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wanfu 百科 34 0

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摘 要:在对河南省六个地区734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了农村留守儿童在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情况下,其生活、教育和心理等方面的现状,分析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为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村;生活;教育;心理
  
  1.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儿童年龄的界定按照国际统一标准是18周岁以下,我国学者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为了研究的需要,多采用的标准是14周岁及以下。[1]本文采用国内的界定标准,但由于以问卷调查为主,考虑到儿童的受教育程度,我们决定以6-14周岁(包括6和14周岁)的学龄农村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
  
  2.现阶段河南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及分析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传统户籍管理制度的松动,曾经被长期固定于土地之上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流向城市。留守儿童就是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衍生物。在中原崛起的战略推动下,河南省作为劳务输出的大省,每年在外务工的农民都在400万人左右,从而留守儿童问题也就更加突出。根据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抽样的数据显示,我省留守儿童占全省儿童总数的4.24%,占全国留守儿童的4.46%,如此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2]据此,笔者在河南省六个地区:新乡、商丘、信阳、焦作、郑州、平顶山各发放150份问卷做了实地调查研究(有效问卷734份),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照料、教育、心理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尤其是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具体分析如下:�
  2.1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及问题分析 �
  从调查的河南省六个地区中的734名农村留守儿童的总体情况来看,父亲单独外出的占54.77%,母亲单独外出的占10.35%,而父母均外出的占34.88%。由此可见,留守儿童的群体是比较庞大的。�
  从“和谁生活在一起”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1.01%的留守儿童与妈妈生活在一起,有12.26%的留守儿童和爸爸生活在一起,有12.67%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有31.34%的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有2.04%留守儿童和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有0.68%留守儿童寄养在别人家里。生活上的“单亲家庭”合计为53.27%,隔代抚养为44.01%,家庭缺失的情况较为严重。�
  ?从父母与留守儿童的回家频率上看,河南省留守儿童中在外打工的父母一年以上才回来一次占14.71%,一年回来一次的占33.11%,半年回来一次的占16.62%,一个季度回来一次的占23.84%,一个月回来一次的占11.72%。从父母与子女联系的频率来看,在外打工的父母一周和其子女联系一次的占26.43%,两个周联系一次的占28.07%,一个月联系一次的占37.60%,半年联系一次的占6.13%,半年以上联系一次的占1.77%。从数据显示的情况来看,在外打工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维系松散。�
  2.2 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及问题�
  2.2.1 家庭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又是个人社会化的起点。家庭的功能不仅是生儿育女,而且是人生的摇篮。父母对子女的主要责任不是养育,而是教育,特别是6―14岁这个年龄段的子女更需要父母的关爱、指导和家庭早期教育的支持。虽然大部分农民工进城务工目的是为了让子女过上更舒服的生活,但是他们长期在外,平时和孩子联系较少,这样就极易阻碍亲子间的有效沟通。孩子远离了父母实际上就等于父母完全没有履行对于子女教育的义务或责任。留守儿童身上所显现的各种问题多源于此。�
  由于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留守儿童只能和父亲或母亲、爷爷奶奶等其他临时监护人生活在一起,这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影响。在对孩子家庭作业情况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放学后有48.64%的儿童作业无人辅导;父亲辅导的仅占14.71%,母亲辅导的为22.62%,爷爷、奶奶辅导只占7.36%。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关注较少。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单方或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但他们对留守儿童的作业辅导所发挥的作用非常少。一方面是由于父亲或母亲或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不能给予有效的帮助。虽然有的监护人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帮助,但由于一方面要照顾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又要从事家务和田间的劳动,没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再则,爷爷奶奶对孙子、孙女普遍存在着一种溺爱心理,通常认为只要把孩子的日常生活照顾好就可以了,对孩子的学习则要求不高。作为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其他亲属或邻居也有自己的子女及家务,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同时由于心存顾忌,不敢对他们太过严厉,所以他们对这些留守儿童往往疏于管教,从而致使这些孩子得不到有效的家庭督导。�
  2.2.2 学校教育�
  从与学校有关人员(教师、管理人员等)的访谈中,了解到留守儿童是教师、特别是管理人员最头疼的问题。教师反映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作业完成情况和非留守儿童有很大差异。管理人员说管理这些孩子他们感觉很头疼。他们表示对留守儿童的境遇十分理解,但这些孩子的行为常常使他们左右为难。考虑到留守儿童的特殊性,许多管理人员认为不能给予其过重的处罚,以免使其产生自卑、叛逆、自暴自弃等不良情绪,但也不能纵容。在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调查后结果显示:8.58%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受到很大的影响,46.59%的儿童认为自己的学习有点受影响。�
   2.3 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及问题�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3]就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来看,有些留守儿童的基本需求就得不到满足。如有的留守儿童寄养在别人家中或独自居住,更低级的生理需求上就难以保证;有些留守儿童由于隔代教育、他人托管等原因,致使安全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从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关系看,认为和监护人的关系很不好的占9.26%,认为较不好的占28.34%,认为关系一般的占34.33%。数据显示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关系不好,这样对孩子的社会化及人格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孩子由于父母的外出而被迫与监护人生活在一起,已经让他们的生活有所不同,加上他们与临时监护人关系不和谐,从而他们生活中的某些需求无法满足,更不要说心理上的满足了。这不但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心理发展。另外还有一部分临时监护人不负责任,对这些留守儿童加以斥责或疏于管教,某些原因会使孩子产生叛逆。有些儿童和一些不良青年混在一起,出现行为偏差。�
  对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寻求帮助的对象的情况分析显示,生活中有了烦恼,留守儿童选择的之一倾诉对象为同伴,比例为38.56%;第二位为家人,比例为36.78%,选择老师的比例为18.12%。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关注较少。�
  
