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者是谁
建立者是阿摩利人。古代两河流域国家。由阿摩利人建立,公元前16世纪初为赫梯人所灭。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大奴隶制经济形式瓦解,青铜工具普遍使用,生产有较大发展;在此基础上,各城邦均制定法典;神庙地位下降;两河流域普遍闪米特化,苏美尔人已融合于闪米特人。历史概况:公元前21世纪下半叶,埃兰人灭乌尔第三王朝后,阿摩利人由西北乘虚而入,在苏美尔建立伊新和拉尔沙两个国家,其创立者均为阿摩利人的氏族酋长。伊新和拉尔沙对峙达200余年 。公元前19世纪初 ,阿摩利人的阿姆纳努姆部落在巴比伦摆脱伊新的控制, 其首领苏木阿布( 前1894~前1881在位 )建立巴比伦王国,又称古巴比伦之一王朝。由于其位于两河流域商路的枢纽地区,境内水源丰富,土地肥沃,政治和经济力量不断增强。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在位时期,先后征服伊新、乌鲁克、拉尔沙等国,并占据亚述南部,建立起从波斯湾至地中海沿岸的中央集权制奴隶制帝国,自称世界四方之王。但汉穆拉比的统治并不巩固,其继承者萨姆苏伊卢纳在位时,先后遭埃兰和加喜特的侵袭,内部也发生反债务奴役斗争,导致了巴比伦之一王朝的衰微。公元前1595年,赫梯统治者穆尔西里斯一世最后将其灭亡。古巴比伦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的区别是什么?
有四点不同。
1、建立王国的民族不同。
古巴比伦王国由阿摩利人建立,新巴比伦王国由迦勒底人建立。
2、王国创立时间不同。
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21世纪下半叶至公元前16世纪初存在的国家,距今5000年左右时间。新巴比伦王国是公元前626年至公元前539年存在的西亚国家,于公元前539年被波斯帝国灭亡,新巴比伦与古巴比伦之间间隔千年的历史长河。
3、文明及政治制度不同。
古巴比伦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逐步发展而来,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制订了世界上古代的之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实行中央君主集权制度,在古巴比伦时期铸造、冶金技术、铁犁、货车及战车等被先后发明,是巴比伦文明的鼎盛时期。
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实行了君主制政治手段,延续了亚述帝国时期让奴隶独立经营的剥削方式,是两河流域历史上奴隶制经济最繁荣的时期,新巴比伦王国的灭亡,标志着两河流域历史独立发展的完结。从此它被一个个的外族入侵和统治,直至公元7世纪 *** 人入侵并统治这里。
4、王国征服统一的历程不同。
古巴比伦王国自汉谟拉比时期开始统一两河流域,采取灵活务实外交,一个时期集中力量攻灭一国,先后灭了伊新、拉尔萨、马里等城邦。征服活动大约进行了35年,除了北方强悍尚武的亚述和它庇护下埃什嫩之外,两河流域已基本统一在汉谟拉比的铁腕下。
新巴比伦王国与伊朗高原的米底王国联合反对北方亚述的统治,共同对抗亚述。亚述帝国结束后新巴比伦王国分取了亚述帝国的西半壁河山,即两河流域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及腓尼基。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古代西亚的亚述、赫梯帝国、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是现在那些国家?
亚述是山区,其本土位于今天伊拉克的北部山区.版图鼎盛的时候包含了土耳其东部,伊朗高原以西直到埃及为止的土地赫梯帝国的版图大致上是今天土耳其的亚洲部分,但小亚细亚的西部邻海地区不是他的直属范围,更大的时候的还包括今天的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苏美尔和阿卡德是今天伊拉克南部平原地带,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分为两部分,北方叫亚述,南部就叫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又被分为北部的阿卡德和南部的苏美尔阿卡德人最强大的时候统一了巴比伦尼亚,还将势力范围延伸到了黎巴嫩.苏美尔人则一直是在城邦混战阶段,最强大的乌尔第三王朝的势力也没超越美索不达米亚巴比伦城位于今天巴格达附近,古巴比伦帝国是阿摩利人建立的,势力范围主要还在美索不达米亚,新巴比伦帝国是迦勒底人建立的,势力范围直到埃及边境
四大文明古国的今天资料古巴比伦,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境内,在公元前3000年左?
