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4是什么节日(2021年814什么节日?)

wanfu 麦克百科 63 0

814是什么节日

绿色情人节。

绿色情人节(Green Day)为每年的8月14日,其发源于东欧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旨在倡导绿色、环保和乐活精神。随着全球绿色浪潮的日益蔓延,绿色情人节在中国,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们的钟爱和认可。
当然和蓊郁的森林脱不了关系。酷热难耐的夏日午后,不妨和你的另一半作一趟清爽而清新的森林之旅,尽情享受户外大自然,度过健康而愉快的一天。 还在寻觅爱侣的人,可以参加Soju〈韩国绿牌薯酒〉派对,度过喧闹的室内绿色情人节。 这一天又叫跳舞节。不仅是鲜花,情人节的很多礼品如巧克力、玩具等,经过塑料、纸张、藤木、金属等包装后,价格也都猛涨。
不过,这些所谓能够制造美感和浪漫的包装背后,其浪费实在让人痛心。有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笔账,每消耗2000张包装纸,需砍伐1棵树。沪上一个情人节大约能售出近5万束鲜花。若以每11朵鲜花为1束、共需20张包装纸估算,5万束鲜花需消耗100万张包装纸,这需砍伐500棵树,这500棵树几乎可打造一小片森林。
不少年轻人已开始注意到这个浪费现象。在香港,按照该团体的环保观念,送花文化不符合环保原则,因为花农大规模地种植单一的鲜花,会使用大量杀虫剂、肥料,污染土壤及水源;香港大部分鲜花由荷兰、新西兰等空运进口,然而航机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如由荷兰单程直航到香港就排放了1.35吨,是港人每年平均排放量的25%。此外,鲜花摆放几天就会凋谢,但本港缺乏处理有机废料的机制,残花往往连同包装物料送往堆填区“埋葬”,无法转化为有机肥料。既然如此,在不妨害爱意表达的前提下,情侣们为什么不可以考虑使用简约包装、改送亲手 *** 的实用礼物或者有机盆栽呢?如果男士们能以用最少的环境成本逗女士开心,何乐而不为?
情人节送鲜花,其实与购物使用塑料袋一样,都是生活中一种可与不可的习惯或细节而已。但就是这样的习惯和细节,才体现和考验出我们的环保观念。塑料袋因方便而泛滥,因泛滥而成为“白色污染”的过程,与其说是经济利益作祟,倒不如说是环保观念的溃退。

是否送鲜花,虽然只是“小恶”与“小善”,但为了环保,何不过个“绿色情人节”!

2021年814什么节日?

据黄历查询,这天是农历的七夕节,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青藏铁路时一条什麼样的路

急~~~~~~~
为什麼
  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 *** 自治区 *** 市,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长814公里,1979年建成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正在修建的格尔木至 *** 段,自青海省格尔木市起,沿青藏公路南行至 *** 自治区首府 *** 市,全长1142公里,其中新建1110公里,格尔木至南山口既有线改造32公里。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

  青藏铁路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当年完成投资11.8亿元,格尔木至南山口段既有线改造完成,南山口至望昆段路基基本成型,冻土试验段开工,实现了首战告捷。2002年完成投资53.2亿元;格尔木至望昆段线下主体工程建成,望昆至楚玛尔河段线下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楚玛尔河至布强格段线下主体工程完成80%以上;6月29日开始铺轨,年底顺利到达昆仑山。今年是青藏铁路建设的全面攻坚年,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6亿元,截止7月底年度累计完成投资23.9亿元,开工累计88.9亿元。目前唐古拉山以北冻土工程正在采取强化措施,铺轨架梁向高原腹地挺进,唐古拉山越岭地段和唐南段重点工程开工,全面攻坚战已形成 *** 。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是我国的“江河源”。在青藏高原这种原始、独特、脆弱、敏感的地理生态环境中修建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更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更高点海拔5072米,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以上。在青藏铁路建设和施工中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是青藏铁路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党中央、国务院对青藏铁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极为重视。 *** 同志要求一定要认真贯彻国务院有关加强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精神,十分爱护青海、 *** 的生态环境,十分爱护青海、 *** 的一草一木,精心保护我们祖国的每一寸绿地。为搞好青藏铁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什么信息属于个人敏感信息

针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现行法律规定基础上,我国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在“人格权编”中进一步强化对隐私权的保护。2019年8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开第十二次会议,《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三次审议稿)(下称草案三审稿)提请审议。草案三审稿中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章节进行了部分改动,进一步升级了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比如:将自然人的“电子邮箱地址”和“行踪信息”纳入个人信息的范围等。笔者认为,对于“个人信息保护”中的相关内容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囿于篇幅本文仅谈三点问题。

完善个人信息的定义

“个人信息”在我国若干立法中均有定义,草案三审稿第813条将“个人信息”定义为:“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 *** 号码、电子邮箱地址、行踪信息等。”与第二次审议稿不同,此次将自然人的“电子邮箱地址”和“行踪信息”纳入了个人信息的范畴。