  3.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 �
  
  当前,伴随着全球化以及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村传统的家庭模式由于城市的吸引,正逐渐发生着改变。新的家庭结构正在重建,亲情疏远、观念冲突带来的家庭变化之阵痛不会即刻消失。与农民工进城密切相关的留守儿童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而绝不仅为农民工自身或农村的问题。留守儿童有权和其他儿童一样享受同等的教育权、健康发展权、受保护权以及参与权,他们的健康成长对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现状,必须承认,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上升为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如何缓解或消除进城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这一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4]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3.1 要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管理机制 �
  在家庭功能不健全的情况下,学校成为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场所。如果学校能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与帮助,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他们家庭教育上的缺憾。因此,要充分重视和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和优势,制定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计划,并落实相应的解决措施。各中小学校是直接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实体,教育措施的制定应当包容更多地关爱帮助留守儿童的内容,在学习生活上给予更多关怀和呵护。[5] �
  之一、在农村学校教育中增设心理课程。在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尤其是对农村留守儿童,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学校应开设心理课程,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配备心理教育教师,使儿童心理健康地发展。�
  第二、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增强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第三、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在学校开通亲情热线 *** ,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并使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子女学习情况;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第四、推行寄宿制管理。对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可动员家长将其转入学校寄宿,由专门教师负责其饮食起居生活。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可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 �
  3.2 要发挥家长的教育引导作用�
  父母作为孩子社会化的启蒙老师,其言行往往是孩子学习模仿的对象,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2.1 家长一定要转变育人观念�
  不少农民对自家孩子的期望值过低,对孩子的学习不是很关注,抱有“孩子大了出去打工”的思想。有的家长对孩子道德、行为习惯等正面引导不够,他们以自己在外务工受苦受歧视的经历现身说法,要求孩子适应社会世俗。这些错误的育人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必须切实加以转变。�
  3.2.2 家长要加强与子女的交流和沟通�
  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情况了解甚少。家长们应该充分利用两季大忙、春节返乡等机会和打 *** 、写信的方式,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家长也可适当改变外出务工方式,夫妻两人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一方可择近务工。更好能隔不长时间回家一趟,增进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关心其成长。�
  3.3 加大 *** 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力度��
  3.3.1 要进一步改革完善教育体制和户籍制度�
  义务教育阶段要逐步免费,允许务工流入地设立农民工子女学校并降低农民子女进城读书门槛。改革户籍制度,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破除政策壁垒,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从制度上促进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
  3.3.2 强化社会关爱�
  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作用,组织社会热心人士与留守儿童结对子,让富有爱心、责任心的成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父母的角色,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同时建立社区帮扶中心,集中柳树儿童在课外教育管理。�
  3.3.3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各级 *** 要加快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小城镇的投资环境,大力发展好劳动密集型企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挣钱的门路,离土不离乡,使他们能够在乡里或县里打工,从而可以缩短农民工回家的周期,增加与留守儿童见面的机会。�
  3.3.4要加强舆论宣传�
  针对目前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问题关注不足的现实,应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进一步增加社会各方面对该问题的关注。可以开展更广泛、更大范围的研究,组织各种会议研讨,在媒体开展更广泛的宣传,出版和印刷更多的研究专著、大众读物、简明宣传材料等,以增加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并争取获得社会各方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支持。
  
  ��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01. �
  [2]河南省城调队.河南农村“留守儿童”大有逐年增加之势[J].中国信息报,2005.02.�
  [3]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88-189.�
  [4]叶敬忠,王伊欢等.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综述[J].农业经济问题, 2005,10.�
  [5]张春玲.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关怀[J].教育评论,2005,02.