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3500年左右-公元前729年)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
距今约5000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美索不达米亚”——《圣经》称为“伊甸园”,是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这平原上发展了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城市,流传最早的史诗、神话、药典、农人历书等,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之一。有空中花园,但都成废墟。
古巴比伦王国—陆上之一强国涅槃重生(公元前1120-前902年)
目录西伊朗霸权的建立与陆权的巅峰(公元前1120-前1089年)陆权的瓦解(公元前902年)西伊朗霸权的建立与陆权的巅峰(公元前1120-前1089年)导语:著名的巴比伦文明在历经古巴比伦之一帝国的巅峰和第三王国的中兴之后从第四王国开始再度崛起,即使改朝换代了五次也依然屹立不倒,始终牢牢控制着富饶的巴比伦尼亚(阿卡德和苏美尔)。尽管古巴比伦第四到第九王国始终没有达到之一帝国和第三王国的高度,但由于同时代的其他主要文明皆已衰弱或解体,导致其意外获得了相对优势,从而在客观上涅槃重生为当时的陆上之一强国。
公元前1157年,就在中埃兰国王舒特鲁克·纳洪特攻陷阿卡德地区的巴比伦城从而灭亡古巴比伦第三王国的同时,阿卡德人马尔杜克·卡比特·阿海舒以苏美尔地区的伊辛为中心组织巴比伦尼亚各族人民掀起了反抗埃兰人入侵的起义大旗。在巴比伦尼亚各族人民的支持下,马尔杜克·卡比特·阿海舒正式宣布继承古巴比伦第三王国的衣襟并建立巴比伦文明历史上的第四个国家——古巴比伦第四王国(历时132年,共11位国王)。由于古巴比伦第四王国同时也是历史上第二个以伊辛为首都的国家,因此也被称为伊辛第二王国。很快,埃兰文明历史上最强大的中埃兰王国便在巴比伦尼亚各族人民的汪洋大海中节节败退,著名的巴比伦城也很快被收复。
巴比伦城遗址
公元前1146年,当巴比伦国王马尔杜克·卡比特·阿海舒逝世之后,巴比伦军队逐渐放缓了对埃兰人的进攻。此时的中埃兰王国在希尔哈克·印舒希纳克的统治下渐渐恢复元气并稳定了战局,成功保住了部分巴比伦尼亚城市的控制权,意味着两国之间的战争向着长期对峙的方向发展。但是,双方对峙和相对和平的局面仅仅持续了30年不到的时间便再起波澜。
公元前1120年,中埃兰王国最后一位雄主希尔哈克·印舒希纳克逝世,随后由无能的胡捷卢图什·印舒希纳克继位。当时的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一世认为向埃兰人继续复仇的时机已经到来,故趁其新旧国王交替之机重新组织军队向其发起了进攻。在巴比伦大军的强大攻势之下,中埃兰王国位于巴比伦尼亚的城市迅速沦陷,最终被彻底赶出。然而,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一世并不满足于此,很快便乘胜进军入侵埃兰本土。面对来势汹汹的巴比伦复仇大军,埃兰人根本来不及组织有效的抵抗,最终在苏萨战役遭遇败绩。虽然首都沦陷几近灭亡的中埃兰王国凭借着寥寥数城依然苟延残喘着,但是此战明显标志着中埃兰王国的陆上之一强国地位和西伊朗霸权被古巴比伦王国所取代。
苏萨城遗址
为了报复当年埃兰军队对巴比伦城的洗劫行为,巴比伦军队对苏萨城同样展开了疯狂劫掠。不过可惜的是,他们至始至终都未能找到当年被夺走的巴比伦文明瑰宝——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导致其长期沉睡在苏萨城的废墟之下,直到三千多年之后的20世纪初才重见天日。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顶部
公元前1089年,也就在巴比伦国王马尔杜克·那丁·阿海统治时期,中亚述国王提格拉·帕 *** 一世挥师南下,企图再次征服其曾经统治过的巴比伦尼亚,首当其冲的便是其核心巴比伦城。然而,以逸待劳的巴比伦军队在巴比伦战役中大败长途奔袭且疲惫不堪的亚述军队,不仅标志着中亚述国王提格拉·帕 *** 一世恢复帝国的希望彻底破灭,更标志着古巴比伦王国达到了其历史上的又一个陆权巅峰。
