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物质决定意识,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其基本原理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即实践论。它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从实践中产生,随实践而发展,认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践,认识的真理性也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证明;认为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物质与精神、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多次反覆;社会实践的无穷无尽决定了认识发展的永无止境。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什么?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
2、马克思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联系。
①二者都试图对世界(包括自然和人类社会)进行解释。
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大多数唯心主义的认识论都认为世界是可知的,而且是可以正确认识的,真理是存在的。
③都强调要发挥人的能动性,不过唯心主义是“抽象地发展了”(马克思语)。马克思主义强调要发挥能动性,但又强调主客观条件,而唯心主义在谈到能动性时,却夸大了这一作用,忽视客观条件的制约。
3、二者的区别。
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唯心主义认识论是先验(先天经验)论。换言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后天的,而不是先天的。
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实践论,认为实践出真知,并认为实践是对世界的改造,而唯心主义的实践不过是内心反省。
③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可知论,而一部分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是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真理标准的客观性,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而唯心主义却以圣人之言伟人之言或圣经作为判定真理与否的标准。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 *** 思想、 *** 理论和“ *** ”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二、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领导我们党成功地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把中国引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问题上,同样强调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 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责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走自己的路,在思想 *** 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无论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还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都意味着对不合宜的传统观念和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偏见的突破,因而走自己的路,同时意味着开拓创新。
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的与时俱进,要特别重视理论创新。
在理论创新问题上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 *** 。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
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离开了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理论创新就无从谈起。理论创新不是为新而新,而完全是为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理论创新的成果要通过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去贯彻落实,并且在贯乇落实的实践中进一步使理论创新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理论创新和一切工作的创新,都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由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
E.主从关系
此题为多项选择题。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也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在实践关系和认识关系的基础上又产生出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A、B、C、D项正确。E项错误,认为主体与客体之间是主从关系,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故正确答案为ABCD。
总结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识论、真理观、价值论、自由观中蕴含的基本知识!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识岁拆论、真理观、价值论、自由观中蕴含的基本知识如下:
1、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引领时代变革的重要理论基石。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最生动的表达,更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最有力的动员。
2、认为客观物质世界是可知的。人们不仅能够认识物质世界的现象,而且可以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从而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的基本前提是反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