如何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论文

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幢幢高楼拔地 而起,一个个新兴的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 劳动力,于是农村一些衣食无着的青壮年农民工开始涌进城市务工,挣钱养家 糊口。而他们的孩子却留在农村,托付给老人或亲戚朋友抚养,成了留守儿童。 当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面临很多教育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形成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或 亲戚朋友抚养管理的未成年人。随着改革开放,对农民外出就业的束缚逐步解 除,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日趋活跃。今天,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 家庭夫妻离开家乡,拥到城市打工,大多数打工族将自己处于学年龄的孩子留 在家乡,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扶养。由此,在农村就形成了一个特有群体—— 留守儿童。根据调查了解,我们乡镇1994年外出务工者约100人,留守儿童约 50人,到今天,外出务工者达2000人以上,留守儿童约800人。 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龙扬村黎某,小时是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孩子,小学三年级时父母到 广东打工,把他留给六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照顾。黎某经常与一些不务正业的青 年在一起玩,学会抽烟、喝酒、打架、去网吧,上课无精打采,作业不写,学 习成绩老上不去,老师耐心教育他,他当耳边风。无奈,老师跟爷爷奶奶联系, 爷爷奶奶教育他,他回答说:“你们懂什么?上网是为了学习新的科学技术,你 们不听说‘现在是科学技术的年代,不懂科技,以后很难找到好工作’,我现 在是为了培养我学习科技的兴趣.”两个老人因为小时候没有读过书,一辈 子吃了不少文盲的苦,对孙子的思想行为也无言以对。父母打 *** 回来叫他听 爷爷奶奶的话,要好好学习,孝顺爷爷奶奶,他是答应得好,可做不到。常挂 在他嘴边的一句话是“关你什么事,我爸妈都不说,你们说什么”。他逐步养成 好吃、好玩的坏习气,根本无心上学。 2.问题归因(1)祖辈父辈原因.广大的外出务工青壮年,不仅为城市的 现代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对家乡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他们的 孩子——“留守儿童”,却面临着很多教育的问题:父母外出务工,本就无可奈 何。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没有在家好好照顾孩子,觉得非常愧疚,补偿的唯一的 办法就是多给孩子一些零用钱.于是,只要孩子一个 *** ,他们就寄钱回来。 而孩子们一有零钱就去买零食吃。他们不知道如何挣钱,也不知挣钱的艰辛。 渐渐就养成了贪图享受不知珍惜劳动成果的不良习气。一旦没钱用,就学会去 偷去骗,逐步走上歧途。其次是爷爷奶奶的知识还赶不上小孙子、小孙女,他 们只能管吃住不能教导,对小孩的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亲戚家的孩子没有 得到孩子应有的管教。据调查,我们乡镇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多数是一年回家一 两次,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们不可能给孩子很好的教育。平时虽然常用 *** 联系,但很多孩子都是在通话时一一答应父母的要求,自己做事时却常常忘了 父母的嘱咐,有时玩过头忘了学习,有时和同学做了坏事而无人管教。孩子有 学习下降或是有不良行为,也得不到严加管教。(2)孩子方面。孩子好奇心强, 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喜欢寻找新鲜 *** 的新事物,但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差。 空余时间他们会寻找新鲜 *** 的事去做。模仿大人抽烟喝酒,有时会和同学打 架,染上这些不良习气后,无心上学,学习成绩下降,于是出现厌学情绪。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主要有四种: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亲戚 或朋友监护、自我监护。其中以隔代监护为主,约占80%,单亲监护约占12%。 在这几种监护类型中,留守儿童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负担。母亲作 为监护人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上能得到更好的照顾,亲戚或朋友监护欠些,隔代 监护较差,自我监护最差。另外,在隔代监护下的儿童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引人 深思:由于祖辈的年老,较低的文化或文盲或爷爷奶奶因为隔代特别亲的缘故, 溺爱孙子,往往在孩子做了坏事时不当一会事,认为孙子还小不懂事,大了自 然会懂事,放弃教育机会,导致这些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关 怀,造成性格和心理出现偏差。 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 *** 1.责任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 学生的发展”,班主任要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教育理念,特别 针对留守儿童,班主任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切为了学生.”加强家访,随时了解这些学生的生活、生理心理、学习问题, 通过家访或交谈等 *** ,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心。可以为这些学生建立专门 的档案,分类管理。班主任要经常和外出务工的父母联系,和他们共同交流、 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2.爱心是做好工作的法宝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 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理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内心的深处。”留守儿童的问题 是社会特定背景下产生的事物,我们要用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来教育他们。在 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尽心尽力做到三点:一是给予留守儿童情感上 的关怀。由于留守儿童长期远离父母,缺乏起码的亲情呵护和家庭教育,班主 任应该主动承担起监护人的义务,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情感,用心呵护学生,让 爱的泉水源源不断流入留守儿童的心田。寄宿制学校可为留守儿童建立“爱心 小屋”,让留守儿童在学校能享受到家庭的温馨。二是培养留守儿童的自学能力 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班主任要和课任教师达成共识,重视留守儿童的自学能力 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平等享受教育的快乐,引导学生解决好学习上 的难题,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三是培养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班主任配合学 校,经常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加一些公益性的社会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凝聚 力、意志力、责任感,鼓励学生在劳动中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增长见 识,形成自己的劳动素质,最终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作为的 能独立生活的强者。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是我们 每一个人的心愿。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特殊的群体,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 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关爱。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教育工作的思想、 *** ,拥有一 颗爱生之心,才能做好留守儿童的各项工作,为社会培养好他们。 1] 田景正.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 , 2006,(10) [2] 姚云.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J]. 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05,(07) [3] 陈丽丽. 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 观察与思考 , 2006,(22) [4] 吴霓. 吴霓: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J]. 河南教育 , 2006,(05) [5] 许旭. 关注“三农”,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6,(01) [6] 曹景宽. 无视不如正视 忽视莫若重视——流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希望月报 , 2005,(10) [7] 陆清华. 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望较好解决——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谈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模式[J]. 今日教育 , 2007,(01) [8] 廖鸿冰.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 , 2006,(14) [9] 吴霓.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 教育研究 , 2004,(10) [10] 段成荣, 周福林. 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 人口研究 , 2005,(01)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世纪之痛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世纪之痛》(阮梅)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j66nG2ColrMkd1UO2W9rMA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世纪之痛.epub0.16M    来自:百度网盘提取码: LVSH复制提取码跳转

