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木兰诗》的记载花木兰家共有几口人?
据《木兰诗》的记载花木兰家共有5口人。
根据《木兰诗》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句推测,花木兰至少有父母、姐弟4个亲人,加上木兰至少5口人。
选段: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翻译: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
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扩展资料:
此诗在写法上运用了较多的修辞手法,主要是对偶、排比及互文。其中互文是此诗极有特色的修辞手法,在刻画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气氛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二句,单从字面上看是不合逻辑的,上下文互文互补而增义:“开我东阁门,坐我东阁床;开我西阁门,坐我西阁床。”由于互文手法的运用,省略了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
表现了木兰一别十年回到家中,迫不及待地到这里坐坐,到那里看看,看到曾经熟悉的一切,心中既充满亲切之感,又有说不清的滋味。含不尽之意于言外,通过动作细节的描写,刻画人物心理。
花木兰家有几口人(花木兰家庭人口情况简介)
花木兰是一位中国传统民族英雄,她的故事被改编成了许多电影和动画片。但是你知道吗?花木兰真实的故事中,她家里有几口人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花木兰家庭人口情况的简介。
花木兰家庭人口情况
花木兰家庭人口情况如下:
父亲:花妄(HuaWàng)
母亲:未知
姐姐:花月(HuaYuè)
弟弟:花荣(HuaRóng)
花木兰的母亲在故事中没有被提及,因此我们无法得知她的名字。花木兰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他们的名字分别是花月和花荣。
花木兰的故事
花木兰的故事始于北魏时期,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匈奴的入侵。花木兰的父亲因年老体弱而不能前往战场,因此他打算让花木兰的兄弟去代替他参军。但是花木兰的兄弟年纪还小,身体不好,因此花木兰决定代替他兄弟去参军。
花木兰剪短了头发,穿上男装,假扮成男子,前往军营参军。在军营中,她表现出色,得到了上级的赏识。最终,她在战场上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了一名英雄。
结尾
通过本文,我们了解到了花木兰家庭人口情况的简介。花木兰是一位勇敢的女性,她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她的事迹告诉我们,无论男女,只要有勇气和信念,就能够超越自我,成为英雄。
花木兰家有4口人。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花木兰是哪位豫剧名家的代表曲目
《花木兰》是豫剧名家常香玉的代表曲目。
常香玉(1923年9月15日-2004年6月1日),原名张妙玲,出生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豫剧演员。国务院追授她“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常香玉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
常香玉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常香玉的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常香玉人物生平
1923年,常香玉出生在河南省巩义市董沟。1932年5月,随父亲张福仙搭班开始拜师学艺,拜了翟燕身、葛燕亭、周海水等人为师。初学武丑、小生、须生,后专演花旦。1933年年初,随父搭太乙新班习演,向王金枝、徐双槐求艺。
1935年11月,三赴郑州,随父再搭周海水太乙班,进开封闯荡。到开封不到两月,便凭借文武不挡、生旦俱佳的出色技艺,崭露头角。由垫戏改为中轴,成为太乙班的主演之一。1936年,《泗州城》连演3场,轰动开封。从此以后,常香玉正式成为主演。1937年2月,常香玉在张福仙、王振南、史书明等的扶持下,成立了中州戏曲研究社。
在花木兰那个朝代里为什么要从每一个家里取一位男人出去当兵?
花木兰的背景大概属于南北朝时期,那个时候实行军户制。所谓军户制,就是把军籍与民籍分开,列入军户籍的人家世世代代要出人当兵,而民户则只纳租调,不用服兵役。军户在多数朝代不用向 *** 交纳租税,有的朝工还分给军户土地,而他们所要负担的就是兵役。木兰诗中的“昨日见军贴,可汗大点兵……卷卷有爷名”说明其家很可能是军户。电影《花木兰》,为何强调女性只有通过婚姻才能给家族带来荣耀?
在中国历史上能和花木兰相比的战场女英雄可谓寥寥无几,电影中,更是以超级英雄的形象对她进行了刻画和描写。
在《述异记》、《异志》,以及《黄陂县志》和《焦氏笔乘》等著作中都对花木兰的身世和姓氏做了出了自己的定论,但无论出身如何,家在何处,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因杀敌无数而名扬天下的基本内容都如出一撤,她的英勇与智慧令人叹服。
然而英雄之所以能成为英雄,必定少不了与他人相比之下的不同之处,比如花木兰从小就拥有和其他小孩不一样的开朗性格和敏捷身手。
电影中又为何要借花木兰的父母之口几次强调婚姻的重要性呢?
