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的配制是怎么样的?液体培养基的培养基的配制

wanfu 麦克百科 63 0

培养基的配制是怎么样的?

1.培养基种类及成分

培养基根据其物理性状大致分成两类,即固体和液体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凝固剂(如琼脂、明胶等)即为固体培养基,而不加入凝固剂的即为液体培养基,具体运用上应视培养目的要求不同分别选择采用。

无论是固体还是液体培养基,其基本成分是类似的,一般可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即基本培养基如MS、B5、N6、Nitsh等和附加成分,如激素和天然附加物等,其基本成分如表1、表2。

液体培养基的培养基的配制

1.配料
配方换算→在容器中加入少量水〔蒸馏水,自然水〕→按照配方称取各种药品〔依次加入〕→加足所需水量《一药一勺,取药后立即盖上瓶盖》。
2.溶解
淀粉溶解:少量冷水调成糊状
加热溶解,特别是加有琼脂的培养基,一定要煮沸,琼脂的熔解温度95~97℃ ,且需要边
加热边搅拌以防止烧焦。
3.调PH
用1N的盐酸或的1N NaOH把培养基调节到所要求的值。
4.过滤
滤纸或棉花进行过滤。
5.分装
一般培养基放在三角瓶或试管中灭菌使用。
(1)三角瓶
若作静置培养,则100 ml培养基/250 ml的三角瓶,最多不能超过150 ml培养基/250 ml的
三角瓶,否则灭菌时培养基沸腾容易污染棉塞,造成染菌;若作摇瓶培养,则15~20 ml培养基/250
ml的三角瓶,保证通气良好。
(2)试管分装
液体培养基一般装4~5 ml,约试管的1/4高度;
固体斜面培养基一般装3~4 ml,约试管的1/5高度。
6.包扎
分装好后,塞上棉塞,在用牛皮纸将棉塞包裹好,防止灭菌时水份进入把棉塞弄湿。
7.灭菌
按配方上要求的温度、压力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如果灭菌的温度太高,营养成分会被破坏,培养
基中的糖、氨基酸会使培养基的颜色变深。
8.摆斜面
灭菌后需要摆斜面的试管要趁热斜着摆放,使其凝固成为一个斜面,约占试管长度的1/2。
9.贮存
培养基在30℃下放置一天,无污染的即可使用。一般用牛皮纸包裹好存放于2-8℃冰箱中备用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发酵生产如何确定更佳培养基配方

  培养基是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生物合成各种代谢产物所需要的、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培养基组成对菌体生长繁殖、产物的生物合成、产品的分离精制乃至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有重要的影响。微生物的营养活动是依靠向外界分泌大量的酶,将周围环境中大分子蛋白质、糖类、脂肪等营养物质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借助于细胞膜的渗透作用,吸收这些小分子营养物质来实现的。不同的微生物的生长情况不同或合成不同的发酵产物时所需的培养基有所不同,但对于所有发酵生产用培养基的设计仍存在某些共同点可供遵循,这就是所有的发酵培养基都必须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产物合成所需的碳源、氮源、无机元素、生长因子、水和氧气等。对于大规模发酵生产,除考虑上述微生物的需要外,还必须重视培养基原料的价格和来源。
  培养基的选择
  不同的微生物对培养基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不同微生物培养过程对原料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应根据具体情况,从微生物营养要求的特点和生产工艺的要求出发,选择合适的营养基,使之既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的需要,又能获得高产的产品,同时也要符合增产节约、因地制宜的原则。
  1、根据微生物的特点选择培养基
  用于大规模培养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等四大类。它们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不尽相同,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性。在实际应用时,要依据微生物的不同特性,来考虑培养基的组成,对典型的培养基配方需作必要的调整。
  2、根据发酵方式选择培养基
  液体和固体培养基各有用途,也各有优缺点。在液体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是以溶质状态溶解于水中,这样微生物就能更充分接触和利用营养物质,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更好地积累代谢产物。工业上,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的深层发酵具有发酵效率高,操作方便,便于机械化、自动化,降低劳动强度,占地面积小,产量高等优点。所以发酵工业中大多采用液体培养基培养种子和进行发酵,并根据微生物对氧的需求,分别作静止或通风培养。而固体培养基则常用于微生物菌种的保藏、分离、菌落特征鉴定、活细胞数测定等方面。此外,工业上也常用一些固体原料,如小米、大米、麸皮、马铃薯等直接 *** 成斜面或茄子瓶来培养霉菌、放线菌。
  