提取码:LVSH

书名:世纪之痛

作者:阮梅

豆瓣评分:7.9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5

页数:296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末,随着农民工队伍的不断壮大,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留守儿童的人数激增为两千多万,而一些有关留守儿童的极端案例的集中出现,更是以一种令人惊悚的方式提醒主流人群:在中国城市化与现代化转型的成本计算中,我们有可能漏算了一代农村儿童的代价。

本书共分三篇:“缺位篇”从家庭、学校、社会——这儿童赖以生存的三大环境,存在的不同程度的缺失,反映了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生存困境,揭示了造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频发的根源。“悲情篇”则以饱蘸伤痛的泪水,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意外伤害问题、少年犯罪问题等诸侧面,以活生生的事例,给所有人以警醒——解决留守儿童生存环境问题,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救赎篇”则从多侧面反映了党和 *** 针对留守儿童问题所做的努力,和各界人士的建言献策及作者的思考。

作者自1979年以来,多年从事农村问题、学生问题调查研究。这次为了全面调查留守儿童问题,掌握之一手材料,更是历时三年,跨越五大打工省份。书中通过了大量数据和事例,对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教育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展示和深刻的探讨,既有对纷繁复杂现状的 *** 陈述,也有对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的理性分析,作者对千万农民之子的纯朴真情亦充溢字里行间。不失为当下一部不可多得的警世之作。可以预想,这本书的出现,一定会引起全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如果能由此而改善“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影响他们的人生轨迹,则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作者简介:

