缝隙里洒下来的太阳的点点金光。
春光在万山环抱里,更是泄露得迟。那里底桃花还是开着;漫游的薄云从这峰飞到那峰,有时稍停一会,为的是挡住太阳,教地面的花草在它底荫下避避光焰的威吓。岩下底荫处和山溪底旁边长满了该藤和其它凤尾草。红、黄、蓝、紫的小草点缀在绿茵上头。
时序如旋轮。秋天过去了。冬天过去了。司春之神于是欣然驾临。蜂蝶成群来翩舞,百鸟结队来唱歌,杂花纷然披陈于树梢上。氯氟的南国,这时已装载不下旺盛的勃发的生机。
这是万木争荣的季节。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威严地站立着的,已不是冷酷的冬。老叶不必寨奉,或者说不必作那悲壮的自我牺牲来保护树木捱过冷酷的冬罢。在这里,就连冬天的阳光也灿烂如碎金,雨水温润而充足,地表下有取之不尽的营养。万木在和风中一样做它们欢乐的梦
江南春(唐代杜牧诗作)详细资料大全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濛濛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全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基本介绍
作品名称 :江南春 创作年代 :晚唐 作品出处 :《樊川诗集注》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者 :杜牧 题材 :山水诗 作品原文,注释译文,字词注释,白话译文,创作背景,作品鉴赏,整体赏析,名家点评,作品影响,作者简介,作品原文
江南春 江南春诗意图 唐 杜牧 千里莺啼 1 绿映红, 水村山郭 2 酒旗 3 风。 南朝 4 四百八十寺 5 , 多少楼台 6 烟雨 7 中。注释译文
字词注释
赵玄荒院士楷书刻石拓片《江南春》 莺啼:即莺啼燕语。 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烟雨:细雨濛濛,如烟如雾。白话译文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创作背景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的侵蚀著这个巨人的身体。 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宪宗被太监杀死后,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 *** 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杜牧 江南春(林散之书)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只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濛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杜牧特别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江南春》反映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 赏析分歧 关于《江南春》绝句的主旨,有没有借古讽今是分歧较大的地方。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所处时代的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或认为主旨在尚儒排佛,表达对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的忧虑;或认为主旨在借古讽今,讽谏统治者大兴土木滥修佛寺会造成国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会危机。他们认为晚唐诗人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 有的研究者不以为然。他们只是认为这首诗只是描绘了江南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了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名家点评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弼为实接体。周敬曰:小李将军画山水人物, *** 争岍,真好一幅江南春景图。大抵牧之好用数目字。如“南朝四百八十寺”、“二十四桥明月夜”、“故乡七十五长亭”是也。 《唐音戊签》:杨用修欲改“千里”为“十里”。诗在意象耳,“千里”毕竟胜“十里”也。 《唐诗摘钞》:曰“烟雨中”,则非真有楼台矣,感南朝遗迹之湮灭而语,特不直说。许浑亦云:“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窦牟云:“满目山阳笛里人”,言人已不存也……不曰楼台已毁,而曰“多少楼台烟雨中”,皆见立言之妙。 《唐三体诗评》:缀以“烟雨”二字,便见春景,古人工夫细密。 《唐诗快》:若将此诗画作锦屏,恐十二扇铺排不尽。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字字着色画。此种风调,樊川所独擅。 《网师园唐诗笺》:江南春景,描写莫尽,能以简括,胜人多许。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二十八字中写出江南春景,真有吴道子于大同殿画嘉陵山水手段,更恐画不能到此耳。 《历代诗法》:“四百八十寺”,无景不收入结句,包罗万象,真天地间惊人语也。 《唐人绝句精华》:按杨慎之说,拘泥可笑,何文焕驳之楚也。但谓为诗家善立题,则亦浅之夫视诗人矣。盖古诗人非如后世作者先立一题,然后就题成诗,多是诗成而后立题。此诗乃杜牧游江南时,感于景物之繁丽,追想南朝盛日,遂有此作。“千里”之词,亦概括言之耶,必欲以听得着、看得见求之,岂不可笑!作品影响
就新时期以来影响较大的高校教材来看,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都把该诗作为杜牧诗歌的代表作品分析;童庆炳主编的《文学概论》也把该诗作为“文学语言组织”的范例来解读。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828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