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七天生长过程记录 黄豆发芽的生长过程
1、之一天在透明的杯中放入土壤,将黄豆种子放进去,浇点水几颗黄豆,放在通风且温暖的位置。2、第二天黄豆种子的皮层破裂,长出白色的根部。
3、第三天根芽开始生长,还有一个白色的豆瓣,豆芽的根部会吸收水分,继续向下生长。
4、第四天黄豆的长出幼芽,嫩芽形状微弯,为嫩黄色。
5、第五天黄豆芽的根茎稍长,能明显看到豆芽的根茎。幼芽的黄豆皮层脱落,有两个豆瓣,低垂着紧靠根茎。
6、第六天豆芽的根茎开始变粗,豆瓣变宽变薄。
7、第七天幼芽发育成叶子,豆瓣中间长出两片叶子,叶子颜色偏黄。
8、黄豆芽是含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较多的一种蔬菜食品,它的口感较好,味道鲜美,烹饪方式简单,做菜食用具有去热排湿,滋养皮肤的作用效果。黄豆芽还含有粗纤维成分,有利于促进肠胃消化,改善便秘问题,保护肠胃。
9、黄豆芽由黄豆育芽而成。豆制品类的食物,含有较多的钙成分,有利于骨骼生长,可以促进儿童身体发育,预防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等症状。豆类还含有较多的大豆异黄酮,能够养护皮肤,缓解皮肤干燥暗沉的问题,具有美容功效。
黄豆的生长过程 黄豆的一生是这样的
1、出苗期:黄豆种子的胚根首先从胚珠珠孔伸出,当胚根伸长到与种子等长时称发芽。胚轴伸长,种皮脱落,子叶随下胚轴伸长露出土面,当子叶展开时称出苗。条件适宜,播种后4~6天即可出苗。田间半数以上子叶出土即为出苗期。
2、幼苗期:
黄豆从出苗到花芽分化前为幼苗期,出苗后2片子叶展开,其幼茎继续伸长,上面的2片对生的单叶随即展开,此时称单叶期。随着幼茎不断伸长,长出之一片复叶时称3叶期。3叶期地上部分增长速度较慢,地下根系生长较快形成根瘤。此期末根系初步形成,开始需要较多的水分和养料。幼苗期大约20~25天,占整个生育期的1/5。这一时期是长根期,应注意蹲苗,加强田间管理,达到苗全、苗匀、苗壮,为丰产打下基础。
3、花芽分化期:
黄豆从花芽开始分化到始花为花芽分化期,一般约经25~30天。当复叶出现4~5片时,主茎下部开始发生分枝,同时分化花芽。花芽开始分化过程是先出现半球状花芽原始体,接着在它的前面形成事片,再形成筒,继而分化出龙骨瓣、翼瓣和旗瓣,环状的雄蕊原始体相继分化,在雄蕊中央雌蕊开始分化,并出现胚珠原始体,随后进入胚珠、花药原始体分化,花器官逐渐长大,最后陆续形成花蕾、花粉和胚囊,完成花芽分化。花芽分化期植株进入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并进时期,这时必须加强肥水管理,同时注意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达到株壮、枝多、花芽多、花健的要求。
4、开花结荚期:
黄豆从始花到终花为开花期,花很小,着生在叶腋或茎的顶端,每个花簇上着生的花数,因品种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异。落花落荚率高,因此每个花簇结荚数较少。黄豆开花以上午6~9时为多,由现蕾至开花一般为3~7天。胚珠受精后,子房逐渐膨大,形成软而小的绿色幼荚,当荚长1厘米时称为结荚。豆荚的生长是先增长,再增宽,最后增厚。开花结荚期是黄豆生育最旺盛的时期,是需要水分和养料最多的时期,同时需要充足的光照。在前期苗全、苗壮、分枝多的基础上,花期应加强肥水管理,并使通透良好,以达到花多、英多、粒多和减少花英脱落的要求。
5、鼓粒期:
黄豆从豆英内豆粒开始膨大起,直到更大的体积和重量时止称鼓粒期。开花后10天内,种子内的干物质积累增加缓慢,之后的7天增加很快,大部分干物质是在这以后大约21天内积累的。鼓粒期约30~40天。鼓粒完成时的种于含水量约90%。鼓粒期是黄豆种子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黄豆生育是否正常将决定每英粒数的多少、粒重的高低和种子化学成分。此时干旱或多雨致涝能造成死英、秕粒、粒重下降而严重影响产量。保证种了正常发育要满足两个条件,植株本身贮藏物质丰富,根系不衰老,叶片的同化作用旺盛,还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