阮梅,女,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华容县科技局副局长、 *** 华容县作协副主席,《报告文学》月刊特聘作家。先后有作品80多万字发表在全国数家报刊。2005年,散文随笔《生命如瓷》选入人民文学出版社21世纪散文年选《2005散文》,励志文章《闯过难关的通行证》作为学生必读课文被选入浙江省中考试卷中现代阅读题。

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第1张图片-万福百科

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三千字左右

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已高达18%至22%。这些孩子是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和农村大规模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或者父母双方都在城市打工,或者父亲或者母亲单方在外面打工。这些孩子或者与他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住在一起,或者与亲戚、朋友、邻居生活在一起,也有很大一部分孩子自己独立生活。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二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堪忧。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三是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之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调查显示,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突出问题。一是留守儿童生活问题。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二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

三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四是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五是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据全国妇联对12省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显示,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 *** 留守女童的恶性案件。留守儿童的人口特征
  (一)非直接访谈的农村留守儿童
  被访谈的58位农村流动人口共有120个子女。有两个子女的家庭占大多数,达到65%左右。最多的家庭有5个孩子。调查显示,留守子女多于随带子女,留守子女占被访谈者子女总数的61%。
  儿童的性别比比较低。166位留守子女中,留守男孩子为71位,留守女孩子为95个,性别比为75。农村流动父母具有重男轻女的倾向,在有选择地决定哪个孩子留在老家时,他们更倾向于把女孩子留在老家,而把男孩子带到城市里来。访谈个案也显示,农村流动农民一般也倾向于把更大的子女留在家乡,如果更大的子女是女孩子,这个子女毫无疑问地会被留在家乡,但当大子女为男孩子而其他子女为女孩子时,他们更倾向于把大儿子带到城市里来。
  从留守儿童的年龄分布看,他们的平均年龄为12岁。其中女孩子的平均年龄为12.5岁,男孩子的平均年龄为11.3岁。从教育分布看,6~15岁小学和初 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总数近90%左右,只有10%的留守学生在高中或者技校和职业高中读书。
从农村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打工后的留守时间看,他们平均在家乡的留守时间为5.5年。父母全部外出打工后,88%的农村留守儿童已经在老家留守3年和3年以上的时间。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般是留守儿童的父亲先外出打工,在他们的生计需要帮手或有能力帮助妻子在城里又找到一份工作的时候,他们会把妻子再带出去。在很大一部分父母全部外出的农村留守儿童中,他们一般是先由单亲父母监护一段时间,然后再变成父母全部外出的留守儿童。由此看来,如果把父母有一方外出时也计为子女的留守时间的话,农村留守儿童在家乡的留守时间会更长。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就必须从法律、制度层面整体地加以考虑和解决。从农村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打工后的留守时间看,他们平均在家乡的留守时间为5.5年。父母全部外出打工后,88%的农村留守儿童已经在老家留守3年和3年以上的时间。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般是留守儿童的父亲先外出打工,在他们的生计需要帮手或有能力帮助妻子在城里又找到一份工作的时候,他们会把妻子再带出去。在很大一部分父母全部外出的农村留守儿童中,他们一般是先由单亲父母监护一段时间,然后再变成父母全部外出的留守儿童。由此看来,如果把父母有一方外出时也计为子女的留守时间的话,农村留守儿童在家乡的留守时间会更长。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任重而道远。

国家对农村留守儿童上学有什么优惠政策

《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对农村留守儿童上学有以下规定:

三、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三)加大教育部门和学校关爱保护力度。

县级人民 *** 要完善控辍保学部门协调机制,督促监护人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

教育行政部门要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教育资助政策,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

支持和指导中小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及早发现并纠正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

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学校教职工的专题培训,着重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员关爱照料农村留守儿童的能力;

会同公安机关指导和协助中小学校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做好法治宣传和安全教育,帮助儿童增强防范不法侵害的意识、掌握预防意外伤害的安全常识。

中小学校要对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实施全程管理,利用 *** 、家访、家长会等方式加强与家长、受委托监护人的沟通交流,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帮助监护人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情况,提升监护人责任意识和教育管理能力;

及时了解无故旷课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落实辍学学生登记、劝返复学和书面报告制度,劝返无效的,应书面报告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 *** ,依法采取措施劝返复学;

帮助农村留守儿童通过 *** 、视频等方式加强与父母的情感联系和亲情交流。

寄宿制学校要完善教职工值班制度,落实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责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寄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学校教育吸引力。

参考资料:中央人民 *** -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