一、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汉书·惠帝纪》记曰:“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就是说,女孩子若不在法令规定年龄缔结婚姻,就要缴纳五倍的赋税作为处罚。
而有关花木兰的最早记载是在魏晋南北朝的《木兰诗》当中,那是一个少数民族入驻中原的统治时期,门第观念很强,适婚的年龄也有着严格规定。
比如北朝时的一封诏书中就说:“女年二十以下,十四以上未嫁,悉集省隐匿者家长处死刑。”
即到了年龄的女子没有嫁出去的,隐瞒实情的父母会被处死,一般情况则由当地的 *** 部门做主进行强制官配,因而面对与众不同的花木兰,其父母也不得不对她的婚事更为焦虑。
1、隐其气,藏其功,饰必妆于淑女:
在电影的开场,随父母住在圆桶型土楼中年幼的木兰,正手持长木条追着从家中围篱飞逃而出的母鸡沿着楼道、屋檐上窜下跑,惹得周围的人纷纷怨声载道,小声带着担忧和抱怨说木兰如男孩一般顽皮,将来没人愿意娶之为妻,这将会给花家带来耻辱和不幸。
虽然最终木兰战胜了母鸡,将其赶回了篱中,同时也展露出了她优异的功夫,但没有人为她鼓掌,反而想要远离,她的母亲更是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和愤怒。
于是,唯一支持她的父亲也不得不在现实面前劝诫木兰,从此不在人前显露自己的功夫,否则会被认作巫女而处决,她必须要开始学习如何做一个淑女。
正如《日出东南隅》中的:“美人卧屏席,怀兰秀瑶璠。皎洁秋松气,淑德春景暄。”正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窈窕者,美好也,婀娜柔美;淑,心地善良,性格温柔。
2、纤其手,缓其步,言必表于端庄:
媒人,是古代十分重要的婚介职业人,任何男女之间想要缔结良缘都必须有媒人作为见证,否则婚礼将无法操办。
当木兰到了婚配年龄,其父母在没有问过她任何想法的前提下就直接告知,她已经进行了婚配,这是她作为女性唯一能为家族带来荣耀的选择,所以她没有拒绝的权利。
在一番梳妆打扮之后,木兰被带往村中的媒婆处接受检阅,从站、行到坐、言,以及斟茶等一系列姿态、动作都要一一展现,以表明她能够成为合格的贤妻良母,然而木兰的无心打翻茶碗之过却让媒婆大怒,并严厉指责她将成为花家的耻辱。
东汉时,作为《女四书》之首的《女戒》就分别以敬慎、妇行、专行、曲从等共七章内容明确了作为一个女子需要遵守的言行。
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为隐藏自己的天赋异禀,为了家人的安全利益,木兰只能一个人去山间田野中骑马、练功,有一天当两只兔子一齐在草丛中奔跑时,却令她惊讶地发现,自己无法分辨出他们的性别,而她满怀喜悦回家将自己的所见于家人分享时,却没有人表现出和她同样的兴致。
他们面色凝重,担忧着她未来的命运和她的不同可能给家族带来的不幸,毕竟对于古代的一个女人来说,婚姻是她人生唯一的出路。
但她的之一次却相亲以失败而告终,这为她后来选择替父上阵,以此为家族带来荣耀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也更能突出英雄路难的特点。
1、以身献国土,以命为荣誉的父亲:
花木兰身上的与众不同,以及家族对荣誉的重视主要来源于她的父亲花周。花周曾多年征战沙场,不仅有一块象征庇佑的凤凰腰牌,更是因为其战功赫赫而获得了一把刻有勇敢、忠诚和真实三种品德的御赐宝剑,所以名誉对他们个人和家族来说都胜过其它。
在历朝历代对于荣誉都有不同的要求和特点,但每个朝代,每个阶级的人都有他们必须守护的荣誉,比如《管子·心术上》中的:“名不得过实,实不得延名。”
《庄子·骈拇》中的:“小人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
花木兰的父亲已经做到了作为一名士兵在战场以身殉国的担当和勇气,实现了对家、对国的荣誉守护,而花木兰作为一名女子。
虽然遗憾不能如男儿一般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相对自由,但是她仍然要为家族的荣誉而努力,那就是按照父母的安排成功拥有一门婚姻,不让家人因为她的不婚而带来祸患。
2、半生忙细务,持家总担忧的母亲:
电影中花木兰的母亲在面对花木兰时,似乎总是十分不悦和担忧,因此母女之间的交流很少,每当木兰犯错时就会让自己的丈夫去教导木兰,但从整体上作为一个典型的妇道人家来看,她算得上是一位合格的妻子和母亲。
首先,她的丈夫因战争而失去了左腿,家中的重活和日常劳动几乎都担在了她一个人肩上,但她从未因此有过埋怨,并尽力守护着花家的荣誉。
木兰的异常常遭到周围人的诟病,这会使她往后的人生遭受许多偏见,甚至误解,由此为自己和家人带来不幸,所以家中没有男孩的花家来说,维护家中的荣誉就落到了木兰和她的妹妹身上,这是她必须面对和无法推卸的责任。
3、温柔恬静,不作嬉戏玩闹的妹妹:
木兰和她的妹妹虽然出身于同一父母,但两人的脾性却是大相径庭,风马牛不相及。她的妹妹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的淑女,不仅经常为母亲分担做饭、洗衣、织布等家务,而且文静而懂事。
所以与木兰不同,她从来没有遭受过来自父母的责怪和行为上的劝诫,最终也成功相亲而没有给家族带来耻辱,相比之下,这大概也是木兰的父母总是跟木兰强调家族荣耀和婚姻重要性的主要原因之一了。
三、总结
唐朝诗人杜牧曾为木兰作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对于木兰的详情,根据《商丘县志·列女》中所述:“世传可汗募兵,木兰之父髦赢,弟妹皆稚呆。
慨然代行,服甲胄箭囊。除替父从军之外,对她的生活则有更多的故事版本,但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木兰作为女中豪杰,作为英雄生活在世世代代人们的心中这一事实。
电影中,她披甲上阵之前,却只是人群中的异类,她的天赋异禀只是她和家人的累赘,根据习俗和女子的标准,她只有成为谨言慎行,端庄大方的淑女才能顺利结下姻缘,从而为家族带来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