笔者以为,草案三审稿有关“个人信息”的定义应当进一步加大对个人隐私信息的描述,尤其应当增加自然人的“账号和密码以及财产状况”。账号是数字时代的代表,公民发送邮件、网上购物、网络游戏、电子支付等都要注册账号,账号是网络时代公民重要的隐私空间和信息,密码则是自然人为了维护自己的账户安全,将可识别的信息转变为无法识别的信息,是公民开启其个人隐私空间的一把钥匙。

网络时代,大多数人的消费选择了电子支付的方式,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18年,仅银行业金融机构处理的电子支付业务就达到了1751.92亿笔,总金额达到了2539.70万亿元。网络时代的电子账号密码就像一把金锁,封住了公民的私密空间,几乎成为保障公民各类账户安全的唯一手段,是公民最重要的隐私信息之一。可见,“账号和密码”,尤其是涉及到金钱(财产)的账户和密码,已经不仅仅是自然人“不愿为他人知晓”的信息,而是绝对拒绝和排斥他人知晓的私人空间和信息,这是网络时代的一项绝对隐私权,应当纳入“个人信息”的定义。

明确个人信息处理的内涵

草案三审稿第814条规定:收集、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并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二)公开收集、处理信息的规则;(三)明示收集、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四)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

笔者注意到,草案三审稿中的“收集、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表述主要参照了网络安全法第41条的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笔者以为,上述规定中的“收集”具有两层含义,首先侧重于“收”,其次才是“集”,“收”的含义是收拢,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对象是个人信息。

事实上,多数个人信息是由于个人使用数据信息平台而在电子信息系统载体上留下的客观事物的记录,这些记录有些是具有语意特征的“信息”,有些是没有语意特征的“数据”。因此,建议删除“收集”,只保留“处理”,即“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因为“处理”是一个过程,本身包括“收集”,即收拢和聚合个人在电子信息系统载体上已经留下的个人信息(数据),同时还涵盖了“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内容。

笔者注意到,草案三审稿第六章专门增加了“个人信息处理”的内容,并对具体外延进行了例举,即“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为此,建议将第814条中的“收集”一词并入“处理”的范畴,即“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

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

目前,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基本都采用“合法、正当、必要”原则,这个原则最早以法律形式出现在工信部于2013年7月出台的《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第5条:“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之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安全法第42条采纳了这一原则:“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草案三审稿第814条也使用了“合法、正当、必要原则”的表述。

当前,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的主要载体。令人遗憾的是,绝大多数App控制和处理的个人信息明显违反“合法、正当、必要”原则,特别是触碰了公民隐私的红线,比如有些App在条款中称,需要的个人信息包括用户姓名、性别、 *** 号码、邮箱、出生日期、地理位置、身份证号码、可识别生物信息和财务信息(如信用卡卡号或银行账号、微信支付或支付宝账号信息等)。

上海检察机关依法向10家APP运营商制发了检察建议,并要求加强用户个人信息保护。

实践中,我国法律确定的“合法、正当、必要”这项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只要信息(数据)主体接受了信息(数据)控制者或处理者的“隐私条款”就完成了所谓的“合法”环节。事实上,多数App设置的所谓“隐私条款”完全超出“正当、必要”的范围,尤其令人不能接受的是,如果用户不接受其隐私条款,App的发布者则拒绝用户安装或使用其App。

高坪

检察

此种“只能被迫接受,否则没法使用”的行为严重侵犯用户的选择权。

个人隐私和信息保护的民法原则,应当彰显私法中的契约精神在个人信息(数据)保护中的法律地位,且信息(数据)控制者或处理者提供的隐私格式条款应当进行合法性审查。为此,建议草案三审稿第814条在“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之前增加“遵照双方的约定”的规定,表述为:“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应当遵照双方的约定,并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草案三审稿第814条第(四)规定,“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中已经明确了不得违反“双方的约定”。同时,鉴于多数信息控制者“隐私条款”具有免除其责任和排除信息(数据)主体主要权利的情形,建议在814条中增加一款:“信息(数据)控制者或处理者提供的隐私格式条款应当进行合法性审查。”

七夕前一天发红包是什么意思

七夕前一天发红包是一种表达爱意或示好的方式,具体含义可能因文化背景和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七夕节(又称“中国情人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通常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在这一天,人们会庆祝爱情和婚姻,情侣们会约会、互赠礼物、共进晚餐等。而发红包则是一种表达爱意和感谢的方式,通常在一些重要的场合或节日中,情侣或夫妻之间会互相发红包来表达感情。
在七夕节前一天,如果有人给你发红包,那么很可能是对方想要向你示好,表达对你的爱意或感激之情。当然,具体红包金额的大小也可能代表着对方对你的感情程度或重要性的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发红包并不是七夕节唯一的表达方式,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表达爱意,如约会、送礼物、写情书等。最重要的是,在七夕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要珍惜身边的人,用心去爱和关心他们。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