  3、从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的不同要求选择
  生产过程中,由于菌种的保藏、种子的扩大培养到发酵生产等各个阶段的目的和要求不同,因此,所选择的培养基成分配比也应该有所区别。一般来说,种子培养基主要是供微生物菌体的生长和大量增殖。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数量较多的强壮的种子细胞,种子培养基要求营养丰富、完全,氮源、维生素的比例应较高,所用的原料也应是易于被微生物菌体吸收利用。常用葡萄糖、 *** 铵、尿素、玉米浆、酵母膏、麦芽汁、米曲汁等作为原料配制培养基。而发酵培养基除需要维持微生物菌体的正常生长外,主要是要求合成预定的发酵产物,所以,发酵培养基碳源物质的含量往往要高于种子培养基。当然,如果产物是含氮物质,应相应地增加氮源的供应量。除此之外,发酵培养基还应考虑便于发酵操作以及不影响产物的提取分离和产品的质量。
  4、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选择生产原料
  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培养基的经济性通常是不被那么重视,而对于生产过程来讲,由于配制发酵培养基的原料大多是粮食、油脂、蛋白质等,且工业发酵消耗原料量大,因此,在工业发酵中选择培养基原料时,除了必须考虑容易被微生物利用并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外,还应考虑到经济效益,必须以价廉、来源丰富、运输方便、就地取材以及没有毒性等为原则选择原料。
  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培养基的配制必须提供合成微生物细胞和发酵产物的基本成分;有利于减少培养基原料的单耗,单位营养物质所合成产物数量大或产率大;有利于提高培养基产物的浓度,以提高单位容积发酵罐的生产能力;有利于提高产物的合成速度,缩短发酵周期;尽量减少副产物的形成;减少对发酵过程中通气搅拌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氧的利用率、降低能耗;有利于产品的分离和纯化;并尽可能减少产生“三废”的物质。
  当然,设计任何一种培养基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满足上述各项要求,需根据具体情况,抓主要环节。使其即满足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又能获得优质高产的产品,同时也符合增产节约、因地制宜的原则。发酵培养基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获得预期的产物,必须根据产物特点来设计培养基。因此要求营养要适当丰富和完备,菌体迅速生长和健壮,整个代谢过程pH值适当且稳定;糖、氮代谢能完全符合高单位罐、批的要求,能充分发挥生产菌种合成代谢产物的能力。此外还要求成本降低。
  