6、成熟期:
黄豆叶片受黄脱路,豆粒脱水,呈现品种固有性状,这时种子含水己降至15%以下,直到摇动植株时英内有轻微响声,即为成熟期。此时应当降低土壤水分,加速种子和植株变干,便于及时收获,同时防止肥水过多造成贪青晚熟,影响及时收获和倒茬。此期天气晴朗干燥可促进成熟且有利于提高品质。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求黄豆7天生长过程(观察日记)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晴今天,老师为了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布置我们写一篇观察“豆芽生长过程”的日记。晚上,我和妈妈抓了一把黄豆,然后放在一个透明的玻璃杯里,再往杯子里倒了一些水,让黄豆浸泡在水里。这样我们就开始了之一天的实验。我发现黄豆长得椭圆形的,它的颜色是淡黄色的,它的一侧有一个黑色的口子,长得像嘴唇,水倒进去的时候好像在喝水呢。
2010年5月25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早上,我一起来就去看我的黄豆实验,发现黄豆膨胀的鼓鼓的,比原来的要大出二、三倍呢,但还没长出豆芽来。妈妈说长出豆芽还需要一段时间。晚上,妈妈把水倒掉,然后用一块布弄湿后盖在杯子上。我不明白,妈妈又告诉我:黄豆不能一直浸泡在水里,只要浸一天就够了,否则会烂掉的,但又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所以要在杯子上盖一块湿布,不让水分很快的蒸发掉。
2010年5月26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早上,我又习惯的去看黄豆。惊讶的发现黄豆的头上出现了尖尖的、短短的嫩白色的芽,就像头上长了角,十分可爱。妈妈又在上面洒了一点点水,保持它的湿润。下午放学回来,看到豆芽又长长了一些。奶奶问:“豆芽长多长了?”我赶紧拿把尺,一量大概2mm左右。可有的还没长出来。
2010年5月27日 星期四 多云
今天早上,发现有更多的黄豆发芽了,先长出来的豆芽长得好快呀,但长短不一,而且大都弯曲的。晚上,当我一掀开盖在豆子上的布,一股刺鼻的臭味迎面而来,黄豆芽为什么会变臭呢?妈妈让我仔细观察:原来有一些豆子腐烂了,是它们发出的臭味。于是我们拣出了坏掉的黄豆和长的不好豆芽。我挑了两根最长的豆芽一量,竟有28mm那么长了。我看到与黄豆相连的芽根部分是淡绿色的,芽尖部分有些浅浅的红,芽中间的部分最粗,是白色的,我发现芽越长越粗。杯子里还有许多脱落的豆皮,我想豆芽宝宝把衣服脱在旁边,可能是太热了吧!
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 小雨
今天,我看见豆芽宝宝的芽更长了,因为黄豆芽长得弯弯曲曲的,所以只能估计测量有50mm啦。我很惊讶豆芽生长的速度!那芽长得很长的豆子已经开始变成绿色的了,青青的,已经很像平时我们吃的豆芽菜了。而且,黄豆变得更大了。妈妈说:再过一到二天,豆芽还会长的更长,豆芽的芽上还会长出“胡须”来,有的黄豆“嘴唇”还会裂开。我好期待哦。
黄豆(绿豆)的生长需要什么自然条件
1.对温度的要求 大豆是个喜温的作物,在温暖的环境下生长良好。发芽更低温度在6—8℃,以10一12℃发芽正常;生育期间以15— 25℃最适宜;大豆进入花芽分化以后温度低于15℃发育受阻,影响受精结实;后期温度降低到10—12℃时灌浆受影响。 全生育期要求1700—2900℃的有效积温。 大豆的幼苗对低温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一般温度在不低于零下4℃时,大豆幼苗只受轻害,超过零下5℃时幼苗全部受冻害。幼苗的抗寒力与幼苗生长状况有关,在真叶出现前抗寒力较强,真叶出现后抗寒力显著减弱。2.对光照和光周期的要求 大豆是喜光作物,对光照条件好坏反应较敏感。