巴比伦城
虽然古巴比伦王国在多年之后经历了五次改朝换代的政变,不同朝代的统治民族也几乎各不相同,但由于并没有发生大规模内战,政变时间也并不长,故始终能够较为稳定地控制着富饶的巴比伦尼亚。加上其周边其他主要文明皆已衰弱或解体,如进入第三中间期的埃及、已解体一个世纪的赫梯、龟缩本土的中亚述、诸王割据的新埃兰以及进入黑暗时代的迈锡尼,故让古巴比伦王国意外成为了最强大的国家。古巴比伦第四王国之后的改朝换代概况如下:
公元前1025年,亚摩利人西姆巴尔·什帕克以西兰为首都推翻了古巴比伦第四王国国王那布·舒穆·里布尔,建立了巴比伦文明历史上的第五个国家——古巴比伦第五王国(历时21年,共3位国王)。由于古巴比伦第五王国同时也是历史上第二个以西兰为首都的国家,因此也被称为西兰第二王国。公元前1004年,亚摩利人埃乌尔玛什·沙金·舒米以西兰为首都推翻了古巴比伦第五王国国王卡什舒·那丁·阿海,建立了巴比伦文明历史上的第六个国家——古巴比伦第六王国(历时19年,共3位国王)。由于古巴比伦第六王国同时也是历史上之一个以巴兰为首都的国家,因此也被称为巴兰之一王国。公元前985年,亚摩利人玛尔·比提·阿普拉·乌苏尔在巴兰推翻了古巴比伦第六王国国王什瑞克提·舒卡穆纳,建立了巴比伦文明历史上的第七个国家——古巴比伦第七王国(历时6年,共1位国王)。由于古巴比伦第七王国继续以巴兰为首都,因此也被称为巴兰第二王国。公元前979年,亚摩利人那布·穆金·阿普利以巴比伦城为首都推翻了古巴比伦第七王国国王玛尔·比提·阿普拉·乌苏尔,建立了巴比伦文明历史上的第八个国家——古巴比伦第八王国(历时36年,共1位国王)。公元前943年,胡里特人尼努尔塔·库杜瑞·乌苏尔二世在巴比伦城推翻了古巴比伦第八王国国王那布·穆金·阿普利,建立了巴比伦文明历史上的第九个国家——古巴比伦第九王国(历时214年,共22位国王)。古巴比伦第九王国继续以巴比伦城为首都。巴比伦城巴别塔
陆权的瓦解(公元前902年)公元前912年,古巴比伦王国北部的亚述人在阿达德尼拉里二世的领导下建立了亚述文明历史上的第四个王朝——那西尔帕王朝,亚述人正式进入到了其历史上最强大的新亚述帝国时代。仅仅十年之后,新亚述帝国的战争车轮便启动了。
公元前902年,新亚述帝国君主阿达德尼拉里二世挥师南下,在亚曼山角战役大败已经安逸多年并毫无准备的古巴比伦王国,巴比伦国王沙马什·姆达米克因此在两年后郁郁而终。虽然古巴比伦王国实力犹存,但是他与新亚述帝国之间的战略攻守关系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古巴比伦王国的陆上之一强国地位和西伊朗霸权被新亚述帝国所取代。
亚述战车
公元前811年,古巴比伦王国再次被新亚述帝国大败,国家一分为五、内战不断。虽然巴比伦国王尼努尔塔·阿普在10年之后将国家艰难统一,但是国力显然已经进一步下降。
公元前732年,巴比伦国王那布·那丁·泽瑞被那布·舒玛·乌金二世篡位,故向新亚述帝国君主提格拉·帕 *** 三世借兵反攻国内,亚述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巴比伦城并杀死了篡位的那布·舒玛·乌金二世,恢复了那布·那丁·泽瑞的王位。但是亚述军队却在提格拉·帕 *** 三世的授意下继续占领着巴比伦城和周边地区,并监视着巴比伦国王那布·那丁·泽瑞,从而在客观上让古巴比伦王国变成了新亚述帝国的附庸国。三年后(公元前729年),巴比伦国王那布·那丁·泽瑞因不堪被亚述军队“保护”企图反抗,但是却被亚述军队先下手为强杀死,群龙无首的古巴比伦第九王国就此灭亡。
巴比伦城
结语:古巴比伦第九王国的灭亡让新亚述帝国成为了继阿卡德、乌尔、古巴比伦和中亚述帝国之后第五个统一美索不达米亚的国家。新亚述帝国为了便于统治,在名义上继续保持着巴比伦政权的存在,并安排亚述王族对其进行统治,史称“古巴比伦第十王国”。巴比伦尼亚各族人民虽然暂时成为了亚述人的“阶下囚”,但是他们依然保持着自己特有的文化,并隐忍和等待着一个复国的机会。
(上述图片皆来自于网络、影视或游戏,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并予以删除。)
搜更多精彩内容古巴比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