  1、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要配制不同的培养基
  不同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培养基成分是不同的,要确定一个合适的培养基,就需要了解生产用菌种的来源、生理生化特性和一般的营养要求,根据不同生产菌种的培养条件、生物合成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的化学性质等确定培养基。
  2、营养成分的恰当配比
  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之间应有适当的比例,培养基中的碳氮的比例(C/N)在发酵工业中尤其重要。不同的微生物菌种、不同的发酵产物所要求的碳氮比是不同的。菌体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其碳氮比的最适要求也不一样。培养基的碳氮比不仅会影响微生物菌体的生长,同时也会影响到发酵的代谢途径。由于碳既作碳架又作能源,所以用量要比氮多。从元素分析来看,酵母细胞中碳氮比约为100:20,霉菌约为100:10。一般发酵工业中培养基碳氮比约为100: (0.2~2.0),但在氨基酸发酵中,因为产物中含有氮,所以碳氮比就相对高一些。如谷氨酸发酵的碳氮比为100: (15~21),若碳氮比为100: (0.2~2.0),则会出现只长菌体,几乎不产谷氨酸的现象。
  碳氮比随碳水化合物及氮源的种类以及通气搅拌等条件而异,很难确定统一的比值。一般情况下,碳氮比偏小,能导致菌体的旺盛生长,易造成菌体提前衰老自溶,影响产物的积累;碳氮比过大,菌体繁殖数量少,不利于产物的积累;碳氮比较合适,但碳源、氮源浓度高,仍能导致菌体的大量繁殖,增大发酵液粘度,影响溶解氧浓度,容易引起菌体的代谢异常,影响产物合成;碳氮比较合适,但碳源、氮源浓度过低,会影响菌体的繁殖,同样不利于产物的积累。
  3、渗透压
  配制培养基时,应注意营养物质要有合适的浓度。营养物质的浓度太低,不仅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而且也不利于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但是,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浓度过高时,由于培养基溶液的渗透压太大,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此外培养基中的各种离子的浓度比例也会影响到培养基的渗透压和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因此,培养基中各种离子的比例需求要平衡。在发酵生产过程中,在不影响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和代谢转化率的情况下,通常趋向在较高浓度下进行发酵,以提高产物产量,并尽可能选育高渗透压的生产菌株。当然,培养基浓度太大会使培养基黏度增加和溶氧量降低。
  4、pH值
  各种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均需要有合适的pH值,一般霉菌和酵母菌比较适于微酸性环境,放线菌和细菌适于中性或微碱性环境。为此,当培养基配制好后,若pH值不合适,必须加以调节。当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改变培养基的pH值而不利于本身的生长时,应以微生物菌体对各种营养成分的利用速度来考虑培养基的组成,同时加入缓冲剂,以调节培养液的pH值。
  5、氧化还原电位
  对大多数微生物来说,培养基的氧化还原电位一般对其生长的影响不大,即适合它们生长的氧化还原电位范围较广。但对于厌氧菌,由于氧的存在对其有毒害作用,因而往往在培养基中加入还原剂以降低氧化还原电位。
  在配制培养基时,除应注意以上几条原则外,还要考虑到营养成分的加入顺序,为了避免生成沉淀而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加入的顺序一般为先加入缓冲化合物,溶解后加入主要物质,然后加入维生素、氨基酸等生长素类的物质。

培养基营养成分比例

有人认为自然环境中微生物是生长在不按比例的基质中,为什么在配制培养基时要注意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
自然环境中微生物能生长,说明其基质符合它的生长需要,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生长.
人工培养是为了迅速、大量地繁殖微生物,如发发酵工程。配制培养基时要注意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如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关于植物组培中MS培养基,激素BA,NAA的疑问

关于植物组培中MS培养基,激素BA和NAA的问题,您可以参考如下信息:
1. MS培养基:是一种常用的植物组织培养基,其中包含多种营养成分,如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等,可以满足植物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基本需求。
2. 6-BA:是一种细胞分裂素,能够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并诱导芽的形成。在植物组织培养中,通常用于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和细胞分裂。
3. NAA:是一种生长素,能够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并诱导根的形成的。在植物组织培养中,通常用于诱导根的形成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以下是对于植物组培中使用激素BA和NAA的具体建议:
1. 在配制MS培养基时,通常会添加一定量的BA和NAA。具体的激素浓度和配比需要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和培养目标进行调整。一般来说,BA和NAA的浓度范围在0.1-1.0毫克/升之间。
2. 在使用6-BA时,需要注意其浓度和使用时间。浓度过高可能会引起细胞分裂过度和异常分化,浓度过低则无法诱导细胞分裂和芽的形成。建议根据具体的植物种类和培养目标进行试验,选择合适的浓度和使用时间。
3. 在使用NAA时,需要注意其浓度和使用时间。浓度过高可能会引起细胞生长过度和根的过度分化,浓度过低则无法诱导根的形成。建议根据具体的植物种类和培养目标进行试验,选择合适的浓度和使用时间。
4.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除了激素外,还需要注意培养基的pH值、温度、光照等因素。这些因素对于细胞的生长和分化都有重要影响,需要根据具体的植物种类和培养目标进行调控。
总之,在使用激素BA和NAA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植物种类和培养目标进行选择和控制。同时,还需要注意其他培养因素的调控,以确保植物组织培养的成功进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