由于大豆 花荚分布在植株上下部,因此上下部各位置叶片都要求得到充足的阳光,以利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以便将有机养分输送到各部位花荚。所以栽培过程中要保证大豆群体生长植株透光良好,每层叶片都能得到较好的光照条件,进行光合作用, 才能有效地提高产量。 大豆是个短日照作物,就是说在一昼夜的光照与黑暗的交替中,大豆要求较长的黑暗和较短的光照时间。具备这种条件就能提早开花,否则生育期变长。这种对长黑暗、短日照条件的要求,只在大豆生长发育的一定时期有此反映,即当大豆的之一个复叶片出现时,就开始光周期特性反应。这种反应达到满足的标志,是花萼原基开始出现。从此之后即使放在长光照条件下也能开花结实,对光周期反应结束。大豆光周期反应的这一特性,在大豆引种时应特别注意。品种所处的纬度不同,对日照反应也不同。高纬度地区品种生长在日照较长的环境下,对日照反应不很敏感,属中晚熟品种。因此由北向南引种会加速成熟; 半蔓型的会变直立,植株变矮,结实减少。相反由南向北引种,会延长生育期,植株变得高大,所以南北不宜大幅度调种。
3.大豆对水分的要求 大豆需水较多,每形成 l克干物质,需耗水600一1000 克,比高梁、玉米还要多。大豆对水分的要求在不同生育期是不同的。种子萌发时要求土壤有较多的水分,满足种子吸水膨胀萌芽之需,这时吸收的水分,相当种子风干重的120%一 140%。适宜的土壤更大持水量为50%一60%,土壤更大持水 量低于45%,种子虽然能发芽,但出苗很困难。 种子大小不同,需水多少也不同。一般大粒种子需水较多,适宜在雨量充沛、土壤湿润地区栽培;小粒种子需水较少, 多在干旱地区种植。 大豆幼苗时期地上部生长缓慢,根系生长较快,如果土壤 水分偏多根系人士则浅,根量也少,不利形成强大根系。这时以土壤增加温度,通气性好于根系生长有利。 从初花到盛花期,大豆植株生长最快,需水量增大。要求 土壤保持足够的湿润,但又不要雨水过多,气候不湿不燥,阳光充足。 初花期受旱,营养体生长受影响,开花结荚数减少,落花、 落荚数增多。 从结荚到鼓粒时仍需较多的水分,否则会造成幼荚脱落 和秕粒、秕荚。 大豆从初花期到鼓粒初期长达50多天的时间内,一直保持较高的吸水能力。农谚有“大豆于花湿荚,亩收石八;干荚湿 花,有秆无瓜。”说明水分在大豆花荚、鼓粒期是十分重要的环 境因素。 大豆成熟前要求水分稍少。而气温高,阳光充足则能促进 大豆子粒充实饱满。
4.对土壤及养分的要求 大豆对土壤适应能力较强,几乎所有的土壤均可以生长, 对土壤的碱度适应范围(pH值)在6—7.5之间,以排水良好、 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保水性强的壤土为最适宜。 大豆在田间生长条件下,每生产50千克子粒,需吸收氮 素3.6千克;磷0.6—0.75千克;氧化钾1.25千克。比生产等 量的小麦、玉米需肥都多。大豆不同阶段吸肥速度和数量与干物质积累相适应。初花期一鼓粒期的50多天中,大豆一直保持较高的吸肥能力。从分枝期到鼓粒期吸收氮素占全生育期吸氮总量的95.1%,每日吸氮量以盛花到结荚期为更高。这个时期吸收磷也是最多,达全生育期吸收磷总量的 l/3,其次吸磷多的时期是苗期和分枝期,占总量的 l/4。因此在大豆栽培中除了播种前在土壤中增施磷肥外,在生育期间叶面喷磷肥,增产效果很明显。对氮肥的供给则应以有机肥作底肥,并在始花期(大豆吸氮高峰开始时期)追施氮肥,增产效果显著。
黄豆种植后七天生长变化有哪些?
黄豆七天生长过程记录如下:
之一天在透明的杯中放入土壤,将黄豆种子放进去,浇点水几颗黄豆,放在通风且温暖的位置。
第二天黄豆种子的皮层破裂,长出白色的根部。
第三天根芽开始生长,还有一个白色的豆瓣,豆芽的根部会吸收水分,继续向下生长。
第四天黄豆的长出幼芽,嫩芽形状微弯,为嫩黄色。
第五天黄豆芽的根茎稍长,能明显看到豆芽的根茎。幼芽的黄豆皮层脱落,有两个豆瓣,低垂着紧靠根茎。
第六天豆芽的根茎开始变粗,豆瓣变宽变薄。
第七天幼芽发育成叶子,豆瓣中间长出两片叶子,叶子颜色偏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wnw678@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